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唐诗五首经典永流传·意境关山月(节选)[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锦书微赏 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边塞图景,诗人将“明月、天山”等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夯基 厚积致远1.正字音东皋(ɡāo) 薄暮(bó) 徙倚(xǐ) 崔颢(hào) 千载(zǎi) 萋萋(qī) 汉塞(sài) 助记1都护(dū) 助记2 燕然(yān) 贾亭(jiǎ) 白沙堤(dī)助记1“塞”不住的音塞 sài 边界上险要地方sāi 堵;堵住器物口的东西sè 义同sāi,用于某些合成词中串句知音助记2 他到了边塞,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说,都(dū)护正在燕然前线,士兵们士气都(dōu)很高昂。2.明字形驱dú(犊) 图解 采wēi(薇) 黄hè(鹤)带qín(禽)归 日mù(暮 征pénɡ(蓬)yīnɡ wǔ(鹦鹉)洲 xiāo(萧)关 jīnɡ(荆)门争nuǎn(暖) 树 早yīnɡ(莺) 马tí(蹄)zhuó(啄)春泥(1)山山唯落huī(晖) (2)归yàn(雁)入胡天 辨析1(3)谁家新yàn(燕)啄春泥 (4)乱花jiàn(渐)欲迷人眼图解辨析1“燕”来春天到,借“雁”传思念谁家新燕啄春泥 归雁入胡天 “燕”在古诗中作为春天的标志,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或爱情的美好。 “雁”在古诗中常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如寄托对故乡、友人的思念。3.晓词义(1) 薄暮 :傍晚。 (2)徙倚: 徘徊 。 (3)采薇: 采食野菜,后比喻隐居不仕 。 (4)晴川: 晴日里的原野 。 (5)历历: 分明的样子 。 (6) 征蓬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7)大荒: 辽远无际的原野 。 (8)暖树: 向阳的树 。 4.默名句(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 (2)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3)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 辨析2 (4)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6)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7)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 (8)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9)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10)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辨析2挖“空”心思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空”字,但二者意思各异。第一个“空”可理解为“只,只有”,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5.记常识(1)《野望》作者 王绩 ,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2)《黄鹤楼》作者 崔颢 ,唐代诗人。 (3)《使至塞上》作者 王维 ,唐代诗人,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 ”,有“ 诗佛 ”之称。 (4)《渡荆门送别》作者 李白 ,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 (5)《钱塘湖春行》作者 白居易 ,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 聚焦 探本究源重点探究1.[妙用典故]结合《野望》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诗歌情感]《黄鹤楼》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夕阳西下,烟波缥缈,望不见归乡之路,诗人不禁引发乡愁。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3.[描绘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写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其展现的画面。答: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中,极目远眺,一缕烟在空中升腾,格外醒目;横贯沙漠的黄河奔涌向前,一轮圆圆的红日正缓缓下沉,苍凉中令人感到温暖。4.[赏析语句]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答:采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让故乡之水带有了人的情态,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5.[赏析字词]“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 请结合加点字简要分析答:诗人通过俯视所见的花草来描写早春的季节特征: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时节,能见到的不是遍地的姹紫嫣红,而是东一团、西一团的春花,所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有没过马蹄那么高,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乱”“浅”表现了初春花、草的柔嫩。难点突破[写作手法]《野望》和《钱塘湖春行》均是写景的古诗,但它们在季节、景物特点、情感三个方面各有不同,试进行分析答:示例:(1)季节:《野望》是秋季,《钱塘湖春行》是春季。 (2)景物特点:《野望》为清冷、静谧;《钱塘湖春行》则是意境开阔,动物生机勃勃,植物欣欣向荣。 (3)情感:《野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钱塘湖春行》则是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知识○深一点古诗词“用典”之妙 用典,即在诗歌中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的运用,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答题○巧一点“五赏”析名句 答题有模板:使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表达方式等),写出了……(表达作用、分析句子内容),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训练点对点:见【精练·旗开得胜】★处。思路○清一点选角度,巧对比 诗歌比较阅读的常见角度: (1)写作内容:主题、题材、对象、背景等。 (2)形象意象。 (3)情感意境。 (4)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5)遣词炼句。精练 旗开得胜建议用时30分钟 唐朝,一个文化繁荣、诗歌璀璨的时代,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篇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情感。让我们参与任务群活动,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共同感受诗歌的无穷魅力吧!基础型 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仍怜故乡水(可怜)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B.徙倚欲何依(徘徊)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C.江入大荒流(辽阔的荒漠)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D.单车欲问边(慰问)晴川历历汉阳树(河流)2.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3分)( B )A.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3.理解默写(10分)(1)《野望》中于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 (2)鲁迅告别挚友,赴异域途中见到“日暮里”驿站名时,兴起了去国怀乡的览物之情,这与崔颢《黄鹤楼》中“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的感触与深情是一致的。 (3)王维《使至塞上》中“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意境雄浑,被誉为“独绝千古”。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李白借写家乡水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5)漫步湖边,看到禽鸟忙碌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所描绘的画面。 4.下面诗句中运用典故的一项是(3分)( B )A.萧关逢候骑 B.长歌怀采薇C.月下飞天镜 D.属国过居延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黄鹤楼》。B.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C.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D.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发展型 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一)阅读《野望》,完成问题。(6分)6.(2025·枣庄台儿庄区期中)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诗歌首联点题,交代“望”的地点、时间及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诗人见到的景色。C.尾联借“采薇”的典故,意蕴丰厚,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苦闷、惆怅之情。D.全诗意境高远,情境温和,辞藻华丽,韵律和谐,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7.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答: 颔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问题。(6分)8.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和颔联,虚中有实,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神秘色彩,两个“空”豁达之情昭然可见。B.颈联写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各用一个叠词,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C.前四句第一个“空”突出空间上的虚无;第二个“空”突出时间的邈远。D.诗人登临古迹,泛览景物,即景生情,此诗自然宏丽,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9.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分)答: “愁”。诗人在尾联中通过将“乡愁”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景于情,表达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三)(2025·长沙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5分)【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释】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10.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11.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之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两首诗,小郡设计了这样的表格,请你替他填写完整。(2分)意象 情感甲 颔联 (1) 飞蓬、孤雁 孤独寂寞、悲伤之情颈联 大漠、孤烟、长河、 落日 慷慨悲壮、豁达情怀乙 颔联 幡旗、甲胄 豪情满怀、斗志昂扬尾联 白日、黄尘 (2) 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问题。(5分)12.本诗炼字精妙,比如颔联中的“ 随 ”字表现出群山和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又如颈联中的“ 飞 ”字化静为动,将明月投影在江水中的夜景写得浪漫而富有动感。(2分) 1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象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3分)答: 示例一: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涌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示例二: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从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五)(2025·南阳市联考)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问题。(6分)14.诗歌题目为“钱塘湖春行”,诗歌处处也体现了“行”字,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 示例: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白沙堤”终,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与赞美的感情。尤其是“行不足”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意对即可) ★15.《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写西湖的名篇,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 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3分)答: 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突出了早莺的生机活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示例三: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有对莺燕动态化的描写,也有对脚下植物静态化的描写,体现出动植物的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 (六)(2024·福建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7分)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司空曙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平明分手空江转,唯有猿声满水云。16.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3分)答: 分别的时间:平明。分别的地点:渝州津亭。赠别的对象:韦判官。 17.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答: 分别前:畅快。分别后:惆怅。 拓展型 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18.感受到浓郁的盛唐文化后,同学们准备制作唐诗诗集,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1)同学们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了分类,准备制作成不同的诗集。请你根据下面这类诗歌内容或情感的相近点,给这个诗集命名。(4分)《使至塞上》(王维) 《出塞》(王昌龄) 《凉州词》(王翰)答: 示例:边塞集 (2)诗集的扉页需要写一段寄语,请回顾你记忆中的唐诗,仿照已给出的句子,完成创作。(4分)寻梦唐朝 当月儿升起,我想起李白追随它的影子,思乡的情愫很长很长。 当雨声入耳,① ①我看见王维在山间溪流旁,悠然自得地弹奏着古筝。 当花儿开放,② 我看见孟浩然细数落花的影子,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14 唐诗五首经典永流传·意境关山月(节选)[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锦书微赏 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边塞图景,诗人将“明月、天山”等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夯基 厚积致远1.正字音东皋(ɡāo) 薄暮(bó) 徙倚(xǐ) 崔颢(hào) 千载(zǎi) 萋萋(qī) 汉塞(sài) 助记1都护(dū) 助记2 燕然(yān) 贾亭(jiǎ) 白沙堤(dī)助记1“塞”不住的音塞 sài 边界上险要地方sāi 堵;堵住器物口的东西sè 义同sāi,用于某些合成词中串句知音助记2 他到了边塞,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说,都(dū)护正在燕然前线,士兵们士气都(dōu)很高昂。2.明字形驱dú(犊) 图解 采wēi(薇) 黄hè(鹤)带qín(禽)归 日mù(暮 征pénɡ(蓬)yīnɡ wǔ(鹦鹉)洲 xiāo(萧)关 jīnɡ(荆)门争nuǎn(暖) 树 早yīnɡ(莺) 马tí(蹄)zhuó(啄)春泥(1)山山唯落huī(晖) (2)归yàn(雁)入胡天 辨析1(3)谁家新yàn(燕)啄春泥 (4)乱花jiàn(渐)欲迷人眼图解辨析1“燕”来春天到,借“雁”传思念谁家新燕啄春泥 归雁入胡天 “燕”在古诗中作为春天的标志,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或爱情的美好。 “雁”在古诗中常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如寄托对故乡、友人的思念。3.晓词义(1) :傍晚。 (2)徙倚: 。 (3)采薇: 。 (4)晴川: 。 (5)历历: 。 (6)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7)大荒: 。 (8)暖树: 。 4.默名句(1)树树皆秋色, 。 (2) ,猎马带禽归。 (3)黄鹤一去不复返, 。 辨析2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5)大漠孤烟直, 。 (6) ,都护在燕然。 (7)山随平野尽, 。 (8) ,云生结海楼。 (9)乱花渐欲迷人眼, 。 (10) ,绿杨阴里白沙堤。 辨析2挖“空”心思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空”字,但二者意思各异。第一个“空”可理解为“只,只有”,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5.记常识(1)《野望》作者 ,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2)《黄鹤楼》作者 ,唐代诗人。 (3)《使至塞上》作者 ,唐代诗人,与孟浩然合称“ ”,有“ ”之称。 (4)《渡荆门送别》作者 ,字太白,号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之称。 (5)《钱塘湖春行》作者 ,字乐天,号 ,唐代诗人。 聚焦 探本究源重点探究1.[妙用典故]结合《野望》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2.[诗歌情感]《黄鹤楼》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描绘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写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其展现的画面。4.[赏析语句]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赏析字词]“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 请结合加点字简要分析难点突破[写作手法]《野望》和《钱塘湖春行》均是写景的古诗,但它们在季节、景物特点、情感三个方面各有不同,试进行分析知识○深一点古诗词“用典”之妙 用典,即在诗歌中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的运用,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答题○巧一点“五赏”析名句 答题有模板:使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表达方式等),写出了……(表达作用、分析句子内容),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训练点对点:见【精练·旗开得胜】★处。思路○清一点选角度,巧对比 诗歌比较阅读的常见角度: (1)写作内容:主题、题材、对象、背景等。 (2)形象意象。 (3)情感意境。 (4)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5)遣词炼句。精练 旗开得胜建议用时30分钟 唐朝,一个文化繁荣、诗歌璀璨的时代,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篇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情感。让我们参与任务群活动,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共同感受诗歌的无穷魅力吧!基础型 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仍怜故乡水(可怜)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B.徙倚欲何依(徘徊)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C.江入大荒流(辽阔的荒漠)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D.单车欲问边(慰问)晴川历历汉阳树(河流)2.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3.理解默写(10分)(1)《野望》中于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2)鲁迅告别挚友,赴异域途中见到“日暮里”驿站名时,兴起了去国怀乡的览物之情,这与崔颢《黄鹤楼》中“ ”的感触与深情是一致的。 (3)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意境雄浑,被誉为“独绝千古”。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李白借写家乡水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5)漫步湖边,看到禽鸟忙碌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所描绘的画面。 4.下面诗句中运用典故的一项是(3分)( )A.萧关逢候骑 B.长歌怀采薇C.月下飞天镜 D.属国过居延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黄鹤楼》。B.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C.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D.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发展型 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一)阅读《野望》,完成问题。(6分)6.(2025·枣庄台儿庄区期中)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点题,交代“望”的地点、时间及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诗人见到的景色。C.尾联借“采薇”的典故,意蕴丰厚,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苦闷、惆怅之情。D.全诗意境高远,情境温和,辞藻华丽,韵律和谐,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7.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二)阅读《黄鹤楼》,完成问题。(6分)8.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和颔联,虚中有实,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神秘色彩,两个“空”豁达之情昭然可见。B.颈联写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各用一个叠词,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C.前四句第一个“空”突出空间上的虚无;第二个“空”突出时间的邈远。D.诗人登临古迹,泛览景物,即景生情,此诗自然宏丽,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9.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分)(三)(2025·长沙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5分)【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释】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10.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11.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之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两首诗,小郡设计了这样的表格,请你替他填写完整。(2分)意象 情感甲 颔联 (1) 孤独寂寞、悲伤之情颈联 大漠、孤烟、长河、 落日 慷慨悲壮、豁达情怀乙 颔联 幡旗、甲胄 豪情满怀、斗志昂扬尾联 白日、黄尘 (2)(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问题。(5分)12.本诗炼字精妙,比如颔联中的“ ”字表现出群山和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又如颈联中的“ ”字化静为动,将明月投影在江水中的夜景写得浪漫而富有动感。(2分) 1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象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3分)(五)(2025·南阳市联考)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问题。(6分)14.诗歌题目为“钱塘湖春行”,诗歌处处也体现了“行”字,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3分)★15.《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写西湖的名篇,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 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3分)(六)(2024·福建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7分)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司空曙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平明分手空江转,唯有猿声满水云。16.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3分)17.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拓展型 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18.感受到浓郁的盛唐文化后,同学们准备制作唐诗诗集,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1)同学们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了分类,准备制作成不同的诗集。请你根据下面这类诗歌内容或情感的相近点,给这个诗集命名。(4分)《使至塞上》(王维) 《出塞》(王昌龄) 《凉州词》(王翰)(2)诗集的扉页需要写一段寄语,请回顾你记忆中的唐诗,仿照已给出的句子,完成创作。(4分)寻梦唐朝 当月儿升起,我想起李白追随它的影子,思乡的情愫很长很长。 当雨声入耳,① 当花儿开放,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 14 唐诗五首 学生版.docx 第三单元 14 唐诗五首.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