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汽化和液化课时练习A组基础训练题一、单选题1.将一温度计的玻璃泡包裹在浸有酒精的棉球里,放在恒温的房间内,如图像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的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的是( )A. B.C. D.2.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务人员经常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导致护目镜上起雾,影响观察(如图)。下列关于这一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护目镜上的“雾”在护目镜的外侧B.护目镜上的“雾”可能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的C.护目镜上“雾”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护目镜上“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3.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温度C.赶走了人周围的热气 D.加快了汗水的蒸发4.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5.加油站悬挂如图所示的警示标志,原因是汽油容易发生(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熔化二、填空题6.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7.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我省很多农村地区使用液化气,如图所示,通常是采用在一定温度下 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液化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8.加大火力可以加快水的沸腾,但是水沸腾后仍然大火加热并不会使饺子更快煮熟。这是为什么?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继续使用大火力只会加速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浪费水和燃料。因此,在水沸腾后,应将大火改为 火。9.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在飞船点火升空的过程中: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的底部水池中涌出,白气是水先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的。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由熔点 (选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既降温又 的方法使它们成为液态的。B组能力提升训练题一、单选题1.喝开水时,怕开水烫嘴,常用口向水面吹气,使水凉下来,这是由于( )A.向水面吹气,吹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具有致冷作用B.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带走热量C.吹出的气的温度比水低,混合后水就凉了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2.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 )A.熔化吸热 B.蒸发吸热C.液化放热 D.凝固放热3.冬天在浴室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但过一会儿又变清楚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4.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中主要是( )A.小水珠 B.空气 C.水蒸气 D.氧气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情景,说明水还没有沸腾B.调节铁圈B高度时,不用点燃酒精灯C.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水内部也在汽化D.移去酒精灯,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6.冬天小芳讲话时,看到口中冒“白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白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汽化化成的水蒸气 B.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7.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物质 沸点/oC液态氨 ﹣33.5酒精 78水 100煤油 150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8.下列对有关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冬季,湖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吸热,这是凝固过程B.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来防止菜被冻坏的C.夏天,乘坐有空调的公交车,车窗上有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水珠附着在玻璃内侧D.感冒发高烧时在身体上擦拭酒精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9.根据下表给出的信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液态氧沸点 液态氮沸点 液态氢沸点 固态氮熔点 固态氧熔点 固态氢熔点A.﹣215℃时,氧是液态,氢是气态,氮是固态B.沸点低的物质熔点也低C.采用空气降温液化的办法,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氢D.因为这三种物质的沸点、熔点都极低,因此它们极易沸腾、凝固10.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昆明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熔化形成降雨B.雨后操场上的水消失是水的升华C.淋雨后容易感冒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而受凉D.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二、填空题11.如图甲所示为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图乙是“热棒”的内部示意图。工作时,上端的氨气通过散热片将热传给空气 (汽化/液化)而重新回到下端;下端的液态氨 (吸收/放出)冻土层的热量,使其常年保持冷冻状态。12.1月17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托举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点火升空,随后将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4年发射任务首战告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新一代运载火箭,它使用的是冷藏液氢、液氧低温燃料,液氢、液氧是通过 的方式液化的。在塔架上未起飞前,这些燃料在与外界空气接触时,火箭侧壁会冒出“白雾”,“白雾”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产生的。13.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是新型制冷剂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该物质在冰箱室 (选填“内”或“外”)汽化,在冰箱室 (选填“内”或“外”)液化。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热搬至室外,此过程中使制冷剂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14.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的主要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需要 热量。寒冷的冬天,房间窗子 (选填“内”或“外”)侧会起一层“白雾”。 15.“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三、实验题16.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C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此实验除了实验装置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3)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 ;(4)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原因)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17.【探究名称】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是否有关【问题】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 、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气体流动速度三个因素有关。还想知道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证据】(1)如图所示,用滴管在两块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观察水蒸发的快慢。(2)一段时间后,小刚发现甲玻璃板上的水滴先蒸发完。【解释】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小刚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 。【交流】(3)小刚得出的这个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没有控制水的 相同。(4)请你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另提出一个液体蒸发快慢与哪种因素有关的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 有关。A组基础训练题答案1.C【详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D【详解】A.护目镜上的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在护目镜的内侧,故A错误;B.护目镜上的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护目镜上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护目镜上的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正确。故选D 。3.D【详解】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4.C【详解】由图可知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气;字下部:大地,说明地面上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属于缓慢的汽化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B【详解】汽油在常温下就会汽化形成汽油的蒸汽,汽油蒸汽的浓度高到一定程度,遇到火花就会燃烧,发生火灾,故加油站悬挂如图的警示标志。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D【详解】讲话时,看到口中冒“白气”,这是口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外界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 压缩体积 放出【详解】[1]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温,二是在常温下加压。液化气是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2]物质由的气体变成液体时,要向外放热。8. 汽化 小【详解】[1]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继续使用大火力,水在相同时间内可以吸收的热量更多,只会加速水汽化,浪费水和燃料。[2]为了节省燃料,在水沸腾后,应将大火改为小火。9. 汽化 液化 高 压缩体积【详解】[1][2]在飞船点火升空的过程中,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的底部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由水池中的水汽化形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的。[3]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摩擦生热,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火箭熔化,火箭必须由熔点高的材料制成。[4]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温、压缩体积。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既降温又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成为液态的。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B组能力提升训练题答案:1.B【详解】喝开水时,人们常常是向水面上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带走热量,可以降低水的温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详解】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吸热;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靠汗液的蒸发吸热,带走身体的一部分热量,使体温不致升高太多,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A【详解】洗热水澡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子,在其表面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镜子就会变模糊;过一会儿,表面的水珠又吸热汽化,镜子又变清晰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C【详解】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故选C。5.C【详解】A.水沸腾时,从水底冒出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进入气泡内,同时水压减小,所以气泡会不断变大,升到水面破裂,释放水蒸气,所以图示情景,说明水正在沸腾,故A错误;B.为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调节铁圈B高度时,要点燃酒精灯,故B错误;C.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汽化,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水内部也在汽化,故C正确;D.液体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移去酒精灯,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是因为可以继续从烧杯底部吸收热量,故D错误。故选C。6.C【详解】砂矿石被加热时,其中的汞元素可能会以气态的形式释放出来。这是因为加热使得汞元素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从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随后,这些气态的汞遇到温度较低的倒扣锅壁时,会失去能量并转变为液态,即发生液化现象。这是因为锅壁的温度低于汞的沸点,使得气态汞无法维持其气态状态,从而转变为液态。因此,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D【详解】由题知,乙容器中装的是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100℃,而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AB.液态氨和酒精的沸点低于100℃,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100℃,所以甲容器内的液体不能是液态氨和酒精。故AB不符合题意;C.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甲容器内的液体是水,只能使乙容器的水达到沸点,不能使之沸腾;故不能是水。故C不符合题意;D.煤油的沸点150℃,高于水的沸点,当甲容器内的液体是煤油时,水能达到沸点,还能继续吸热,能沸腾,故甲容器内装的液体是煤油。故D符合题意。故选D。8.B【详解】A.冬季,湖水结冰是水的凝固过程,凝固是个放热过程,故A错误;B.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会向菜窖内放热,使菜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把菜冻坏,故B正确;C.夏天,车外温度高,车内温度低,车外的水蒸气液化放热,水珠附着在玻璃外侧,故C错误;D.酒精在常温下可以迅速的汽化,汽化要吸热。所以在发烧病人身上擦些酒精,利用酒精汽化吸热降低体温,故D错误。故选B。9.A【详解】A.由表格数据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熔点为-218℃,-215℃低于氧的沸点,高于氧的熔点,所以氧是液态。液态氢的沸点是-253℃,固态氢的熔点为-259℃,-215℃高于氢的沸点及熔点,所以氢是气态,液态氮的沸点是-196℃,固态氮的熔点是-210℃,-215℃低于氮的沸点和熔点,所以氮是固态,故A正确;B.由表格数据知,液态氮的沸点比气态氮的低,但固态氮的熔点比固态氧的熔点高,故B错误;C.采用降温液化法来分离空气,因为三种气体中,氧的沸点最高,氢的沸点最低,那么氧最先液化成液态,最先分离出来,氢最后液化成液态,最后分离出来,故C错误;D.物质沸点越低,越容易沸腾,熔点越低,那么其凝固点也越低,所以越难凝固,故D错误。故选A。10.C【详解】A.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雨后操场上的水消失是水汽化成水蒸气,故B错误;C.淋雨容易感冒,因为人因身上的水汽化时需要吸收人体的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而受凉,故C正确;D.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11. 液化 吸收【详解】[1]装在“热棒”上端的氨气遇冷液化,变成液体重新回到下端,液化过程中要放热。[2]下端的液态氨在路基温度升高时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从路基内部冻土层吸收热量,冻土就不会升温熔化,常年保持冷冻状态。12. 降低温度并压缩体积 液化【详解】[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卫星发射所用的燃料是液氢液氧,它们是通过降低温度并压缩体积的方式来实现液化的。[2]我们所说的白气都是液态小水滴,所以火箭侧壁冒出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放热而液化产生的。13. 内 外 压缩体积【详解】[1][2][3]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将室内的热量吸走;冰箱外部的压缩机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的制冷剂在室外液化为液态,并放出热量,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14. 压缩体积 放出 内【详解】[1][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要在常温下让氯乙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3]寒冷的冬天,房子内温度较高,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房间窗子,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房间窗子的内侧。15. 液化 不会【详解】[1]“白气”实质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2]沸腾需要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将炖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大煲内水持续被加热,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传递,炖盅中的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这样炖盅内外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也就不会继续给炖盅中水加热,里面的水只能是达到沸点而不能沸腾起来。16. 热胀冷缩 停表/秒表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甲 水的质量较大 减少水量【详解】(1)[1]温度计为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2]根据实验过程可知,实验中除了测量温度,还需要测量时间,因此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停表。(2)[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便可得到水的沸腾图像,如图所示:(3)[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4)[5]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5)[6][7]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需要加热的时间较长,说明水的质量较大,需要吸收的热量较大,因此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17. 温度 相同 有关 快 不正确 表面积 液体的温度【详解】【问题】[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1)[2]用滴管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观察水蒸发的快慢。(2)[3][4]发现甲玻璃板上的水滴先蒸发完,说明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3)[5][6]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实验中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故小刚得出的结论不正确。(4)[7]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故可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