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 课时练习(含解析)2024-2025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声音的特性 课时练习(含解析)2024-2025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2024)】

资源简介

2.2声音的特性课时练习
A基础训练题: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扬声器(喇叭)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小纸片),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还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 将逐渐升高;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如图所示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声音的 相同,甲和丁声音的 相同。
4.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由鼓和镯发声次数确定车行驶的里程,能区分鼓声和镯声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二、综合题
5.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子/瓶子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
(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子/瓶子和水),瓶中的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
(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B组能力提升训练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在公共场所“高声大叫”是不文明的表现,而在合唱演出时要“放声高歌”才能表现出我们的激情,这里的“高声”和“高歌”都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B.改变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吉他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不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3.2025年2月18日星期五,2023级开展了“青春期心理讲座”,男生由呙书记主讲。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讲人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学生主要依据音调识别主讲人的声音
D.讲座期间,主讲人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4.因为部分中国游客就餐时大声说话,影响其他人,一些欧洲国家辟出专门餐厅供中国人就餐.这里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哪一特征?
A.音调 B.振幅 C.响度 D.频率
5.下列做法用来改变响度的是
A.班主任在教室外判断哪个学生上课在说话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6.物理上常通过声音的波形图来反映声音的特点。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频率高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D.甲、乙两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7.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用数字,就可以登 录,其他人说话不能登录.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8.5月11日,青竹湖湘一少年合唱团暨昱老师作品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举行。在音乐会中,小歌手们在乐队的伴奏下,尽情高唱,歌颂,讴歌祖国的繁荣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尽情高唱”时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高
B.声音的频率高,是因为声带振动的幅度大
C.我们能听出乐队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二者音色不同
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只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可以发出音调由高到低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同样的音律来,那么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_________敲。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________吹。(2、4空选填“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
10.晓雯在区艺术节上表演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1.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 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
1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扬声器(喇叭)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小纸片),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用纸屑来反映物体的振动,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还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13.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高的是 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能/不能); 理由: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声强级/dB
1 20.5 1.50 2131 80
2 31.00 2.00 1284 100
3 48.5 2.50 656 60
(1)从表格数据可知,编号为 的风铃管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编号为 的风铃 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
(3)如果再增加一根长度为20.50cm和直径为 cm 的金属管做实验,就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15.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乙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和 钢丝。
(3)上述实验中所使用到的方法是 。
四、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
16.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患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 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多少秒?
(2)乙的心率为多少次/min
五、能力提升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多普勒效应
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科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就会不同于声源发声的频率。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减小,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增大,频率变小,音调就变低,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1)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 工作的;
(2)若声源不动,观察者向声源运动,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效应;
(3)从听到火车鸣笛的音调变高判断,火车正在 (选填“靠近”或“远离”)观察者。
A基础训练题答案
1. 振动 振幅
【详解】[1][2]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 音调 响度
【详解】[1]用力敲击水瓶琴时,声音是由水和瓶子振动发出的,由于从左向右水的质量越来越小,所以振动越来越快,故发出的音调将升高。
[2]因为响度由振幅决定,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音叉振幅越大,则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3. 响度 音调
【详解】[1][2]由图可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甲和丁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4. 振动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车上的木人敲击鼓面时,鼓面由于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
[2]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根据,鼓声和镯声的音色不同,故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鼓声和镯声。
5. 瓶子和水 低 空气柱 高 A
【详解】(1)[1][2]相同的力敲击瓶子,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声音来源于瓶子和水的振动,水越少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水越多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
(2)[3][4]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声音来源于空气柱的振动,空气柱体积越小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空气柱体积越大,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
(3)[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主要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空气柱体积越来越小,此时空气柱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B能力提升训练题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
“高声大叫”和“放声高歌”,这里的“高声”和“高歌”都是指声音很强,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解析】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改变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吉他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所以拨动不同的吉他弦不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故D正确。
3.【答案】D
【详解】
A.主讲人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学生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讲人的声音,故C错误;
D.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主讲人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声音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应选C.
5.【答案】C
【分析】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据以上内容即可解答
【详解】
班主任在教室外判断哪个学生上课在说话是根据音色,故A不符合题意;摩托车上装消音器,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一样,则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故C符合题意;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则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B
【详解】AB.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频率高,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乙的波形是相同的,即音色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答案】D
【详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根据题意知道,当使用“声音锁登录”微信时,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这就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只有D符合题意.
8.【答案】C
【详解】
A.“尽情高唱”时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振幅大,故A错误;
B.声音的频率高,是因为声带振动得速度快,故B错误;
C.我们能区分乐队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玻璃瓶; 从右向左; 空气柱; 从左向右
【详解】[1]敲击瓶子时,玻璃瓶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2]敲击瓶子时,玻璃瓶水的高度越高,瓶子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如果要发出音调由高到低的声音,我们应该从右向左敲。
[3]用嘴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4]用嘴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如果要发出音调由高到低的声音,我们应该从左向右吹。
10.【答案】;振动;音调
【详解】
[1]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是由振动产生,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2]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改变声音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11.【答案】音色;音调
【详解】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色的不同。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12.【答案】 振动 ; 转换法 ; 振幅
【详解】[1]打开开关,让扬声器播放音乐,放在纸盆上的纸屑会不断地跳动;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纸屑停止跳动,这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纸屑的跳动,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3]纸屑跳得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13.【答案】1;不能;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分析】
(1)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应用控制变量法。
【详解】
(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1号管子的频率最大,1号管子的音调最高。
(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点晴〗
本题考查了判断音调的高低、实验数据分析等问题,知道音调的决定因素、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14.【答案】2;1;不能;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2.00(或 2.50);
【详解】
(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2号管的声强级最大,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故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
(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控制变量法,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20.50cm,直径为2.00(或2.50)cm的金属管。
15.【答案】粗细;乙;丙;控制变量法粗细;
【详解】
(1)由表可知,甲和乙钢丝粗细不同,用同样的力拨动只有粗细不同的钢丝甲和乙,是探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拨动较细的乙钢丝时的音调高,说明弦越细发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选择的两根钢丝除了长短不同以外,其它因素皆应相同。由表中数据可知钢丝乙、丙只有长短不同,符合题意。
(3)当我们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要研究该物理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除了该因素条件不同以外,其它因素条件都要相同。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16.【答案】(1)1秒 (2)75次/min.
【详解】(1)甲的心率为60次/min,所以甲的心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2)设乙的心率为n,根据题意得,解得n=75次/min
答:(1)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1秒;
(2) 乙的心率为75次/min.
17.【答案】多普勒效应;能;靠近;
【详解】
(1)根据短文知道,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来工作的;
(2)当声源静止、观察者向声源运动时,声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3)音调变高,说明听到声音的间隔在变短,即距离变短,说明火车靠近观察者。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