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特殊方法测电阻(1)缺电流表实验次数 1 2 3电压U/V 1.5 2.0 2.5电流I/A 0.16 0.24电阻R/Ω 9.4 10.4因素 探究时控制不变的量 结论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电阻的大小与材料有关横截面积 长度、材料、温度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长度 横截面积、材料、温度 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温度 长度、横截面积、材料 通常温度越高电阻越大(2)缺电压表电 路 设 计步 骤结 论判断不清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部分1.如图所示的是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小灯泡亮度的几种方案,可以达到目的的方案是 ( C ) A B C D C 不能准确掌握滑动变阻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2.请说出滑动变阻器在下列实验中的作用。(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 (3)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 (4)伏安法测定值电阻: 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不能准确辨别不同实验的异同之处3.关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电阻”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都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B.多次测量的目的是相同的C.实验电路图是相同的D.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 C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不熟悉实验过程4.如图所示的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先在A、B间接入5 Ω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 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接着取下阻值为5 Ω的定值电阻,换上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不进行其他操作就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 ( B )第4题图A.电压表的示数大于2 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 B B.电压表的示数大于2 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C.电压表的示数小于2 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D.电压表的示数小于2 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选择错误5.如图所示,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以下器材:电源(电压为6 V)、滑动变阻器1(30 Ω 1 A)、滑动变阻器2(50 Ω 1.5 A)、电流表(0~0.6 A量程)、电压表、三个定值电阻(5 Ω、10 Ω、15 Ω)、开关和导线若干。若选择滑动变阻器1进行实验,则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的范围为 2 V≤U≤ 3 V;若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为1.5 V,则完成实验需滑动变阻器 2 (选填“1”或“2”)。 第5题图 2 3 2 不能准确判断动态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6.【2024·广州】如图所示的是地磅工作原理的示意图,秤台连在竖直弹簧上,电路与恒压电源连接。未称量时,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在最上端,称量时,滑片P向下滑动。闭合开关S,车辆总质量越大时 ( A )第6题图A.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B.电压表的示数越小C.电流表的示数越大 D.电流表的示数越小 A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1.已知一个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4V,通过的电流为0.5 A。若将它接在6V的电源上,为保持其正常工作,则需要 串联一个4Ω 电阻。 串联一个4Ω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为20 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6 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9 A。电阻R的阻值是 40 Ω。 第2题图 40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3 Ω,R2=1 Ω,开关S0闭合。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时,甲、乙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为 4∶1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此时甲、乙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为 3∶4 。 第3题图 4∶1 3∶4 4.如图所示的是某电路的一部分,其中R1=10 Ω,R2=15 Ω。当将A、B分别接在某一电源的两极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将电流表换成电压表,并将A、C分别接在同一电源的两极,则此时通过R1的电流为 0.3 A,电压表的示数为 7.5 V。 第4题图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0.3 7.5 5.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装置,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第5题图A.为了更准确地比较电阻大小,可以在电路中再并联接入一块电流表B.断开开关,镍铬合金丝a和b的电阻都为0 D C.用夹子分别将a、b接入电路,接入a时小灯泡更亮D.利用此装置探究的是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当闭合开关S1、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6 A,则电阻R1与R2的比值为 ( C )第6题图A.1∶2 B.2∶1 C.1∶3 D.3∶1 C 7.R1、R2、R3是三个定值电阻,分别将它们串联起来(如图甲所示)和并联起来(如图乙所示)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后,已知图甲中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关系为U1 甲 乙第7题图A.I1>I2>I3 B.R1=R2=R3C.I1R2>R3 A 8.如图甲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R1、R2两端的电压U1、U2与电流I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与题意相符的是 ( B )第8题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9.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如图甲所示的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的实物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为4.5 V,且保持不变。 第9题图(1)实验过程中,当完成阻值为5 Ω的电阻的数据测量后,断开开关,在没有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情况下换上阻值的10 Ω的电阻,然后闭合开关,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恢复到2.5 V ,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2)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的I-R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 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恢复到2.5 V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10.【2022·安徽】小红测量一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电源电压保持3 V 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 Ω 1 A”。甲 乙第10题图(1)图甲为实验电路图,图中的圆圈分别表示电流表和电压表,请在圆圈中填入相应的字母。(2)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S。要使小灯泡L正常发光,应进行的操作是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 。 (3)正确完成上述操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7.8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因灯丝断路突然熄灭。若其他元件均完好,则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 V。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 7.8 大于 四、计算题(第11小题9分,第12小题9分,共18分)11.【2023·青岛】如图所示,电阻R1、R2并联接到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闭合开关S后,通过电阻R1、R2的电流分别为I1、I2,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1)R1、R2并联后相当于一个电阻R,请推导证明:=+。(2)若R1=20 Ω,R2=30 Ω,电源电压为3 V,求电路中的总电流I。第11题图解:(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I=I1+I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I=,即=+,因为并联电路中U=U1=U2,所以=+。(4分)(2)R1=20 Ω,R2=30 Ω,代入(1)中结论,则=+,解得R=12 Ω,电路的总电流I===0.25 A。(5分)答:(2)电路中的总电流I=0.25 A。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R3均为定值电阻,且R2=R3=10 Ω。某同学误将一个电流表并联在R1两端,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第12题图(1)电源电压是多少?(2)发现错误后,该同学将图中的电流表换成了电压表,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 V,则电阻R1的阻值是多少?解:(1)当将一个电流表并联在R1两端时,R1被短路,闭合开关S后,R2、R3串联接入电路,通过电路中的电流I=0.3 A,则电源电压U=I(R2+R3)=0.3 A×(10 Ω+10 Ω)=6 V。(4分)(2)当将图中电流表换成了电压表后,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示数为2 V,R1、R2、R3串联,根据串联分压有=,代入数据可得,=,解得R1=10 Ω。(5分)答:(1)电源电压是6 V。(2)电阻R1的阻值是10 Ω。(共16张PPT)回归教材(四) 教材素材与变式4来源教材的图片1.(北师九物全P80图12.2-2改编)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当用酒精灯缓慢地对钨丝加热时,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变小,小灯泡逐渐变暗,该实验说明了 钨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第1题图 钨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北师九物全P84图12.3-3改编)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电流表的示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2题图 变大 3.(沪科九物全P100图16-14改编)如图所示,德国物理学家通过实验探究了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电阻的主单位用他的名字 欧姆 来命名。 第3题图 欧姆 4.(人教九物全P99图17.2-2改编)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是6V,电流表的示数是 0.3A,则电阻R= 20 Ω。 第4题图 20 5.(人教九物全P107图17.4-4改编)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40 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时,电压表的示数是2 V;同时闭合开关S、S1时,电压表的示数是2.8 V。则定值电阻R2= 16 Ω。 第5题图 16 6.(北师九物全P90图12.4-2改编)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灯泡L与一个定值电阻R串联后接在电源的两端,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已知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24 Ω,电源两端的电压为18 V,电压表的示数为6 V,则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为 48 Ω。 第6题图 48 来源教材的变式7.(人教九物全P100T6改编)在一段定值电阻的两端加一可变电压U,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由R=可知,R与U成正比B.不管U如何变化,U与I的比值不变C.由I=可知,I与U成反比D.由R=可知,R与U成反比 B 8.(沪科九物全P102T6改编)某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发现通过电阻a、b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第8题图A.两电阻阻值的关系是Ra>RbB.电压相同时,通过a的电流较大C.电流相同时,b两端的电压较大D.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A 来源教材的实验探究9.(北师九物全P89学生实验改编)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均完好,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分别为 10 Ω、15 Ω、20 Ω、30 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Ω 1 A”。第9题图(1)实验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原因是电流表 指针没有校零 。 指针没有校零 (2)如图乙所示,导线a应与滑动变阻器的 C(或D) 接线柱相连。 C(或D) (3)电路连接完成后,分别用10 Ω、15 Ω、20 Ω的电阻进行实验,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当使用30 Ω的电阻做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与前三次相同。为了继续完成第4次实验,若只能更换电源,则电源电压应不高于 5 V。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电压U/V 2.50 2.10 1.70 1.30 0.90 0.50电流I/A 0.29 0.26 0.24 0.21 0.19 0.16 5 反比 10.(沪科九物全P104测量改编)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测量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乙第10题图实验次数 1 2 3 4R/Ω 10 15 20 30I/A 0.3 0.2 0.15(1)第2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对应的电阻值为 10.0 Ω。 (2)根据3次实验数据可得,定值电阻Rx= 9.9 Ω。 来源教材的计算11.(沪粤九物上P94T5改编)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R3=20 Ω,当S1、S2都断开,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1)求电源电压。(2)S1、S2都闭合时,求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第11题图 10.0 9.9 解:(1)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阻R1和R2串联,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串=R1+R2=20 Ω+20 Ω=40 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串=0.3 A,电源电压U=I串R串=0.3 A×40 Ω=12 V。(2)当S1、S2都闭合时,R2被短路,R1、R3并联,R1=R3=20 Ω,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并===10 Ω,根据I=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2 A。答:(1)电源电压为12 V。(2)电路中的总电流为1.2 A。(共28张PPT)14.1 电 阻第1课时 电阻与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1.通过实验可知,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线甲的电流比通过导线乙的电流大,说明导线甲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小 ,导线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大 ,则R甲 < (选填“>”“<”或“=”)R乙。 小 大 < 2.如图所示 ,小明将5 Ω和0.05 kΩ的电阻分别接在同一电路中,把 0.05 kΩ 的电阻接入电路时小灯泡L发光较暗,这是因为 电阻越大,对电流阻碍作用越大 。 第2题图 0.05 kΩ 电阻越大,对电流阻碍作用越大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 长度 和 横截面积 等因素有关。 4.如图所示,对电阻丝加热,小灯泡的亮度变 暗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说明电阻丝的电阻与 温度 有关。 第4题图 长度 横截面积 暗 温度 5.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在相同温度下,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铜线的电阻一定比铝线的小B.长度相同粗细也相同的铜线和铝线电阻相等C.长度相同的两根铜线,粗的那根电阻较大D.粗细相同的两根铜线,长的那根电阻较大 D 6.将一根粗细均匀的细铁丝对折起来接入电路中,其电阻 变小 ;若剪去一部分,则剩余部分的电阻大小与原来相比 变小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如图所示,将长度、粗细相同的A、B两根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比较电流表的示数,可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 材料 是否有关。如果只用一根镍铬合金丝,可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 长度(或横截面积) 是否有关。(A、B、C三根合金丝均可拆卸) 第7题图 变小 变小 材料 长度(或横截面积) 8.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两条导线,粗导线的电阻较小B.横截面积相同的导线,长导线的电阻大C.未接入电路中的导体电阻为零D.导体电阻的大小由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来决定 A 9.如图所示的是三段材料相同的导体,已知a、b、c的长度之比为1∶1∶2,横截面积之比为2∶1∶1,根据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它们阻值的大小关系是 ( C )第9题图A.Ra>Rb>Rc B.Rb>Rc>RaC.Rc>Rb>Ra D.Rc>Ra>Rb C 10.如图所示,将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A、B连接在电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导体A的电阻较大,通过导体A的电流较小B.导体A的电阻较小,通过导体A、B的电流相等C.导体A的电阻较小,通过导体A的电流较大D.导体A、B的电阻可能相等,通过导体A、B的电流相等第10题图 B 11.如图所示,有一个长方体的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长、宽、高分别为a、b、c,且a>b>c。当电流按下列方向通过该电阻时 ( A )第11题图A.沿AB方向通电流时电阻最小B.沿CD方向通电流时电阻最小C.沿EF方向通电流时电阻最小D.沿以上三个方向通电流时电阻相等 A 12.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的装置图,实验中分别把a、b、c、d四根导线接入电路,其中导线a、b、d的长度相同,a、b、c的粗细相同。第12题图(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来间接比较导线电阻的大小,这种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是 转换 法。 转换 (2)选用 b、c 两根导线分别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是否有关。 (3)选用a、b两根导线分别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 材料 是否有关。 (4)选用 b、d 两根导线分别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b、c 材料 b、d 13.在做“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小明的猜想是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小亮的猜想是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小敏的猜想是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三位同学为上述探究活动准备了四根材料、长度、粗细如图甲所示的电阻丝,他们已经完成了如图乙所示的部分实物连接。第13题图(1)选用a、b两根电阻丝进行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 小敏 (选填“小明”“小亮”或“小敏”)的猜想是否正确。 小敏 (2)要探究小亮的猜想应该选用 a、c 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A、B进行对比。实验时,发现小灯泡L的亮度变化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两根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 。 (3)经讨论,同学们对以上实验电路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①把小灯泡更换为电流表;②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你认为方案 ② 的改进更好一些,理由是 方案②的方法除了可以精确反映电阻值的大小外,小灯泡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 a、c 两根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 ② 方案②的方法除了可以精确反映电阻值的大小外,小灯泡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第2课时 电阻器变阻器的概念1.如图所示,用铅笔芯把导线a、b连接,闭合开关,使电路接通时,小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是 导体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当把导线a固定,闭合开关,导线b的一端在铅笔芯上左、右移动时,小灯泡的亮暗会发生变化,说明导体的电阻与 长度 有关。物理学中,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器件叫作 变阻器 。 第1题图 导体 长度 变阻器 2.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 A”字样,其中“50Ω”表示 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50欧姆 ,“1.5 A”表示 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安培 。 3.如图所示的是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将接线柱A、D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 变长 ,接入电路的阻值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3题图 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50欧姆 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安培 变长 变大 变阻器的原理与作用4.人们发明了各种变阻器,其中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 长度 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控制电路中 电流 的变化。 5.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选择的接线柱是 ( D )第5题图A.A、B B.C、D C.B、D D.A、D 长度 电流 D 6.如图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 ( C )第6题图A.8 306 Ω B.8 063 ΩC.6 038 Ω D.6 830 Ω C 7.如图所示,A为导线,BM、CN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 如果开关S和A接触,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L 变暗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第7题图 变暗 8.小雨同学在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第8题图A.若将A、C端连入电路中,向D端移动滑片P,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B.若将B、C端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前,则滑片P应移动到最右端 D C.若将A、B端连入电路中,则相当于一根导线D.若将B、D端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滑片P向左移,则小灯泡变暗9.如图所示的是未连接完整的电路,要求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小灯泡变亮。下列接法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第9题图A.M接A,N接D B.M接B,N接CC.M接A,N接B D.M接C,N接D A 10.跨学科实践·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作电位器的元件,电位器的外形及内部构造如图所示。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第10题图A.只把A、C接入电路,旋动滑片时,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D B.只把A、B接入电路,旋动滑片时,不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C.将A、B接入电路同一点,将C接入电路的另一点时,旋动滑片时,不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D.将B、C接入电路,当滑片逆时针旋动时,通过电位器的电流变小11.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第11题图(1)实验室中有一铭牌上标有“20 Ω 2 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如图所示,若要把它其中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到电路中,共有 4 种正确的接法。“20 Ω”指的是 A、B 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4 A、B (2)现再提供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暗。(3)如果还想知道电路中电流值的改变情况,需在电路中再 串 联一个电流表,并增加 一 根导线。 串 一 12.小明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小灯泡L、开关及导线若干。第12题图(1)小明连接的电路中存在连线错误,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就可使连线正确。请在接错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2)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 断开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应置于最 右 (选填“左”或“右”)端。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在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时,两电表的示数突然都变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B (填字母)。 A.滑动变阻器R短路 B.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接触不良C.小灯泡L短路D.小灯泡L断路 断开 右 B (共12张PPT)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2024·成都】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均选用小量程。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的目的是 保护电路 。闭合开关,小明发现小灯泡不亮,两电表的示数均很小,经过检查,确认电路连接正确,两电表均完好,小明的下一步操作应该是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能发光,两电表示数是否变大 。 第1题图 保护电路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能发光,两电表示数是否变大 2.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关于“伏安法测定值电阻”和“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两个实验进行多次测量都是为了减小误差,使测量数据更加精确B.滑动变阻器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还有改变电压C.两个实验的原理相同D.两个实验都没有用到控制变量法 A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但无明显变化,电流表有示数并且有变化,小灯泡不发光。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B )第3题图A.小灯泡断路B.小灯泡短路C.滑动变阻器短路D.滑动变阻器断路 B 串联、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4.电阻串联时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长度 ,因此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 之和 ;电阻并联时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 横截面积 ,因此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 倒数之和 。 5.现有两个电阻R1、R2,把它们串联起来,总电阻为9 Ω,R1的电阻为6 Ω,则R2的电阻为 3 Ω;若把R1、R2并联起来,则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2 Ω。 长度 之和 横截面积 倒数之和 3 2 6.有R1、R2和R3三只定值电阻,已知R1>R2>R3,分别连接在相同的电源两端,若使通过电源的电流最大,则电阻的连接方式是 ( C )A BC D C 7.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A2的示数将 变小 ,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1的示数之比将 不变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7题图 变小 不变 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电流表始终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 B )第8题图A.小灯泡L短路 B.小灯泡L断路C.滑动变阻器R短路 D.滑动变阻器R断路 B 9.核心素养·科学探究某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如图甲所示的是测量其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第9题图(1)请按照图甲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的示数是2.5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0.28 A。 (3)调节滑动变阻器,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会发现小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可以猜想此过程中灯丝的温度 降低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0.28 降低 (4)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越低,其灯丝的电阻越 小 。 10.如图所示,电阻R1与R2并联,其总电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R表示,若R1(1)R=。(2)R数据序号 1 2 3 4 5 6电压U/V 0.30 0.60 0.90 1.20 1.50 1.80电流I/A 0.08 0.15 0.23 0.30 0.38 0.45 小 第10题图解:(1)因为R1、R2并联,所以I=I1+I2,因为I=,所以=+,又因为U=U1=U2,所以=+,即R=。(2)由于R-R1=-R1=-<0,所以R14.2 欧姆定律第1课时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在做电学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经过讨论,依次改进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的电路图,如图甲、图乙、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第1题图A.图甲改进为图乙:为保证实验过程中电压这一因素不变 B B.图乙改进为图丙:实现多次实验,得到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C.图丙: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保持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D.图丙:实验的结论是电流跟电压成反比电流与电阻的关系2.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把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必须使电流从 正 接线柱流入。每次更换电阻后,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同时,应观察 电压 表,使其示数保持不变。 正 电压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实验中用到的电阻分别为5 Ω、10 Ω、15 Ω、20 Ω、25 Ω。实验中电阻R由小到大进行更换,并且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不变,则每更换一个电阻后,为了保证元件安全,都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 右 (选填“左”或“右”)端,再闭合开关进行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电流与电阻关系为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第3题图 右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2024·哈尔滨】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某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电流为 0.3 A;经过测量多组数据后,绘制出I-R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得到的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第4题图 0.3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将一段导体接在电路中,将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4倍。关于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电阻和电流都保持不变B.电阻不变,电流增大到原来的4倍C.电流不变,电阻增大到原来的4倍D.电阻和电流都增大到原来的4倍 B 6.某同学在做“探究导体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选择了5 Ω、10 Ω、15 Ω、20 Ω四个电阻进行实验,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第6题图A.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左端B.用10 Ω的电阻实验,读数时滑片的位置比5 Ω的电阻读数时更靠左C.实验过程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作用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 C D.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7.核心素养·科学探究【2021·安徽】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为3 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Ω 1.5 A”。第7题图(1)实验时,依次更换不同的电阻,调节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分别记录电阻的阻值R和电流表的示数I,数据如下表所示。 (2)第4次实验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0.24 A。 电流规律 I=I1=I2=…=In I=I1+I2+…+In电压规律 U=U1+U2+…+Un U=U1=U2=…=Un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0.24 (3)为了更精确地描述I与R的关系,在表中增加了的数据,并根据I、的值在图丙的坐标纸中描出了相应的点。请你在图丙中补充第4次的实验数据点,并作出I-图像。(4)根据图像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8.【2024·安徽】如图甲所示的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为3 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 Ω 1.5A”。 第8题图(1)请按照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如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小英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为了排查电路故障,她断开开关,然后按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只将与电压表“+”接线柱相连导线的另一端拆下,并正确连接到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上。重复前面的操作,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保持不变,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电流表断路(或与电流表相连的某根导线断了) 。 (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流表断路(或与电流表相连的某根导线断了)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4)本实验中,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3.9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次数 1 2 3 4 5电阻R/Ω 30 20 15 10 5电流I/A 0.08 0.12 0.16 0.48电阻的倒数 /Ω-1 0.033 0.050 0.067 0.100 0.200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9 第2课时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1.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从1825年开始研究电流与电源及导线长度的关系,并于1826年归纳出了欧姆定律,即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2.当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 A;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0.2 A;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它的电阻为 15 Ω。 正比 反比 0.2 15 3.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由欧姆定律I=变形可得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导体电阻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电阻大小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电阻大小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决定D.导体电阻大小等于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比值 D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电阻 R1=10Ω,R2=5Ω,则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是 2 V。 第4题图 5.如图所示,电阻R1=15 Ω,R2=10 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是0.3 A,则电源电压为 3 V,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 0.2 A。 第5题图 2 3 0.2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20 Ω。闭合开关S1,若将单刀双掷开关S2接触点1,电流表的示数为0.25 A;若将单刀双掷开关S2接触点2,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则未知电阻Rx的阻值为 10 Ω。 第6题图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8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是0.3 A,电压表的示数是 2V,则电阻R1的阻值是 20 Ω。 第7题图 8.如图所示,R0=40 Ω,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9 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4 A,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100 Ω。 第8题图 20 100 9.两个标有“16 Ω 1 A”“24 Ω 0.5 A”字样的电阻,当它们串联时,总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 20 V;若将两电阻并联,则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25 A。 10.如图所示,R1=10 Ω,R2=20 Ω。闭合开关S,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是 ( B )A.1∶2 B.1∶3C.2∶1 D.2∶3第10题图 20 1.25 B 11.如图所示的是电阻R1和R2的I-U图像,由图像可知 ( C )A.R1与R2两端的电压为0时,它们的电阻也为0B.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2∶1C.将R1与R2串联接入电路,通电后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D.将R1与R2并联接入电路,通电后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1∶2第11题图 C 12.【2024·呼和浩特】如图甲所示的是两个小灯泡L1、L2的I-U图像。(1)若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求此时两个小灯泡的电阻。(2)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将两个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改为并联(如图丙所示),求此时电流表的示数。第12题图解:(1)在图乙中,两个小灯泡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即电路中的电流I=0.3 A,由于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两个小灯泡的电流均为0.3 A,根据图甲可知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1.8 V、U2=4.2 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个小灯泡的电阻分别为R1===6 Ω ,R2===14 Ω。(2)在图乙中,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电源电压U=U1+U2=1.8 V+4.2 V=6 V,在图丙中,两个小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电源电压不变,由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均为6 V,根据图甲可知通过两个小灯泡的电流大小分别为I1=0.5 A,I2=0.35 A,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得,干路中的电流,即电流表的示数I=I1+I2=0.5 A+0.35 A=0.85 A。答:(1)此时两个小灯泡的电阻分别为6 Ω和14 Ω。(2)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5 A。13.【2024·庐阳一模】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0 Ω,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至b端,先闭合开关S、S1,电流表的示数为0.24 A;再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至a端,电流表的示数为1.2 A。小灯泡L上标有“6 V 0.6 A”字样,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1)电源电压U和滑动变阻器R2电阻的最大值。(2)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S2,滑动变阻器R2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第13题图解:(1)闭合开关S、S1,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至a端,电路中只有定值电阻R1正常工作,且定值电阻R1=10 Ω,电流表的示数为1.2 A,所以电源电压U=IR1=1.2 A×10 Ω=12 V,闭合开关S、S1,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至b端,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电阻与定值电阻R1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0.24 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50 Ω,滑动变阻器R2电阻的最大值R2=R总-R1=50 Ω-10 Ω=40 Ω。(2)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S2,滑动变阻器R2与小灯泡L串联,根据小灯泡L的规格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是0.6 A,此时滑动变阻器R2有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20 Ω,滑动变阻器R2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R2'=R总'-RL=R总'-=20 Ω-=10 Ω。答:(1)电源电压是12 V,滑动变阻器R2电阻的最大值是40 Ω。(2)滑动变阻器R2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10 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1 电 阻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14.2 欧姆定律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回归教材(四) 教材素材与变式4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