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共31张PPT) 2025--2026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共31张PPT) 2025--2026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课导入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大汶口文化
出现贫富分化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早期城市大约在何时逐渐形成?
2.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
问题1:早期城市大约在何时逐渐形成?
大约在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早期城市
城邦(城市国家)
观察图片,谈谈何为“國(国)”?
人口
土地
疆域
军队
问题2: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原始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的发展
剩余产品
私有制诞生
贫富分化出现
阶级分化——阶级压迫
国家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时间:
地点:
距今约5300-4300年
浙江余杭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城市发达、兴建大型工程都反映了良渚文化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工程建设:
宫殿区、内城、外城、
考古还发现了20万千克炭化稻谷
水利工程
300m
630m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玉琮
祭祀用品
玉器及神人兽面纹
玉钺
(象征军事指挥权)
玉璧及刻画符号
贵族墓地:陪葬品包括数十件至数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和随葬品稀少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意义(历史价值):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 习近平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2、陶寺古城
陶寺遗址平面示意图
(1)时间:
(2)地点:
(3)考古发现:
距今约4300-4000年
山西襄汾
①宫城、高级建筑基址和陶制的建筑材料
②墓葬。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随葬品表明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
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
③随葬品。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
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陶寺遗址铜环
陶寺遗址兽面形玉饰
陶寺遗址石磬
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
朱书符号的陶壶
2、陶寺古城
④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迹。
(4)意义:
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从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都发现了墓葬随葬品
出现私有制
随葬品数量都有显著差别
出现阶级分化
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公共权力
出现早期国家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黄帝
炎帝
蚩尤
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主要有炎帝、黄帝、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
远古的传说
远古的传说
1.阪泉之战的交战双方、胜利者。
3.海内外华人为何自称“炎黄子孙”?
4.黄帝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哪些?首领之位是通过什么制度确定的?
黄帝陵,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
炎帝陵,位于今湖南株洲炎陵县
2.涿鹿之战的交战双方、胜利者。
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问题1:阪泉之战的交战双方、胜利者。
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问题2:涿鹿之战的交战双方、胜利者。
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其部落部分归附炎黄部落联盟。
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问题3:海内外华人为何自称“炎黄子孙”?
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炎帝部落
黄帝部落
炎黄联盟
蚩尤部落
华夏族
阪泉之战
华夏族形成过程
其他部落
涿鹿之战
因此后人尊崇炎帝与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问题4:黄帝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哪些?首领之位是通过什么制度确定的?
勤俭贤明的尧
明德教化的舜
治理水患的禹
尧、舜、禹
实行禅让制,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你听说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吗?我们能从中学习到大禹怎样的精神?
含义:
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材料研读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形成。
说一说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
远古传说通常带有后人的附会夸张,远古传说≠真实历史,不能信以为真。但远古传说又含有一定的真实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出一些历史真相。经过考古证明的远古传说具有可靠性。
课堂训练
1.(2024·广东·模拟预测)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姻造人,黄帝创制等传说来自不同地区。在中国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这些地域性传说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传说系统。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 )
A.创新性特质
B.区域性差异
C.连续性特点
D.一体性特征
D
课堂训练
2.(2024·山西朔州·三模)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指的是传位贤者。到禹和启时期,变为传位于子,即王位世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阶级压迫出现
B.分封制的瓦解
C.生产力的发展
D.道德水准下降
C
课堂训练
3.(2024·广东惠州·二模)陶寺遗址自发掘以来,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包括日常使用的工具如斧、刀,威望物品,装饰品,武器和生产石器的工具,而出土的日用工具占出土石制品一半。这表明了( )
A.磨制石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
B.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
C.原始居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D.此时期出现了早期国家
A
课堂小结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三、远古的传说
1.时期
1.良渚古城
2.陶寺都城
2.禅让制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原始社会末期
2.炎黄 联盟
汉族
华夏族
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国家和文明;
多元一体产生
·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阶级出现----国家机器出现----早期国家形成
巩固练习
相传在黄帝时期,黄帝的属下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距今约8000-6000年的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由此可知( )
A. 传说近乎神话,完全不可信
B. 考古发现证实传说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C. 传说是真实的历史
D. 考古发现证实了黄帝的传说都是真实的
B
中考链接
(2022重庆A卷)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 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 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 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D
中考链接
(2023黑龙江龙东)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 黄帝和蚩尤
B. 炎帝和蚩尤
C. 黄帝和炎帝
D. 尧、舜、禹
C
中考链接
(2023湖南常德)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 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他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D.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中考链接
(2022湖南常德)《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A
课后作业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对游客如何介绍黄帝的事迹?
黄帝陵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