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机械运动一、单选题1.春节摆放年桔是广东的一个传统,花农往往用种植年桔盆栽的花盆直径来区分盆栽的型号大小,图是一位身高170cm的花农站在一盆型号为60分的年桔旁边,则你可以估计该年桔花盆的直径d为( )A.60m B.60dm C.60cm D.60mm2.如图是“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首次对接的示意图,它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当“神舟十三号”与“天和”完成对接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神舟十二号”与“天和”相对于地球都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C.“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是静止的D.“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的速度均变为零3.如图地图上PQ两地的一段公路线是一段曲线,要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A.用直尺直接量出P和Q两点之间的距离B.用直尺在曲线上从P点慢慢移到Q点,直接读出长度的数值C.用一条细棉线使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拉直棉线后用直尺量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即曲线的长度D.用橡皮筋代替C选项中的细棉线,操作过程同C选项4.如图所示,小李乘坐动车时朝向窗外先后拍下了甲、乙两张照片,根据照片中相关信息分析,拍照过程中动车可能的运动情况是( ) A.向南减速 B.向南加速 C.向北减速 D.向北加速5.下列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A.想测一段地图上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条无弹性细棉线使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拉直细棉线后用直尺量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即曲线的长度B.想测一个圆柱形杯子的周长可用纸带紧密缠绕在水杯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测出两孔间距,即是水杯周长C.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先将金属丝的长度测出为L,再将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圈数为N,则金属丝的直径D.用一把刻度尺和两把直角三角尺就可以准确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6.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如图所示,可以帮助我们估测物体的长度,身高170cm的小明对身边事物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单人课桌长3拃(zhǎ),约0.6m B.黑板长1庹(tuō),约10mC.教室长5步,约35m D.文具盒宽4指,约0.05cm7.下列对于误差的解释正确的是( )A.使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能彻底消除误差B.错误就是测量过程中的误差C.只要操作方法正确就能避免误差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8.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可能向北运动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二、填空题9.微电子器件是指芯片中的线宽在1微米左右。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线宽已降到0.05微米,即50纳米,合 米。10.在如图所示的几项长度的测量中:如题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图乙两种刻度尺的使用方式中, (填“A”或者“B”)刻度尺使用方式是正确的,木块的长度为 cm。11.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在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多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某同学在比例尺为1∶8000000的地图上,用一段细棉线与上海到某市的高铁路线重合,(1) 然后按如图方式用刻度尺测这段细棉线的长度为 cm;(2)上海到该市高铁路线的实际里程为 km。12.一卷卫生纸,其纸张厚度为h(未知),不将这卷纸全部展开,只用一把刻度尺和剪刀,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粗略测量纸张的厚度;(2)你还需要测量哪些科学量就能知道这卷纸大约多长。并用这些已知量表示出这卷卫生纸的长度。13.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选填“A”或“B”);(2)小球B的运动速度 m/s;(3)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 vB(选填“=”、“>”或“<”)。14.三位同学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第一位同学测量的结果记录是15.82cm,另两位同学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5.80cm和15.8cm,他们在测量中都遵守测量规则,那么第一和第二两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不同,第一和第三两位同学测量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三、实验题15.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其中错误的步骤是C,应将C步骤改正为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3)根据图中信息知:sAB= cm,vBC= 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选填“变速直线”或“匀速直线”)运动。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C C B C A D B1.C【难度】0.94【详解】身高170cm的花农站立时双脚岔开的步距约为60cm,由图可知花盆的直径和人的步距大致相等,约为60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C【难度】0.94【详解】A.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然后分析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是在改变;如果不改变,则说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如果改变,则说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神舟十二号”与“天和”一起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是改变的,它们是运动的,故A错误;B.“天和”核心舱跟着地球一起环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相对于太阳的位置是改变的,故B错误;C.对接完成后,“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天和”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C正确;D.讨论它们的速度时也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直接说速度怎样是没有意义的;故D错误。故选C。3.C【难度】0.85【详解】AB.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曲线,不准确,不方便,故AB不符合题意;C.用一条无弹性的细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此种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C符合题意。D.用橡皮筋代替细棉线,由于橡皮筋有弹性和伸缩性,把它拉直后测量时会导致测量结果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B【难度】0.85【详解】由图知道,从图甲到图乙,动车相对于电线杆向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即动车向南行驶;同时可以看到不倒翁向右侧倾倒,这是因为动车向左加速,而不倒翁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右倾倒,即动车向南加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C【难度】0.65【详解】A.想测一段地图上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条无弹性细棉线使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拉直细棉线后用直尺量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即曲线的长度,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想测一个圆柱形杯子的周长可用纸带紧密缠绕在水杯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测出两孔间距,即是水杯周长,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将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绕有金属丝的部分的铅笔的长度L,测出圈数为N,则金属丝的直径,故C错误,C符合题意;D.用一把刻度尺和两把直角三角尺把硬币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就可以准确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6.A【难度】0.65【详解】A.一拃约20cm,单人课桌长3拃,单人课桌长为60cm,故A符合题意;B.一庹约1.6m,黑板长1庹(tuō),约1.6m,故B不符合题意;C.1步幅约1m,5步幅应该在5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1指宽约1cm,文具盒宽4指,约为4c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D【难度】0.65【详解】A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以及多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中的误差也就越小,误差是不可消除的。故A错误,D正确;BC.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或设备的使用规则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而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故BC错误。故选D。8.B【难度】0.65【详解】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AB.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故A错误,B正确;C.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C错误;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D错误。故选B。9.5×10-8【难度】0.94【详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即50nm=50×10-9m=5×10-8m10. 0.1 B A 1.65【难度】0.85【详解】[1]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甲图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3]乙图中B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所以B刻度尺的使用是错误的,A刻度尺的放置方法正确。[4]物体左侧与0对齐,右侧在1.65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65cm。11. 4.50 360【难度】0.85【详解】(1)[1] 图示刻度尺 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 ;细棉线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0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 ,细棉线长度为 。(2) [2]高铁路线的实际长度12.(1)见详解;(2)见详解【难度】0.65【详解】(1)剪下五十张叠好压实后测其厚度d,然后d除以50就是每张的厚度h。(2)测出这卷卫生纸侧面的内径r和外径R,则侧面积为S=πR2﹣πr2卫生纸总长度13. A 0.8 >【难度】0.65【详解】(1)[1]由图看出,小球A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因此小球A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2)[2]由题意可知,闪光时间间隔为1s,小球B在第1s至第6秒这5内运动路程是4.0m,因此小球B的速度为(3)[3]小球A在第1s至第6s这5内,通过的路程为5.4m-0.4m=5.0m速度为故vA>vB14. 估读数字 两人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难度】0.65【详解】[1]第一位同学测量的结果记录是15.82cm,第二位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5.80cm,两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估读数字不同。[2]第一位同学测量的结果记录是15.82cm,第三位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5.8cm,因为他们在测量中都遵守测量规则,所以第一和第三两位同学测量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人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15. A 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DBEC【难度】0.85【详解】(1)[1][2]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故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故A步骤不必要;应该是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3)[3]实验测量的顺序为先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测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计算。16.(1)(2)小(3) 40.0 0.5(4) 快 变速直线【难度】0.65【详解】(1)该实验是通过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3)[1]图中尺子分度值为1cm,A点读数为100.0cm,B点读数为60.0cm,故[2]C点读数为10.0cm,故通过BC时间为通过BC速度为(4)[1][2]通过AB时间为通过AB速度为故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