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学历案【课题与课时】课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18课)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目标】1.赏读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语句,例说描写角度和艺术手法。2.评述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和对大自然美的丰富情感。【评价任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角度,鉴赏其艺术手法。2.对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评说作者赋予的丰富情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引入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板书课题并释题。2.介绍作者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进藏,也正是这一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二、明确学习目标三、读课文,析内容任务一:理身之所至活动一:寻打卡点之最佳 假如作者马丽华是一位朋友圈打卡达人,每至一处,必先打卡发朋友圈,朗读课文,寻找她会最可能在哪些位置打卡?明确:沿冰河接近冰山——冰窟——冰塔林评价任务:按先后顺序找到马丽华到过的最佳的打卡点。任务二:赏目之所见活动二:品打卡点之美景 跟随马丽华一起走近最佳打卡点,欣赏各拉丹冬的美景。1.美读课文5、6、10、11四段文字。(注意文中的关键字句。)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内互读、男女生读、齐读等)2.赏读课文5、6、10、11四段文字。(赏析文中的精美语句。)如:我认为 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表现了作者 的感(学生赏读课文,分组完成)明确:1.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东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先男生读,然后齐读)2.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先女生读,然后齐读)3.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齐读)4.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先女生读,然后齐读)5.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先女生读,然后齐读)评价任务:能找到优美的语句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明确:1.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句话从远景观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冰雪覆盖的各拉丹冬连绵辽阔、浩浩苍苍的特点,突出了它在冰雪世界中的主人姿态;劲旅一词生动地写出了被冰雪覆盖的山脉的威武挺拔。2.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这句话从近景观看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山精美与高峻,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3.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这句话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冰河上大风扫荡、雪粒飞扬的环境特点,描写中融入了作者邈远的思绪,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大自然永恒和伟力的慨叹及对各拉丹冬的赞美和热爱之情。4.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这句话从近景观看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将“阳光和风”比作刻刀,“漫不经心”赋予阳光和风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窟晶莹洁白和形态多样的特点,表现了大自然的永恒存在和伟大神力。5.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这句话将垂挂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形象地写出冰塔林奇美的景色,精简而准确的语言,形象性强,句子节奏短促,表现出冰体形状令人目不暇接。以上几个打卡点各种景物的特点汇聚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各拉丹冬的景色是雄奇壮美的。评价任务:找出描写角度和艺术手法,对文案和景物特点进行评说。任务三:析心之所感活动三:悟心中之所感我们刚刚欣赏了各拉丹冬壮美的景色,在此基础上思考:在作者看来,各拉丹冬只是一座奇美的雪山吗,她在这里还收获怎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结合文本最后两段进行思考。学生朗读最后两段,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明确。四、总结与提升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及自然的崇敬、赞美和敬畏之情。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请你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一下你眼中的“各拉丹冬”?教师开个头,学生续写。【检测与作业】(二选一)1.结合本课所学,设计一段导游词,不少于200字。2.运用移步换景写法写一个游记片段。【板书设计】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雄奇 壮美赞美 敬畏【学后反思】1.以后学习游记或学写游记时能否做到:(1)按照顺序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写景物。(2)合理安排文章内容、层次、详略,以突出景物的特点。(3)表达作者或自己独特的感受。2.理解在天地大美中,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