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分层作业练习题基础作业考点01 长度的单位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B.C.D.2.雾霾天气真正的“元凶”是直径小于的颗粒物,合 m;地球的半径约为 。考点02 长度的基本测量3.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列各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C. D.4.为了准确测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的长,下列测量工具最合适的是( )A.量程:30cm 分度值:0. 1cmB.量程:30cm 分度值:1cmC.量程:15cm 分度值:0. 1cmD.量程:15cm 分度值:1cm5.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 、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完整。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B”)。6.如图所示,刻度尺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考点03 长度的特殊测量7.在物理实验课上,小阳想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在如图所示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8.要测量(崭新)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一次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9.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将一条厚薄均匀的铜丝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所示,则铜丝直径约为( )A.15.00cm B.0.50cm C.5.00cm D.0.17cm考点04 时间及时间的测量10.下列工具不能用来计时的是( )A. 电子手表 B. 卷尺C. 日晷 D. 沙漏1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为( )A.小时(h) B.秒(s) C.分钟(min) D.摄氏度(℃)12.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某同学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的示数为08:05: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3:06:02,则两次的时间差为( )A.5h1min2s B.5min1s C.5h1min1s D.15h1min13.如图,该停表的读数为( )A.10s B.0.1min C.40s D.0.4min考点05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14.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 )A.0.5s B.4s C.10s D.60s15.“战国商鞅方升”是我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小明将一支新2B铅笔与“战国商鞅方升”进行对比,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战国商鞅方升”全长约为( )A.18cm B.18mm C.72cm D.72mm16.体育中考的改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的小明,其成绩最可能的是( )A.1000m跑步用时4min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1s时间内跳绳100 次 D.实心球成绩为 40m考点06 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17.如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估读可以减小误差,整刻度时不需要估读B.用皮尺测量时不能拽太紧,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C.测铅笔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18.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9.为了减少测量时产生的误差。一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cm,2.52cm,2.52cm,2.72cm,2.53cm。其中明显记录错误的是 c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可判断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提升作业一、单选题20.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21.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0cm22.对刻度尺的使用,理解正确的是( )A.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于测量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刻度尺受热膨胀带来的测量偏差叫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23.小伟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测量结果的数据都是正确的B.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25cm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D.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cm24.有一种水果,小明叫他“迷你西红柿”,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如图所示是迷你西红柿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计该迷你西红柿的直径约为( )A.1mm B.1cm C.2mm D.2cm25.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不合理的是( )A.图甲中测出轮子的周长L,再让轮子沿操场滚一周,记录车轮滚动的圈数n,则操场周长为nLB.图乙中用一根棉线重合地图上的路线,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再乘以比例尺得到实际线路长度C.图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求平均值,减小误差D.图丁中把金属丝密绕N圈在铅笔上,测出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26.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再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周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B.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大C.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偏大都有可能D.该测量方法正确27.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0.01dm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甲读数比乙准确28.如图所示,是测量成人一排的长度,下列正确的是( )A.视线乙的结果是B.甲乙两种读数相差无几,都是正确的C.视线甲的结果比视线乙大,是测量误差D.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29.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测量结果的记录正确的是( )A.15.7cm B.14.7cmC.14.75cm D.14.751cm30.身高165cm的小雷,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课桌长7拃,约1.2d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3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二、填空题3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正确,就该尺读数,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33.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下列测量与上述测量铜丝的直径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有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③ ④ D.① ③① 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② 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③ 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④ 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34.小明组用如图的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这个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测得的直径是 cm。若刻度尺受热膨胀后去测量,其值将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实验题35.小明想测量一厚薄均匀的纸带厚度,他找来了一把毫米刻度尺和一只圆铅笔。步骤如下:A.把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形铅笔上,如图所示;B.用刻度尺测出纸带内圈直径和外圈直径;C.数出纸带紧密环绕的圈数为n。(1)通过计算得出纸带的厚度 (用、和n表示);(2)若纸带环绕较松,则测得纸带的厚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36.如图,这是一种测量曲线长度的方法,测量步骤如下:①将圆规两脚分开一小段距离,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圆规两脚间距离,如图1;②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段小线段组成,记录用圆规量取小线段的数量,如图2。(1)步骤①中测得每段小线段的长度为 cm;(2)步骤②中得到曲线的小线段数恰好为15段,则曲线长度为 cm;(3)此方法测出的曲线长度比实际长度偏 (选填“大”或“小”)。(3)[3]因为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小于每段曲线的长度,因此此方法测出的曲线长度比实际长度偏小。37.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总里程约4.6万公里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将于2028年左右全面建成,如图所示,请你根据下图估算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长度s(比例尺为)。所需物品: ;测量方法: ;长度是s的表达式:s= 。38.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厚度,记为L;②查看物理课本的页码,记为n;③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两处错误:(1)错误步骤为 (填步骤序号);应改为 ;(2)错误步骤为 (填步骤序号);应改为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A、B两空中应分别填写: 、 ;(4)他做了3次实验,其目的是 ;3次实验中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和0.087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 mm。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 平均值L/mm123创新作业39.如图所示有一薄壁容器,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足量的水和刻度尺测量出它的容积(即最多容纳液体的体积),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方法来测量:(1)先用刻度尺测量出容器底部的直径为D,计算出容器底部的面积S= (用D、π表示);(2)再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柱的长度为L1;(3)然后用盖子盖住容器口,将容器倒置,用刻度尺测出 ;(4)最后计算出容器的容积V。V= 。(用测量出的已知量表示V)40.酒后驾车是交通安全的巨大隐患,小科欲通过“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来证明饮酒对神经系统会造成影响。小科和父亲分别作为测试者和被测试者,进行了如下实验。① ② ③第一次(cm) 24.4 32.2 48.7第二次(cm) 25.5 33.2 53.0第三次(cm) 25.1 35.0 51.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两人做好准备(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小科突然松开直尺,被试者仅用拇指和食指将直尺夹住,记录被试者手指夹住处的刻度值。父亲分别在:①不饮酒,②饮300毫升啤酒,③饮1000毫升啤酒的三种状态下,分别各测试三次,测试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分析](1)实验时,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其目的是 ;(2)分析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3)小常认为小科的实验缺乏说服力,为增强实验的可信度,该实验应如何改进 。[科学解释]“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为:眼→视神经→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脊髓→脊神经→手指肌肉收缩。饮酒后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机能下降,从而使动作失去协调和准确性。答案解析基础作业考点01 长度的单位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B.C.D.【答案】D【解析】A.得到的单位是m,故A错误;B.得到的结果无单位,故B错误;C.,故C错误;D.,进率和计算结果正确,故D正确。故选D。2.雾霾天气真正的“元凶”是直径小于的颗粒物,合 m;地球的半径约为 。【答案】 2.5×10-6 m【解析】[1]因为1m=1×106μm,所以2.5μm=2.5×10-6m[2]因为1km=1×103m,所以地球的半径约为6.4×103km=6.4×106m考点02 长度的基本测量3.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列各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B.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故B正确;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故选B。4.为了准确测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的长,下列测量工具最合适的是( )A.量程:30cm 分度值:0. 1cmB.量程:30cm 分度值:1cmC.量程:15cm 分度值:0. 1cmD.量程:15cm 分度值:1cm【答案】A【解析】课本书长25cm左右,故选择量程30cm、分度值0.1cm刻度尺最合适。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 、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完整。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B”)。【答案】 量程 B【解析】[1][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在读数时,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尺面垂直,由图可知B方法是正确的。6.如图所示,刻度尺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答案】2.30cm【解析】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30cm对齐,则木块的长度为6.30cm-4.00cm=2.30cm考点03 长度的特殊测量7.在物理实验课上,小阳想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在如图所示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A.方法为“辅助工具法”,刻度尺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A正确;B.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齐桌面,故B错误;CD.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无法准确找到圆的直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故CD错误。故选A。8.要测量(崭新)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一次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答案】D【解析】硬币的厚度很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故应采用累积法,测量多枚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硬币数量,可得一枚硬币的厚度。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将一条厚薄均匀的铜丝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所示,则铜丝直径约为( )A.15.00cm B.0.50cm C.5.00cm D.0.17cm【答案】D【解析】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左侧对应的刻度值为10.00cm,30圈的长度为则铜丝的直径是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04 时间及时间的测量10.下列工具不能用来计时的是( )A. 电子手表 B. 卷尺C. 日晷 D. 沙漏【答案】B【解析】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常见的有“沙漏”、“日晷”等,现在的计时工具由钟表、电子手表等,卷尺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是用来计时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为( )A.小时(h) B.秒(s) C.分钟(min) D.摄氏度(℃)【答案】B【解析】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等,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2.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某同学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的示数为08:05: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3:06:02,则两次的时间差为( )A.5h1min2s B.5min1s C.5h1min1s D.15h1min【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08:05:01,第二次观察电子手表,表盘的示数为13:06:02,则两次时间差为t=13:06:02﹣08:05:01=5h1min1s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3.如图,该停表的读数为( )A.10s B.0.1min C.40s D.0.4min【答案】C【解析】停表的小表盘是分针盘,分度值为0.5min,分针指在“0”和“1”之间,且靠近“1”,大表盘为秒针盘,分度值为0.1s,对应刻度为40.0s,所以停表的示数为0min40.0s,即40s。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05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14.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 )A.0.5s B.4s C.10s D.60s【答案】B【解析】人正常呼吸时,一分钟约16~20次,约3~4s一次。故选B。15.“战国商鞅方升”是我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小明将一支新2B铅笔与“战国商鞅方升”进行对比,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战国商鞅方升”全长约为( )A.18cm B.18mm C.72cm D.72mm【答案】A【解析】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图中“战国商鞅方升”全长约为18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体育中考的改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的小明,其成绩最可能的是( )A.1000m跑步用时4min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1s时间内跳绳100 次 D.实心球成绩为 40m【答案】A【解析】A.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故A符合题意;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m,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1min跳绳可达180次,1s跳3次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达到40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06 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17.如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估读可以减小误差,整刻度时不需要估读B.用皮尺测量时不能拽太紧,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C.测铅笔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答案】C【解析】A.估读不可以减小误差,整刻度时不需要估读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任何刻度尺的刻度线都存在一定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只不过估计值是零,故A错误;B.用皮尺测量时如果拉紧皮尺时,皮尺相邻两根刻度线之间的长度会变大,因此读数会比真实值偏小,故B错误;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还可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或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故C正确;D.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D错误。故选C。18.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答案】A【解析】A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A正确,D错误;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C.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者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误差不是错误,故C错误;故选A。19.为了减少测量时产生的误差。一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cm,2.52cm,2.52cm,2.72cm,2.53cm。其中明显记录错误的是 c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可判断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答案】 2.72 1mm【解析】[1][2]从测量结果来看,2.72cm与其他四个数据偏差太多,是错误的数据,应舍去。测量值的最后一位是估测的,前一位读到分度值,根据测量的数据可得,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提升作业一、单选题20.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A.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故A错误;B.刻度尺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且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可以确定直径的位置,故B正确;C.刻度尺未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且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故C错误;D.虽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可以确定直径的位置,但刻度尺未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故D错误。故选B。21.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0cm【答案】A【解析】为减小误差,应求平均值,最终结果仍要保留到分度值下一位,则测量结果应记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对刻度尺的使用,理解正确的是( )A.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于测量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刻度尺受热膨胀带来的测量偏差叫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答案】B【解析】A.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用于测量,使物体一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即可,故A错误;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斜视会使读数偏大或偏小,故B正确;C.刻度尺受热膨胀带来的测量偏差叫误差,故C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故选B。23.小伟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测量结果的数据都是正确的B.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25cm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D.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cm【答案】D【解析】A.测量数据中,18.11cm与其它数据相差过大,是错误数据,应该剔除,故A错误;BD.最后结果应记作故B错误,D正确。C.18.50cm中最后一位“0”不可以去掉,是估读的,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故C错误。故选D。24.有一种水果,小明叫他“迷你西红柿”,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如图所示是迷你西红柿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计该迷你西红柿的直径约为( )A.1mm B.1cm C.2mm D.2cm【答案】B【解析】由图知迷你西红柿约是硬币的高度一半,硬币高度大约为2cm,迷你西红柿约为1cm。故选B。25.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不合理的是( )A.图甲中测出轮子的周长L,再让轮子沿操场滚一周,记录车轮滚动的圈数n,则操场周长为nLB.图乙中用一根棉线重合地图上的路线,测出重合的棉线长度,再乘以比例尺得到实际线路长度C.图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求平均值,减小误差D.图丁中把金属丝密绕N圈在铅笔上,测出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答案】C【解析】A.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则操场周长为nL,故A不符合题意;B.如图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重合来测量,得出重合的棉线的长度,根据地图比例尺通过运算可以得出路线的实际长度,故B不符合题意;C.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纪念币的直径,纪念币的一边没有对准零刻度线,测量方法不科学,故C符合题意;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6.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再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周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B.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大C.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偏大都有可能D.该测量方法正确【答案】D【解析】解题上提到用矩形纸只是一种误导,因为无论用什么来测量都只需要一条线所以无论垂直于否都没有关系,因此该实验没有错误。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7.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0.01dm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甲读数比乙准确【答案】A【解析】AB.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最后的一个0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是5,表示5c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最后一个8也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是4,表示4c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故A正确,B错误;C.由于测量总是存在误差,在误差范围内,两人的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故C错误;D.分度值越小,表示精确程度越高,甲乙的分度值一样,所以甲乙的准确程度一样,故D错误。故选A。28.如图所示,是测量成人一排的长度,下列正确的是( )A.视线乙的结果是B.甲乙两种读数相差无几,都是正确的C.视线甲的结果比视线乙大,是测量误差D.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答案】D【解析】A.刻度尺分度值为1cm,读数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视线乙的结果是19.0cm,故A错误;BC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与乙之间差异不叫误差而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避免,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29.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测量结果的记录正确的是( )A.15.7cm B.14.7cmC.14.75cm D.14.751cm【答案】B【解析】A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应在分度值下估读一位,正确示数为14.7cm。故A错误,B正确;C.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应在分度值下估读一位即可,示数为14.7cm。故C错误;D.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应在分度值下估读一位即可,示数为14.65cm。故D错误。故选B。30.身高165cm的小雷,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课桌长7拃,约1.2d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答案】A【解析】A.两臂伸开时的距离与自己的身高差不多,为1.6m,所以教室的宽度5臂展,约8m,故A符合题意;B.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在1m左右,10步幅应该在10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在20cm左右,课桌的长度为7拃,接近1.2m,合12dm,故C不符合题意;D.食指的宽度在1cm左右,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c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脚跟对齐0刻度,脚尖对齐刻度为25.10cm,则“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由于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所以“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h=25.10cm×7=175.70cm=1.7570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3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正确,就该尺读数,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答案】 A A 2.20 99.8【解析】[1]由图得,A的分度值为0.1cm,B的分度值为0.2cm,则A刻度尺精密些。[2]A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与物体紧贴,而B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没有与物体紧贴,则A刻度尺使用正确。[3]物体左端在0.00cm位置,右端在2.20cm位置,则物体的长度为2.20cm。[4]秒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1~2之间,偏向2位置,读作1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39.8s,则秒表的读数为33.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下列测量与上述测量铜丝的直径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有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③ ④ D.① ③① 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② 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③ 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④ 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答案】 2.50 B【解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线圈的长度为4.00cm-1.50cm=2.50cm[2]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L,然后可以测出铜丝的直径,采用了“积累法”;①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与上述测量的思想方法不相同,故①不符合题意;②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采用了“积累法”,与上述测量的思想方法相同,故②符合题意;③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采用了“积累法”,与上述测量的思想方法相同,故③符合题意;④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积累法”,与上述测量的思想方法相同,故④符合题意。故选②③④。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4.小明组用如图的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这个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测得的直径是 cm。若刻度尺受热膨胀后去测量,其值将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 1mm 1.85 偏小【解析】[1]由图可知,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第一枚硬币与0.00cm对齐,第五枚硬币与7.40cm对齐;所以一枚硬币的直径为[3]物体热胀冷缩,刻度尺受热膨胀后变长,相邻刻度间距离变大,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所以测得值偏小。三、实验题35.小明想测量一厚薄均匀的纸带厚度,他找来了一把毫米刻度尺和一只圆铅笔。步骤如下:A.把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形铅笔上,如图所示;B.用刻度尺测出纸带内圈直径和外圈直径;C.数出纸带紧密环绕的圈数为n。(1)通过计算得出纸带的厚度 (用、和n表示);(2)若纸带环绕较松,则测得纸带的厚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答案】 偏大【解析】(1)[1]由图得,纸带的厚度(2)[2]若纸带环绕较松,纸带间距较大,测得纸带的厚度偏大。36.如图,这是一种测量曲线长度的方法,测量步骤如下:①将圆规两脚分开一小段距离,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圆规两脚间距离,如图1;②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段小线段组成,记录用圆规量取小线段的数量,如图2。(1)步骤①中测得每段小线段的长度为 cm;(2)步骤②中得到曲线的小线段数恰好为15段,则曲线长度为 cm;(3)此方法测出的曲线长度比实际长度偏 (选填“大”或“小”)。【答案】 1.00 15.00 小【解析】(1)[1]由图1可知,刻度尺的1cm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圆规左脚与3.00cm对齐,右脚与4.00cm对齐,圆规测出的1小段的长度为4.00cm-3.00cm=1.00cm(2)[2]步骤②中得到曲线的小线段数恰好为15段,则曲线长度为(3)[3]因为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小于每段曲线的长度,因此此方法测出的曲线长度比实际长度偏小。37.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总里程约4.6万公里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将于2028年左右全面建成,如图所示,请你根据下图估算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长度s(比例尺为)。所需物品: ;测量方法: ;长度是s的表达式:s= 。【答案】 刻度尺、细棉线、记号笔 见解析【解析】[1]由于铁路线不是直线,是弯曲的,实验需要采用化曲为直法,故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刻度尺、细棉线、记号笔等。[2]具体测量方法为让棉线与地图乌鲁木齐到兰州的铁路线完全重合,用记号笔在乌鲁木齐和兰州两个位置做好标记,然后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两个标记间的长度为L,利用比例计算出实际长度。[3]根据比例尺,可得长度是s的表达式为。38.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厚度,记为L;②查看物理课本的页码,记为n;③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两处错误:(1)错误步骤为 (填步骤序号);应改为 ;(2)错误步骤为 (填步骤序号);应改为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A、B两空中应分别填写: 、 ;(4)他做了3次实验,其目的是 ;3次实验中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和0.087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 mm。实验序号 A B 一张纸的厚度 平均值L/mm123【答案】 ① 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记为L ③ 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纸的张数 纸张的总厚度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0.087【解析】(1)[1][2]由题意可知,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所以不应该含有物理课本的封面厚度,所以步骤①错误,应改为: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内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记为L。(2)[3][4]一张纸分两面,两个页码,n个页码,表示张纸,即纸张的厚度为所以步骤③错误,应改为: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3)[5][6]表格是用来记录数据,所以应该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所以在A中应填写:纸的张数;B中应填写:纸张的总厚度。(4)[7]由于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误差,因此做了3次实验,其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8]根据三次数据计算出的数值,可求出一张纸厚度的平均值为创新作业39.如图所示有一薄壁容器,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足量的水和刻度尺测量出它的容积(即最多容纳液体的体积),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方法来测量:(1)先用刻度尺测量出容器底部的直径为D,计算出容器底部的面积S= (用D、π表示);(2)再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柱的长度为L1;(3)然后用盖子盖住容器口,将容器倒置,用刻度尺测出 ;(4)最后计算出容器的容积V。V= 。(用测量出的已知量表示V)【答案】 水面距容器底的高度L2【解析】(1)[1]先用刻度尺测量出容器底部的直径为D,根据数学知识,容器底部的面积(3)[2]在(2)中,结合(1),根据体积公式可求出水的体积,然后用盖子盖住容器口,将容器倒置,水的体积保持不变,则水面上方容器内柱形空间的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和即为容器的容积,故用刻度尺测出水面距容器底的高度L2(根据体积公式可求出水面上方容器内柱形空间的体积,从而可得出薄壁容器的容积)。(4)[3]左图中水的体积为右图中,水面上方容器内柱形空间的容积则容器的容积40.酒后驾车是交通安全的巨大隐患,小科欲通过“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来证明饮酒对神经系统会造成影响。小科和父亲分别作为测试者和被测试者,进行了如下实验。① ② ③第一次(cm) 24.4 32.2 48.7第二次(cm) 25.5 33.2 53.0第三次(cm) 25.1 35.0 51.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两人做好准备(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小科突然松开直尺,被试者仅用拇指和食指将直尺夹住,记录被试者手指夹住处的刻度值。父亲分别在:①不饮酒,②饮300毫升啤酒,③饮1000毫升啤酒的三种状态下,分别各测试三次,测试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分析](1)实验时,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其目的是 ;(2)分析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3)小常认为小科的实验缺乏说服力,为增强实验的可信度,该实验应如何改进 。[科学解释]“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为:眼→视神经→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脊髓→脊神经→手指肌肉收缩。饮酒后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机能下降,从而使动作失去协调和准确性。【答案】 记录被试者手指夹住处的刻度值,就是尺子下落的距离 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增加更多的不同的测试对象【解析】(1)[1]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某小组的具体做法如图,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试者手指夹住处的刻度值,就等于尺下落的距离,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2)[2]分析此表,本实验通过比较三种状态下,被试者手指夹住处刻度值的平均值,可初步得出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慢的结论。(3)[3]实验中只选用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对象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