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六单元 免疫调节(75分钟 100分)考情分析高考对接点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为高考常考点,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单元疑难点 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综合考查滚动知识点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典型情境题 3、4、6、7、9、11、12、15、16、17、18、19、2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引发感染。当我们呼吸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往往会肿大,有时颈部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现象。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免疫器官B.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场所C.淋巴结是所有免疫细胞产生的场所,是免疫“大本营”D.骨髓属于免疫器官,是B细胞产生、发育成熟的场所2.“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增多的现象。“细胞因子风暴”能够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有效攻击外来病原体,但也会引发机体损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因子是指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B.病毒感染者可能因“细胞因子风暴”而发生自身免疫病C.细胞因子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的第二个信号D.细胞因子需要与细胞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发挥作用3.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密调节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下图表示补体参与的免疫复合物的清除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复合物可能不易被巨噬细胞识别,补体的存在利于清除抗原B.抗原和抗体能特异性结合,补体和抗原也能特异性结合C.该清除过程往往在病原体感染的后期才能发挥作用D.体内抗体的种类和浓度,可作为判断体液免疫是否正常的指标4.机体产生的某类抗体(IgA),有的属于血清型抗体,有的属于分泌型抗体(SIgA)。某些SIgA可被转运到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黏膜的表面,在黏膜局部免疫中发挥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被抗原等激活的B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化为可产生IgA的浆细胞B.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取SIgA,SIgA被消化、吸收后在其内环境中发挥免疫作用C.SIgA黏附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可阻止病原体侵入黏膜组织D.呼吸道黏膜表面的SIgA属于阻止病原体进入机体的第一道防线5.细胞表面的MHC如同身份标签,能被自身的细胞所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B细胞表面有B细胞受体(BCR),T细胞表面有T细胞受体(TCR),BCR和TCR是特异性免疫中最主要的抗原识别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等所有免疫细胞表面都有抗原识别受体B.人体细胞、病毒、细菌的身份标签有区别C.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也有识别MHC的受体D.器官移植过程中可以通过抑制身份标签的识别来减弱免疫排斥反应6.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a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c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不受基因控制C.c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后,还需要体液免疫清除病原体D.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与体液免疫过程的细胞都是不同的7.下图表示小鼠感染腺病毒后身体不同部位的病毒载量及血清抗体变化情况。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A.小鼠体内所有细胞都含有与病毒识别有关的基因B.在小鼠感染腺病毒的前10天,部分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由于抗体和腺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所以感染7天后病毒载量下降D.感染7天后,小鼠各部位病毒载量开始下降,其体内腺病毒不会传染给其他小鼠8.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具有杀伤肿瘤细胞能力的天然免疫细胞,其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癌细胞中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凋亡受阻B.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C.NK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D.NK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毒性T细胞9.免疫系统在胚胎期尚未成熟。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模型动物探究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原理,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代A系鼠会将对C系鼠的免疫识别能力遗传给子代B.子代A系鼠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细胞C.子代A系鼠对移植的C系鼠的皮肤细胞不发生排斥反应,原因是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D.该实验说明子代A系鼠与C 系鼠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10.重症肌无力(MG)一般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导致的,多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近期研究显示,CK(细胞因子)参与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糖皮质激素既可通过其受体直接阻断CK基因转录,又可抑制CK受体从而阻断CK作用通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单独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MG,可能加重病情并产生耐药性B.CK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使兴奋减弱C.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D.糖皮质激素通过改善机体免疫监视功能来缓解MG症状11.病毒甲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侵入细胞后会进行如图1所示的繁殖过程。病毒甲进入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如图2所示,其中X和Y代表物质,a~e代表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甲遗传物质的复制就是以+RNA为模板的半保留复制B.核糖体与+RNA的启动子结合并开始翻译C.图2中a表示B细胞,其活化需要3种信号D.图2中X表示细胞因子,Y表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12.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机体患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图表示首次注射九价HPV疫苗(含有多种HPV亚型的抗原)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⑤是浆细胞,它能够识别抗原后分泌抗体消灭抗原B.物质A和物质B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都能参与两种特异性免疫过程C.接种九价HPV疫苗一定可以预防子宫颈癌D.疫苗通常使用灭活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制成,一般不会引起人体患病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免疫耐受是指原本应对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T细胞与B细胞,不能执行正常免疫应答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自身的抗原性物质耐受性增强是自身免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B.在人体器官移植中,可以诱导相应抗原的免疫耐受,避免供者器官被破坏C.B细胞没有接受到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信号可能会导致机体产生免疫耐受D.T 细胞在胸腺内发育的过程中,识别自身抗原的未成熟T 细胞可能会凋亡14.狂犬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可引起人畜患狂犬病。研究表明,狂犬病毒侵染神经细胞后,可激发淋巴细胞的凋亡,导致免疫系统出现缺陷。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被猫、狗抓伤后接种的狂犬病疫苗可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B.狂犬病毒的RNA易突变,导致难以根据其抗原制作疫苗C.狂犬病毒既能感染动物,也能感染人类,不具有特异性D.狂犬病毒通过激发淋巴细胞的凋亡,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失去作用15.下图表示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与T细胞相关的两种途径。直接识别指的是受者的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的MHC分子,不需要自身APC参与;间接识别则需依赖于自身APC 的作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甲是树突状细胞,其在直接识别途径中来自供者,在间接识别途径中来自受者B.细胞乙是辅助性T细胞,它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就是释放细胞因子C.细胞丙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D.图中的MHC分子是抗原性物质,在人体中一般指人类白细胞抗原16.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NK细胞(一种淋巴细胞)利用其表面的PD-1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其机理是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据此,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阻断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使NK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根据上述机理,也可使用PD-L1抑制剂来阻止癌细胞免疫逃逸C.机体出现癌细胞后细胞免疫会发挥作用,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D.用PD-1抑制剂类药物阻断癌细胞与PD-1结合,可能会导致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正常细胞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17.(13分)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致病机理如图所示。已知细胞膜上有表面抗原参与免疫识别,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其分泌过程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进行的,其浓度保持稳定的调控方式为 。 (2)据图分析Graves病的致病机理: ,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3)据图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患者浆细胞会分泌针对 的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复合体覆盖在甲状腺细胞表面, 与之结合而被激活,造成甲状腺细胞的裂解,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Atg5基因缺陷,死亡细胞清理发生障碍,Ⅰ型干扰素增多引起慢性炎症发生,从而产生自身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SLE患者的细胞自噬功能过强②Atg5基因缺陷引起细胞癌变③SLE患者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异常④免疫抑制剂可用于SLE的治疗⑤SLE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18.(11分)mRNA疫苗是通过体外转录技术合成编码抗原的mRNA借助递送系统运送到特定的组织细胞内,由宿主细胞自身的翻译系统翻译出目标蛋白,并激发免疫反应的一种疫苗。某病毒的mRNA疫苗的免疫应答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脂质体将mRNA疫苗送入抗原呈递细胞利用了 ,在 (填细胞器)上翻译合成抗原,抗原被呈递到细胞表面。 (2)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mRNA疫苗等,疫苗共同的作用机理是 。 (3)请结合题图信息写出mRNA疫苗激活细胞免疫的概念模型(利用文字和“→”): 。 19.(12分)细胞跨膜信号转导指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受体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而激活或抑制细胞功能的过程。图1表示常见的几种信号转导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内环境而言,生理学家把 叫作稳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离不开 (填数字序号)这几种信号转导方式。 (2)环境刺激或神经递质作用于离子通道型受体后,会引起A,进而导致细胞反应等。A指的是 。 (3)酶联型受体一般是跨膜蛋白,胞外有与 结合的部位,胞内具有酶活性或有与酶结合的位点。酶联型受体除了通过小G蛋白和转录因子发挥作用,还可以 ,进而引起快速或长效的细胞反应。 (4)信号分子B发生的转导过程如图2所示。与其他信号分子相比,信号分子B通常是能够直接进入胞内的胞外信号分子。信号分子B可能是 (填一种激素的名称)。结构C是 。 (5)Ⅰ结构中的HRE是靶DNA中一段特定的序列,称为激素反应元件。据图2推测,HRE相当于基因中的 ,Ⅱ结构的意义在于 。 20.(12分)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 RNA 包膜病毒。IAV表面存在2种糖蛋白,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帮助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NA促进病毒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使病毒基因组释放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流感的反复大流行的原因是 。分析IAV进入人体的过程,可知病毒膜与宿主细胞膜 。 (2)B 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但还需要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这种活化机制的意义很可能是 。病毒进入人体后,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 。 (3)板蓝根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中药,现欲验证板蓝根酸性提取物可有效提升免疫力从而对抗流感病毒,其他提取物无此功效。请根据下列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白细胞数量及脾脏指数为检测指标,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要求与说明:感染流感病毒后,小鼠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增加,但通过一定药物干预可恢复到正常范围,脾脏指数与免疫力呈正相关,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材料与用具:健康小鼠若干,板蓝根中性、酸性及碱性提取物,生理盐水,注射器等。实验思路: 。 预测实验结果: 。 21.(12分)EV71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之一。图1是EV71结构示意图,蛋白质外壳主要由VP1~VP4四种蛋白质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1)人体免疫系统由 组成,人体清除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某手足口病患者持续发烧,一定程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力增强的表现。当患者处于体温下降期时,机体主要通过 等途径来增加散热。 (3)EV71的VP1~VP4中,最不适宜作为抗原制备疫苗的是 ,原因是 。EV71疫苗需要接种两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两次接种需间隔一个月,原因是 。 (4)病毒中和实验是研究疫苗必经的测试之一,指病毒被抗体特异性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注:96孔板可作为培养细胞的器具)。图2病毒中和实验的原理是 ,该实验还需要设置的对照组是 (写出其中一个对照组即可)。 参考答案1.D【解析】皮肤不属于免疫器官,A项错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B项错误;淋巴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C项错误;骨髓属于免疫器官,是B细胞产生、发育成熟的场所,D项正确。2.B【解析】细胞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但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且抗体不是细胞因子,A项错误;病毒感染者可能因“细胞因子风暴”而发生自身免疫病,B项正确;B细胞增殖、分化所需的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C项错误;细胞因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并发挥作用,D项错误。3.B【解析】据图分析,免疫复合物有可能不易与巨噬细胞接触,但是与补体结合后,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识别的概率就会提高,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补体是与抗体结合的,B项错误;补体参与的免疫复合物的清除过程中,会有补体与免疫复合物的结合,这必须是病原体感染后,机体有了免疫应答——体液免疫以后才会发生,C项正确;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故体内抗体的种类和浓度,可作为判断体液免疫是否正常的指标,D项正确。4.B【解析】抗体由浆细胞产生,被抗原、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的分子激活的B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化为浆细胞,A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某些SIgA附着在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表面而发挥作用,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结构、功能被破坏,B项错误;SIgA黏附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可与病原体结合,阻止病原体侵入黏膜组织,C项正确;虽然这里涉及抗体(SIgA),但SIgA附着在皮肤、黏膜表面,属于阻止病原体入侵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项正确。5.A【解析】浆细胞不具备识别抗原的功能,A项错误;人体细胞、病毒、细菌的身份标签有区别,B项正确;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也能识别抗原,二者表面也有识别MHC的受体,C项正确;器官移植过程中可以通过抑制身份标签的识别来减弱免疫排斥反应,D项正确。6.C【解析】图中的a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靶细胞表面信号后,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A项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后,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B项错误;c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后,还需要体液免疫清除病原体,C项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参与,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D项错误。7.B【解析】由图分析可知,在腺病毒感染早期,病毒载量逐渐升高,大多数部位在感染后的第7天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腺病毒感染前10天,机体内没有抗体产生,之后抗体逐渐增加,最后保持稳定。除成熟的红细胞外,小鼠体内细胞一般都含有与病毒识别有关的基因,A项错误。在小鼠感染腺病毒的前10天,虽然病毒载量逐渐升高,且机体内没有抗体产生,但是机体的免疫调节已经启动,已经有部分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B项正确。感染7天后,各部位病毒载量开始下降,但是由第二个图可知,第7天时,机体没有产生抗体,因此在病毒载量下降的过程中,不一定存在抗体和腺病毒抗原的特异性结合,C项错误。肝细胞中病毒载量在感染3天后开始下降,其余部位病毒载量在感染7天后开始下降,在病毒载量下降过程中,小鼠仍然可以将腺病毒传染给其他小鼠,D项错误。8.C【解析】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故应该是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凋亡受阻,A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项错误;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C项正确;NK细胞是一类具有杀伤肿瘤细胞能力的天然免疫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等,与细胞毒性T细胞不是同一类型细胞,D项错误。9.C【解析】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体内出现C系鼠的淋巴细胞,但是并没有使子代 A 系鼠的基因型发生改变,A项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裂解靶细胞的功能,因此子代A系鼠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细胞,B项错误;由图可知,子代A系鼠对移植的C系鼠的皮肤细胞不发生排斥反应,对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细胞发生排斥反应,说明B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来说是抗原,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来说不是抗原,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C项正确;由图可知,从C系鼠中抽取淋巴细胞注射给胚胎鼠,则子代A系鼠中具有来自C系鼠的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是子代A系鼠对移植的C系鼠的皮肤细胞不发生排斥反应,并不是子代A系鼠与C系鼠有相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D项错误。10.A【解析】MG是自身免疫病,长期单独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MG,随着乙酰胆碱受体不断被破坏,可能加重病情并产生耐药性,A项正确;CK参与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没有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B项错误;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其受体直接阻断CK基因转录,其受体在细胞内部,C项错误;MG是自身免疫病,因此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有关,故糖皮质激素通过改善机体免疫自稳功能来缓解MG症状,D项错误。11.D【解析】病毒甲遗传物质复制时,以+mRNA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双链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项错误;启动子是DNA上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RNA没有启动子,B项错误;图2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图2中X表示细胞因子,Y表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c表示辅助性T细胞,a表示B细胞,B细胞的活化需要2种信号(病原体和B细胞的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C项错误,D项正确。12.D【解析】图中细胞⑤是浆细胞,它不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但可以分泌抗体消灭抗原,A项错误;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二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但抗体参与的是体液免疫,B项错误;九价HPV疫苗含有多种HPV亚型的抗原,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多种针对不同亚型抗原的抗体,接种九价HPV疫苗能大大增强对子宫颈癌的预防作用,但不能绝对预防子宫颈癌,C项错误;疫苗通常使用灭活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制成,一般不会引起人体患病,D项正确。13.BCD【解析】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的免疫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性物质耐受性增强,则不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A项错误。在人体器官移植中,由于受者和供者的HLA有差异,所以机体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如果能够诱导机体对相应抗原产生免疫耐受,即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则移植的器官不会遭到免疫系统的破坏,B项正确。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2个信号的刺激,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信号属于其中之一,不完整的刺激无法让B细胞进行体液免疫,C项正确。机体正常情况下不会对自身进行免疫反应,可推测那些识别自身抗原的未成熟T细胞可能会凋亡,D项正确。14.ACD【解析】狂犬病疫苗不能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可刺激人体产生对狂犬病毒的免疫力,A项错误;狂犬病毒的RNA易突变,导致难以根据其抗原制作疫苗,B项正确;狂犬病毒的宿主范围极广,但仍具有特异性,C项错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第二、三道防线,D项错误。15.B【解析】从细胞的形态来判断,细胞甲是树突状细胞。由于直接识别指的是受者的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MHC分子,不需要自身APC参与,而间接识别需依赖于自身APC的作用,所以细胞甲在直接识别途径中来自供者,在间接识别途径中来自受者,A项正确。细胞乙能与树突状细胞结合,并产生细胞因子,由此推断其为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还能与B细胞结合参与B细胞的激活,B项错误。细胞丙能够与移植细胞结合,直接杀伤移植细胞,故细胞丙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项正确。据图可知,MHC分子能够被免疫细胞识别,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说明MHC分子就是抗原性物质,在人体中一般指人类白细胞抗原,D项正确。16.ABD【解析】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是淋巴细胞家族成员,因此推测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A项正确;癌细胞表面的PD-L1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因此如果要阻止癌细胞免疫逃逸,只要不让癌细胞和NK细胞相互结合就可以,B项正确;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发挥免疫监视作用,进而清除癌细胞,C项错误;NK细胞利用其表面的PD-1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PD-1抑制剂类药物也可以阻断正常细胞与PD-1结合,可能导致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正常细胞,D项正确。17.(1)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血糖浓度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2分)(2)浆细胞所分泌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相结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分)(3)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2分) 细胞毒性T细胞(2分)(4)①②③(2分)18.(1)生物膜的流动性(2分) 核糖体(2分)(2)提供抗原,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具有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合理即可)(3分)(3)mRNA疫苗→抗原呈递细胞摄取mRNA→抗原呈递细胞翻译出抗原并呈递在细胞表面→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4分)19.(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分) ①②③④⑤(1分)(2)膜电位变化(1分)(3)信号分子(或胰岛素等)(1分) 通过蛋白激酶使转录因子(TF)磷酸化,从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或使相关蛋白磷酸化(合理即可)(2分)(4)性激素(或甲状腺激素等)(合理即可)(1分) (质)受体(1分)(5)启动子(1分) 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2分)20.(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2分) 在结构、组成上相似(1分)(2)有利于防止免疫系统破坏自身正常细胞或组织(2分) 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2分)(3)实验思路:①将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编号A、B、C、D、E。②除A组外,其他组使用流感病毒处理获得流感病毒模型鼠。③将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A组和B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C组、D组、E组小鼠分别每天腹腔注射等量板蓝根中性、酸性及碱性提取物。④D组小鼠康复后,分别计数每组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并测定脾脏指数(3分)预测实验结果:A组和D组小鼠的白细胞数量低于B组、C组、E组小鼠的,D组小鼠的脾脏指数高于A组、B组、C组、E组小鼠的(2分)21.(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1分) 免疫防御(1分)(2)汗腺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1分)(3)VP4(1分) VP4包埋在病毒内部,不易被免疫细胞识别(2分) 刺激机体产生足够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1分) 防止第一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与第二次接种的疫苗结合,降低免疫效果(2分)(4)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1分) 将等量(接种疫苗者或未接种疫苗者)的血清在相同条件下保温后加入含活细胞的96孔板中;将未与血清混合的等量病毒在相同条件下保温后加入含活细胞的96孔板中(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