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导入新课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初,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突然展出了当年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原件。通过展览历史文件,日本试图强化民众对台湾、澎湖及钓鱼岛曾经被日本占领的历史法理依据的认知,这种行径助长了日本拥台、占据钓鱼岛的心理预期,实在令人作恶。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核心素养: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漫画、文字、图表等多种史料的研读,学生能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抗争史实,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感悟民族危亡下各阶层的抗争精神,认识“实业救国”的爱国性(家国情怀)1.背景一、甲午中日战争材料1: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经济上,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国内市场狭小…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寻求出路。 ——许知远《110年的中国变革》材料2: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为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日本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帝国存亡上必要之事也。 ——田中奏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市场狭小资源有限内部起义矛盾尖锐对外扩张对外扩张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对外扩张(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富国强兵,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对外推行大陆政策.1.背景一、甲午中日战争:材料3:经过这场中英战争,中国一触即溃、俯首求和的现实,使中国的形象一落千文,西方人很快以傲慢的神情看待中国。一个英国军官在《英军在华作战记》中写到:“中国是个长期愚昧而又骄傲的国家,是一个没有自我更新能力和缺乏活力的国家。”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参加这场不义战争后也曾断言:“中国的龙要被废止。”——摘编自李文海、匡继先主编《世纪噩梦: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写实》材料4:两次灾难性的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闭关自守和骄傲自满: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傲慢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就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其影响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中国:清政府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已经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日 本支持支持乘机夺取新的权益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尚未就绪支持暂时默许3、欧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加大对外侵略和掠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美英德法俄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4)朝鲜:东学道起义。(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富国强兵,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对外推行大陆政策;(2)清政府:清政府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已经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3)欧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4)朝鲜:东学道起义直接原因(导火索)根本原因2.经过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7月25日,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爆发。1894年9月同时1894年7月1895年初丰岛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平壤失陷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主力尚存,但失去制海权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后辽东半岛战役 制造旅顺大屠杀①丰岛海战②平壤战役③黄海海战④辽东半岛战役⑤威海卫战役1.航母的命名:首舰辽宁,铭记北洋水师中日甲午海战次舰山东,铭记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三舰福建,铭记福建马尾的马江海战(中法海战)2.为什么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舷号是16 因为北洋水师舰队“七镇八远”15舰,最后全部战败,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所以航母从16号开始。3.结果一、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它使京畿(jī)地区门户洞开,清政府失去重要海上防御力量。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运动被日本打断!素养提升【家国情怀】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了哪些爱国将领?体现了哪些精神?平壤战役左宝贵回族抗日英雄。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黄海海战邓世昌邓世昌,广东人,清末北洋水师名将,民族英雄。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速撞向敌舰。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牺牲。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清末名将,其指挥的土城子阻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1895年病逝于军营。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清朝晚期将领,北洋水师提督。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因令在港内待援,最后援军未至,拒绝劝降,自杀殉国。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若不灭此异类,誓不同生,区区私念,如此足矣。”予绝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4.失败原因一、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解释】有这么多爱国将领奋勇杀敌,缘何甲午战争以清政府失败告终?材料5: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73/0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268/97材料6:1888年开始,慈禧太后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自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吴杰章《中国近代海军史》材料8: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兹决定从国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材料7: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写给丁汝昌的劝降书:“贵国目前的处境……源于一种制度,这是几千年的传统,当贵国与外界隔绝时,这一制度可能是好的,现在它却过时了,在今天的世界里,已不可能与世隔绝了”。(1)双方军事实力差距;(2)清朝:封建制度的腐败落后;清军武器落后,备战不足。(3)日本: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蓄谋已久,准备充分。1.概况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最终,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初相识时,李鸿章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伊藤博文是日本参政兼宫内卿;李鸿章62岁,伊藤博文44岁。两人以忘年交的方式结缘。10年后,李鸿章咽下《马关条约》这枚苦果时,或许会想不通,为什么他对伊藤博文的情谊,却只换来凌辱?!中方代表李鸿章日方代表伊藤博文2.主要内容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内容 影响割地赔款通商设厂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人民的负担,加剧社会矛盾,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放重庆、沙市、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中国内陆腹地。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苏州杭州重庆沙市3.深远影响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割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款 2 100万银元 800万两白银 2亿两白银开放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汉口、南京、天津等十一处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其他 协定关税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割地增多赔款增加伸入腹地新增设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甲午战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3.深远影响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材料9:“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 ——《纽约时报》评论(2)《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事件 具体表现开端发展继续三国干涉还辽沙俄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抢夺筑路、开矿等权;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沙俄抢占旅顺、大连等;并自行划分“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要求各国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3.深远影响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时局图》反映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3.深远影响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材料10:洋商设厂,夺我利权,中国实业几无立足之地。——张謇《马关条约后之中国》材料12:“1895年-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从原来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获得巨额利润,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中国近代史1840-1919》(3)开启了列强资本侵略路径,资本输出激增,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11:1894年日本对华资本输出额为 881万余日元,1897年增至2132万日元, 1903年更是增至6499万日元以上, 十年左右大约增加了6倍以上。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3.深远影响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材料13:甲午战后大事记(截止到1900年)1895年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1895年10 月,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因计划泄露遭清政府破坏,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1898年6月—10月,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维新变法运动。1898-—1900 年,民间组织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给列强以沉重打击。1899年,江苏南通人张謇放弃科举功名,创办大生纱厂,力求实业救国。材料14: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材料1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也说:“曱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4)促进了各阶层民族意识的觉醒。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材料16: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 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了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5)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何谓民族资本主主义?继昌隆缫丝厂(1873年陈启沅创办于广东)发昌机器厂(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创办于上海)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在中国设立的、由民族资本创办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3.深远影响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发展历程(1)产生:19世纪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影响,我国开始出现商办企业材料17: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商品,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逐渐破坏着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新的变化,中国的商品生产开始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材料18: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开办汉阳铁厂张之洞开办湖北织布局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发展历程(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jiǎn)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材料20:甲午战后,有些爱国民族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开矿山,设立工厂以“抵制洋商洋厂”。…清政府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于理不合。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中国近代史1840-1919》材料19:《马关条约》里有关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获得了这项权利。状元 实业家张謇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发展历程(2)初步发展:大生纱厂南通博物苑张謇的贡献:①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③重视教育,提出“父实业,母教育”;④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主要特点材料21: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薄弱主要考英国的支持,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1)总体:比较落后,起步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纺织业面粉业(2)分布不均衡:①从地区看: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②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纺织、面粉)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主要特点时间 地点 企业 概况1896-1912 上海、无锡 广生钱庄、茂新面粉厂、振新纱厂 甲午战后,与人合资,家族起步;1912-1932 上海、无锡 济南、武汉等 茂新面粉厂、福新面粉厂、申新纱厂 民国成立,迅速发展,时人称之为“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1932-1936 上海、无锡等 福新、茂新、申新 经济危机,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家族走向分裂和衰退;1937-1945 上海、重庆、宝鸡等 福新、茂新、申新 抗日战争,空前浩劫,部分内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1945-1949 上海、无锡 茂新、申新 国共内战,遭遇国民党绑架勒索,停产歇业;力阻迁厂。材料22:荣氏企业发展概况简表(3)发展历程艰难曲折,在夹缝中求生存知识拓展: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刘永福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了约数十万台湾民众,平均每6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国难。《春愁》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日本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本原因导火线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东学道起义(1894年)朝鲜刺激了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课堂小结检测提升1.(2025·山东威海)2024年5月18日,“纪念甲午海战130周年暨山东省水下考古成果展”在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举办,定远舰、来远舰等甲午沉舰出水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据此,该成果展的举办地是( )A.威海 B.旅顺 C.青岛 D.大连2. 1895年,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张之洞等人指出,如批准条约,不仅台湾人民反抗闹事,各省军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断不甘心”,结果会“外患迭至,内变将出”。与这一条约有关的内容是( )A.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C.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AB3.(2025·河北·模拟预测)战争失败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激发了民族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潮兴起,推动了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政治变革运动的开展。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1894年12月,《世界报》记者发表《日军大屠杀》的文章,该报评论:“……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件事中重新回到了野蛮。”这篇报道提及的是(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 黄海海战 D. 旅顺大屠杀BD4.1899年8月23日,[美]约翰·S.皮尤创作了如下漫画,标题是《PUTTINGHIS FOOT DOWN》(坚决反对)。漫画中人物的脚下是中国地图(Map of China),围绕地图的欧洲五国(德、意、英、俄、法)正准备用剪刀裁剪中国地图,远处的奥匈帝国皇帝正在磨刀霍霍。而中间站立者则是试图阻止这一行动的美国总统。美国“坚决反对”的原因是( )A.美国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美国力图开拓中国市场C.美国力图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D.美国力图维护自身的霸主地位B5.(2025·广东广州)以下资料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A.严复 B.李鸿章 C.张謇 D.谭嗣同6.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通商口岸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说明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特点是( )A.侵略国家日益增多 B.仅限东部沿海地区C.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D.由内地扩大到沿海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