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试卷(一)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近日,实验小学开展了“筑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结合语境,完成练习。(12分)(1)下文是思思同学撰写的征文部分内容,请根据音节补充词语。(8分)维护国家an dìng( ) 是军人的梦想;fáng yù( )病毒qīn xí( ) 是医生的梦想;守护青少年成长是教师的梦想……他们追梦的步伐从未jiàn duàn( )。面对困境,中国人民不再jing huāng( )。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也将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jiàn shù( ),xin píng qì hé( )地面对未知的挑战,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2)思思演讲时不确定“挑战”的“挑”该怎么读,请你告诉她应该与下面 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2分)A.窈窕 B.远眺 C.迢迢 D.挑选(3)思思在征文中引用名言表达积极进取,下面哪一项最恰当( )。(2分)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善”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人之初,性本善。 B.多谋善断。C.善哉乎鼓琴。 D.心怀不善。3.下列对《两小儿辩日》所表达的道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即使非常熟悉的事物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的知识B.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有独特的发现。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要更多地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4.下列关于习俗寓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B.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好运和幸福。D.过生日时吃面条:寓意消灾辟邪。5.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事物没有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一项是( )。(2分)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6.下列是《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的情节,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发现野人 ②流落荒岛 ③回到英国 ④海上冒险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7.“如果在旁边印上二维码”。这句话插入下列语段中合适的位置是( )。(2分)①二维码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改变我们的生活。②比如,报纸广告信息承载量小。③读者只需“一拍一扫”,就可以直接进入公司网站,获取更多信息。④你甚至还可以去下载二维码制作软件,把自己想要存储的信息放进这小小的黑白方块,制作属于自己的二维码。A.①②句之间 B.②③句之间 C.③④句之间 D.④句之后8.下面四个句子中,“像”字的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2分)A.他长得真像他爸爸。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肩上的煤筐来回晃动,像是打秋千。D.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9.下面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B.作为诗人、美术家、学者的闻一多,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D.霍金的一生,诠释了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即使身体受限,思想却不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综合运用。结合语境,合理表达。(6分)1.汉语真奇妙,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比如,要表达辩手们的口才都很好,可以这样写:辩论赛上小芳口若悬河,小雨 ,彤彤 ,真是难分高下。(2分)2.同样的情境,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感受。根据不同的心情状态,真实表达自己在“雨中行走”这一情境中的不同感受。(4分)好心情时的雨中景:坏心情时的雨中景:三、按要求完成练习。(12分)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2分)2.行孝道要及时,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追悔莫及,正如古人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 。”(2分)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 了,如薄雾,被初阳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两句话选自散文《 》,作者是 ,作者把 比作 ,抒发了作者 。(4分)4.“人固有一死, , 。”这句话是西汉著的史学家 说的,意思是 。(4分)四、阅读理解。(24分)(一)非连续性文本——死树周围环境调查(9分)李敏从《江城晚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1998年建成的江滩路全长3000米,林业部门在江滩路上每隔8米左右种一棵树,共植树303棵。每棵树的树苗价格为25元。目前,江滩路上成活的树只有238棵。李敏看到这则新闻后,对江滩路死树周围的环境做了一次调查,并将结果整理成下面的表格。死树周围环境调查表位置 烧烤小吃店 建筑工地 楼院门前 其他数量 21棵 24棵 11棵 9棵占死树总数比 32% 37% 17% 14%1.江滩路上目前成活的树有( )棵。(2分)A. 303 B. 238 C. 3000 D. 252.由调查表可知,( )附近的死树最多。(2分)A.烧烤小吃店 B.建筑工地 C.楼院门前 D.公园3结合调查表下列结论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烧烤小吃店每天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对树的成活造成了特别大的影响。B.人们随意损坏楼院门前的树,也给树的成活造成了一些影响。C.烧烤小吃店和建筑工地周边的死树占死树总量的69%。D.建筑工地的施工不当,对树的成活造成的影响不是特别严重。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给园林部门或环保部门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3分)(二)生命的礼物(15分)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他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 xiǎng shǎ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 )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 )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补上标点符号。(2分)2.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残酷——( ) 延续——( ) 激动——(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3分)5.文中画波浪线处“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的“另一种形式”是指 。(2分)6.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3分)五、习作。(30分)人说“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在你的心中,一定也有一样珍贵的东西,令你看到它就想起生命中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他或许是朋友,或许是亲人,或许是陌生人……请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卷面整洁,书写规范;2.内容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1.(1)安定 防御 侵袭 间断 惊慌 建树 心平气和 (2)A (3)C二、1.出口成章 言辞凿凿2.示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沙沙沙……”仿佛在唱着一首动听的歌。3.示例:狂风裹着雨点,砸在我的脸上,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感觉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凉气。三、1.我看到了脸。2.子欲养而亲不待3.吹散蒸融匆匆朱自清过去的日子轻烟、薄雾对时间飞逝的无奈和惋惜4.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四、(一)1.B 2.B 3.D 4.D 5.D 6.B 7.B 8.A 9.B4.示例: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追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树木的意识。(二)1.:“ , , 。” 2. bīn shǎng3.仁慈 中断 平静4.万一我遭遇不测……另一个垂危的生命。5.她儿子身体的一部分在另一些活着的人体内。6.母亲也想在死后捐献器官五、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