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1.结合下表,为解决重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 C )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2.★从1953年到1957年,在工业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人均国民收入增长36.5%;全国消费基金增长36.8%,人均增长21.6%,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42.8%。这些数据表明“一五”计划 ( )A.兼顾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C.提倡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 D.谋划产业布局与地区平衡3.★在实施“一五”计划的同时,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 )A.受到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C.推动了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D.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4.右图为著名作家老舍(舒舍予)的一张当选证书,他参加的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人民民主B.政治协商C.国家独立D.和平共处5.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作为奋斗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基本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6.★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7.右图所示是一张1955年发行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根据所学知识和图文信息判断其印发的目的是 ( )A.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B.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8.1955年,我国公私合营工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为314(以1950年为100),而私营工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158。这说明公私合营( )A.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B.保证了企业的生产利润C.激发了企业的生产活力 D.旨在压制私营工业发展9.★如果为右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0.★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11.★右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12.右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D.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13.1967年8月5日,在经受了长时间残酷的“批斗”之后,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手拿宪法愤怒地抗议道:“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由此可见,我们应从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吸取的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预防和反对个人崇拜C.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要坚持不懈地促进社会和谐14.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焦裕禄时我上初中,当时政治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便哽咽了,听着听着我们也流泪了。总书记接着说,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被誉为 ( )A.“最可爱的人” B.“党的好干部”C.“铁人” D.“两弹元勋”15.★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王国范,河北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1)右图让你想到了什么运动?(2分)它为何使王国范笑逐颜开?(2分)材料二 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2)你知道我们是如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吗?(2分)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2分)材料三 右图是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3)它是当时我国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映?(2分)这一事件过程中采取了哪一创举?(2分)材料四 有关如何看待三大改造,张明和王刚展开了争论。张明:真是了不起!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是了不起!王刚:三大改造中存在很多缺点和偏差,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4)你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吗?(2分)请你说说对三大改造的看法。(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大量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之间达到13.4%。——《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表现。(2分)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展开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建成投产,不但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使中国原有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积极意义。(2分)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工业化建设的主要问题。(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之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所占比例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工业总产值 100% 0商品零售额 95.8% 4.2%材料三 1958年10月,山东省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4分)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方针?(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经济成分有何特点?(4分)这与哪一事件有关?(4分)(3)材料三中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4分)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4分)19.根据以下大事年表分析,回答问题。(5分)1953年至1956年底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至1961年 三年经济最困难的时期1964年 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 调整国民经济工作完成;实现原油自给1966年至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年 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请根据上面图表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至少200字。)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C )2. ( A )3.( B )4.( A )5.( C )6. ( B )7.( C )8.( C )9. ( A )10.( D )11.( C )12.( C )13.( A )14. ( B )15.( 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6分)(1)运动:土地改革运动。(2分)原因: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出台使他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2分。意思相近即可)(2)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分)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2分)(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赎买政策。(2分)(4)有道理。(2分)看法:①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2分)17.(16分)(1)表现: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资本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任答两点,2分)(2)特点: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任答两点,4分)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3)主要问题:追求高速度;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4分)(4)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化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工业强国。(任答两点,4分)18.(18分)(1)状况: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4分)方针:第一个五年计划。(4分)(2)特点: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4分)事件: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4分)(3)“新乐园”指的是:人民公社。(4分)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4分)19.(5分)题目: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分)论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1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之后,中国开始全面地大规模建设。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由于“左”的错误,致使1959年至1961年经济陷入最困难的时期。(1分)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完成。“左”的错误延续到思想文化领域,就是进行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整个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有正确决策,也有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也取得了很多成就,所以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分)(只要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