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三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时期南北朝三国两晋时期南北朝第16课三国鼎立第三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哪一张京剧脸谱属于曹操?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他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关系?《三国演义》将曹操塑造为“奸雄”京剧将曹操塑造为“白脸奸臣”郭沫若称他是一位英雄翦伯赞说“曹操不仅是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并且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蒿里行》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官渡之战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一、官渡之战出身望族,四世三公;占据黄河以北冀、幽、并、青州,地广人众,兵多粮足。袁绍曹操出身寒门,养祖父为宦官曹腾;占据兖州、徐州,部分豫州,处于四战之地,受战乱涂炭。1.政治2.人才3.军事4.经济3.原因一、官渡之战阅读教材,思考曹操势力是如何壮大?官渡之战示意图时间双方战术结果影响200年曹操(2万)、袁绍(10万)曹操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火烧乌巢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一、官渡之战2.官渡之战概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消灭了袁绍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207年,他写下《龟虽寿》——刘备: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三国志·先主传》孙权:思平世难,救济黎庶。——《三国志·吴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二、赤壁之战《三顾茅庐图》(局部)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亮答曰:…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茅庐的诸葛亮。诸葛亮向其分析了天下局势,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1.背景二、赤壁之战2.赤壁之战概况时间双方战术结果影响208年曹操(20万)孙刘联军(约5万)孙刘联军火烧曹军船舰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粮水河水濮水济水鸿沟白马黎阳白马津延津阳武乌巢官渡袁军进攻路线曹军进攻路线曹军撤退路线曹军偷袭路线袁军追击路线袁军败退路线袁军十万白马山襄阳江陵乌林夏口樊口柴桑(湖北襄阳)(荆州)(洪湖东北)赤壁(嘉鱼东北)(九江西南)(鄂州西)(汉口一带)刘备孙权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刘军退却方向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曹军败退方向主要战场孙、刘联追击方向水水汉江曹军20多万长坂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战术影响公元200年公元208年曹操、袁绍曹操、孙刘联军曹操胜利曹操失败以少胜多以少胜多声东击西、各个击破水战诈降、火烧赤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3.曹操失败的原因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少而走也……”。——《三国志·周瑜传》习凿齿(晋代史学家)评论说:“从前,齐桓公一炫耀自己的功业,立刻就有九国背叛;曹操的暂时骄傲自负,导致天下分为三国鼎立的局势。”——译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北方官兵,不服水土,流行疾病,不习水战(客观)孙刘联军战略战术得当(客观)曹操自大,战场轻敌,战术失误(主观)吸取经验教训: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二、赤壁之战关于赤壁之战,你都知道什么故事呢?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草船借箭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三国演义」完全虚构史书记载完全虚构完全虚构完全虚构完全虚构完全虚构(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魏略》(1)政治上:①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分裂割据,为西晋统一奠定基础。②用人唯才,打破士族门第观念。(2)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度,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3)文化上:居“三曹”之首,开创建安风骨。但另一方面,曹操的性格也有凶狠狡诈的一面。综合来看,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评价历史人物:一分为二,客观评价如何客观评价曹操的一生?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曹操处于什么时期?——东汉末年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建 立 者:曹丕都 城:洛阳起止时间:220-265蜀汉建 立 者:刘备都 城:成都起止时间:221-263吴建 立 者:孙权都 城:建业起止时间:229-280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三、三国鼎立220年,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东汉灭亡。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魏翻车2.三国的发展三、三国鼎立材料: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三国志 魏书》屯田制: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用途:汲水优点:轻巧、便于操作,提高效率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吴2.三国的发展三、三国鼎立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蜀诸葛亮(181-234年)2.三国的发展三、三国鼎立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措 施 影响魏蜀汉吴220年221年229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并发展。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派船到达夷洲。发展海外贸易,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灌溉工具:翻车)问题探究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三国鼎立形势图政权由“多”到“少”(曹魏后期从皖北到洛阳)“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晋书·食货志》(吴都建业)“其四野则畛畷无数,膏腴兼倍”——晋·左思《吴都赋》“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三国志·卷二十五》经济由“衰”到“兴”东汉末年,只剩户310万,人口1572万。——袁延胜《东汉初年和末年人口数量》三国人口恢复到3000万左右。——葛剑雄《中国人口史》人口由“少”到“多”政权由“多”到“少”经济由“衰”到“兴”乱→治人口由“少”到“多”政权由“多”到“少”经济由“衰”到“兴”人口由“少”到“多”政权分立下孕育的趋势统一州郡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蜀汉建立三国鼎立曹魏建立孙吴建立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大分裂局部统一孕育统一一种局面 两大战役 三国鼎立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