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39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39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时空坐标:
------●------------------●-----------------●--------------●-----------------●------------●-—-----——---●----—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138年 25年 184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爆发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中国
公元前 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 207年
秦灭亡

公元前 202年
西汉建立都城长安
公元前 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 25年
公元 9年
西汉灭亡王莽篡政建“新朝”
东汉建立都城洛阳
公元 220年
东汉灭亡
西汉
东汉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是指疆域统一,整个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统辖。
国家内部的居民,由不同民族组成。各民族交流和融合,在华夏认同的观念基础上,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
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历史上的第二个阶级社会。其基本对立的阶级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国家特征
材料1: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材料2: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 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秦汉史》
战国时期:
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民族交融
社会性质
时代特征
历史时期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元前
221年
秦统一中国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东汉建立
黄巾起义爆发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138年
25年
184年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然而,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
单元概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目 录
01
秦灭六国
0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03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灭六国
任务一:阅读教材P52内容,概括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使命?
①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②商鞅变法,增强国力
③秦王嬴政,积极筹划
④嬴政用人,只重才能
一、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的条件
2、秦灭六国的过程、策略和地位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秦灭六国的过程、策略和地位?
秦灭六国的时间序列表 国名 攻灭时间
韩国 前230年
赵国 前228年
魏国 前225年
楚国 前223年
燕国 前222年
齐国 前221年
时 间:
公元前221年
都 城:
咸阳
历史(地位):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国
秦朝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策 略:
远交近攻
秦统一六国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寿春
临淄
邯郸
大梁










咸阳

前221年
秦 灭 六 国
策略:远交近攻

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建国,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近550年间,秦国历代君王励精图治(秦穆公春秋称霸、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终于实现逆袭!!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前221年
嬴政
咸阳(今陕西西安)
一、秦灭六国
3、秦朝建立
观察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和秦朝疆域三幅形势图,简述秦朝建立的三要素、分析归纳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春秋后期形势图
战国时期形势图
秦朝疆域形势图
①时间:
②人物:
③定都:
公元前221年
嬴政(秦始皇)
咸阳(今陕西咸阳)
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前213年)
统一
争霸
兼并
4、秦统一的意义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中央
地方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
(君主专制)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皇权至上
皇帝独裁
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功过五帝
德高三皇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翻译: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翻译:我就叫始皇帝,后世就从我这里开始,称二世三世直至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
1、创立皇帝制度
阅读以下史料,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帝。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
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皇帝独尊
问题一:三公是哪三公,分别负责什么事务?
问题二:三公九卿制有何作用?
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三公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中央机构(中央政府):设置三公九卿制
通过图示了解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
县(令或长)
乡、里、亭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皇帝
监察
军事
行政
廷尉
郡(守)
▲秦朝形势图
2、地方机构(地方政府):实行郡县制
郡县制的普遍推行,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知识拓展:
启示:国家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与时俱进;重视制度创新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廷尉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郡(守)
县(令或长)
乡、里、亭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皇帝个人独裁
地方严格服从中央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4、影响:
法家思想
从秦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可以看出秦始皇使用的是哪个学派的思想来治理国家?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
时期 制度
原始社会末期 禅让制
夏朝 世袭制
西周 分封制
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回顾
观点: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发展 C 军事战争
请从以下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选择材料中的文物(至少两件),说明该文物与所选主题的关系。
①兵马俑铜车马
②秦半两钱
④铜权
③石铠甲
⑤秦封泥(印有秦郡县地名等)
⑥睡虎地秦简(法律、行政文书)
⑦虎符
⑧泰山刻石(小篆刻写的法律制度等)
⑤⑥⑧
②④
①③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只是政治上巩固统一。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极为不便,影响到国家政治统一的巩固。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统一后面临的社会问题
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朕的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话,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钱币,秦国的钱花不出;让他称一斤猪肉,他只给了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出去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进犯北方边疆……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道路宽窄不一
语言文字不通
货币不通
度量衡不统一
边疆危机
1.背景:
2.目的:
3、巩固统一的措施
币制混乱钱难管
标准不一税难收
文字不通令难达
道路险阻车难行
半两钱
经济:①统一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交通:①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②开凿灵渠
南方:
北方:
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临洮táo
辽东
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军事上:
辽东
临洮
灵渠
漓江
灵渠
湘江
南:开灵渠,统一岭南;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北: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军事:
万里长城
方面 内容 影响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灵渠;
统一岭南;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发展
有利于政令的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加强了对秦朝边疆的管理,
拓展了秦朝疆域。
巩固统一的措施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秦朝统一
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大秦帝国疆域空前辽阔,鼎盛时期的面积34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同一时期称霸西方的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的面积只有195万平方公里。
4、秦朝的疆域
东海
陇西
长城一带
南海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通过以上所学内容,梳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车轮距离统一为6尺
临洮
辽东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修筑道路
开凿灵渠
修筑长城
课后活动
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统治的差异,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 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方式 建立郡县制
皇帝
总览全国的
一切军政大权
分封制
课堂小结
秦灭六国
秦的疆域
秦统一中国
(疆域上统一)
时间:公元前
221年
人物:嬴政
都城:咸阳
(政治上统一)
(文化、经济、军事上统一)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修建长城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已灰飞烟灭,渐行渐远,然而秦朝时期形成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深入人心。此后,统一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成为中国人民永恒不变的历史追求!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习近平
台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