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特性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声音的特性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基础巩固
音调
1.《青藏高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描写我国青藏地区美丽景色的歌曲.为什么许多人唱到“高原”的“高”字就唱不上去了呢?这是因为歌曲中“高”字的 (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
2.(2024·齐齐哈尔中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变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3.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的微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这些次声波没有感受,但能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动物是 (   )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频率/Hz)
蝙蝠 1 000~120 000
猫 60~65 000
狗 15~50 000
大象 1~20 000
响度
4.[物理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小明说:“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这是提醒小明控制声音的 (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5.[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4·清远月考改编)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内部的扬声器的振幅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从而自动改变音箱发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若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大小的编钟,则发出声音的 不同;若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则发出声音的 (前两空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不同大小的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音色
7.[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梅州期中)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实现了传说中的“芝麻开门”.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有人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不同歌手的声音,这个人主要模仿歌手的 (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音量
9.[传统文化]如图是我国古代的“记里鼓车”,车行一里,木人击鼓,行十里,击镯(古代的乐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人听到的鼓声主要是由鼓槌传播的
C.人区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D.击鼓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声音三个特性的波形图
10.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C.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11.(2024·清远期中)把甲、乙、丙、丁四种声音分别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中音调最低的是 ,响度最小的是 ,音色相同的是 .
甲 乙 丙 丁
@能力提升
12.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13.[科学思维](2024·广州期中)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表,则 (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 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15 60
A.由声音的频率可知,鸟鸣的响度大
B.鸟鸣声小于20 dB,是次声波
C.鸟鸣声和猫叫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猫叫声每分钟振动800次
14.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然后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复上面的步骤.
(1)此实验研究的是 与 的关系.
(2)响度跟物体的 有关,物体的 越大,产生声音的 越大.
(3)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4)音叉发出的声音在传播到远处的过程中,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频率 (选填“改变”或“不变”).
@拓展培优
15.[科学探究]古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 500年的历史,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
(1)若她选择b、c两根弦线做实验,则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若她要探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根弦线做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作 .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声音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图乙),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
(3)小红轻轻弹和加大力度弹同一根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基础巩固
音调
1.《青藏高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描写我国青藏地区美丽景色的歌曲.为什么许多人唱到“高原”的“高”字就唱不上去了呢?这是因为歌曲中“高”字的 ( B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
2.(2024·齐齐哈尔中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变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3.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的微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这些次声波没有感受,但能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动物是 ( D )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频率/Hz)
蝙蝠 1 000~120 000
猫 60~65 000
狗 15~50 000
大象 1~20 000
响度
4.[物理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小明说:“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这是提醒小明控制声音的 ( B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5.[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4·清远月考改编)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内部的扬声器的振幅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从而自动改变音箱发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若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大小的编钟,则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若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则发出声音的  响度 (前两空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不同大小的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音色
7.[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梅州期中)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实现了传说中的“芝麻开门”.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有人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不同歌手的声音,这个人主要模仿歌手的 ( B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音量
9.[传统文化]如图是我国古代的“记里鼓车”,车行一里,木人击鼓,行十里,击镯(古代的乐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
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人听到的鼓声主要是由鼓槌传播的
C.人区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D.击鼓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声音三个特性的波形图
10.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C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C.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解析】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题图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甲、乙、丙的波形不同,即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题图可知,甲、乙、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2024·清远期中)把甲、乙、丙、丁四种声音分别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中音调最低的是 丙 ,响度最小的是 丁 ,音色相同的是 甲、丙、丁 .
甲 乙 丙 丁
@能力提升
12.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B )
A.“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13.[科学思维](2024·广州期中)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表,则 ( C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 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15 60
A.由声音的频率可知,鸟鸣的响度大
B.鸟鸣声小于20 dB,是次声波
C.鸟鸣声和猫叫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猫叫声每分钟振动800次
14.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然后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复上面的步骤.
(1)此实验研究的是 响度 与 振幅 的关系.
(2)响度跟物体的 振幅 有关,物体的 振幅 越大,产生声音的 响度 越大.
(3)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
(4)音叉发出的声音在传播到远处的过程中,响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频率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
@拓展培优
15.[科学探究]古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 500年的历史,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
(1)若她选择b、c两根弦线做实验,则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粗细 的关系,若她要探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 a、b 两根弦线做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作 控制变量法 .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声音的 音调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图乙),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松紧程度 来实现的.
(3)小红轻轻弹和加大力度弹同一根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