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基础巩固声音的产生1.[物理观念]如图所示,小纸片会在播音中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会激起水花,发出鸣叫声的蟋蟀翅膀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A.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观察如图所示的现象.(1)根据以上现象,可知 .(2)音叉旁放乒乓球、将音叉插入水中的目的是 .(3)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声音的传播3.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学生的耳朵.花样游泳运动员潜入水中也能根据听到的音乐节奏表演,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图中用棉线连接“土电话”并张紧棉线,能实现10 m间通话,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4.[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5年1月21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在舱外,航天员开展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时,和地面及舱内工作人员用无线电波进行通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物体不能振动产生声音B.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厚厚的航天服阻止了声音进入耳朵D.用无线通信可以让声音在太空中传播的速度更快声速与回声5.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C.声音遇到墙壁后发生反射 D.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6.[科学思维]一根500 m长的直铁管,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音,则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来的,这些声音是由铁管的 产生的.7.(回归教材)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了3 s玲玲才听到隆隆的雷声,请问产生闪电的地方离玲玲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能力提升8.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为340 m/sC.若100 m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会降低运动员的成绩D.不能够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9.如图为某轿车的倒车雷达,当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0.004 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时,倒车雷达开始报警.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请你计算此时轿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多少米?@拓展培优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双耳效应玩捉迷藏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人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双耳时间差”(ITD).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对声音的阻隔作用,靠近声源一侧的耳朵听到声音的音量大一些,从而产生了“双耳强度差”(IID).大脑通过ITD与IID来确定声源的位置.(1)根据“双耳时间差”,若声源到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 (选填“大”或“小”).(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音量比右耳听到声音的音量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3)下列实例中与双耳效应无关的是 (填字母).A.打雷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声源位置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基础巩固声音的产生1.[物理观念]如图所示,小纸片会在播音中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会激起水花,发出鸣叫声的蟋蟀翅膀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D )A.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观察如图所示的现象.(1)根据以上现象,可知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叉旁放乒乓球、将音叉插入水中的目的是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3)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答案不唯一) .声音的传播3.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到学生的耳朵.花样游泳运动员潜入水中也能根据听到的音乐节奏表演,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 水 中传播.图中用棉线连接“土电话”并张紧棉线,能实现10 m间通话,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固体 中传播来工作的.4.[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5年1月21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在舱外,航天员开展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时,和地面及舱内工作人员用无线电波进行通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物体不能振动产生声音B.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厚厚的航天服阻止了声音进入耳朵D.用无线通信可以让声音在太空中传播的速度更快声速与回声5.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C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C.声音遇到墙壁后发生反射 D.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6.[科学思维]一根500 m长的直铁管,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音,则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铁管 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来的,这些声音是由铁管的 振动 产生的.7.(回归教材)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了3 s玲玲才听到隆隆的雷声,请问产生闪电的地方离玲玲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解:声音传播用时t=3 s,声速v=340 m/s产生闪电的地方和玲玲的距离s=vt=340 m/s×3 s=1 020 m答:产生闪电的地方离玲玲1 020 m.@能力提升8.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A.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为340 m/sC.若100 m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会降低运动员的成绩D.不能够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9.如图为某轿车的倒车雷达,当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0.004 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时,倒车雷达开始报警.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请你计算此时轿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多少米?解:超声波从轿车到障碍物的传递时间t=×0.004 s=0.002 s由v=可得,轿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s=vt=340 m/s×0.002 s=0.68 m答:此时轿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0.68 m.@拓展培优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双耳效应玩捉迷藏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人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双耳时间差”(ITD).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对声音的阻隔作用,靠近声源一侧的耳朵听到声音的音量大一些,从而产生了“双耳强度差”(IID).大脑通过ITD与IID来确定声源的位置.(1)根据“双耳时间差”,若声源到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 大 (选填“大”或“小”).(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音量比右耳听到声音的音量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左边 .(3)下列实例中与双耳效应无关的是 A (填字母).A.打雷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声源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生版.docx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