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一篇回忆录,它将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李星华(1911—1979),当代民间文艺学家。河北乐亭人。李大钊烈士的长女。1956年调至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民间文学》编辑部与采录编选部工作。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资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李大钊的简介李大钊,河北亭县人。中国共产党的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1926年3月,张作霖下令通缉李大钊。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留在北京工作。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赵纫兰,李大钊妻子,一位有高尚道德和伟大品行的女性,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共河北省委于1936年6月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张作霖( 1875-1928),北洋军阀奉系首领。奉天(今辽宁省)海城人。1916年起任奉天督军,投靠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统治东北。1920年直皖战争中与直系联合,战胜皖系,把持北洋军阀政府。1926年3月,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山东等地,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使当时北方的革命运动受到很大破坏。1928年,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在皇姑屯车站(今辽宁境内)被日军埋’下的炸弹炸死。学习目标1.会写“阀、避”等字,会写“埋头”“整理”等词语。2.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3.理清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体会照应和对比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作用。4.品读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外貌的语句,从中感受李大钊的可贵品质。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残暴匪徒 法庭 执行 暂时 宪兵 侦探zhìbìjùnmófěizànxíngtíngxiànpìzhēn阀避僻瞅靴魔刑哼执啪瞪峻绑啃炮zhí第五笔不是横折折钩,而是横折弯钩。魔 mó结构:半包围部首:鬼书写指导:“广”的撇长而舒展;“鬼”笔画较多不要拥挤。笔顺组词造句刑笔顺组词造句绑笔顺组词造句啃瞪眼书写指导:“ 目” 框内两横写在竖中线上,“登”上宽,“癶”包含“豆”,末笔横稍长。瞪dèng结构:左右组词:瞪视 干瞪眼造句:他口齿不清,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急得我们干瞪眼。音序:D 部首:目埋头 含糊 军阀 避免 局势 僻静魔鬼 苦刑 严峻 残暴 匪徒 拘留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pìhu系xì(关系)jì(系鞋带)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读一读:奶奶总觉得孙子还小不会系(jì)鞋带没有关系(xì)。..多音字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加点的字是多音字!词语解释被难(nàn):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含糊:不明确;不清晰。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纷乱:杂乱;混乱。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一拥而入:一下子全拥了进去,挤了进去。拥,拥挤。严峻:严厉;严肃。沉着:镇静;不慌张。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冲冲,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可惜—— 耐心—— 避免—— 会意——惋惜耐烦防止会心近义词慈祥—— 含糊—— 暂时——幼稚—— 坚决—— 沉着——凶狠肯定长期成熟犹豫慌乱反义词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在这么久的时间里,作者回忆了些什么,回忆了谁?他就是——李大钊先生重点回忆了那几方面?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被捕经过被捕以前第三部分(第19~29自然段):在法庭上第四部分(第30~33自然段):被害以后1927年4月28日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1927年春天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出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为革命事业奔忙。埋头整理书籍可以看出丽大招也非常紧张局势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被捕前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详细解释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的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些方面?(1)李大钊烧掉文件和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抓。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平静” 说明父亲在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慈祥” 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深沉的爱。法庭上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思考: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不动摇面对亲人不忧伤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因 为所以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首尾呼应,突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让“我”印象深刻,终生难忘。表达出了“ 我” 的悲痛,以及对父亲沉痛的哀悼和深深的思念之情。想一想: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1)在结构上,使文章显得更加紧凑和严谨,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在内容上,使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显得更加突出。(3)在情感表达上,点明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题,说明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中,永远也不会忘记。通过学习本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先生?一位对孩子慈爱,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的慈父。一位忠于革命、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伟大革命者。被捕前:局势严重,留守北京—忠于革命被捕时:沉着镇定,态度严峻—视死如归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被害后:家人悲痛,永远缅怀—激励后人十六年前的回忆忠于革命品质高尚李大钊在狱中的生活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为了逼迫李大钊招供,敌人对他施用了多种酷刑,百般折磨。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李大钊《狱中自述》看完这些,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感触。此时此刻的你,想对李大钊说些什么?李大钊就义前遗照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思考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1.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2.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一、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描写?把答案写在括号里。练一练二、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呼应的句子。(1)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三、结合课文内容选出正确答案。《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 )A.歌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B.揭露了反动军阀凶狠残暴的本质。C.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A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