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亚历山大远征后, 一种新型的共同语——“柯因内语”形成,这是基于雅典方言的一种标准 语言。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这种共同语言一直是适用于从西西里岛直至印度边境的 广大地区。“柯因内语”的使用( )
A.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维系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C.促成了被征服民族的希腊化 D.导致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2.2021年9月17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口号传递的主要精神是( )
A.携手共进 守望相助 B.更快 更高 更强
C.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D.团结 友谊 进步
3.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
C.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爆发 D.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持
4.1857年,按伦敦大学模式,英国在印度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学,开始授予学位。1829年,近代大、中学学生数约为3000人,1855年,增加到49000人。为吸引更多人接受西方教育,1837年,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1844年,又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英国在印度采取的措施( )
A.以推动印度教育近代化为目的 B.源自印度现代教育的缺失
C.体现了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D.造成了印度传统文化的毁灭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伴随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重建,其中与印度文化重建相符的是(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B.注重发扬传统文化
C.实行中央集权政治 D.确立甘地思想为指导思想
6.亚历山大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制度,推广波斯礼仪,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这些措施旨在( )
A.沿袭北非和西亚传统文明 B.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C.促进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向东移
7.亚历山大远征以后的希腊化世界中,统治者多为希腊人。被征服地区的人若要在新政府中任职,必须学会希腊文,以至于各地原来的语言文字如埃及文字、楔形文字等逐渐被弃而不用,连自己民族的经典都需要翻译成希腊文然后才能了解。这种现象说明( )
A.希腊文字比其他民族文字更悠久 B.各民族的文字缺乏统治者支持
C.希腊对外扩张有利于文字的传播 D.军事征服客观上推动文化变迁
8.1926年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亚洲本身都变了”表现在( )
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②胡志明转向以民族解放斗争争取国家独立
③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④签署《埃维昂协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面积超过两百万平方公里,许多城市以他名字命名,但是他的肖像在各个城市并不相同。直到公元前323年他去世之后,才出现了一个统一的、理想化的肖像。这反映出( )
A.希腊化时代没落 B.英雄形象被塑造
C.帝国权力的争夺 D.出现了统一政权
10.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包括塔哈·侯赛因在内的一批埃及知识分子,主张埃及要建立欧洲式的政府,制定欧洲式的管理系统和法律系统,掌握欧洲的制度文明。这些知识分子的主张( )
A.消除了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B.影响了埃及的现代化进程
C.构建了移民社会的文化认同 D.意在复兴阿拉伯民族文化
11.1924年创办的《中国工人》立足于中国实际,以鲜活的案例切入,揭示了中国工人阶层所受的来自资本家、军阀、帝国主义者的多重压迫和摧残,并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积极进行阶级斗争,维护阶级权益。该报刊( )
A.进一步深化了民主共和观念 B.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
C.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 D.回应了国民革命反军阀的需求
12.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为驱逐波斯铜币,而发行带有个人风格的钱币。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后来希腊化世界大多放弃自己钱币类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由此可见( )
A.亚历山大促进了希腊文化传播 B.战争融合了区域间的不同文化
C.亚历山大型货币铸造工艺高超 D.钱币相对统一便利了商贸往来
13.侯杨方《中国人口史》论述,清末民初到抗战前的人口增速更是超过了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在1911到1936年间,全国人口从4.1亿增长到5.3亿,年均增长率达到1.03%。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民心 B.近代中国完成了社会转型
C.西医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D.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
14.公元前3—4世纪,埃及的托勒密一世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和复制文献。托勒密王朝的这些措施( )
A.推动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B.导致了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断
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D.加快了文明多元发展格局形成
15.殖民者认为食用玉米是导致墨西哥土著体质和文明双重落后的重要原因,塔玛尔和塔可等玉米主食长期受到殖民政府排斥。从1910年开始,许多墨西哥学者从各种角度夸赞玉米的营养价值,塔玛尔和塔可被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为代表的墨西哥作家写进小说,并成为墨西哥各地壁画的重要题材。这一变化反映了墨西哥( )
A.民族解放的彻底实现 B.注重保护文化多样性 C.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 D.塑造民族认同的需要
16.20世纪60至70年代在阿富汗东北边境、临近帕米尔高原处发掘出公元前4世纪末的希腊式城市,城内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体育馆布局井然有致。犹太教的希伯来文化也在这个时期最初传向西方,并且和希腊哲学相结合。这体现出( )
A.区域经济的统一 B.文化的交流融会
C.民族信仰的认同 D.世界连成了整体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初,美国教会掀起向海外传教的热潮,很多传教士在自己传教地区建立教会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教育。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既然上帝选择了美国,美国就有向世界传播自身文明的天赋使命,用美国的民主自由去改造世界。在拉丁美洲诸多国家里,教育的控制权都属于国家。传教士组建美国学校之初,所有教师都由传教士担任,以培养出更多教徒。学习课程都照搬美国本土。二战前后,美国政府开始重视美国学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课程内容也从单一的语言课程、神学课程、美国本土课程扩大到了拉美国家历史、地理、公民学等。在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英语虽然不是教学语言,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拉美的美国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日渐增多,相互了解的需求增多,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本质都围绕着扩大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而展开。对拉美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文化渗透,被包装在“慷慨”的教育援助中。曾任国防部长助理的罗伯特·布卢姆认为:“为了有效地执行我们的国家政策,对有关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为了使我们的政策有效,这种环境也是我们必须加以影响的要素之一。”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前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初的女界“新”象
材料

提取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评析。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后,当罗马教会大量派遣传教士来华传教带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时,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科技对经济、对社会、对国家的作用,开始对脱离实际、玄虚空谈、扼杀个性的宋明理学和封建纲常进行反叛。他们强调“借泰西为剡子”来发展中国科技,并提倡“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的科学怀疑精神和“精求其故,积变以考之”的务实求证精神,探索科学真理,破除一切迷信。于是以传播科学知识,灌输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移植科学方法,开展科学研究用于变革传统、繁荣经济、振兴实业、强国富民的科学救国思想开始在西方文化的输入中逐步萌生,并在帝国主义的坚炮利舰轰开大门以后,寻求民族解放的沉思痛索与行动进程中得到了发展与勃兴。
——摘编自朱欣农、炎冰《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源流和评估》
材料二 科学救国思潮,是爱国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一系列变革的反省,是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忧国忧民的思考,以及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一番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提出的一个救国方案。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即萌发了朦胧的科学救国思想。此后,一直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是科学救国思想的萌芽期。1905 年,康有为提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想的产生。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及其《科学》杂志的刊行,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科学救国思潮加速了近代国人思想观念的变迁,推动了思想解放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科学启蒙。
——摘编自朱华《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新论》
材料三 在“科学救国”思想驱动下,洋务派从1862年开始陆续创立了一批大型兵工厂,使引进西方近代军事技术逐渐成为洋务运动初期的中心。进入19世纪70年代,引进西方近代民用技术日益成为中后期洋务运动的重点。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深入,他们开始强调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主张系统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然而,洋务派的“科学救国”思想毕竟是在封建专制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摘编自杨怀中《洋务派“科学救国”思想及其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科学救国思想溯源至明代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科学救国思潮兴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派的“科学救国”思想实践的具体措施。
试卷第4页,共5页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C B B D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C D B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柯因内语”的使用便利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短暂,排除B项;希腊文化的影响仅限于希腊殖民者居住的城市和一些希腊王朝的宫廷所在地,虽然有些土著民族也受到了影响,但真正受到影响的几乎仅限于少数上层,“促成”过分夸大了柯因内语的作用,排除C项;导致希腊文化中心转移在材料中无所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主要精神是携手共进 、守望相助,A项正确;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是“更快 更高 更强”,排除B项;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排除C项;1990年北京亚运会口号是“团结 友谊 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结合所学可知,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高压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激起了北美人民的不满,A项正确;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非根本原因,排除B项;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排除C项;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持属于国际上的有利因素,非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大力推进英语教育,而且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对印度的文化殖民,是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C项正确;英国的做法主要是服务于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英国采取的举措和印度现代教育的缺失不存在因果关联,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印度)。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伴随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重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伴随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重建,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同时注重发扬传统文化,B项正确;古代印度时期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排除A项;公元前18世纪,古印度时期,印度曾经实行中央集权政治,排除C项;1893—1914年甘地在南非领导印侨以非暴力抵抗方式进行反对南非当局的种族歧视制度的斗争,并形成了他的理论——甘地非暴力主义,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采取一系列措施,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同,从而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B项正确;沿袭北非和西亚传统文明只是这些措施的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目的,亚历山大采取这些措施主要还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排除A项;促进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是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之一,但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C项;题干强调遵从被征服地的习俗和制度,推动希腊文化中心向东移不是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化世界统治者多为希腊人,被征服地区人任职需学习希腊文,甚至导致当地文字被弃用,说明亚历山大的军事征服改变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状况,推动了文化变迁,D项正确;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均早于希腊文字出现,排除A项;“各民族的文字”以偏概全,希腊化世界被征服地区的文字因统治者要求学习希腊文而被弃用,并非缺乏单纯的支持,排除B项;希腊文化的传播得益于希腊化世界统治者的推动,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亚洲。根据题干时间及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在法属印度支那,胡志明曾指望宗主国法国给予印度支那独立和民主,遭遇失败后,他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在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②③正确,B项正确;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①错误;二战后,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作为帝国缔造者,其生前形象可能因地区文化差异或地方权力需求而多样化。亚历山大死后统一肖像的出现,本质是继承者或社会精英为强化其历史地位、凝聚认同感而进行的英雄形象塑造,B项正确;希腊化时代始于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的文化融合,题干现象发生在帝国分裂前(亚历山大去世后不久),且“统一肖像”反而可能体现希腊化文化的传播,排除A项;权力争夺是亚历山大死后继业者战争的主线,但题干强调“统一肖像”的 文化整合功能 ,而非直接反映政治军事斗争,排除C项;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迅速分裂,未形成新的统一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埃及)。根据材料可知,他们倡导建立欧洲式的政府、制定欧洲式管理系统和法律系统等举措,从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对埃及产生影响,必然会影响埃及的现代化进程,B项正确;这些知识分子主张建立欧洲式的政府、制度等,重点在于学习欧洲文明,并非以消除殖民主义历史影响为主要诉求,排除A项;材料主要围绕向欧洲学习建立相关制度等内容,未提及构建移民社会的文化认同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学习欧洲文明,而非复兴阿拉伯民族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24年创办的《中国工人》立足于中国实际……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积极进行阶级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中国工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共中央决定创刊的,该刊物揭示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现状,鼓励工人阶级进行阶级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B项正确;《中国工人》的创刊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与进一步深化了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二大等很多事件都起到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的作用,但是《中国工人》并未产生这么大的作用,排除C项;虽然这一时期已经开展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但是材料信息只能体现该报刊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而不能体现其“回应了国民革命反军阀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后来希腊化世界大多放弃自己钱币类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货币的发行,使希腊化世界拥有了相对统一的货币形制,便利了商贸往来,有助于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主要提及希腊文化,没有提及其他文化,无法得出“战争融合了区域间的不同文化”的结论,排除B项;“亚历山大型货币推行是亚历山大推动的结果,题干没有提及其“铸造工艺高超”,排除C项;材料主旨“希腊文化传播”,而“钱币相对统一便利了商贸往来”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民初到抗战前的中国。据材料“清末民初到抗战前的人口增速更是超过了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在1911到1936年间,全国人口从4.1亿增长到5.3亿”并结合所学,清末民初到抗战前的这段时期,中国民族危机虽不断加深,但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近代工业、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政治、思想、社会风俗等在民主、法治、理性、平等、自由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中国不断走向近代化,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时期,生命保障相对提高的社会环境,故这一时期人口还是呈现增长状态,D项正确;“清末和1911年”民主共和思想尚未深入民心,排除A项;近代中国未完成了社会转型,排除B项;明末清初西医就传入中国了,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4世纪的地中海。据题干可知,托勒密一世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和复制文献,诸多措施促进了希腊文化在埃及的传播,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发生转移。教材中也提及,在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城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C项正确;材料侧重表述是托勒密在埃及传播希腊文化的举措,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无关,文化多样性侧重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排除A项;托勒密的举措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以及与埃及本土文化的交流,不会导致本土文化中断,排除B项;早期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在于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墨西哥。根据材料可知,玉米作为墨西哥的传统食物,在殖民时代饱受殖民者的贬低和打压,这本身就有殖民者文化霸权主义的体现。随着墨西哥的独立和民主改革的发展,玉米主食受到本国知识分子和各阶层的推崇,这是墨西哥重拾文化自信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塑造对墨西哥本土文化的认同,D项正确;墨西哥长期以来受到美国的操控和压迫,彻底的民族解放仍然任重而道远,排除A项;保护文化多样性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玉米主食只是墨西哥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复兴不能代表整个墨西哥文化的全面复兴,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材料所述西方的城市风格传入东方、希伯来文化传入西方,体现了文化的交流融会,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文化交流而非经济交流,古代世界受交通等条件的影响,东西方之间尚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东方人信仰希腊宗教,以及西方人信仰犹太教,不能体现“民族信仰的认同”,排除C项;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7.(1)背景:历史渊源与传教士的影响;文化交流与价值观传播;为了抵制德国和日本的宣传活动,保护美国的文化利益,并促进美国文化价值观的传播。
(2)特点:传教与教育相结合;通过教育进行文化渗透;利用教育抵制纳粹宣传。
影响:通过教育和文化宣传活动来抵制纳粹宣传,传播美国文化价值观,维护全球霸权;有助于美国了解拉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至二战前。背景:依据材料“19世纪初,美国教会掀起向海外传教的热潮,很多传教士在自己传教地区建立教会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教育”可知,历史渊源与传教士的影响;依据材料“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既然上帝选择了美国,美国就有向世界传播自身文明的天赋使命,用美国的民主自由去改造世界”可知,文化交流与价值观传播;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信息可知,二战前,美国在拉美开办学校的目的之一是服务其全球战略,通过文化宣传活动来抵制纳粹在拉美的宣传活动。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至二战前。特点:依据材料“很多传教士在自己传教地区建立教会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教育”可知,传教与教育相结合;依据材料“对拉美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文化渗透,被包装在“慷慨”的教育援助中”可知,通过教育进行文化渗透;依据材料“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本质都围绕着扩大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而展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教育抵制纳粹宣传。影响:依据材料“。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本质都围绕着扩大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而展开。对拉美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文化渗透,被包装在“慷慨”的教育援助中”可知,通过教育和文化宣传活动来抵制纳粹宣传,传播美国文化价值观,维护全球霸权;依据材料“传教士组建美国学校之初,所有教师都由传教士担任,以培养出更多教徒。学习课程都照搬美国本土”可知,有助于美国了解拉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18.评析:清末,民族危机严重;社会各阶层开展了救亡图存运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不断深入。
材料中“女学堂”“阅报之益”等信息反映了在晚清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促进了民众特别是女性文化水平的提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材料中“厮役则奇”“不好看”“规矩”等信息反映了社会中的人们仍然受到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影响,用猎奇或反对的眼光看待当时出现的女界新现象。
20世纪初,民众对女界新现象的态度是当时社会新旧杂陈时代特征的反映。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评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首先,由材料“20世纪初的女界‘新’象”及所学可知,清末,民族危机严重;社会各阶层开展了救亡图存运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不断深入。其次,结合材料信息解释说明。由材料“毛家湾某女学堂,每日下午,各学生家多来相接。一女生仆人,年五十余,初十傍晚,在该学堂门首对各家父兄及仆人演说‘阅报之益’,津津有味,颇能动听。演说不奇,出自厮役则奇。”可知,晚清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促进了民众特别是女性文化水平的提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由材料“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奔跑。”可知,社会中的人们仍然受到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影响,用猎奇或反对的眼光看待当时出现的女界新现象。最后,总结升华,20世纪初,民众对女界新现象的态度是当时社会新旧杂陈时代特征的反映。
19.(1)历史背景:西方科学革命兴起与发展;早期殖民扩张的不断开展;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精神;西学东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2)影响: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近代化转型;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争取民主自由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教育体制的变革;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
(3)具体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翻译出版西方科学技术书籍;派遣留学生。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至近代中国。由材料“明中叶后,当罗马教会大量派遣传教士来华传教带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时”可得出西方科学革命兴起与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早期殖民扩张的不断开展;由材料“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科技对经济、对社会、对国家的作用”“提倡‘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的科学怀疑精神和‘精求其故,积变以考之’的务实求证精神”可得出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精神;由材料“于是以传播科学知识,灌输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移植科学方法,开展科学研究用于变革传统、繁荣经济、振兴实业、强国富民的科学救国思想开始在西方文化的输入中逐步萌生”及所学可得出西学东渐;传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结合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科学救国思潮,是爱国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一系列变革的反省,是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忧国忧民的思考”可得出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由材料“科学救国思潮加速了近代国人思想观念的变迁,推动了思想解放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科学启蒙。”及所学可得出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争取民主自由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教育体制的变革;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明。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洋务派从1862年开始陆续创立了一批大型兵工厂,使引进西方近代军事技术逐渐成为洋务运动初期的中心。进入19世纪70年代,引进西方近代民用技术日益成为中后期洋务运动的重点。”可得出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由材料“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深入,他们开始强调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主张系统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及所学可得出创办新式学堂;翻译出版西方科学技术书籍;结合所学可得出派遣留学生。
答案第2页,共8页
答案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