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第二单元《阅读综合实践》学历案家庭生活分享会课标要求1.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把握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2.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认识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学习目标 1.在班级“家庭生活分享会”上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说说借鉴了哪篇课文细节表达情感之处。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特定语境在朗读中的作用,把握感情基调。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意蕴。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讲述亲情故事,分享幸福瞬间。(检测学习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朗读亲情片段,体会感情变化。(检测学习目标2)3.完成学习任务三,揣摩重点词句,感受情感意蕴。(检测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学习建议:《阅读综合实践》是统编版2024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本单元重点是重视朗读,把握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七年级的学生对于通过“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象还很生疏,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结合学生特点本课将品读叙事散文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学习课文写法,有重点,有感情地记事作为重点,有序推进教学进程。建议2课时完成。导入:上课伊始,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班级开展“家庭生活分享会”活动,邀请同学们分享属于自己的亲情故事。学习任务一讲述亲情故事,分享幸福瞬间活动1:概括本单元课文内容,每篇各举一个典型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完成表格填写。1.参考所给句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语言支架: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原因或目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预设:《秋天的怀念》: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儿子最终懂得了母亲的期望,看到秋天盛放的菊花想起母亲的话,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散步》:初春,全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因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发生分歧,最后“我”的母亲为了儿子选择走小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我们一起走小路。《金色花》:想象了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与妈妈一天三次嬉戏的场面。以儿童独特的方式表达母亲的感情。2.研讨交流哪些细节可读出怎样的爱。预设:《秋天的怀念》第1段:“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儿子需要发泄,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散步》第8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展现了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散步》第8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读出了人到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中年人希望亲人平安、健康快乐的愿望。《荷叶·母亲》第4段:“母亲啊!你是荷叶,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荫蔽;从中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眷恋和赞美之情。活动2:分享自己亲情故事,用细节表达情感,并说明借鉴课文之处。示例1: 清晰地记得上一次考试失利,我小心翼翼地将试卷藏在书包最底层,可还是没躲过侦探妈妈鹰一般锐利的眼睛。她已拿到卷纸认开始扫视,略一思忖,便开始了长达30分钟的思想教育。 机关枪一般的道理输出完毕,立刻又戴上爸爸半旧的男士眼睛,聚精会神验算起每一道错题,一根手指指着卷纸,唯恐串行,另一只手则紧握钢笔,一丝不苟地抄写着。 “再做一遍”。最后总是胸有成竹地厉声命令。恼羞成怒的我,常回应她一顿激烈的争吵,漫天而来的压抑从此笼罩到下一次考前。 说也神奇,同样的习题仿佛是应邀而来,齐整整出现在期末考试卷上。那一刻,如有神助,我畅答无阻。结果,成绩居然提高了10名,还获得了老师的表扬。 那一刻,妈妈深夜为我抄题的样子回映眼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身先士从的时光陪伴着,我清晰了自己的每一处失误,晓得弥补改过,是人生成长的必修一课。 【举一反三秘籍】从《秋天的怀念》中母亲躲起来等细节中,体会到母爱,由此联想到生活中妈妈那个夜晚与我的对话和为我抄题的细节。“鹰一般锐利”“机关枪一般”等修饰语的运用,“一根手指指着卷纸,唯恐串行,另一只手则紧握钢笔,一丝不苟地抄写着”动作细节的描写等,都刻画了妈妈的一丝不苟及对孩子的深爱,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感激。示例2: 星期日的下午,我乘坐校车返回学校,刚上车就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路上懊悔自己穿得单薄,担心这一周该怎么度过?一个急刹车,车子停了下来。妈妈手里拿着一件棉袄,气喘吁吁地上了车。“给你,别冻着”。随后又急匆匆下车。 车就开了起来。我向后望去,看着母亲在雪地里,北风无情地凌乱着她的头发,定定地望着校车渐行渐远。那一刻,仿佛定格了那个风尘仆仆的瞬间,心暖暖的,眼泪滑落腮边,一种最美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设计意图】这一学习任务融合了本单元的三个整合要素,主题内容方面是“家庭、亲情”写作手法方面是“用细节表达情感”,学习方面是重视情感体验。学习任务试图打通这三者,以情感教育为内核,兼顾文章的思想情感及其表达手法,将这三个要素融入带有较强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以实现利用一个活动同时发展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等多个核心素养的目标。学习任务二朗读亲情片段,体会感情变化 活动1: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说说本单元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及理由。参考句式:我印象深刻的是课文( ) 中 ( )的形象,因为从 ( )自然段中可以看出她具有 ( )的品格。示例:我印象深刻的是课文《秋天的怀念》中妈妈的形象,因为从第3自然段中可以看出她具有慈爱、坚韧的品格。活动2:绘制亲情明信片。在课文中寻找最令你感到温暖的片段,再和小组成员交流。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画面进行绘制,可从课文中挑选出来的一两个句子作为明信片的配文。示例1: 绘制《秋天的怀念》明信片。画面: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配文:我们懂得了母亲没说完的话,我们会好好活。示例2:绘制《散步》明信片。画面:初春的田野, “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家人笑容满面。配文: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温馨提示:重拾文中温暖生活的那段亲情时光。选择的画面多为环境描写语段,能够增加文章的抒情效果。史铁生母亲的期盼、莫怀戚肩上的责任等等零散的生活碎片编织了动人的亲情故事。活动3:录制亲情广播剧《秋天的怀念》投票选出最喜欢的明信片,并选出班级诠释广播剧小演员及广播员。可增加旁白,融入故事背景,使故事更完整。示例1:旁白:这是史铁生瘫痪的第六年,秋天落叶飘飞,秋风瑟瑟,他的脾气更加暴怒无常。母亲:听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温柔,小心翼翼)我:什么时候?(冷漠)母亲: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语速加快,语调提升,显得兴奋)我:好吧,就明天。(勉强,不耐烦)母亲:那就赶紧准备准备。(话语轻快,充满期待)我: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不耐烦)示例2:旁白: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母亲:“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对儿子的鼓励,轻声细语,突出母亲的隐忍与克制)。示例3: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的豌豆黄儿。链接材料:我们说一句话时,语音总有高低、快慢、长短、轻重的不同,由此形成语调。具体来说,语音逐渐升高,上扬,叫作升调,可以用“↗”来标示;语音逐渐降低,下抑,叫作降调,用“↘”来标示。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基本语气。在读准基本语气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时语音抑扬顿挫的复杂变化,能够将语句中内在的、微妙的思想感情比较充分地表达出来。一篇作品的思想感情往往不断发展,有着起伏变化。相应地,朗读全篇作品时,语音的松紧、顿挫、轻重、缓急,就会形成回环往复的整体,这就是朗读的节奏。节奏有轻快、凝重、高亢、低沉、舒缓、急促之别。朗读时,要根据作品的感情基调、思想主题,采用合适的节奏。【设计意图】本单元与第一单元同样学习朗读,但重点不同。第一单元主要学习朗读中的重音、停连,重点是感受语言的美;本单元主要学习朗读中的语气、语调、节奏,重点是把握感情基调。从感受语言之美到体会感情之美,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后者难度高于前者,但必须以前者为基础。再次重温了《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中体现情感的段落,体会语言环境,通过朗读体会情感。学习任务三揣摩重点词句,感受情感意蕴活动1:体会不同语境下词语理解的作用不同并完成表格。 链接材料:1.“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3. 大块儿小块几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4.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预设:温馨提示:文学文本中词语的意义与词典所诠释的意义,既不能完全脱离,又不能完全等同。在日常语言活动中,了解词语的意义,必须考虑到词语使用的当下环境。【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上下文来准确把握词义,更好地理解句子、赏析文章。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准确把握词义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也基本掌握了利用注释、工具书了解词义的方法,但对语境在限制和赋予词义中的作用,还缺少理性认识,因而也就难以提高词义理解的敏感度。特别是在文学类作品的阅读中,需要增强学生对常见词语的语境义的理解能力,以提升学生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活动2:对比思辨,收获成长。我们着眼于亲情的温暖,却发现文章中也有冷色调的亲情。如:《秋天的怀念》中“我”瘫痪后面对生活的绝望,母亲身患绝症还要承受儿子瘫痪的痛苦。《散步》中面对母亲与儿子选择不同时的短暂分歧。活动3:总结经典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自己与家人在矛盾冲突中感受到亲情可贵的故事。200字左右。活动4:小组自评、互评,提升写作质量,修润发言稿。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 1.简要说说学过本课后对亲情的新的理解。预设:理解了妈妈即使严苛,甚至打骂,也是一种爱。生活中不理解我、不支持我的想法,只是说明他们是在用现自己的认知来爱我,初心都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2.生活需要记录感动。举例说说分享故事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