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湖南省长沙大学附中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已知函数 ( ) = 在点(1, 1)处的切线与曲线 = 2 + ( 1) 2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A. {1,9} B. {0,1,9} C. { 1, 9} D. {0, 1, 9}2.为了迎接 2023 年五四青年节,厦门一中计划在两个校区各布置一个优秀青年校友的事迹展板,由甲、乙在内的 5 名学生志愿者协助布置,每人参与且只参与一个展板的布置,每个展板都至少由两人安装,若甲和乙必须安装不同的展板,则不同的分配方案种数为( )A. 8 B. 10 C. 12 D. 143.某产品的销售收入 1,生产成本 2,产量 ( > 0)之间满足以下函数, 2 31 = 25 , 2 = 3 2 2,要使利润 = 1 2最大,则 =( )A. 6 B. 7 C. 8 D. 94.已知数列{ }满足 2 +1 2 = +1,且 1 = 3,则 2023 =( )A. 3 B. 12 C. 2 D.435.在△ 中, = 3, = 5,点 满足 = 2 ,点 为△ 的外心,则 的值为( )A. 17 B. 10 C. 17 592 D. 66.奇函数 ( )和偶函数 ( )的图象分别如图 1、图 2 所示,方程 [ ( )] = 0 和 [ ( )] = 0 的实根个数分别 , ,则 + =( )A. 3 B. 7 C. 10 D. 147.已知 = 20232025, = 20242024, = 20252023,则( )A. > > B. > > C. > > D. > > 8.若关于 的不等式 + + 2 1 2 ≥ + 恒成立,则实数 的最大值为( )第 1页,共 8页1 2A. B. C. 1 D. 22 4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9 2.设椭圆 : + 22 = 1( > > 0)的左右焦点为 1, 2, 是 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1| + | 2| = 2 2B. 6离心率 = 2C. △ 1 2面积的最大值为 2D.以线段 1 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 + 2 = 0 相切10.函数 ( ) = 3 + 2 3 + 1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3, = 2B.若方程 ( ) = ( ∈ ) 3 7有 个不同的实数根,则 ∈ (1, 3 )C.直线 = 3 是曲线 = ( )的切线D.点( 2, 53 )是曲线 = ( )的对称中心11.已知函数 ( ) = ( ) 有两个不同零点 1, 2, 1 < 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2 B. 1 + 2 = 0C. ( 1 + 1)( 2 + 1)( 1 + 2) > 8 D. 1 + 2 < 2 < + 2 +41 3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2.已知 ∈ (0, ), tan( + ) = 22 4 3 ,则 2 = ______.13.已知三棱锥 的顶点 在底面的射影 为△ 的垂心,若 2△ △ = △ ,且三棱锥 的外接球半径为 3,则 △ + △ + △ 的最大值为______.14 1 4 .已知实数 > > 0,当 2 + + + +2 取得最小值时,则 的值为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 13 分)某高校共有 15000 人,其中男生 10500 人,女生 4500 人,为调查该校学生每周平均体育运动时间的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收集 300 位学生每周平均体育运动时间的样本数据(单位:小时)(1)应收集多少位女生样本数据?(2)根据这 300 个样本数据,得到学生每周平均体育运动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样本数据分组区间为:[0,2],(2,4],(4,6],(6,8],(8,10],(10,12].估计该校学生每周平均体育运动时间超过 4 个小第 2页,共 8页时的概率.(3)视样本数据的频率为概率,现从全校取 4 名学生,记 为这四名学生中运动时间超过 4 小时的人数,求 的分布列以及数学期望.16.(本小题 15 分)2 2给定椭圆 : 2 + 2 = 1( > > 0),称圆心在原点 ,半径为 2 + 2的圆是椭圆 的“卫星圆”.若椭圆 2的离心率 2 ,点(2, 2)在 上.(Ⅰ)求椭圆 的方程和其“卫星圆”方程;(Ⅱ)点 是椭圆 的“卫星圆”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作直线 1, 2,使得 1 ⊥ 2,与椭圆 都只有一个交点,且 1, 2,分别交其“卫星圆”于点 , ,证明:弦长| |为定值.17.(本小题 15 分)已知函数 ( ) = 2 5 + .(1)若函数 ( )有两个零点,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2)若函数 ( )的一个零点在(0,1)内,另一个零点在(2,3)内,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18.(本小题 17 分)已知函数 ( )的定义域为 且满足 ( ) + ( ) = 2,当 ≥ 0 时, ′( ) < .(1)判断 ( )在( ∞,0]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2)若方程 ( ) = 有实数根 0,则称 0为函数 ( )的一个不动点,设正数 0为函数 ( ) = + (1 ) + + 1 1的一个不动点,且 ( 0) + 2 ≥ (1 0) + 0,求 的取值范围.19.(本小题 17 分)设函数 ( ) = + ( > 0), ( ) = , ( ) = ( ) ( ), ( )的极大值点为 = 0.(1)求 ;(2)若曲线 = ( ), = ( )上分别存在两点 , , , ,使得四边形 为边平行于坐标轴的矩形,求 的取值范围.第 3页,共 8页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413.1814.415.(1)因为男生 10500 3人,女生 4500 人,所以抽取女生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0.3又因为分层抽样收集 300 位学生,所以女生样本数据应收集为10 × 300 = 90.(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学生每周平均体育运动时间超过 4 个小时的频率为(0.15 + 0.125 + 0.075 + 0.025) × 2 = 0.75.估计该校学生每周平均体育运动时间超过 4 个小时的概率 0.75.(3)由(2)可知运动时间超过 4 3 3小时的概率为4,则 ~ (4, 4 ),所以 ( = 0) = 04 × (14 )4 × ( 34 )0 = 1256, ( = 1) = 14 × (1 3 3 1 34 ) × ( 4 ) = 64, ( = 2) = 24 × (1 24 ) × (3 2 274 ) = 128, ( = 3) = 3 × ( 1 )14 4 × (3 34 ) =2764, ( = 4) = 44 × (1 )04 × (3 )4 = 814 256,则 的分布列为:第 4页,共 8页 0 1 2 3 4 1 3 27 27 81256 64 128 64 256则 ( ) = 4 × 34 = 3. = 216.解:(Ⅰ)由条件可得: 24 2 解得 = 2 2, = 2, 2 + 2 = 1 2 2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8 + 4 = 1,卫星圆的方程为 2 + 2 = 12 ,(Ⅱ)①当 1, 2中有一条无斜率时,不妨设 1无斜率,因为 1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其方程为 = 2 或 = 2,当 1方程为 = 2 时,此时 1与“卫星圆”交于点(2,2 2)和(2, 2 2),此时经过点(2,2 2)和(2, 2 2),且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 =± 2 2,∵ 1 ⊥ 2,∴线段 应为“卫星圆”的直径,∴ | | = 4 3·②当 1, 2都有斜率时,设点 0, 0 ,其中 02 + 02 = 12,设经过点 0, 0 与椭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为 = 0 + 0, = 0 + 0则 2 2 ,4 + 8 = 1消去 得到(1 + 2 2) 2 + 4 ( 0 0) + 2( 0 20) 8 = 0,∴ = (64 8 2) 20 + 16 20 0 + 32 8 0 = 0·32 8 2 2∴ = 032 8(12 = 0)1 2 = 1·64 8 2 64 8 20 0所以 1· 2 = 1,满足条件的两直线 1, 2垂直.∴线段 应为“卫星圆”的直径,∴ | | = 4 3,综合①②知:因为 1, 2经过点 0, 0 ,又分别交其卫星圆于点 ,且 1, 2垂直,所以线段 为卫星圆 02 + 02 = 12 的直径,所以弦长 MN 为定值 4 3.第 5页,共 8页217. 5解:(1)由题意,可得 = 25 4 > 0,则 2 < < 0 或 0 < <52. ≠ 0 5 5即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2 < < 0 或 0 < < 2 };(2)由 ( )的两个零点一个在(0,1)内,另一个在(2,3)内,故 ≠ 0, (0) > 0 (1) < 0 > 0当 ( ) 5 + < 0 3的图象开口向上时, (2) < 0,所以 4 10 + < 0,解得2 < < 2. (3) > 0 9 15 + > 0 > 0 (0) < 0 (1) > 0 < 0当 ( )的图象开口向下时, (2) > 0 5 + > 0,所以 4 10 + > 0,解得 ∈ ; (3) < 0 9 15 + < 0 < 03综上, 的取值范围为( 2 , 2).18.解:(1)令 ( ) = ( ) 12 2,则 ′( ) = ′( ) ,因为当 ≥ 0 时, ′( ) < ,即 ′( ) < 0,故 ( )在[0, + ∞)上单调递减,又 ( ) + ( ) = 2,所以 ( ) + ( ) = 0,故 ( )为奇函数,根据奇函数的对称性可知, ( )在( ∞,0)上单调递减,因为 = 1 22 在( ∞,0]上单调递减,故 ( ) = ( ) + 12 2在( ∞,0]上单调递减.(2)由(1)可知, ( )在 上单调递减, ( ) + 1由 0 2 ≥ (1 0) + 0,可得 ( 0) ≥ (1 0),1所以 0 ≤ 1 0,即 0 ≤ 2,因为正数 0为函数 ( ) = + (1 ) + + 1 的一个不动点,1所以 ( ) = 在(0, 2 ]上有解,即 + (1 ) + 1 = 0 在(0, 12 ]上有解, = +1 = ( 1)+ +1 +1整理可得, 1 1 = + 1, ( ) = + +1 ( ) = ( 2)令 1,则 ′ ( 1)2 ,设 ( ) = 2, ∈ (0, 12 ],则 ′( ) = 1 > 0,故 ( )在(0, 1 ] ( 12 上单调递增,且 2 ) = 52 < 0,即 ( ) < 0,第 6页,共 8页 ( ) < 0 ( ) (0, 1 ] ( ) ≥ ( 1 ) = +3 +2所以 ′ ,故 在 2 上单调递减, 2 2 2 , ≥ +3 +2故 2 2 .19.解:(1) ∵函数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 > ),2 + 令 ′( ) > 0 1 1,解得 < < 2 ;令 ′( ) < 0,解得 > 2 ,∴ ( )在( , 12 )1上递增,在( 2 , + ∞)上递减,∵ ( )的极大值点为 = 0,∴ 12 = 01,解得 = 2.(2)由题意,存在 1 < 2, ( 1) = ( 2), ( 2) = ( 1),令 ( ) = 2( ) 2( ) = 2( + ) 1 1 1 2 ,则 ( 2 ) < 0, ( 2 ) > 0,由 ( ) ( 1在 2 , + ∞)1上递增, ( )在( 2 , + ∞)上存在唯一零点 0.由题意, 1 < 0 < 2. 1 2 令 ( ) = 2( + ) 2 1 2 1 2 12 2 1, ∈ (0, ( 0 + 2 )), ( ( 0 + 2 )) = 0.2对于 2( ) = 2( ) = , ( ) = ( ) 2( ) 1,2 2故条件即 ( )在(0, 2( + 1 1 0 2 ))上有零点. ′( ) = 2 ( 2 + 1).( ) ′( 2( 10 + )) > 0,即 2 0+1+ 2( 0 + 1) > 0,也即 0 > 0.这等价于 (0) < 0,即 0 < < 2.此时,在(0, 2( 0 +12 ))上存在 , ( )在( , 2( 0 +12 ))上递增,故 ( ) < 0.2 而 ( { 2 , 1 2}) > 0,故由零点存在定理, ( )在(0, 2( + 10 2 ))上存在零点,满足条件.( )若 ′( 2( 0 + )) ≤ 0,即 ≥ 2,也即 0 ≤ 0.2 2令 ( ) = 2 + 1, ′( ) = 2 2 2 ,又 2 2( + 10 2 ) ≤ 2,故 ′( ) ≥ 0, ( ) ≤ ( 2( 0 +12 )) ≤ 0, ( )在(0, 2( + 12 ))上递减,第 7页,共 8页则 ( ) > ( 2( + 10 2 )) = 0,不满足题意.综上, 的取值范围为(0, 2).第 8页,共 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