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戏剧基本知识与课文内容概括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戏剧基本知识与课文内容概括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戏剧基本知识
课文内容概括
——九下五单元
戏剧基本知识
01
戏剧(舞台表演艺术)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中国戏曲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京剧《贵妃醉酒》
剧本三要素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依据。剧本三要素指:1)戏剧冲突:剧本的关键。2)人物语言: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通过台词来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3)舞台说明: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越剧《西厢记》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①对立人物之间的面对面的冲突
②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
③人物本身内心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
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台词
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舞台说明
戏剧三特性
1.戏剧性:戏剧最根本的是动作,即再现行动来表现生活,为了表现动作的目的性、集中性和强度,就需要明确、集中的戏剧冲突。2.剧场性:针对戏剧演出的条件和面向的观众群体而言。戏剧是直接可感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高度集中。3.综合性:戏剧以表演为中心,综合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
黄梅戏《女驸马》
戏剧:话剧
本单元所选编的课文类型属于戏剧艺术之一的话剧。话剧是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话剧《如梦之梦》
戏剧阅读策略(P97)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意图。
4.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
5.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课文内容概括
02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在七国纷争、战乱频繁的时代,屈原看透了秦国侵吞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却遭张仪、南后郑袖诬陷。屈原痛斥郑袖等人危害国家,但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忠告,撕毁了楚齐盟约,依附秦国,妥协投降,屈原也遭到囚禁。第五幕“雷电颂”开端,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南后派自己的父亲郑詹尹和大臣靳尚前去毒杀屈原。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发展和高潮,写屈原的内心独白。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思想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结局写婵娟替屈原喝下毒酒而死,全剧在哀悼婵娟的《礼魂》中结束。
《屈原》
戏剧冲突
《屈原》全剧以( )为情节线索,构成了代表( )路线的屈原和代表( )路线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
楚国对秦国的两种外交路线的斗争
联齐抗秦的爱国
勾结秦国的卖国
(1)提示剧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环境、道具、布景,有铺陈、渲染之效,既能推动剧情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如课文开头的“东皇太一庙之正殿……有大风咆哮”一段,描述了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布景等信息。
(2)提示人物的上下场信息。如“靳尚带卫士二人,各蒙面,诡谲地由右侧登场”“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这是提示人物的上下场;“郑詹尹立在神殿中,沉默有间……将屈原带出”“屈原手足已戴刑具……则拳曲于胸前”,这是屈原的上场,提示屈原的衣着、容貌、神态等。
《屈原》
舞台说明
《天下第一楼》的主线情节是卢孟实被“福聚德”请来并精心经营的十年间发生的故事。第一幕,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人物。1971年,福聚德传到第三代,老掌柜唐德源年老体弱,大儿子唐茂昌醉心梨园,二儿子唐茂盛喜好武术,均不争气。王子西、常贵等尽心带老掌柜支撑生意,克五这样的大爷要小心传候,警察、钱师爷这样的人物要小心打点,竞争对手虎视眈眈,掩盖不了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老掌柜临终遗言是:“快去请……卢……孟……实……” 第二幕,已是三年以后,在卢孟实的精心打理下,福聚德已经盖起了一座气派的大楼。卢孟实重订店规,调整人员,改良菜式,斡旋于各色人等中,又有玉雏儿等人的倾心相助,福聚德的买卖日渐红火。
第三幕,八年后,福聚德已名噪京师,此时是福聚德的鼎盛时期。然而,这也正是福聚德由盛转衰的开始。课文节选的部分,便集中展示了围绕卢孟实的几场戏剧冲突,暗示了福聚德盛中带衰,最终走向倾颓的结局。
《天下第一楼》
《天下第一楼》
戏剧冲突
福聚德由盛转衰的原因
1.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2.克五借机敲诈,卢孟实威严应对
3.卢孟实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
4.罗大头要挟撂挑子并羞辱卢孟实
5.唐茂盛支钱要人,卢孟实欲哭无泪
《枣儿》是一个独幕话剧小品。独幕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别,是剧情在一幕之内完成的小型戏剧,与多幕剧对应。独幕剧通常只有一个场景,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场景,篇幅较短,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枣儿》
戏剧冲突
1.老人盼望儿子回来,却没有回来。老人和儿子枣儿的冲突
2.男孩希望父亲回来,但父亲没有回来。男孩和男孩父亲的冲突
3.老人希望男孩留下来,男孩想回家等爸爸。老人和男孩的冲突
走与留的冲突
等待与不归的冲突
《枣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