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节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第1课时)
@基础巩固
量筒的使用
1.如图是四位同学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读数方法.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D )
2.[物理观念]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地测出90 cm3的酒精,请你在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选出适当的量筒 ( A )
A.测量范围是100 mL,分度值是1 mL
B.测量范围是200 mL,分度值是2 mL
C.测量范围是50 mL,分度值是1 mL
D.测量范围是50 mL,分度值是2 mL
3.(1)50 mL= 50 cm3= 5×10-5 m3;(2)3.5×103 L= 3.5×103 dm3= 3.5 m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2024·阳江期末)小明为了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如图甲所示,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 游码未归零 .
(2)纠正错误后,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移动,使天平平衡.
(3)将小石块放置于天平的左盘,往右盘中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恢复平衡时,托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小石块的质量是 56.2 g.
(4)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丁所示,小石块的体积是 20 cm3.
(5)小石块的密度是 2.81×103 kg/m3.
(6)若实验中将(3)和(4)步骤对调,那么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将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6)如果将实验步骤(3)和(4)互换一下,先测体积再测质量,会因为小石块上沾有水而使质量的测量值偏大,而体积测量准确,根据公式ρ=知,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将偏大.
@能力提升
5.(2024·泰安中考)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继续进行实验:
①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109.2 g;
②把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60 cm3;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3)根据测量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1.03 g/cm3.
(4)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在步骤②中有少量盐水倒在了量筒外面,测得盐水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大 (选填“大”或“小”).
@拓展培优
6.[科学探究](2024·宁夏中考改编)贺兰山东麓产区是世界公认的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葡萄酒的黄金地带.某研学小组参观酒庄后,想测红酒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把烧杯放在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当最小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往右移动游码 ,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46.4 g;
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红酒,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质量是 83.8 g;
④将红酒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丙所示.
(2)利用上述方法测出红酒的密度是 0.98 g/cm3.(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这种方法测量的红酒密度值比真实值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只需将②③④的操作顺序稍做调整即可减小这种误差,调整后的顺序是 ③④② .
【解析】(3)由于把红酒从烧杯倒入量筒中时,烧杯中有红酒残留,使得所测体积偏小,在质量一定时,根据ρ=可知,测量的红酒密度值比真实值偏大;为了避免由于红酒残留引起的误差,操作步骤上可先测总质量,再倒入量筒测体积,最后测量烧杯和残留红酒的质量,即调整后的顺序是③④②.
第3节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第2课时)
@基础巩固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小欣为了测量液体A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     乙  丙
(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将液体A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 60 cm3.
(2)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平衡,则烧杯和液体A的总质量为 152.2 g.
(3)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0 g,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72.2 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A的密度为 1.2 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即 1.2×103 kg/m3.
(5)该实验存在误差,即测量的密度值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
测量固体的密度
2.[科学探究]某同学在测量正方体金属块的密度.
(1)用刻度尺测量金属块棱长的情形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棱长为 2.00 cm,金属块的体积V为 8 cm3.
(2)如图乙所示,用托盘天平称量金属块的质量为 37.4 g.
(3)此金属块的密度为 4.675 g/cm3 ,即 4.675×103 kg/m3.
(4)给你一把小刀,在以上步骤前增加一步就可以测马铃薯或苹果的密度,试写出增加的步骤: 用小刀将马铃薯或苹果切出一小块正方体 .
@能力提升
3.(2024·中山模拟)小明同学周末跟随父母到海边游玩,为了测量海水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将天平放置于 水平桌面 上,刻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端调节,直到天平水平平衡.
(2)天平调平后,按照图乙中A、B、C的步骤顺序进行测量,海水的质量为 55 g,测得海水的密度为 1.1×103 kg/m3.
(3)小明测量的海水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测量结束后小明又找来了电子秤和玻璃杯也测出了海水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②将玻璃杯中装入部分水后,并在水面处做标记,用电子秤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玻璃杯中的水全部倒出并擦拭干净,在杯中装入海水至标记处,用电子秤测出玻璃杯和海水的总质量m2;
④海水的密度ρ海水= ρ水 (用上述已知量及步骤中所测的字母表示).
4.(2024·东莞一模)为保障食品安全,国家规定304不锈钢(密度为7.93 g/cm3)和316不锈钢(密度为8.0 g/cm3)可直接接触食品并应在显著位置标识304或316字样.科科现有一块不锈钢原材料,为了判断能否用其制作水杯,进行了如下操作测量其密度.
(1)科科将天平放置在 水平 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使天平平衡.
(2)科科对原材料取样并放置在天平的 左 (选填“左”或“右”)托盘中,正确称量其质量如图乙所示,为 77.2 g.用细绳缓慢将不锈钢放入原本盛有26.0 mL水的量筒后,液面如图丙所示,则不锈钢的体积为 10.0 cm3,故而该不锈钢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制成水杯.
(3)同组的小李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方案来测量不锈钢的密度,如图丁所示:
①用电子秤测出不锈钢的质量为390 g;
②将不锈钢样品放入溢水杯,并加水至溢水口,测得总质量为750 g;
③取出不锈钢,再次加水至溢水口,测得其总质量为410 g.
已知水的密度ρ水=1 g/cm3,可以计算出不锈钢的密度为 7.8 g/cm3,在步骤③中由于取出不锈钢时带出水,导致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不变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拓展培优
5.[科学探究](2024·佛山期末改编)小鲁和小巴在江边捡回一石块,准备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它的密度.
(1)小鲁将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小鲁测出石块的质量(图乙)为 38.4 g;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该石块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 2.56 g/cm3.
(3)小巴准备自己动手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碎了量筒.聪明的小巴利用天平、烧杯、水、记号笔设计了另一种测量石块密度的方案,如图丁所示.
①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总质量为m1;
②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测得总质量为m2,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a;
③取出石块,向杯中缓慢加水,让水面上升至标记a处,测得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④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块= ρ水 (用已知的物理量符号及ρ水来表示).
【解析】(3)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总质量为m1;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测得总质量为m2,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a,石块的质量m石=m2-m1,取出石块,再向杯中缓慢加水,让水面上升至标记a处,测得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则石块的体积等于后来加入水的体积,根据ρ=可得石块的体积V石块=V水==,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块===ρ水.第3节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第1课时)
@基础巩固
量筒的使用
1.如图是四位同学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读数方法.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
2.[物理观念]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地测出90 cm3的酒精,请你在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选出适当的量筒 (   )
A.测量范围是100 mL,分度值是1 mL
B.测量范围是200 mL,分度值是2 mL
C.测量范围是50 mL,分度值是1 mL
D.测量范围是50 mL,分度值是2 mL
3.(1)50 mL= cm3= m3;(2)3.5×103 L= dm3= m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2024·阳江期末)小明为了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如图甲所示,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 .
(2)纠正错误后,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使天平平衡.
(3)将小石块放置于天平的左盘,往右盘中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恢复平衡时,托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小石块的质量是 g.
(4)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丁所示,小石块的体积是 cm3.
(5)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6)若实验中将(3)和(4)步骤对调,那么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能力提升
5.(2024·泰安中考)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继续进行实验:
①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109.2 g;
②把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cm3;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3)根据测量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g/cm3.
(4)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在步骤②中有少量盐水倒在了量筒外面,测得盐水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
@拓展培优
6.[科学探究](2024·宁夏中考改编)贺兰山东麓产区是世界公认的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葡萄酒的黄金地带.某研学小组参观酒庄后,想测红酒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把烧杯放在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当最小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46.4 g;
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红酒,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质量是 g;
④将红酒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丙所示.
(2)利用上述方法测出红酒的密度是 g/cm3.(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这种方法测量的红酒密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只需将②③④的操作顺序稍做调整即可减小这种误差,调整后的顺序是 .
第3节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第2课时)
@基础巩固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小欣为了测量液体A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     乙  丙
(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将液体A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 cm3.
(2)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平衡,则烧杯和液体A的总质量为 g.
(3)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0 g,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A的密度为 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即 kg/m3.
(5)该实验存在误差,即测量的密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测量固体的密度
2.[科学探究]某同学在测量正方体金属块的密度.
(1)用刻度尺测量金属块棱长的情形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棱长为 cm,金属块的体积V为 cm3.
(2)如图乙所示,用托盘天平称量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此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 ,即 kg/m3.
(4)给你一把小刀,在以上步骤前增加一步就可以测马铃薯或苹果的密度,试写出增加的步骤: .
@能力提升
3.(2024·中山模拟)小明同学周末跟随父母到海边游玩,为了测量海水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将天平放置于 上,刻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直到天平水平平衡.
(2)天平调平后,按照图乙中A、B、C的步骤顺序进行测量,海水的质量为 g,测得海水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测量的海水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测量结束后小明又找来了电子秤和玻璃杯也测出了海水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②将玻璃杯中装入部分水后,并在水面处做标记,用电子秤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玻璃杯中的水全部倒出并擦拭干净,在杯中装入海水至标记处,用电子秤测出玻璃杯和海水的总质量m2;
④海水的密度ρ海水= (用上述已知量及步骤中所测的字母表示).
4.(2024·东莞一模)为保障食品安全,国家规定304不锈钢(密度为7.93 g/cm3)和316不锈钢(密度为8.0 g/cm3)可直接接触食品并应在显著位置标识304或316字样.科科现有一块不锈钢原材料,为了判断能否用其制作水杯,进行了如下操作测量其密度.
(1)科科将天平放置在 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天平平衡.
(2)科科对原材料取样并放置在天平的 (选填“左”或“右”)托盘中,正确称量其质量如图乙所示,为 g.用细绳缓慢将不锈钢放入原本盛有26.0 mL水的量筒后,液面如图丙所示,则不锈钢的体积为 cm3,故而该不锈钢 (选填“能”或“不能”)制成水杯.
(3)同组的小李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方案来测量不锈钢的密度,如图丁所示:
①用电子秤测出不锈钢的质量为390 g;
②将不锈钢样品放入溢水杯,并加水至溢水口,测得总质量为750 g;
③取出不锈钢,再次加水至溢水口,测得其总质量为410 g.
已知水的密度ρ水=1 g/cm3,可以计算出不锈钢的密度为 g/cm3,在步骤③中由于取出不锈钢时带出水,导致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拓展培优
5.[科学探究](2024·佛山期末改编)小鲁和小巴在江边捡回一石块,准备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它的密度.
(1)小鲁将天平放在 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小鲁测出石块的质量(图乙)为 g;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该石块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小巴准备自己动手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碎了量筒.聪明的小巴利用天平、烧杯、水、记号笔设计了另一种测量石块密度的方案,如图丁所示.
①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总质量为m1;
②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测得总质量为m2,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a;
③取出石块,向杯中缓慢加水,让水面上升至标记a处,测得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④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块= (用已知的物理量符号及ρ水来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