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第1课时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课件51页+检测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讲 第1课时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课件51页+检测有解析)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动能定理
第 2 讲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基础落实课)
第1课时
1
课前基础先行
2
逐点清(一)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3
逐点清(二) 动能定理的应用
4
课时跟踪检测
CONTENTS
目录
课前基础先行
一、动能
运动
标量
状态
相对
二、动能定理
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
适用条件 (1)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__________。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__________。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__________
曲线运动
变力做功
间断作用
续表
情境创设 
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从滑道的A点滑行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
理解判断 
(1)运动员由A点到B点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所以动能也在不断变化。( )
(2)运动员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做的功也不为零。 ( )
(3)摩擦力对运动员做负功。 ( )
(4)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做的功为零。 ( )
(5)运动员受到的合力恒定不变。 ( )
(6)重力对运动员做正功,功率不变。 ( )
×
×


×
×
逐点清(一)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课堂
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若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动能一定保持不变
B.若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则物体的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C.若运动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则该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D.若运动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则该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题|点|全|练|


解析: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物体动能不变,故A正确;
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变化,则该物体一定做变速运动,如果合外力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垂直,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动能不变,故B错误;
如果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垂直,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动能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故C错误;
若运动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一定做功,即合力一定不为零,故D正确。
2.[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像]
(2022·江苏高考)某滑雪赛道如图所示,滑雪
运动员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圆弧滑道起跳。
将运动员视为质点,不计摩擦力及空气阻力。此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Ek与水平位移x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3.[由动能定理分析合力做功]
(多选)如图所示,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为余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
A.在0~t1时间内,合力逐渐减小
B.在0~t2时间内,合力做正功
C.在t1~t2时间内,合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在t2~t4时间内,合力做的总功为零


解析:从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加速度增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力增大,故A错误;
由动能定理知0~t2时间内,动能增量为0,即合外力做功为0,故B错误;
t1时刻,F最大,v=0,F的功率为0,t2时刻F=0,速度最大,F的功率为0,t1~t2时间内,合外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由动能定理知t2~t4时间内,动能增量为0,即合外力做功为0,故D正确。
1.动能与动能变化的区别
(1)动能与动能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能是状态量,动能的变化是过程量。
(2)动能没有负值,而动能变化量有正负之分。Δ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Δ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
|精|要|点|拨|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有三层关系:
因果关系 合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数量关系 合力的功与动能变化可以等量代换
单位关系 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2)动能定理中的“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既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包括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功则为合力所做的总功。
逐点清(二) 动能定理的应用
课堂
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点
(1)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式中各项均为标量,因此,应用动能定理时不必关注速度的具体方向,也不能在某个方向上列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注意物体所受各力做功的特点,如: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重点关注始末两点的高度差,摩擦阻力做功与路径有关。
(3)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4)动能定理既可解决直线运动问题,也可解决曲线运动问题。
[典例] (2024年1月·江西高考适应性演练)无人快递车在水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经过160 s到达目的地停止运动,快递车在整个运送过程中牵引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F1和t1未知。假设快递车与货物总质量m=100 kg,运行时所受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05倍,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0~t1时间内位移大小s1=10 m。求:
(1)快递车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快递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快递车运行时所受阻力为f=0.05mg=50 N
快递车在加速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F1-f=ma1
快递车在减速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f-F2=ma2
其中F2=40 N,解得a2=0.1 m/s2
[答案] (1)0.2 m/s2 0.1 m/s2 (2)14 500 J
1.[动能定理解答曲线运动问题]
(2022·全国甲卷)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钢滑雪大
跳台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运动员从a处由静止自
由滑下,到b处起跳,c点为a、b之间的最低点,a、
c两处的高度差为h。要求运动员经过c点时对滑雪板的压力不大于自身所受重力的k倍,运动过程中将运动员视为质点并忽略所有阻力,则c点处这一段圆弧雪道的半径不应小于(  )
应用体验

2.[动能定理解答直线运动问题]
(2023·全国乙卷)(多选)如图,一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木板上的左端以速度v0开始运动。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当物块从木板右端离开时(  )
A.木板的动能一定等于fl
B.木板的动能一定小于fl


根据v-t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可知l=xm-xM>xM,则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木板的动能一定小于fl,A错误,B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
1
2
3
4
5
6
7
1.(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与长2 m的粗糙水平面平滑连接,长l=1 m的匀质木板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匀速运动,随后进入粗糙水平面。已知木板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要使整个木板全部停在粗糙水平面内,则v0的值可能为(  )
A.1 m/s B.1.2 m/s
C.2 m/s D.2.5 m/s


6
7
1
2
3
4
5
1
5
6
7
2
3
4

1
5
6
7
2
3
4
1
5
6
7
2
3
4

1
5
6
7
2
3
4
1
5
6
7
4.(2024·福州高三质检)(多选)如图,将一小球从足
够长的斜面上的O点,以初速率v0沿与斜面垂直向上的
方向抛出,第一次落到斜面上的P点(未画出),O、P两点间的距离用x表示,小球刚落到P点时的动能、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垂直斜面向下的分速度大小分别用Ek、α、vy表示。不计一切阻力,若仅改变初速率v0,则能正确反映vy、tan α、x、Ek随v0或v02变化的图像是(  )
2
3
4
1
5
6
7
解析:将小球的运动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可知小球刚落到P点垂直斜面向下的分速度大小vy=v0,故A正确;
2
3
4



1
5
6
7
2
3
4
1
5
6
7
2
3
4
1
5
6
7
5.(2024·成都高三模拟)(多选)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其动能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最终小球的动能为E0,重力加速度为g,若不考虑小球会落地,则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
A.加速度一直减小至零
B.合外力做功为15E0
C.最高点的加速度为g
D.从最高点下降至原位置所用时间小于t1
2
3
4


1
5
6
7
解析: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即f=kv,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kv=ma1,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到最高点速度减为零,加速度减小为g,小球下降的过程,有mg-kv=ma2,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后,小球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全程加速度一直减小至零,故A正确;
根据动能定理得W合=E0-16E0=-15E0,故B错误;
最高点速度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g,故C正确;
2
3
4
1
5
6
7
2
3
4
1
5
6
7
2
3
4
1
5
6
7
2
3
4


1
5
6
7
2
3
4
1
5
6
7
石块落地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100 m。忽略长臂、短臂和石篮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和所有摩擦,g取10 m/s2,求:
2
3
4
(1)石块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
(2)石块从A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石篮对石块做功W。
1
5
6
7
2
3
4
1
5
6
7
2
3
4
答案:(1)50 m/s (2)1.16×105 J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1.(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与长2 m的粗糙水平面平滑连接,长l=1 m的匀质木板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匀速运动,随后进入粗糙水平面。已知木板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要使整个木板全部停在粗糙水平面内,则v0的值可能为(  )
A.1 m/s B.1.2 m/s
C.2 m/s D.2.5 m/s
2.如图所示,将8个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相邻小物块间的距离为L。已知AB段光滑,小物块与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刚开始时1号小物块在B处,现用水平拉力F=4.5μmg作用在1号小物块上,使8个小物块一起向右运动,则1号物块运动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
A.  B.  C.  D.
3.如图所示,在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若将小球A从弹簧的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A能够下降的最大高度为h。若将小球A换为质量为3m的小球B,仍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小球B下降h时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
A. B. C. D.
4.(2024·福州高三质检)(多选)如图,将一小球从足够长的斜面上的O点,以初速率v0沿与斜面垂直向上的方向抛出,第一次落到斜面上的P点(未画出),O、P两点间的距离用x表示,小球刚落到P点时的动能、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垂直斜面向下的分速度大小分别用Ek、α、vy表示。不计一切阻力,若仅改变初速率v0,则能正确反映vy、tan α、x、Ek随v0或v02变化的图像是(  )
5.(2024·成都高三模拟)(多选)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其动能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最终小球的动能为E0,重力加速度为g,若不考虑小球会落地,则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
A.加速度一直减小至零
B.合外力做功为15E0
C.最高点的加速度为g
D.从最高点下降至原位置所用时间小于t1
6.(多选)如图所示,某质量为m的工件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机械手臂可在A、B之间对工件施加恒力F。最终工件停止于C点,A、B间的距离为L,F大小恒定,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可调。当θ=0时,B、C之间的距离为,调整θ,可使B、C间的距离最大为。若重力加速度为g,工件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μ=0.5 B.μ=0.75 
C.F=mg D.F=mg
7.(2024·曲靖高三模拟)如图甲所示,在公元1267~1273年闻名于世的“襄阳炮”其实是一种大型抛石机。将石块放在长臂一端的石篮中,在短臂端挂上重物。发射前将长臂端往下拉至地面,然后突然松开,石篮中的石块过最高点时就被抛出。现将其简化为图乙所示。将一质量m=80 kg的可视为质点的石块装在长L= m的长臂末端的石篮中,初始时长臂与水平面成30°,松开后,长臂转至竖直位置时,石块被水平抛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石块落地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100 m。忽略长臂、短臂和石篮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和所有摩擦,g取10 m/s2,求:
(1)石块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
(2)石块从A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石篮对石块做功W。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1.选AB 当长木板左端恰好到达粗糙水平面左端时,由μmgl=mv12,解得v1=1 m/s,当长木板右端恰好到达粗糙水平面右端时,由μmgl+μmgl=mv22,解得v2= m/s,所以速度的范围应该在1 m/s ≤v0≤ m/s。故选A、B。
2.选C 由题意可知,第5个物块进入BC后物块开始做减速运动,因此第5个物块刚到达B点时1号物块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此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F·4L-μmg(L+2L+3L+4L)=×8mv2-0,解得v=,故选C。
3.选B 设小球A下降h的过程中克服弹簧弹力做功为W1,根据动能定理,有mgh-W1=0;小球B下降过程,由动能定理,有3mgh-W1=·3mv2-0,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故B正确。
4.选ABD 将小球的运动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可知小球刚落到P点垂直斜面向下的分速度大小vy=v0,故A正确;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和垂直于斜面的加速度分别为ax=gsin θ,ay=gcos θ,设小球落到斜面的时间为t,在垂直于斜面方向有v0=ay·,沿斜面方向的速度为vx=ax·t,则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的正切值为tan α==,可知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定值,故B正确;O、P两点间的距离为x=axt2=,则x与v02是正比例函数关系,故C错误;小球刚落到P点时的动能为Ek=mv2=m2=mv02,则Ek与v02是正比例函数关系,故D正确。
5.选AC 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即f=kv,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kv=ma1,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到最高点速度减为零,加速度减小为g,小球下降的过程,有mg-kv=ma2,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后,小球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全程加速度一直减小至零,故A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得W合=E0-16E0=-15E0,故B错误;最高点速度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g,故C正确;小球上升和下降回到出发点的过程,由逆向思维有h=·1t12=·2t22,因1>2,则有t16.选BC 当θ=0时,由题意,根据动能定理可得FL-μmg=0,当B、C间距离最大时,同理,根据动能定理可得Fcos θ·L-μ(mg-Fsin θ)L-μmg=0,两式联立可得cos θ+μsin θ=,此时cos θ+μsin θ的最大值为,故=,解得μ=0.75,可求得F=mg。选项B、C正确。
7.解析:(1)石块平抛运动的高度
h=L+Lsin 30°= m+× m=20 m
根据h=gt2,解得t== s=2 s
则初速度为v0== m/s=50 m/s。
(2)石块从A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W-mgh=mv02
解得W=mv02+mgh=×80×502 J+80×10×20 J=1.16×105 J。
答案:(1)50 m/s (2)1.16×105 J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