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精神 信仰 力量 情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所蕴含的精神内涵。2. 通过欣赏、分析国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3. 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二、教学重点1. 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能够富有感情地演唱国歌。2. 深入理解国歌的精神内涵,感受国歌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三、教学难点1. 体会国歌中复杂的情感表达,通过演唱将这种情感准确地传达出来,使学生在演唱中真正做到“声情并茂”。2. 引导学生将国歌所蕴含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爱国行为和社会责任感。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播放一段我国重大体育赛事中运动员夺冠后,全场奏响国歌、升起国旗的视频片段。引导:同学们,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升起,心情感到激动、自豪等。过渡: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去感受它那震撼人心的力量。(板书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精彩的视频片段,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二)夯实基础1. 介绍国歌创作背景教师通过 PPT 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详细介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田汉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前,仓促间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创作。之后,聂耳在日本得知消息后,主动要求为歌词谱曲。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在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了谱曲工作。这首歌曲一经问世,就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号角。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明白国歌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它凝聚着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国歌的内涵奠定基础。2. 聆听国歌播放国歌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国歌的旋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你从国歌的节奏中感受到了什么?(3)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主题?聆听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预设:学生可能会形容旋律激昂、振奋;节奏紧凑、有力;歌词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国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初步感受国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3. 学唱国歌(1)教师范唱国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歌声轻轻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逐句教唱国歌,对于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如音准、节奏等,进行重点指导和纠正。(3)分组练习演唱,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4)全体学生一起完整地演唱国歌,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重点强调演唱时的音准、节奏、力度和情感表达。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唱、逐句教唱、分组练习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国歌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同时,在演唱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国歌的理解和感受。(三)活动探究1. 分析国歌的音乐要素(1)旋律引导学生观察国歌的旋律线,分析旋律的起伏和走向。提问:国歌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预设:学生可能会发现旋律激昂向上,有很多大跳的音程,表现出一种奋勇向前、不屈不挠的精神。(2)节奏让学生拍打国歌的节奏,感受节奏的强弱变化和韵律。提问:国歌的节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对表达歌曲的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预设:学生可能会觉得节奏紧凑有力,增强了歌曲的紧迫感和战斗性。(3)歌词组织学生逐句分析国歌的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提问:歌词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等词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面临生死存亡时的团结一心、奋勇抗争的精神。设计意图:通过对国歌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歌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国歌精神内涵的理解。2. 讨论国歌的现实意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当今和平年代,国歌对我们还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国歌所蕴含的精神?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预设:学生可能会认为在和平年代,国歌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激励我们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国歌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传承。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情感表达与演唱提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对国歌内涵和现实意义的理解,再次演唱国歌。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停顿等变化,更加生动地表达出国歌所蕴含的情感。演唱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设计意图:通过情感表达的训练,让学生在演唱国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传达国歌的精神内涵,使演唱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精神的传承。(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歌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国歌的创作背景、音乐要素、精神内涵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刻铭记国歌所蕴含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国歌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拓展延伸1. 开展“我与国歌”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国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国歌对自己的激励和影响。2. 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国歌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国歌》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国歌的诞生和发展历程,感受国歌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3.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国歌的资料,制作一份以“国歌”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国歌的认识和理解。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深入感受国歌的魅力和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对国歌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六)布置作业1. 回家后,认真、有感情地演唱国歌给家人听,并和家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2. 搜集一首其他国家的国歌,聆听并比较它与我国国歌在旋律、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下节课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加强学生与家人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五、板书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 创作背景:抗日救亡2. 音乐要素- 旋律:激昂向上- 节奏:紧凑有力- 歌词:奋勇抗争3. 精神内涵:民族精神、爱国情怀4. 现实意义: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奋勇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