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紫藤萝瀑布》学历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紫藤萝瀑布》学历案

资源简介

紫藤萝瀑布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课时)。
课标要求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读准"伫、虬、迸"等字音、理解"挑逗、忍俊不禁"等词义。
2.通过听读、自读、互读等形式,抓住情感变化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感悟课文主旨,提高整体感知能力。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从生动形象的语言入手,多角度品析课文的美,并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提高对语言的分析综合能力。
设计说明:本课学习目标的确定,基于课标要求,目标1 落实语文基础。目标2、3是对课标2,3的分解。目标2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词句,理清思路,初步了解文本内容。目标3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着力落实"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
评价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一2。(检测目标1)
完成学习任务二3。(检测目标2)
完成学习任务三3、学习任务四3、4。(检测目标3)
完成检测与练习。(检测目标2、3)
资源与建议
1.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十年浩劫中,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虽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心灵上的创伤仍无法愈合,此时,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内心伤痛,无以舒解。偶然在行进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的衰而又盛,感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2.托物言志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如上一单元《短文两篇》中作者借助陋室和莲花这两个物,来寄托自己品德高尚、超凡脱俗的品行。"紫藤萝瀑布"由赞美眼前的紫藤萝花,到回想旧时的紫藤萝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影响和社会变迁。
3.我们可以从"散文是揭示作者秘密"的文体特征出发,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情感。通过对文章标题、文本结构、语言文字的品析,深度解读文本;通过比较阅读,把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散文的特点,在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设计说明:散文的学习重在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赏析,所以给学生提供一定背景材料和赏析角度与途径,有利于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准确把握文章表达的主旨,并从中学会阅读该类文章的方法,发展其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落实基础,自主朗读
1.利用工具书,准确写出加点字词的音和词语的意思。(指向目标1)
(1)给加点字注音
瀑布( ) 迸溅( ) 挑逗( ) 凝望( )
繁密( ) 笼罩( ) 枯槐( ) 遗憾( )
伫立( ) 盘虬( )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
(2)解释词语,并选择其中三个写一句话。
①迸溅:
②忍俊不禁:
③挑逗:
④仙露琼浆:
⑤盘虬:
⑥蜂围蝶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注意语音轻重、长短的变化,并在小组练读,互相点评。(检测目标1)
学习任务二:感知内容,感悟情感
1.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标题为什么是"紫藤萝瀑布"?紫藤萝花像瀑布吗?作者是怎样写的?(指向目标2)
2.自主默读课文。(指向目标2)
(1)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紫藤萝花的段落,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长短、轻重的变化,读出美感。
(2)找出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词语,勾画出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3.小组同学交流。(检测目标2)
(1)说说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说出你认为描写花之美的句段,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味。
(3)把自己品味到的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说出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设计说明: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第一课时,首先安排一个看似机械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这是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是必要而必须的。而对文本的解读的基础是对文本的深度熟悉,所以设计了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和初步体味作者情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铺垫。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三: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觉得文中描写紫藤萝花最美的句子勾画下来,想一想:美在哪里?做好批注。(指向目标3)
提示:可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哪些词特别好,哪些句子特别美,用着重号标出来。
2.这篇文章的状物描写细腻而又有层次感。结合你勾画的句子,你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品析它的美吗?请用"我读了这个地方,觉得它美,美在……"的句式归纳概括、旁批在文章相应处。(提示:品析可以抓关键词、抓修辞、抓感官,可以从颜色、形态、趣味等角度去思考,去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指向目标3)
示例:
(1)抓关键词
只有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我读了这句,觉得它美,美在它运用了"流动"、"欢笑"、"生长"几个动词,使静态的花跃动起来了,表现了花的生趣盎然。)
(2)抓修辞手法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我读了这句,觉得它美,美在它这个语句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美在这个语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外形(帆)、神态(张满、鼓鼓)两方面,写出了花朵盛开的形象美,表现其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用"忍俊不禁"写出花朵俏皮、含羞的情态。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
3.小组交流:好的东西我们都想拥有,说一说,比一比,看我们谁找的美点多,品味最到位。(指向目标3、检测目标3)
设计说明:通过表现性评价的工具和示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体悟作者情感,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诵读中领略到本文的语言美,发展感悟语言能力。
学习任务四:比较阅读,探究理之美
1.眼前的紫藤萝与十多年前有什么不同?小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由悲痛到宁静的情感变化,勾画出作者从花那里得到的生命感悟。(指向目标3)
2.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指向目标3)
3.生命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一朵一朵的花构成了万花灿烂流动的瀑布。一树紫藤萝,让宗璞感悟到生命之美好、顽强。这是作者从花那里得到的启示和感悟,让我们也来倾听花对我们说了什么,可以说阳光,亲情,友谊,得失,幸与不幸,理性与现实,昨天、今天与明天等等。你听到了花在说什么?请用笔写在下面。(检测目标3)
示例:我听到花说,生命长河如此生生不息,昨天已流逝,无法更改,何不用一颗乐观、进取的心把握今天呢。
4.本文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是人们写作时常用的什么手法?你本学期学过用这种手法写的文章吗?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事物,想一想:你从它们那里得到了什么启示?(检测目标3)
课后完成小练笔:《我看 》
设计说明:通过不同角度进行提炼和归纳,深度解读文本,这是深度阅读的一个重要策略,四个活动从阅读到写作,从语言理解到情感体会,旨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提高对语言的分析综合和运用能力。
练习与检测
1.阅读宗璞的《丁香结》,完成后面的问题。
丁香结(节选)
宗璞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选文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结的?面对丁香结,作者感悟到了什么?(检测目标2)
(2)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的理解。(检测目标3)
(3)通过与《紫藤萝瀑布》的比较阅读,请谈谈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特点。(检测目标2、3)
2.推荐阅读宗璞的《燕园寻树》、《好一朵木槿花》等,与本文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检测目标2,3)
学后反思
"托物言志"是作者表现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列举你学习过的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的文章,看看分别托了什么"物",言了什么"志",从中梳理出你的理解。
设计说明:"托物言志"对七年级的学生虽说是刚学习,但并不陌生,此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更理性地认识这种写法,在自己的语文积累中形成新的建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