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2 ) = 2 3,则 =( )
A. 4 B. 2 5 C. 12 D. 165 5 25 25
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矩形的直观图是矩形 B.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
C.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D.长度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3.某县有高中生 2000 人,初中生 3000 人,小学生 4000 人,幼儿园学生 1500 人,为了解该县学生的健
康情况,采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中抽取样本,若抽出的初中生为 30 人,则抽出的幼儿园学生
人数为( )
A. 15 B. 20 C. 30 D. 40
4.如图,在△ 中,点 为线段 的中点,点 是线段 上靠近 的三等分点,则 =( )
A. 2 3
+ 13

B. 5 6
+ 16

C. 2 3 +
1 3
D. 5 6
1
6
5.已知 ,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 , 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 ⊥ , ⊥ ,则 //
B.若 ⊥ , // , // ,则 ⊥
C.若 ⊥ , , ,则 ⊥
D.若 , , // , // ,则 //
6.已知正四棱台的上、下底边长分别为 2和 3 2,高为 2 2,则该棱台外接球的体积为( )
A. 16 B. 25 C. 27 D. 36
7.甲、乙两人组成的“龙队”参加数学解题比赛,比赛中每个队均有一张通行卡且仅限使用一次.每轮比赛
由甲、乙各自独立解答同一道题,若两人都答对则直接进入下一轮;若两人都答错则直接被淘汰;若两人
3 2
中恰有一人答对则可使用通行卡进入下一轮.已知在每轮比赛中甲答对的概率为4,乙答对的概率为3,且甲、
乙答对与否互不影响,则“龙队”恰在参加三轮比赛后被淘汰的概率为( )
第 1页,共 9页
A. 1 B. 1 C. 11 D. 1318 16 48 48
8.已知点 是边长为 3 的正三角形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 + = 0,过点 的动直线分别交
线段 , 于点 , ,则△ 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4 35 B. 3 C.
9 3 5 3
8 D. 4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掷一枚骰子,记事件 为掷出的点数小于 4,事件 为掷出奇数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 = 23 B. ( ∪ ) =
2
3
C.事件 与事件 对立 D.事件 与事件 不相互独立
10.在△ 中, = 2, 为 中点, = 2,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若 = 2,则 = 4 B. △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2
C. 2 + 2 = 6 D. △ 的周长可能是 6
11.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1 1 1 1中, , , 分别为 , , 1 1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直线 1 与 1 是异面直线
B.直线 与 1 所成的角为4
C.若三棱锥 1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 的表面上,则球 的表面积为 14
D.过点 且与直线 1垂直的平面截正方体 1 1 1 1所得截面多边形的面积为 3 3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2.某校 10 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的成绩(单位:分)为:72,86,80,88,83,78,81,90,91,92,则
这 10 个数据的第 25 百分位数为______.
13.设复数 1, 2满足| 1| = | 2| = 4,且 1 + 2 = 2 3 + 2 ,则| 1 2| = ______.
14.在锐角△ 1中,内角 ,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若cos2 + sin2 + = 1,则 +
1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已知平面向量 = (1,2), = ( 1,3).
(1)求向量 在向量 方向的投影向量的坐标;
第 2页,共 9页
(2)若(2 + ) ⊥ (3 ),求实数 的值;
(3)若 + 与 3 + 所成的角为锐角,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16.(本小题 15 分)
从三明市某高中学校1200 名男生中随机抽取50 名测量身高,被测学生身高全部介于155 和195 之间,
将测量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八组:第一组[155,160),第二组[160,165),…,第八组[190,195],下图是按上
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已知第七组的人数为 3.
(1)求第六组的频率;
(2)估计该校男生身高的中位数;
(3)从样本身高属于第六组和第八组的男生中随机抽取两名,若他们的身高分别为 , ,记| | > 5 为
事件 ,求事件 的概率 ( ).
17.(本小题 15 分)
如图,在四棱锥 中, ⊥平面 , // , ⊥ .
(1)求证:平面 ⊥平面 ;
(2)若 = 1, = 2, = 3, = 4,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
18.(本小题 17 分)
在△ 中,内角 ,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且满足 2 + = 2 .
(1)求 ;
(2) △ 所在平面内一点 满足 = = ,若 = 2 3,求△ 的周长的最大值.
19.(本小题 17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对于任意相邻三点都不共线的有序整点列 ( ):
第 3页,共 9页
1, 2, , 与 ( ): 1, 2, , ,其中 ≥ 3,若同时满足:
①两个点列的起点和终点分别相同;
② +1 ⊥ +1,其中 = 1,2, , 1.
则称 ( )与 ( )互为正交点列.
(1)判断 (3): 1(0,0), 2(1,2), 3(3,0)与 (3): 1(0,0), 2(2, 1), 3(3,0)是否互为正交点列,并说
明理由;
(2)已知 (4): 1(0,0), 2(2,2), 3(4,0), 4(6,2)与 (4): 1, 2, 3, 4互为正交点列.
( )求 2 3;
( )若 2的横、纵坐标都取自集合 = { 2, 1,0,1,2},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有序整点列 (4).
第 4页,共 9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80
13.4 3
14.(2, 7 36 )
15.(1)因为 = (1,2), = ( 1,3),
所以 = 1 + 6 = 5,| | = ( 1)2 + 32 = 10,
5 1 3所以 在 方向的投影向量为
|
= 10 × ( 1,3) = ( 2 , 2 ). | | |
(2)已知平面向量 = (1,2), = ( 1,3),
则 2 + = (2,4) + ( , 3 ) = (2 , 4 + 3 ),3 = (3,6) ( 1,3) = (4,3),
因为(2 + ) ⊥ (3 ),
所以(2 + ) (3 ) = 0
即 4(2 ) + 3(4 + 3 ) = 0,
解得 = 4.
(3)已知平面向量 = (1,2), = ( 1,3),
则 + = (1 , 2 + 3 ), 3 + = (2,9),
因为 + 与 3 + 所成的角为锐角,
所以( + ) (3 + ) > 0,且 + 与 3 + 不共线,
由( + ) (3 + ) = 2(1 ) + 9(2 + 3 ) > 0,
第 5页,共 9页
> 4解得 5,
当 + 与 3 + 共线时,
由 9(1 ) = 2(2 + 3 ),
解得 = 13,
因为 + 与 3 + 不共线,
1
所以 ≠ 3,
综上所述: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4 15 , 3 ) ∪ (
1
3 , + ∞).
16.(1) 3因为第七组的人数为 3,所以第七组的频率为50 = 0.06,
则第六组的频率为 1 0.06 5 × (2 × 0.008 + 0.016 + 0.04 × 2 + 0.06) = 0.08.
(2)设这所学校男生的身高中位数为 ,
因为 0.008 × 5 + 0.016 × 5 + 0.04 × 5 = 0.32 < 0.5,
0.32 + 0.04 × 5 = 0.52 > 0.5,所以 170 < < 175,
由 0.04 + 0.08 + 0.2 + ( 170) × 0.04 = 0.5,解得 = 174.5,
所以这所学校男生身高的中位数为 174.5.
(3)样本身高在第六组[180,185)的人数为 50 × 0.08 = 4,设为 , , , ,
样本身高在第六组[190,195]的人数为 5 × 0.008 × 50 = 2,设为 , ,
则从中随机抽取两名男生有:{ , , , , , , , , , , , , , , },
共 15 种情况,即 ( ) = 15,
当且仅当随机抽取的两名男生不在同一组时,事件 发生,
所以事件 包含的基本事件为{ , , , , , , , },
共 8 种情况,即 ( ) = 8,
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 ( ) = ( ) 8 ( ) = 15.
17.(1)证明:∵ ⊥平面 , 平面 ,∴ ⊥ ,
∵ // ,∴ ⊥ ,又 ⊥ , ∩ = , , 平面 ,
∴ ⊥平面 ,又∵ 平面 ,
∴平面 ⊥平面 ;
(2)过点 作 // 交 于点 ,连接 ,
第 6页,共 9页
则 与平面 所成角即为 与平面 所成角,
∵ ⊥平面 ,∴ 为 在平面 上的射影,
∴ ∠ 为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
∵ // , // ,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 = 1, = = 3,
∵ ⊥ ,∴ ⊥ ,
在 △ 中, = 2 + 2 = 32 + 32 = 3 2,
△ 2 2在 中,sin∠ = , = 3 2 = 3
∴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3
18.(1)由正弦定理化简已知等式可得 2 + = 2 ,
可得 2 ( + ) + = 2 ,
可得 2 + = 0,
又 ≠ 0,
= 1可得 2,
又 0 < < ,
2
可得 = 3;
(2)由于 = = ,可得( ) = 0,
可得 = 0,可得 ⊥ ,
同理可得 ⊥ , ⊥ ,
可得点 是△ 的垂心,
又 = 2 3,可得∠ = 3,
在△ 中,可知 = 2 3,
由余弦定理得 2 = 2 + 2 2 3,
第 7页,共 9页
可得 12 = ( + )2 3 ,
2
可得 12 = ( + )2 3 ≥ ( + )2 3( + )4 ,
即( + )2 ≤ 48,即 + ≤ 4 3,当且仅当 = = 2 3时等号成立,
所以 + + ≤ 6 3,即△ 的周长的最大值为 6 3.
19.(1)依题意可得 1 2 = (1,2), 2 3 = (2, 2), 1 2 = (2, 1), 2 3 = (1,1),
所以 1 2 1 2 = 1 × 2 + 2 × ( 1) = 0, 2 3 2 3 = 2 × 2 + ( 2) × 2 = 0,
所以 1 2 ⊥ 1 2, 2 3 ⊥ 2 3,
又 (3)与 (3)的起点和终点分别相同,所以 (3)与 (3)互为正交点列.
(2)(ⅰ)解法一:因为 (4)与 (4)互为正交点列,所以 1(0,0), 4(6,2),
设 2( 2, 2), 3( 3, 3),
所以 1 2 = ( 2, 2), 2 3 = ( 3 2, 3 2), 3 4 = (6 3, 2 3),
又因为 1 2 = (2,2), 2 3 = (2, 2), 3 4 = (2,2),
1 2 ⊥ 1 2, 2 3 ⊥ 2 3, 3 4 ⊥ 3 4,
2 2 + 2 2 = 0 2 + 2 = 0
所以 2( 3 2) 2( 3 2) = 0,即 3 2 = 3 2,
2(6 3) + 2(2 3) = 0 3 + 3 = 8
所以 3 2 = 3 2 = 4,
所以 2 3 = (4,4).
解法二:(ⅰ)依题意可得 1 2 = (2,2), 2 3 = (2, 2), 3 4 = (2,2), 1 4 = (6,2),
因为 (4)与 (4)互为正交点列,
所以可设 1 2 = ( 1,1), 2 3 = (1,1), 3 4 = ( 1,1),
1 4 = ( 1,1) + (1,1) + ( 1,1) = ( + , + + ),
+ = 6
由 1 4 = 1 4 = (6,2),得 + + = 2 ,解得 = 4,
所以 2 3 = (4,4).
(ⅱ)因为 1, 2 ∈ { 2, 1,0,1,2},
又由(ⅰ)可知 2 + 2 = 0,
2 = 0 所以 2
= 1 2 = 1 2 = 2 2 = 2
2 = 0
或 2 = 1
或 = 1或 = 2或 ,2 2 2 = 2

①当 2
= 0
= 0时, 1(0,0), 2(0,0), 3( 3, 3)三点共线,不合题意,舍去,2
2 = 1 3 2 = 3 2 3 + 1 = 1②当 3 2 = 1
时,由 + ,得 ,3 3 = 8 3 + 3 = 8
第 8页,共 9页

所以 3
= 3
3 = 5

此时 (4): 1(0,0), 2( 1,1), 3(3,5), 4(6,2),
2 = 1 3 2 = 3 2 1 = + 1③当 = 1时,由 + = 8 ,得
3 3
2 3 3 3 + 3 = 8

3 = 5所以 3 = 3

此时 (4): 1(0,0), 2(1, 1), 3(5,3), 4(6,2),
2 = 2 3 2 = 3 2 3 2 = 3 + 2④当 = 2时,由2 3 + 3 = 8
,得 ,3 + 3 = 8
3 = 6所以 ,3 = 2
此时 2(2, 2), 3(6,2), 4(6,2)三点共线,不合题意,舍去,
2 = 2 3 2 = 3 2 3 + 2 = 3 2⑤当 2 = 2
时,由 ,得3 + 3 = 8 3 +

3 = 8

所以 3
= 2
3 = 6

此时 (4): 1(0,0), 2( 2,2), 3(2,6), 4(6,2),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列 (4)有 (4): 1(0,0), 2( 1,1), 3(3,5), 4(6,2),
(4): 1(0,0), 2(1, 1), 3(5,3), 4(6,2),
(4): 1(0,0), 2( 2,2), 3(2,6), 4(6,2).
: 1(0,0), 2(1, 1), 3(5,3), 4(6,2);
: 1(0,0), 2( 2,2), 3(2,6), 4(6,2).
第 9页,共 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