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支招:五步攻破中考数学压轴题.doc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支招:五步攻破中考数学压轴题.doc

资源简介

中考支招:五步攻破中考数学压轴题
2009-05-26 13:58 来源:教育资源库 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
??? 对中考数学卷,压轴题是考生最怕的,以为它一定很难,不敢碰它。其实,对历年中考的压轴题作一番分析,就会发现,其实也不是很难。这样,就能减轻做“压轴题”的心理压力,从中找到应对的办法。
??? 压轴题难度有约定
??? 历年中考,压轴题一般都由3个小题组成。第(1)题容易上手,得分率在0.8以上;第(2)题稍难,一般还是属于常规题型,得分率在0.6与0.7之间,第(3)题较难,能力要求较高,但得分率也大多在0.3与0.4之间。近十年来,最后小题的得分率在0.3以下的情况,只是偶尔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方关注。控制压轴题的难度已成为各届命题组的共识,“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已成为上海数学试卷设计的一大特色,以往上海卷的压轴题大多不偏不怪,得分率稳定在0.5与0.6之间,即考生的平均得分在7分或8分。由此可见,压轴题也并不可怕。
??? 决不靠猜题和押题
??? 压轴题一般都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很多年来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作为主要方式,用到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的有关知识。如果以为这是构造压轴题的唯一方式那就错了。方程与图形的综合的几何问题也是常见的综合方式,如去年中考的第25(3)题,就是根据已知的几何条件列出代数方程而得解的,这类问题在外省市近年的中考试卷中也不乏其例。动态几何问题中有一种新题型,如北京市去年的压轴题,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探究图形中某些不变的因素,它把操作、观察、探求、计算和证明融合在一起。在这类动态几何问题中,锐角三角比作为几何计算的一种工具,它的重要作用有可能在压轴题中初露头角。总之,压轴题有多种综合的方式,不要老是盯着某种方式,应对压轴题,决不能靠猜题、押题。
??? 分析结构理清关系
??? 解压轴题,要注意它的逻辑结构,搞清楚它的各个小题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还是“递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去年第25题的(1)、(2)、(3)三个小题是平列关系,它们分别以大题的已知为条件进行解题,(1)的结论与(2)的解题无关,(2)的结论与(3)的解题无关,整个大题由这三个小题“拼装”而成。又如2007年第25题,(1)、(2)两个小题是“递进关系”,(1)的结论由大题的已知条件证得,除已知外,(1)的结论又是解(2)所必要的条件之一。但(3)与(1)、(2)却是“平列关系”,(1)中,动点P在射线AN上,而(3)根据已知,动点P在射线AN上。它除了可能在射线AN上,还可能在AN的反向延长线上,或与点A重合。因此需要“分类讨论”。如果将(1)、(2)的结论作为条件解(3),将会使你坠入“陷阱”,不能自拔。
??? 应对策略必须抓牢
??? 学生害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中考前,盲目地多做难题是有害的。从外省市中考卷或从前几年各区模拟考卷中选题时,特别要留意它是否超出今年中考的考查范围。有关部门已明确,拓展II的教学内容不属于今年中考的范围,如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用‘两根式’和‘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应用”等,几何中“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等,因此这些内容不可能作为构造压轴题的“作料”。为了应对中考压轴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为学生精选一二十道,但不必强求一律,对有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做其中的第(1)题或第(2)题。盲目追“新”求“难”,忽视基础,用大量的复习时间去应付只占整卷10%的压轴题,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轴题的失分,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而是错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上,或是输在“审题”上,因此在最后总复习阶段,还是应当把功夫花在夯实基础、总结归纳上,老师要帮助学生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把压轴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综合题”,并进行剪裁与组合,或把外省市的某些较难的“填空题”,升格为“简答题”,把“熟题”变式为“陌生题”,让学生练习,花的时间虽不多,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不能靠一时一日的“拔苗助长”而要靠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在总复习阶段,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放弃一些难题和大题,多做一些中档的变式题和小题,反而能使他们得益。
??? 不要太受区考影响
??? 说实在,现在流行的“压轴题”真是难为我们的学生了。从今年各区的统考试卷看,有的压轴题的综合度太大,以致命题者自己在“参考答案”中表达解题过程都要用去A4纸一页还多。为了应付中考压轴题,有的题拔高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要求,如有道题,(2)、(3)两题都要分好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中考中也只能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中有所渗透和体现而已,希望命题者手下留情,不要再打“擦边球”,搞“深挖洞”了。更希望今年中考数学卷能够控制住最后两题的难度,不要再“双压轴”了。
??? 对一些在区统考时,“压轴题”面前打了“败仗”的同学,我劝你们振奋起精神来,不要因为这次统考,压轴题不会做或得分过低而垂头丧气,提高信心和勇气是第一位的。你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加重视基础,努力做到把会做的题,做对做好,以此尽力挽回压轴题的失分,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的,预祝你中考成功!
2009年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精析(一)
1.(09年安徽)23.已知某种水果的批发单价与批发量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
(1)请说明图中①、②两段函数图象的实际意义.
【解】
[来源:Zxxk.Com]
(2)写出批发该种水果的资金金额w(元)与批发量m(kg)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图象;指出金额在什
么范围内,以同样的资金可以批发到较多数量的该种水果.
【解】
(3)经调查,某经销商销售该种水果的日最高销量与零售价之间的函
数关系如图(2)所示,该经销商拟每日售出60kg以上该种水果,
且当日零售价不变,请你帮助该经销商设计进货和销售的方案,
使得当日获得的利润最大.
【解】
(09年安徽23题解析)(1)解:图①表示批发量不少于20kg且不多于60kg的该种水果,
可按5元/kg批发;……3分
图②表示批发量高于60kg的该种水果,可按4元/kg批发.
………………………………………………………………3分
(2)解:由题意得:,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7分
由图可知资金金额满足240<w≤300时,以同样的资金可
批发到较多数量的该种水果.……………………………8分
(3)解法一:
设当日零售价为x元,由图可得日最高销量
当m>60时,x<6.5
由题意,销售利润为
………………………………12分
当x=6时,,此时m=80
即经销商应批发80kg该种水果,日零售价定为6元/kg,
当日可获得最大利润160元.……………………………………………14分
解法二:
设日最高销售量为xkg(x>60)
则由图②日零售价p满足:,于是
销售利润………………………12分
当x=80时,,此时p=6
即经销商应批发80kg该种水果,日零售价定为6元/kg,
当日可获得最大利润160元.……………………………………………14分
2.(09年福建龙岩)26.(14分)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四边形OBHC为矩形,CH的延长线交抛物线于点D(5,2),连结BC、AD.
(1)求C点的坐标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BCH绕点B按顺时针旋转90°后 再沿x轴对折得到
△BEF(点C与点E对应),判断点E是否落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3)设过点E的直线交AB边于点P,交CD边于点Q. 问是否存在点P,使直线PQ分梯形ABCD的面积为1∶3两部分?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9年福建龙岩26题解析)解:(1)∵四边形OBHC为矩形,∴CD∥AB,
又D(5,2),
∴C(0,2),OC=2 . …………………………… 2分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4分
(2)点E落在抛物线上. 理由如下:……… 5分
由y = 0,得.
解得x1=1,x2=4. ∴A(4,0),B(1,0). …………………………… 6分
∴OA=4,OB=1.
由矩形性质知:CH=OB=1,BH=OC=2,∠BHC=90°,
由旋转、轴对称性质知:EF=1,BF=2,∠EFB=90°,
∴点E的坐标为(3,-1). ……………………………………………… 7分
把x=3代入,得,
∴点E在抛物线上. ………………………………………………………… 8分
(3)法一:存在点P(a,0),延长EF交CD于点G,易求OF=CG=3,PB=a-1.
S梯形BCGF = 5,S梯形ADGF = 3,记S梯形BCQP = S1,S梯形ADQP = S2,

下面分两种情形:
①当S1∶S2 =1∶3时,,
此时点P在点F(3,0)的左侧,则PF = 3-a,
由△EPF∽△EQG,得,则QG=9-3a,
∴CQ=3-(9-3a) =3a -6
由S1=2,得,解得;………………… 11分
②当S1∶S2=3∶1时,
此时点P在点F(3,0)的右侧,则PF = a-3,
由△EPF∽△EQG,得QG = 3a-9,∴CQ = 3 +(3 a-9)= 3 a-6,
由S1= 6,得,解得.
综上所述:所求点P的坐标为(,0)或(,0)……… 14分
法二:存在点P(a,0). 记S梯形BCQP = S1,S梯形ADQP = S2,易求S梯形ABCD = 8.
当PQ经过点F(3,0)时,易求S1=5,S2 = 3,
此时S1∶S2不符合条件,故a≠3.
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 = kx+b(k≠0),则,解得,
∴. 由y = 2得x = 3a-6,∴Q(3a-6,2) …… 10分
∴CQ = 3a-6,BP = a-1,.
下面分两种情形:
①当S1∶S2 = 1∶3时,= 2;
∴4a-7 = 2,解得;…………………………………………… 12分
②当S1∶S2 = 3∶1时,;
∴4a-7 = 6,解得;[来源:学#科#网]
综上所述:所求点P的坐标为(,0)或(,0)………… 14分
[说明:对于第(3)小题,只要考生能求出或两个答案,就给6分. ]
3.(09年福建宁德)26.(本题满分13分)如图,已知抛物线C1:的顶点为P,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点B的横坐标是1.
(1)求P点坐标及a的值;(4分)
(2)如图(1),抛物线C2与抛物线C1关于x轴对称,将抛物线C2向右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记为C3,C3的顶点为M,当点P、M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时,求C3的解析式;(4分)
(3)如图(2),点Q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1绕点Q旋转180°后得到抛物线C4.抛物线C4的顶点为N,与x轴相交于E、F两点(点E在点F的左边),当以点P、N、F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的坐标.(5分)
(09年福建宁德26题解析)解:(1)由抛物线C1:得
顶点P的为(-2,-5) ………2分
∵点B(1,0)在抛物线C1上

解得,a= ………4分
(2)连接PM,作PH⊥x轴于H,作MG⊥x轴于G
∵点P、M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
∴PM过点B,且PB=MB
∴△PBH≌△MBG
∴MG=PH=5,BG=BH=3
∴顶点M的坐标为(4,5) ………6分
抛物线C2由C1关于x轴对称得到,抛物线C3由C2平移得到
∴抛物线C3的表达式为 ………8分
(3)∵抛物线C4由C1绕点x轴上的点Q旋转180°得到
∴顶点N、P关于点Q成中心对称
由(2)得点N的纵坐标为5
设点N坐标为(m,5) ………9分
作PH⊥x轴于H,作NG⊥x轴于G
作PK⊥NG于K
∵旋转中心Q在x轴上
∴EF=AB=2BH=6
∴FG=3,点F坐标为(m+3,0)
H坐标为(2,0),K坐标为(m,-5),
根据勾股定理得
PN2=NK2+PK2=m2+4m+104
PF2=PH2+HF2=m2+10m+50
NF2=52+32=34 ………10分
①当∠PNF=90o时,PN2+ NF2=PF2,解得m=,∴Q点坐标为(,0)
②当∠PFN=90o时,PF2+ NF2=PN2,解得m=,∴Q点坐标为(,0)
③∵PN>NK=10>NF,∴∠NPF≠90o
综上所得,当Q点坐标为(,0)或(,0)时,以点P、N、F为顶点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3分
4.(09年福建莆田)25.(14分)已知,如图1,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抛物线上的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4,直线交轴于点,过点分别作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连接.
(1)求点的坐标;
(2)求证:;
(3)点是抛物线对称轴右侧图象上的一动点,过点作交轴于点,是否存在点使得与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9年福建莆田25题解析)25.(1)解:方法一,如图1,当时,
当时,
∴ 1分
2分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3分
则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4分
当时,
5分
方法二:求两点坐标同方法一,如图2,作,,垂足分别为、,交轴于点,则四边形和四边形均为矩形,设 3分
4分
解得
5分
(2)证明:方法一:在中,
6分
在中,
由(1)得
7分
8分
方法二:由 (1)知
6分
同理:[来源:Z|xx|k.Com]
7分
同理:
即 8分
(3)存在.
解:如图3,作轴,垂足为点 9分
又[来源:学科网]
10分
设,则
①当时,
11分
解得
12分
②当时,
13分
解得
综上,存在点、使得与相似. 14分
5.(09年福建泉州)28.(13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5,0)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点C.
(1)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2)若点B在第一象限内,∠OAB=∠OBA,并且点B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点D.
①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②现有一动点P从B点出发,沿路线BA—AD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另一动点Q从A点同时出发,沿AC方向以每秒0.4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已知AB=6,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当动点Q在以PA为直径的圆上时,试求t的值.
(09年福建泉州28题解析)28.(本小题13分)
解:(1)C(-5,0)………………………(3分)
(2)①四边形ABCD为矩形,理由如下:
如图,由已知可得:A、O、C在同一直线上,且 OA=OC;B、O、D在同一直线上,且OB=O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5分)
∵∠OAB=∠OBA∴OA=OB,即AC=2OA=2OB=BD
∴四边形ABCD是矩形.…………………(7分)
②如图,由①得四边形ABCD是矩形
∴∠CBA=∠ADC=90°……………(8分)
又AB=CD=6,AC=10
∴由勾股定理,得BC=AD=
==8…………………………………(9分)
∵,,∴0≤t≤14.……………………(10分)
当0≤t≤6时,P点在AB上,连结PQ.
∵AP是直径,∴∠PQA=90°…………………………………(11分)[来源:Z,xx,k.Com]
又∠PAQ=∠CAB,∴△PAQ∽△CAB
∴,即,解得t=3.6…………………………(12分)
当6<t≤14时,P点在AD上,连结PQ,
同理得∠PQA=90°,△PAQ∽△CAD
∴,即t-6,解得t=12.
综上所述,当动点Q在以PA为直径的圆上时,t的值为3.6或12.……(13分)
6.(09年福建厦门)26.(11分)已知二次函数y=x2-x+c.
(1)若点A(-1,a)、B(2,2n-1)在二次函数y=x2-x+c的图象上,求此二次函数的最小值;
(2)若点D(x1,y1)、E(x2,y2)、P(m,n)(m>n)在二次函数y=x2-x+c的图象上,且D、E两点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连接OP.当2≤OP≤2+时,试判断直线DE与抛物线y=x2-x+c+的交点个数,并说明理由.
(09年福建厦门26题解析) (1)解:法1:由题意得
 ……1分
解得 ……2分
法2:∵ 抛物线y=x2-x+c的对称轴是x=,
且 -(-1) =2-,∴ A、B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
∴ n=2n-1 ……1分
∴ n=1,c=-1. ……2分
∴ 有 y=x2-x-1 ……3分
=(x-)2-.
∴ 二次函数y=x2-x-1的最小值是-. ……4分
(2)解:∵ 点P(m,m)(m>0),
∴ PO=m.
∴ 2≤m ≤+2.
∴ 2≤m≤1+. ……5分
法1: ∵ 点P(m,m)(m>0)在二次函数y=x2-x+c的图象上,
∴ m=m2-m+c,即c=-m2+2m.
∵ 开口向下,且对称轴m=1,
∴ 当2≤m≤1+ 时,
有 -1≤c≤0. ……6分
法2:∵ 2≤m≤1+,
∴ 1≤m-1≤.
∴ 1≤(m-1)2≤2.
∵ 点P(m,m)(m>0)在二次函数y=x2-x+c的图象上,
∴ m=m2-m+c,即1-c=(m-1)2.
∴ 1≤1-c≤2.
∴ -1≤c≤0. ……6分
∵ 点D、E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法1: ∴ x2=-x1,y2=-y1.
∴ 
∴ 2y1=-2x1, y1=-x1.
设直线DE:y=kx.
有 -x1=kx1.
由题意,存在x1≠x2.
∴ 存在x1,使x1≠0. ……7分
∴ k=-1.
∴ 直线DE: y=-x. ……8分
法2:设直线DE:y=kx.
则根据题意有 kx=x2-x+c,即x2-(k+1) x+c=0.
∵ -1≤c≤0,
∴ (k+1)2-4c≥0.
∴ 方程x2-(k+1) x+c=0有实数根. ……7分
∵ x1+x2=0,
∴ k+1=0.
∴ k=-1.
∴ 直线DE: y=-x. ……8分
若 则有 x2+c+=0.即 x2=-c-.
① 当 -c-=0时,即c=-时,方程x2=-c-有相同的实数根,
即直线y=-x与抛物线y=x2-x+c+有唯一交点. ……9分
② 当 -c->0时,即c<-时,即-1≤c<-时,
方程x2=-c-有两个不同实数根,
即直线y=-x与抛物线y=x2-x+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10分
③ 当 -c-<0时,即c>-时,即-<c≤0时,
方程x2=-c-没有实数根,
即直线y=-x与抛物线y=x2-x+c+没有交点. ……11分
7.(09年福建福州)22.(满分14分)
已知直线l:y=-x+m(m≠0)交x轴、y轴于A、B两点,点C、M分别在
线段OA、AB上,且OC=2CA,AM=2MB,连接MC,将△ACM绕点M
旋转180°,得到△FEM,则点E在y轴上, 点F在直线l上;取线段EO中
点N,将ACM沿MN所在直线翻折,得到△PMG,其中P与A为对称点.记:
过点F的双曲线为,过点M且以B为顶点的抛物线为,过点P且以M
为顶点的抛物线为.
(1) 如图10,当m=6时,①直接写出点M、F的坐标,
②求、的函数解析式;
(2)当m发生变化时, ①在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②若、中的y都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写出x的取值范围。
(09年福建福州22题解析)解:(1)①点M的坐标为(2,4),点F的坐标为(-2,8).……………………2分
设的函数解析式为(.
    ∵过点F(-2,8)
    ∴的函数解析式为.
∵的顶点B的坐标是(0,6)
∴设的函数解析式为.
∵过点M(2,4)


∴的函数解析式为.……………………6分
(2)依题意得,A(m,0),B(0,m),
∴点M坐标为(),点F坐标为(,).
①设的函数解析式为(.[来源:Z。xx。k.Com]
∵过点F(,)
∴.


∴在的每一支上,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②答:当>0时,满足题意的x的取值范围为 0<x<;
当<0时,满足题意的x的取值范围为<x<0.…………14分
8.(09年甘肃定西)28.如图14(1),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图14(2)、图14(3)为解答备用图]
(1)     ,点A的坐标为      ,点B的坐标为     ;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M,求四边形ABMC的面积;
(3)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四边形ABD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抛物线上求点Q,使△BCQ是以B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09年甘肃定西28题解析)解:(1), 1分
A(-1,0), 2分
B(3,0). 3分
(2)如图14(1),抛物线的顶点为M(1,-4),连结OM.
4分
则 △AOC的面积=,△MOC的面积=,
△MOB的面积=6, 5分
∴ 四边形 ABMC的面积
=△AOC的面积+△MOC的面积+△MOB的面积=9. 6分
说明:也可过点M作抛物线的对称轴,将四边形ABMC的面
积转化为求1个梯形与2个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和.
(3)如图14(2),设D(m,),连结OD.
则 0<m<3, <0.
且 △AOC的面积=,△DOC的面积=,
△DOB的面积=-(), 8分
∴ 四边形 ABDC的面积=△AOC的面积+△DOC的面积+△DOB的面积
=[来源:Z+xx+k.Com]
=. 9分
∴ 存在点D,使四边形ABDC的面积最大为. 10分
(4)有两种情况:
如图14(3),过点B作BQ1⊥BC,交抛物线于点Q1、交y轴于点E,连接Q1C.
∵ ∠CBO=45°,∴∠EBO=45°,BO=OE=3.
∴ 点E的坐标为(0,3).
∴ 直线BE的解析式为. 12分
由 解得
∴ 点Q1的坐标为(-2,5). 13分[来源:学。科。网Z。X。X。K]
如图14(4),过点C作CF⊥CB,交抛物线于点Q2、交x轴于点F,连接BQ2.
∵ ∠CBO=45°,∴∠CFB=45°,OF=OC=3.
∴ 点F的坐标为(-3,0).
∴ 直线CF的解析式为. 14分
由 解得
∴点Q2的坐标为(1,-4). 15分
综上,在抛物线上存在点Q1(-2,5)、Q2(1,-4),使△BCQ1、△BCQ2是以B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16分
说明:如图14(4),点Q2即抛物线顶点M,直接证明△BCM为直角三角形同样得2分.
9.(09年甘肃兰州)29.(本题满分9分)如图①,正方形 ABCD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8,4),
点C在第一象限.动点P在正方形 ABCD的边上,从点A出发沿A→B→C→D匀速运动,
同时动点Q以相同速度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当P点到达D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1)当P点在边AB上运动时,点Q的横坐标(长度单位)关于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写出点Q开始运动时的坐标及点P运动速度;
(2)求正方形边长及顶点C的坐标;
(3)在(1)中当t为何值时,△OPQ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P点的坐标;
(4)如果点P、Q保持原速度不变,当点P沿A→B→C→D匀速运动时,OP与PQ能否相等,若能,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09年甘肃兰州29题解析)解:(1)(1,0) 1分
点P运动速度每秒钟1个单位长度. 2分
(2) 过点作BF⊥y轴于点,⊥轴于点,则=8,.
∴.
在Rt△AFB中, 3分
过点作⊥轴于点,与的延长线交于点.
∵ ∴△ABF≌△BCH.
∴.
∴.
∴所求C点的坐标为(14,12). 4分
(3) 过点P作PM⊥y轴于点M,PN⊥轴于点N,
则△APM∽△ABF.
∴. .
∴. ∴.
设△OPQ的面积为(平方单位)
∴(0≤≤10) 5分
说明:未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扣分.
∵<0 ∴当时, △OPQ的面积最大. 6分
此时P的坐标为(,) . 7分
(4) 当 或时, OP与PQ相等. 9分
对一个加1分,不需写求解过程.
10.(09年甘肃庆阳)29.(12分)如图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块腰长为5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在第二象限,且斜靠在两坐标轴上,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0),点B在抛物线上.
(1)点A的坐标为 ,点B的坐标为 ;
(2)抛物线的关系式为 ;
(3)设(2)中抛物线的顶点为D,求△DBC的面积;
(4)将三角板ABC绕顶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到达的位置.请判断点、是否在(2)中的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09年甘肃庆阳29题解析)解: (1)A(0,2), B(,1). 2分
(2). 3分
(3)如图1,可求得抛物线的顶点D(). 4分
设直线BD的关系式为, 将点B、D的坐标代入,求得,,
∴ BD的关系式为. 5分
设直线BD和x 轴交点为E,则点E(,0),CE=.
∴ △DBC的面积为. 7分
[来源:Z。xx。k.Com]
(4)如图2,过点作轴于点M,过点B作轴于点N,过点作轴于点P. 8分
[来源:学|科|网]
在Rt△AB′M与Rt△BAN中,
∵ AB=AB′, ∠AB′M=∠BAN=90°-∠B′AM,
∴ Rt△AB′M≌Rt△BAN. 9分
∴ B′M=AN=1,AM=BN=3, ∴ B′(1,). 10分
同理△AC′P≌△CAO,C′P=OA=2,AP=OC=1,可得点C′(2,1); 11分
将点B′、C′的坐标代入,可知点B′、C′在抛物线上. 12分
(事实上,点P与点N重合)
11.(09年广东佛山)25.一般地,学习几何要从作图开始,再观察图形,根据图形的某一类共同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即给一类图形下定义——定义概念便于归类、交流与表达),然后继续研究图形的其它特征、判定方法以及图形的组合、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的计算等问题. 课本里对四边形的研究即遵循着上面的思路.
当然,在学习几何的不同阶段,可能研究的是几何的部分问题.比如有下面的问题,请你研究.
已知:四边形中,,且.
(1)借助网格画出四边形所有可能的形状;
(2)简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四边形具有所画的形状.
(09年广东佛山25题解析)(1)四边形可能的形状有三类:图“矩形”、图“等腰梯形”、图的“四边形”.
注1:画出“矩形”或“等腰梯形”,各给1分;画出另一类图形(后两种可以看作一类),给2分;
等腰梯形不单独画而在后两种图中反映的,不扣分;画图顺序不同但答案正确不扣分.
注2:如果在类似图或图④的图中画出凹四边形,同样给分(两种都画,只给一种的分).
(2) (i)若是直角(图),则四边形为等腰梯形; 6分
(ii)若是锐角(图),存在两个点和,得到等腰梯形和符合条件但不是梯形的四边形; 8分
其中,若是直角(图),则四边形为矩形. 9分
(iii)若是钝角(图④),存在两个点和,得到等腰梯形和符合条件但不是梯形的四边形; 11分
注:可用与或者与是否相等分类;只画矩形和等腰梯形并进行说明可给4分.
12.(09年广东广州)25.(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13,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两点,与轴交于点,的面积为.
(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过轴上的一点作轴的垂线,若该垂线与的外接圆有公共点,求的取值范围;
(3)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使四边形为直角梯形?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9年广东广州25题解析)解:(1)设点,,其中.
∵抛物线过点,
∴.
∴.
∴.
∵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
∴是方程的两个实根.
求的值给出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由韦达定理得:.
∵的面积为,
∴,即.
∴.
∴.
∵,
∴.
∴.
解得.
∵,
∴.
∴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方法2:由求根公式得,.

∵的面积为,
∴,即.
∴.
∴.
解得.
∵,
∴.
∴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2)令,解得.
∴,.
在中,,
在中,,
∵,
∴.
∴.
∴是直角三角形.
∴的外接圆的圆心是斜边的中点.
∴的外接圆的半径.
∵垂线与的外接圆有公共点,
∴.
(3)假设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存在点,使得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①若,设点的坐标为,,
过作轴,垂足为,如图1所示.
求点的坐标给出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在中,

在中,,
∵,
∴.
∴.

解得或.
∵,
∴,此时点的坐标为.
而,因此当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使得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方法2:在与中,,
∴.
∴.
∴.
以下同方法1.
②若,设点的坐标为,,
过作轴,垂足为,如图2所示.
在中,,
在中,,
∵,
∴.
∴.

解得或.
∵,
∴,此时点的坐标为.
此时,因此当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使得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综上所述,在抛物线上存在点,使得四边形是直角梯形,并且点的坐标为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