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金色的鱼钩》》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15.金色的鱼钩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个个红军战士舍生忘死的付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这样的故事。
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 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8.8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人。
松潘草原
红军长征途中穿越的地方。位于四川省,纵横300多公里。上面看上去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烂泥塘气候变化莫测,环境极为恶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认识生字,简要地复述故事。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
弥漫:充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收敛:减弱或消失。本课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
宿营地:军队在行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本课指老班长的生命已经走到最后时刻。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本课指草地无边际,没尽头。
自读课文,按照下面的小标题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段落。
老班长接受任务 千辛万苦找食物
硬咽草根鱼骨头 耐心劝导小梁
命令战士喝鱼汤 奄奄一息让鱼汤
保留鱼钩念班长
1—2
3—5
6—8
9—19
20—22
23—33
34
读完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尽职尽责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体会句子
动作、神态描写:老班长舍己为人
他说:“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对比
神态描写
只有战友,没有自己
小练笔
本文作者描写老班长用了大量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请你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将老班长刻画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接受任务
千辛万苦找食物
硬咽草根鱼骨头
耐心劝导小梁
命令战士喝鱼汤
奄奄一息让鱼汤
保留鱼钩念班长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结构梳理
说一说:你想对这样的老班长说些什么呢
老班长你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停地鼓舞小战士的斗志和走出草地的信心,我们要向你学习这种精神。
敬爱的老班长,您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是你们一代人的付出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老班长崇高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