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一历史导言开学第一课“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清 龚自珍 《尊史》何为历史为何学史如何学史壹贰叁一、何为历史?历者,过也(人类的经历、足迹)史者,记事者也。(记录者,人类足迹的记录) ——许慎《说文解字》简单来说,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历史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史实史实历史解释背景、特点、影响、意义、比较、评价通常我们所使用的“历史”一词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一是指我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叙述。——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历史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历史书写是带有主观性的。历史家的任务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假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接受的。——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批判思维、全面思考的能力一、何为历史?拓展:史料按表现形式(载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2、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体实物。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史料。4、音像资料:反映历史活动的声像记录。5、图像史料:影像史料,一般指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也包括绘画、雕刻等一、何为历史?按史料价值(可信度)分为两类:1、一手史料(直接)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2、二手史料(间接)(历史认识)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拓展:史料小贴士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一、何为历史?元谋人、北京人是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获取有关他们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的途径是( )A、神话传说 B、学者推断C、史书记载 D、考古发掘——2021 年 7 月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D一、何为历史?1.基础学科“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贺信二、为何学史?2.公民教育“若一民族对其以往了无所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份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有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世之力量。故欲知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以往历史有深厚之认识。”——钱穆《国史大纲》二、为何学史?3.以史为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玄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二、为何学史?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此山中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以厚德载物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生生不息、绵延永续,一脉相承的优秀历史文化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以大历史观察古观今,从社会制度的兴废变迁、不同文明的盛衰转移、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动中,探究规律、总结经验,掌握历史思维、获得历史启迪,用历史智慧助力民族复兴,让历史之光照亮未来。——高翔 《人民日报》专题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拓展课程,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通史:《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基础课程,对中外历史的整体认识。高一年级学习(合格性考试)选择历史科目的同学高二年级学习三、如何学史1、高中历史学什么?从图可以看出:初中与高中教材编写的明显区别:初中详细具体,高中从简摘要,更注重概括性与分析性。七年级上册目录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初中:高中: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是什么(特点)、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评价)、横向纵向相互关联等重点是历史事件的原因、本质以及其意义;基础是历史事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建构正确全面的历史认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掌握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三、如何学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科核心素养三、如何学史四、如何学习高中历史?【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所涉及的主要历史内容和学习要求,便于在学习开始之时了解本单元的内容线索和应掌握的必备知识。【本课导入】置于每一课的课文标题之下。通过导图和导入语,以情境导入方式,生动、简洁地引出本课要讲述的内容。帮助理解本课内容,增加学习兴趣。【学习聚焦】每目设一个学习聚焦,置于每一目的标题旁,以精练的文字概括或提炼本目的基本内容。有利于自学和重点难点的掌握,也有利于帮助提高综合概括能力。【思考点】 紧密结合正文提问,可即时回答, 以提高兴趣和关注力,并训练历史理解与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纵横】 (初中相关史事)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扩展、补充正文内容,通过相关史事的讲述,揭示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史料阅读】 (初中材料研读) 配合课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提升证据意识和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问题探究】(初中课后活动)结合每课正文内容设置一个思考题,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入掌握本课基本内容,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学习拓展】(初中知识拓展)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扩展历史思维。【图表】 指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各种插图和表格。各种文化遗址、文物、历史文献、历史人物、图画、历史事件的照片、图画及示意图、历史地图、地名表和反映统计数字的柱状图,加强学习的直观性。3、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读懂教材4、课堂听讲耳到:认真听讲眼到:看课本、课件手到:做好笔记(不同颜色)口到:积极回答问题心到:带着一颗学习的心做到五到抓住重难点(课标)多开动脑筋思考,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三、如何学史5、课后复习整理笔记、梳理线索制作、记忆思维导图及时背书、经常复习、尝试默写认真完成作业、订正、整理错题不懂就问这些课堂准则请记住:1.上课铃响前就应在教室内自己位置上坐好等待上课,并把历史教材、历史配套练习以及其他学习用具(如:笔、笔记本、地图册等)准备好,放在桌子上,不能迟到!2.上课认真听讲,不睡觉,不发呆,不讲小话,不私下换座位,不埋头写练习(包括历史练习),不看其他的无关书籍。3.作业及时上交,单元练习认真对待,严禁抄袭作业,用红笔订正,将会随机检查。4.每次课前随机抽查预习和笔记情况。5.随机抽背(几个小问题,主要为上节课所学内容),背不出的进行提纲梳理和相应教材内容的抄写。6.准备红、蓝、黑笔各一支,用于课堂笔记;文件袋或文件夹,将资料整理放好。《如果国宝会说话》《世界历史》《敦煌》《河西走廊》《中国通史》《故宫100》推荐纪录片类三、如何学史新学期 新挑战 新希望我希望历史带给你们的:是抽丝剥茧地找寻真相并偶有所得的快乐;是阅尽千帆后对古人和往事的理解之同情;是体察世界着眼过去展望未来的现实关怀;更是思想自由不“人云亦云”的批判精神。谢 谢 聆 听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