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探究电路 知识清单(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六章探究电路 知识清单(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十六章 探究电路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第1课时 电 阻
知识点1 电阻
定义 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
理解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表示 用字母R来表示电阻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Ω= Ω,1 MΩ= kΩ
【注意】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的性质决定,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它两端的电压是否存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总是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只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
收音机、电视机等用电器的电路中连接着许多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电阻器常简称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知识点2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 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材料 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相同时,导体的 ,导体的电阻一般不同
长度 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体,横截面积、温度相同时,导体 ,则电阻越大
横截面积 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温度相同时,横截面积 的电阻小
温度 导体的电阻还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如金属导体;但也有少数导体,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石墨
第2课时 变阻器
知识点1 滑动变阻器
1.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 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2.构造:如图所示,主要部件是由电阻率较大的电阻丝绕成的线圈,表面涂有绝缘漆(与滑片接触的部分,绝缘漆已被刮去);滑片套在金属杆上,可自由滑动;金属杆的电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
3.作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可以逐渐改变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另外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4.结构示意图和电路图中的符号如图所示。
5.使用方法
(1)观察铭牌上的标识,知道它的最大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注意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以免烧坏滑动变阻器。
(2)四个接线柱一般“一上一下”地接入电路中使用,这样可以起到改变电阻大小的作用。接法如图所示。
记忆变阻器的连接要点,可用如下记忆口诀:一上一下,滑至最大,关键在下,近小远大。
(3)为了保护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阻值最大。
(4)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电路串联。
知识点2 电阻箱
1.电阻箱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大小并且能够显示电阻阻值的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使用:如图,电阻箱在使用时,把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调节四个旋钮就能得到0~9 999 Ω之间的任意整数阻值。
3.读数方法:各旋钮对应的小三角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如图所示的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R=3×1 000 Ω+6×100 Ω+0×10 Ω+8×1 Ω=3 608 Ω。
电阻箱也有规定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第二节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第1课时 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知识点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怎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3.设计实验
(1)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2)实验器材:电源、电阻、 、 、 、开关、导线若干。
4.进行实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保持 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6.实验结论: 。
知识点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有怎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3.设计实验
(1)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2)实验器材:电源、电阻、 、 、 、开关、导线若干。
4.进行实验
(1)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适当值。
(2)更换不同电阻(成整数倍变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记录通过的电流值。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6.实验结论: 。
第2课时 欧姆定律
知识点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内容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发现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与理论研究发现了这个规律
表 达 式 (U:导体两端的电压;I: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R:导体的电阻)
拓展 推导式:U=IR、R=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I、U、R的单位分别为 (符号: )、 (符号: )、 (符号: )
2.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1)公式I=,表示在电阻一定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2)电流I、电压U、电阻R是对同一电阻(或用电器)或同一段电路而言,即同一性和同时性。
【注意】 同一性指I、U、R是对同一导体或同一电路而言,三者要一一对应;同时性指公式I=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时间的值。
(3)由欧姆定律的公式I=可推出U=IR、R=,即对于同一段电路或同一用电器,只要知道I、U、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
(4)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表示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不能单纯从数学关系上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3.利用欧姆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电路连接方式。
第二步: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U、I、R)。
第三步:利用欧姆定律I=进行求解。
第三节 测量: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第1课时 “伏安法”测电阻
知识点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名称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电流表、电压表
实验 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后闭合开关 (2)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记录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根据每组数据,分别求出电阻,最后求出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的阻值
数据处理 实验序号电压U/V电流I/A待测电阻R/Ω待测电阻平均值R'/Ω
注意事项 (1)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应适当,一般以电表指针偏转过半为宜 (2)电路连接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阻值 ;有意识地将电表正对自己的脸,以便于读数;保证电表接线柱连接正确;边做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时,每次读数后开关要及时 ,因为导体电阻的大小除由导体本身因素决定外,还与温度有关,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因发热而使电阻变化,长时间通电时,前后测得的电阻值偏差较大,所以每次读数后应及时断开开关,这样测得的电阻值较为准确 (4)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为减小测量误差,要进行多次实验,求出电阻的平均值,而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能采用这种求平均值的方法
【拓展】 其他几种测电阻的方法
方法 电路图 主要步骤 公式及说明
伏阻法 (1)闭合开关,测出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1 (2)断开开关,把电压表换接到Rx两端,然后闭合开关,测出Rx两端的电压U2 I= Rx=·R0
安阻法 (1)闭合开关,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I1 (2)断开开关,把电流表换接到Rx支路,然后闭合开关,测出通过Rx的电流I2 Rx=
安滑法 (1)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max),闭合开关,测出电路的电流I1 (2)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小阻值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0),测出电路的电流I2 Rx=
伏滑法 (1)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max),闭合开关,测出Rx两端电压U1 (2)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小阻值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0),测出Rx两端电压U2(即电源电压)    
Rx=
等效替 代法 (1)先闭合S1,调节滑片P至适当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2)断开S1,闭合S2,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旋钮,直到电流表的示数也为I,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Rx=R
第2课时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知识点1 电阻的串联
探究 目的 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实验 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4 Ω和1 Ω的电阻串联起来
③换不同的电阻串联并多测量几次②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测出对应的U、I的值
次数U/VI/AR/Ω13.50.70522.50.50531.50.305
实验 结论 两个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这两个电阻 ;
推导 过程 如图所示,在串联电路中:U=U1+U2,由I=得U1=IR1,U2=IR2,U=IR,则可以推出:R=
知识点2 电阻的并联
探究 目的 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实验 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4 Ω和1 Ω的电阻并联起来
③换不同的电阻并联并多测量几次②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测出对应的U、I的值
次数U/VI/AR/Ω12.43.00.821.62.00.830.81.00.8
实验 结论 两个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这两个电阻的 ;
推导 过程 如图所示,在并联电路中:I=I1+I2,由I=得I1=,I2=,I=,则可以推出:= ,即,得R=
【拓展】
(1)多个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多个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第四节 家庭电路
知识点1 认识家庭电路
1.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自己家里的电路,会发现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依次是 、 、 、 、 和 等。如图是电路图,家庭电路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2.组成家庭电路的元件及作用
元件 安装特点 作用
进户线 家庭电路有两根进户线,一根叫 ,另一根叫 。正常情况下 与大地相连, 与 之间的电压为220 V 连接户外的供电电路
电能表 串联在干路中 用来测量家庭所消耗的电能
总开关 (空气开关) 在干路中,安装在电能表后 整个电路的通断
保险丝 串联在电路中( 上),保险丝由电阻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当电流 时,保险丝熔断切断电路,保护用电器
开关 与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接在火线上 控制各支路的通断
插座 并联在电路中 用于移动用电器的供电
用电器 并联在电路中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需要
3.注意事项
(1)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应并联,这样既保证了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220 V,又使各用电器的通断互不影响。
(2)开关要和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并且必须接在 上。
(3)三孔插座一定要有 。这是因为家用电器上的三脚插头,两个脚接用电部分(如电冰箱、洗衣机中的电动机),另外那个与接地插孔相应的脚,是与家用电器的外壳相连接的(图甲)。这样,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了(图乙)。
甲     乙
如果内部火线绝缘皮破损或失去绝缘性能,致使火线与用电器外壳接通,外壳带的电将会从接地导线流走,人体接触用电器外壳就没有危险了。
甲   乙
4.测电笔
(1)构造:由笔尖金属体、电阻、氖管、弹簧、笔尾金属体等组成。
(2)作用:区分火线与零线。
如果氖管 ,则说明接触的是火线;如果 ,说明接触的是零线 无论测电笔接触的是火线,还是零线,氖管都
(3)使用方法
(a)正确的使用方法      (b)错误的使用方法
知识点2 注意用电安全
1.触电事故分为高压触电和低压触电
高压触电分为 和 。家庭电路属于低压电路,触电事故是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连接造成的,有双线触电和单线触电两种形式。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只接触火线不触电。
2.为保证安全用电,必须做到“四不”
低压带电体, 高压带电体, 用电器, 绝缘层。
3.用电器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
开关要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螺口灯泡的螺旋金属应接在零线上;两孔插座应右孔接火线,左孔接零线;三孔插座应接地。
4.触电的急救
(1)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 ,注意自身安全。
(2)具体做法:①迅速 电源或用 将电线挑开;②尽快使触电者 电源,并进行现场抢救;③发生电火时务必 电源后再救火。 第十六章 探究电路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第1课时 电 阻
知识点1 电阻
定义 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 作用
理解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 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 越大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表示 用字母R来表示电阻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 欧姆 ,简称 欧 ,符号是 Ω 。常用单位还有 千欧(kΩ) 、 兆欧(M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Ω= 103 Ω,1 MΩ= 103 kΩ
【注意】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的性质决定,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它两端的电压是否存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总是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只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
收音机、电视机等用电器的电路中连接着许多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电阻器常简称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知识点2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 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材料 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相同时,导体的 材料不同 ,导体的电阻一般不同
长度 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体,横截面积、温度相同时,导体 越长 ,则电阻越大
横截面积 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温度相同时,横截面积 大 的电阻小
温度 导体的电阻还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如金属导体;但也有少数导体,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石墨
第2课时 变阻器
知识点1 滑动变阻器
1.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 长度 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2.构造:如图所示,主要部件是由电阻率较大的电阻丝绕成的线圈,表面涂有绝缘漆(与滑片接触的部分,绝缘漆已被刮去);滑片套在金属杆上,可自由滑动;金属杆的电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
3.作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可以逐渐改变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另外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4.结构示意图和电路图中的符号如图所示。
5.使用方法
(1)观察铭牌上的标识,知道它的最大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注意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以免烧坏滑动变阻器。
(2)四个接线柱一般“一上一下”地接入电路中使用,这样可以起到改变电阻大小的作用。接法如图所示。
记忆变阻器的连接要点,可用如下记忆口诀:一上一下,滑至最大,关键在下,近小远大。
(3)为了保护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阻值最大。
(4)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电路串联。
知识点2 电阻箱
1.电阻箱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大小并且能够显示电阻阻值的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使用:如图,电阻箱在使用时,把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调节四个旋钮就能得到0~9 999 Ω之间的任意整数阻值。
3.读数方法:各旋钮对应的小三角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如图所示的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R=3×1 000 Ω+6×100 Ω+0×10 Ω+8×1 Ω=3 608 Ω。
电阻箱也有规定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第二节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第1课时 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知识点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怎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
3.设计实验
(1)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2)实验器材:电源、电阻、 电流表 、 电压表 、 滑动变阻器 、开关、导线若干。
4.进行实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保持 电阻 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6.实验结论: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 。
知识点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有怎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3.设计实验
(1)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2)实验器材:电源、电阻、 电流表 、 电压表 、 滑动变阻器 、开关、导线若干。
4.进行实验
(1)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适当值。
(2)更换不同电阻(成整数倍变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记录通过的电流值。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6.实验结论: 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 。
第2课时 欧姆定律
知识点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内容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发现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与理论研究发现了这个规律
表 达 式  I= (U:导体两端的电压;I: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R:导体的电阻)
拓展 推导式:U=IR、R=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I、U、R的单位分别为 安培 (符号: A )、 伏特 (符号: V )、 欧姆 (符号: Ω )
2.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1)公式I=,表示在电阻一定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2)电流I、电压U、电阻R是对同一电阻(或用电器)或同一段电路而言,即同一性和同时性。
【注意】 同一性指I、U、R是对同一导体或同一电路而言,三者要一一对应;同时性指公式I=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时间的值。
(3)由欧姆定律的公式I=可推出U=IR、R=,即对于同一段电路或同一用电器,只要知道I、U、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
(4)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表示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不能单纯从数学关系上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3.利用欧姆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电路连接方式。
第二步: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U、I、R)。
第三步:利用欧姆定律I=进行求解。
第三节 测量: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第1课时 “伏安法”测电阻
知识点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名称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  R= 
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电流表、电压表
实验 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后闭合开关 (2)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记录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根据每组数据,分别求出电阻,最后求出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的阻值
数据处理 实验序号电压U/V电流I/A待测电阻R/Ω待测电阻平均值R'/Ω
注意事项 (1)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应适当,一般以电表指针偏转过半为宜 (2)电路连接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阻值 最大处 ;有意识地将电表正对自己的脸,以便于读数;保证电表接线柱连接正确;边做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时,每次读数后开关要及时 断开 ,因为导体电阻的大小除由导体本身因素决定外,还与温度有关,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因发热而使电阻变化,长时间通电时,前后测得的电阻值偏差较大,所以每次读数后应及时断开开关,这样测得的电阻值较为准确 (4)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为减小测量误差,要进行多次实验,求出电阻的平均值,而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能采用这种求平均值的方法
【拓展】 其他几种测电阻的方法
方法 电路图 主要步骤 公式及说明
伏阻法 (1)闭合开关,测出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1 (2)断开开关,把电压表换接到Rx两端,然后闭合开关,测出Rx两端的电压U2 I= Rx=·R0
安阻法 (1)闭合开关,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I1 (2)断开开关,把电流表换接到Rx支路,然后闭合开关,测出通过Rx的电流I2 Rx=
安滑法 (1)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max),闭合开关,测出电路的电流I1 (2)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小阻值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0),测出电路的电流I2 Rx=
伏滑法 (1)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max),闭合开关,测出Rx两端电压U1 (2)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小阻值处(连入电路的阻值为0),测出Rx两端电压U2(即电源电压)    
Rx=
等效替 代法 (1)先闭合S1,调节滑片P至适当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2)断开S1,闭合S2,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旋钮,直到电流表的示数也为I,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Rx=R
第2课时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知识点1 电阻的串联
探究 目的 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实验 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4 Ω和1 Ω的电阻串联起来
③换不同的电阻串联并多测量几次②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测出对应的U、I的值
次数U/VI/AR/Ω13.50.70522.50.50531.50.305
实验 结论 两个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这两个电阻 之和 ;
推导 过程 如图所示,在串联电路中:U=U1+U2,由I=得U1=IR1,U2=IR2,U=IR,则可以推出:R= R1+R2 
知识点2 电阻的并联
探究 目的 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实验 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4 Ω和1 Ω的电阻并联起来
③换不同的电阻并联并多测量几次②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测出对应的U、I的值
次数U/VI/AR/Ω12.43.00.821.62.00.830.81.00.8
实验 结论 两个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这两个电阻的 倒数之和 ;
推导 过程 如图所示,在并联电路中:I=I1+I2,由I=得I1=,I2=,I=,则可以推出:=  ,即,得R=  
【拓展】
(1)多个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多个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第四节 家庭电路
知识点1 认识家庭电路
1.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自己家里的电路,会发现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依次是 进户线 、 电能表 、 空气开关 、 保险装置 、 用电器 和 插座 等。如图是电路图,家庭电路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2.组成家庭电路的元件及作用
元件 安装特点 作用
进户线 家庭电路有两根进户线,一根叫 火线 ,另一根叫 零线 。正常情况下 零线 与大地相连, 火线 与 零线 之间的电压为220 V 连接户外的供电电路
电能表 串联在干路中 用来测量家庭所消耗的电能
总开关 (空气开关)  串联 在干路中,安装在电能表后  控制 整个电路的通断
保险丝 串联在电路中( 火线 上),保险丝由电阻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当电流 过大 时,保险丝熔断切断电路,保护用电器
开关 与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接在火线上 控制各支路的通断
插座 并联在电路中 用于移动用电器的供电
用电器 并联在电路中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需要
3.注意事项
(1)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应并联,这样既保证了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220 V,又使各用电器的通断互不影响。
(2)开关要和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并且必须接在 火线 上。
(3)三孔插座一定要有 接地线 。这是因为家用电器上的三脚插头,两个脚接用电部分(如电冰箱、洗衣机中的电动机),另外那个与接地插孔相应的脚,是与家用电器的外壳相连接的(图甲)。这样,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了(图乙)。
甲     乙
如果内部火线绝缘皮破损或失去绝缘性能,致使火线与用电器外壳接通,外壳带的电将会从接地导线流走,人体接触用电器外壳就没有危险了。
甲   乙
4.测电笔
(1)构造:由笔尖金属体、电阻、氖管、弹簧、笔尾金属体等组成。
(2)作用:区分火线与零线。
如果氖管 发光 ,则说明接触的是火线;如果 不发光 ,说明接触的是零线 无论测电笔接触的是火线,还是零线,氖管都 不会发光 
(3)使用方法
(a)正确的使用方法      (b)错误的使用方法
知识点2 注意用电安全
1.触电事故分为高压触电和低压触电
高压触电分为 高压电弧触电 和 跨步电压触电 。家庭电路属于低压电路,触电事故是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连接造成的,有双线触电和单线触电两种形式。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只接触火线不触电。
2.为保证安全用电,必须做到“四不”
 不接触 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 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 用电器, 不损坏 绝缘层。
3.用电器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
开关要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螺口灯泡的螺旋金属应接在零线上;两孔插座应右孔接火线,左孔接零线;三孔插座应接地。
4.触电的急救
(1)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 切断电源 ,注意自身安全。
(2)具体做法:①迅速 切断 电源或用 绝缘体 将电线挑开;②尽快使触电者 脱离 电源,并进行现场抢救;③发生电火时务必 切断 电源后再救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