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卷(含答案)(范围: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卷(含答案)(范围: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资源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卷
(范围: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满分:100分+10分 时间:90分钟 得分: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33分)
1. 计算169÷42,把42看作( )试商,商是( )位数;计算663÷39,把39看
作( )试商,商的最高位是( )位。
2. 要使□56÷57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86÷48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在5□1÷58中,如果商的最高位是个位,那么□里最大填( )。
3. 在☆÷20=19……△中,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4.在括号里填“L”“mL”或合适的数。
一个饮用水瓶的容量为550( )。 一个不锈钢盆的容量大约是4( )。
一个眼药水瓶的容量为8( )。 一辆货车油箱的容量为 120( )。
一瓶橙汁有500( ),这样的一箱橙汁(12瓶装)共有( )L。
5. 在 里填“>”“<”或“=”。
30升 3000毫升 5004毫升 5升
960÷24 960÷8÷3 82×4 300+12
140÷5÷7 140÷(5×7) 240-(100-80) 240-100-80
6. △○△□△○△□……照这样排下去,第25个图形是( ),前25个图形中,△有( )个。
7.根据720÷90=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72÷9=( ) 360÷45=( ) 7200÷90=( )
8.在一道商为32、余数为18的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60,那么商是( ),余数是( )。
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行驶5 小时。已知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100千米,后3小时共行驶240千米,则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
10.一个水龙头没有关紧,用空瓶每分钟可以接水50毫升。照这样计算,2小时能接水( )升;若一个空瓶可以装水2升,则2小时接的水可以装满( )个这样的空瓶。
11.3个小和尚从河边抬一桶水回寺庙(只能2人一起抬水,3人轮流抬),从河边到寺庙的路程是270米,平均每人要抬( )米。
12.小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12错写成21,结果商是17,余数是3。正确的商是( )。
二、选一选。(每题2分,共12分)
1.试商时,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么应把初商( )。
A.不变 B.调大 C.调小
2.美术兴趣小组准备用300元购买彩笔,彩笔每盒25元。右边竖
式中的虚线部分表示买( )盒彩笔的钱数。
A. 1 B. 2 C. 10
3.一个物体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如左下图所示,则摆成物体的正方体( )。
A.可能有5个 B.可能有6个 C.不可能有7个
4.如右上图,按规律排下去,第28个水果是( )。
5.一瓶消毒液的净含量是493毫升,大约( )瓶这样的消毒液的净含量是2升。
A. 2 B. 3 C.4
6.三名同学按身高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分别是小杰、小华、小亮。如果小杰、小华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那么这三名同学的平均身高( )。
A. 低于140厘米 B. 等于140厘米 C. 高于140厘米
三、算一算。(共17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80÷2= 87-78= 5×24= 78÷13=
34+76= 900÷30= 36-36÷9= 125×8=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3分)
716÷70 *727÷27 835÷42 540÷35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共10分)
1. 连一连。(3分) 2. 画一画。(3分)
3.操场上有三人一起打篮球,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0岁,其中一人是25岁。丽丽说:“25岁的那个人肯定是最小的。”毛毛说:“年龄最大的那个人不可能是36岁。”笑笑说:“知道的数据太少了,另外两个人的年龄和无法确定。”你赞成谁的说法 写出你的理由。(4分)
五、解决问题。(共28分)
1.某工厂有5800 吨煤炭,运走900车后,还剩下400 吨。平均每车运多少吨 (5分)
2.四年级学生分成3批参观博物馆,每批有4组,一共有384名学生参观。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学生 (5分)
3.一种葡萄酒每瓶的净含量是750mL,每瓶48元,商家推出了“买五瓶送一瓶”的促销方式。
(1)玲玲的妈妈打算买12瓶这样的葡萄酒,实际只需付多少元 (5分)
(2)12瓶葡萄酒正好装了两箱,平均每箱装有葡萄酒多少毫升 (5分)
4.红红统计了四年级二班男生在踢毽子比赛中的成绩并制作了下表: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4分)
(2)该班男生在踢毽子比赛中的成绩在( )个的人数最多。(2分)
(3)明明在踢毽子比赛中的成绩在该班男生中排第10,他的成绩等级是
( )。(2分)
附加题。(共10分)
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明上山时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按原路下山时每分钟走75米。小明上、下山往返一次,平均每分钟走( )米。
期中素养测评卷
一、1. 40 一 40 十 2. 6 3 73. 19 399 4. mL L mL L mL 65. > > = > = > 6. △ 137. 8 8 80 8. 32 1080 9. 8810. 6 3 11. 180 12. 30
二、1. B 2. C 3. B 4. B 5. C 6. A三、1. 40 9 120 6 110 30 32 10002. 716÷70=10……16
727÷27=26……25
835÷42=19 37 540÷35=15 15
四、1.×
2.
3.赞成毛毛的说法 理由:因为三人的年龄和为20×3=60(岁),其中一人是25岁,则另外两人的年龄和是60-25=35(岁),所以年龄最大的那个人不可能是36岁。
五、1. (5800-400)÷900=6(吨)
2. 384÷3÷4=32(名)
3. (1) 12÷(5+1)=2(组) 48×5×2=480(元) (2) 750×(12÷2)=4500(mL)
4. (1)
四年级二班男生在踢毽子比赛中的成绩统计图
(2) 20~29 (3) 良好
[附加题]60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为总路程÷总时间=平均每分钟走的路程。总路程为 50×18×2=1800(米),总时间中,上山的时间已知,是18 分钟,还要求出下山的时间,可以用下山的路程除以下山时每分钟走的路程,即 50×18÷75=12(分)。最后用1800÷(18+12)=60(米)求出平均每分钟走的路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