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十三章 内能 总结与复习考点1 比热容的理解和应用1.(福建中考改编)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有助于调节体温,原因之一是水具有较大的( )A.热量 B.内能 C.温度 D.比热容D2.(青岛中考)(多选)小明在海边玩耍,感觉沙滩上的沙子很热,海水却比较凉爽。某天,他从6时到22时对沙子和海水的温度进行了测量,绘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早晨6时,海水的温度比沙子高B.6时到14时,沙子吸收的热量比海水多C.14时到22时,海水降低的温度比沙子小D.利用此图像可以比较海水和沙子的比热容ACD3.(常州中考)家用小型风力发电机独特的尾翼结构,能使其旋翼自动迎风,如图甲所示。海边,仅在海陆风因素的影响下,如图乙、图丙所示的情形通常分别发生在( )A.白天、夜晚 B.夜晚、白天C.白天、白天 D.夜晚、夜晚A考点2 分子动理论4.(宜宾中考)扩散现象无处不在,下列描述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桂花花香四溢 B.雪花漫天飘舞C.灰尘空中飞扬 D.江面雾气弥漫5.(盐城中考)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不容易拉开。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在运动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AD6.(成都中考)成都别称芙蓉城、蓉城,这座以花为名的城市自古与花结缘,大诗人陆游魂牵梦萦的诗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依旧是成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诗人闻到花香属于_______现象。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所蕴藏的物理知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扩散温度考点3 内能及其改变的方式7.(淮安中考)日常生活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是( ) A.照晒取暖 B.摩擦生热C.冰敷降温 D.炉火加热8.(绵阳中考)实验室有质量为1 kg、温度为0 ℃的冰块和质量为1 kg、温度为0 ℃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块的内能等于水的内能B.冰块的内能小于水的内能C.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水传递给冰块D.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冰块传递给水BB9.(广东中考)如图所示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A.吸热,内能增加 B.吸热,内能减少C.放热,内能增加 D.放热,内能减少A10.(潍坊中考)(多选)如图所示,用气缸、固定隔板和活塞密闭甲、乙两部分气体,气缸和活塞均不导热,隔板导热良好。迅速将活塞向左推至图中虚线位置并固定,静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推动活塞前相比,甲、乙的内能均变大B.与推动活塞前相比,甲的内能不变、乙的内能变大C.改变乙内能的方式只有做功D.改变乙内能的方式既有做功又有热传递AD考点4 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11.(黑龙江中考)(多选)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BD考点5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12.(泰州中考)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1)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条件相同,以下选项中不需要的是____(填字母)。A.酒精灯火焰的大小相同B.酒精灯里酒精的质量相同C.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D.烧杯的规格相同B(2)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根据数据分析。①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多,两者吸收的热量Q沙____(填“<”“=”或“>”)Q水。②升高相同的温度,发现沙子用时短,说明____的吸热本领强。(3)小明还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沙子升温速度比水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夏天夜晚,小明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与走进海水里相比,感觉_______ (填“沙滩”或“海水”)比较凉。=水未充分搅拌沙子沙滩D14.(长沙中考节选)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某次雷电释放了2.1×109 J的能量,若这些能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质量为___________kg的水从0 ℃升高到50 ℃。[c水=4.2×103 J/(kg·℃)]1×104(共18张PPT)第2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C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 cmB.PM2.5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尘埃,这些尘埃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微粒A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2.(连云港中考)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花香满园 B.尘土飞扬C.雪花飘飘 D.落叶纷纷3.(教材素材改编)如图甲所示,抽掉玻璃板,放置一段时间,两瓶内气体的颜色均变红;如图乙所示,在量筒中装半杯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可观察到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过10日后界面逐渐模糊,到第30日看不到界面了,成了均匀混合液,而且混合液体积比开始减小了;如图丙所示,铅块和金块叠放在一起,五年后,相互渗透。这些现象叫作______。 上述现象表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 上述实验表明____体、____体、____体之间都可以发生该现象。扩散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气液固4.(教材素材改编)把碳素墨水分别滴入质量相等的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甲、乙所示,则盛热水的是____杯。比较图甲、乙可知,温度越____,分子运动越剧烈。乙高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5.如图甲所示,草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如图乙所示,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该实验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距离变____,作用力变____。(后两空均填“大”或“小”)引力小间隙斥力大6.生活中常见的水可以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其中分子间距离最大是____,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____。(均填序号)①水蒸气;②缥缈的雾;③晶莹的露;④轻柔的雪。①④易错点 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7.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创可贴”可紧贴皮肤达到止血和隔绝感染的作用,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在“铅块、酒精、空气”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铅块ABBB11.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_______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__(填“剧烈”或“缓慢”)。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填“引力”或“斥力”)。12.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图甲表示物质处于____态,物质从图丙变化到图乙时,组成物质的体积变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变____,在这一过程中,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扩散剧烈引力固小大放热13.(黄冈中考改编)刚装修完的房子,打开房门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结果。为了减小新房子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根据温度越高,________越快,可以采取:在_________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分子无规则扩散高温14.如图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微用力向上拉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填“引力”或“斥力”)。变大引力A(共32张PPT)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1课时 热量 比热容知识点1 热量1.用加热器加热液体的过程实际上是_________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递____________叫作热量。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用___________来反映的。如表所示是用相同的加热器对水加热的实验数据,分析比较数据可知,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热传递热的多少加热时间质量的多少升高的温度知识点2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2.(齐齐哈尔中考)小姜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水的温度/℃ 30 34 38 42 46煤油的温度/℃ 30 38 46 54 62(1)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以及________(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砝码)、水和煤油。(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______,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3)实验中选取初温相同、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4)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____(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物理学中用_________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秒表相等加热时间质量升高的温度不同水比热容DD5.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它表示质量为______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____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水结成冰,比热容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 kg1 ℃4.2×103 J变小CCC9.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为1 kg,丙物体的质量为2 kg,甲、丙两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 ℃,乙物体的温度升高2 ℃,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则甲的比热容为______J/(kg·℃),甲、乙、丙三个物体的比热容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______(甲、乙、丙三个物体的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c丙)。3 000c甲>c乙>c丙10.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初温均为20 ℃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m甲<m乙),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加热过程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相同大于11.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符合冰熔化规律的是图____(填“甲”或“乙”)。这是因为c冰____(填“>”“<”或“=”)c水,所以相同时间内____(填“冰”或“水”)升温更快。乙<冰<>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及热量的计算B2.认识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我们可以知道,为了使温度计的分度值最小,灵敏度最高,温度计应选用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水银DA5.冬天人们常用电热水袋取暖,使用十分方便,充电加热后,能够放热较长时间,其内部液体主要成分是水,是因为水的_________较大;若该电热水袋装有1 kg的水,充电加热后温度为50 ℃,使用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到20 ℃,则此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J。[c水=4.2×103 J/(kg·℃)]6.为了取暖,每天需要给房间供热4.2×107 J。若流进房间散热器的水温是60 ℃,流出的水温是56 ℃,则每天需要_________kg的水流经散热器。[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比热容1.26×1052 5007.由实验测量可知,质量为100 g、初温为24 ℃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74 ℃,则该金属球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J/(kg·℃)。查下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0.46×103钢、铁易错点 求水温变化时忽略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 ℃8.在标准大气压下,10 kg初温为30 ℃的水在吸收3.36×106 J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____℃。[c水=4.2×103 J/(kg·℃)]70DA加热时间(min) 0 3水的温度(℃) 18 28油的温度(℃) 18 4311.如图所示是电暖器和暖手宝,电暖器充入的是比热容较____ 的液体,是为了通电后升温速度更____(填“快”或“慢”);而暖手宝要充入比热容较____的液体,是为了使它在一次通电加热后放出更____(填“多”或“少”)的热量。小快大多12.(黑龙江中考改编)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使用相同的热源为其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甲、乙两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则____液体升高的温度较多;若使甲、乙两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两者比较,____液体更适合作汽车的冷却剂。甲乙乙13.用热水加热奶制品,假若奶制品与热水的质量相同,忽略热量损失,则其中____(填“甲”或“乙”)代表奶制品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可以发现,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___。乙2∶114.如图所示是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c水>c液体),已知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____(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在0~15 min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J。[c水=4.2×103 J/(kg·℃)]甲4.2×104(共22张PPT)第3节 内能BA3.某物体具有的动能为5 J,分子总动能为10 J,重力势能为20 J,弹性势能为5 J,内能为50 J,则它的机械能为____J,分子总势能为____J。1 kg 0 ℃的冰熔化成0 ℃水,内能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30增加40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4.(原创题)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1)用锯子锯木头,锯条生热;(2)将煮熟的茶叶蛋放入冷水中冷却;(3)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4)奶奶正在用热水泡脚;(5)摩擦的手掌发热;(6)在磨刀石上摩擦的刀具;(7)快速弯折的铁丝;(2)(4)(8)(9)(10)(1)(3)(5)(6)(7)(8)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得发烫;(9)正在熔化的冰;(10)被冰镇的啤酒。5.(变式题)以上画线物体中,内能减少的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能增加的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填物体名称)茶叶蛋、热水、啤酒锯条、冷水、臀、脚、手掌、磨刀石、刀具、铁丝、石凳、冰6.(教材素材改编)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了一小团脱脂棉,当迅速压下活塞时,脱脂棉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对筒内空气______, 使空气的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达到脱脂棉的燃点。做功增加升高易错点 混淆机械能与内能7.关于内能与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D.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形式的能BAADA12.在一长下坡路段上,阳阳开车紧跟在一辆大型载重汽车后面,看见路上总有水印,这是为了防止刹车片过热造成刹车失灵,要向刹车片和轮胎喷水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刹车片过热是通过_______方式增加内能的;用水降温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减少内能的。做功热传递13.【科学思维】如图所示,在气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种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一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K拔出后,活塞将向____运动;气缸A中空气的内能________,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右减少降低14.【科学探究】如图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的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的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b.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1)你猜想____(填“a”或“b”)是主要原因。(2)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因为摩擦产生的热是传给整个筒壁,气筒的筒壁各部分温度接近。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将热传给筒壁,使气筒下部筒壁温度较高微专题 温度、热量与内能辨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1)水太热不能喝,这里的“热”是指温度。(2)壶中的水被烧热了,这里的“热”是指内能。(3)水汽化要吸热,这里的“热”是指热量。(4)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这里的“热”是指内能。(5)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相等。(6)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7)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8)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9)物体吸收热量后,所含的热量增加。(1)(3)(7)(10)(10)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11)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12)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13)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会增加。(14)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1 热量 比热容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pptx 13.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pptx 13.3 内能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pptx 第十三章 内能 总结与复习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