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共35张PPT,1个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共35张PPT,1个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联系
树、土壤、水分、养料阳光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
发展
正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构成
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3艘航母福建舰下水
2012年9月25日
辽宁舰:从零起步人民海军进入航母时代
2019年12月17日,首艘国产航母“山东”号正式交付。
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1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ONE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人的出现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发展具有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①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是普遍的
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原 理
方法论
归纳小结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思考:发展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
袁世凯称帝
新中国成立
中国进入新时代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运动
变化
发展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变化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A.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候鸟迁徙
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G.1G,2G,3G,4G,5G时代
运动、变化
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发展
发展
运动、变化
运动、变化
发展
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含义
新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3.新事物与旧事物
(2)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判断标准
新事物
旧事物


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前途
新事物
符合历史趋势
反映社会进步
符合人民利益
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其根本标志是: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①新事物——优越性
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外形笨重,功能简单
汲取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手机通讯联络功能
增添旧事物中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速度更快、屏幕更大更清晰、功能更强
②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结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注意: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批判继承,新事物总是汲取旧事物的合理成分,在旧事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总结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方法论】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的保守思想。
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ONE
有个人十分饥饿,走到一个店里买煎饼吃,吃完了六个半,就觉得饱了。于是这人非常后悔,给自己打了几个耳光,说:“我这时候饱了,是由于吃了这半个饼的缘故。这样看来,前面六个饼是白吃了。如果早知这半个饼就能吃饱,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啊!”
《愚人吃饼》
思考:大肚汉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错误。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没有认识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事物发展的状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对立性)
事物发展的 形式或状态 内涵 特点 状态 结果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性质没变
仍是该事物
质变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性质改变
变为它事物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量变与质变的根本区别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改变。2.发展一定是质变,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1.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
(2)量变和质变的联系(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
……
事物的发展:
反对:形而上学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总结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方法论】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要坚持适度原则。
知识拓展1: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②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
DOG
(dog)
GOD
(god)
①数量上的增减(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
0℃
10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防微杜渐
欲速则不达
量变关键词:一步步、点滴、渐进、积累
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成语、俗语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知识,
请思考:
火车发展史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事物发展的趋势——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
2.事物发展的趋势——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注意:扬弃 抛弃
扬弃是既否定又肯定,既克服又保留
误区: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
×
2.事物发展的趋势——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与旧事物有关系,是联系的环节;
产生了新事物,是发展的环节。
总结3: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方法论】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事物发展的趋势——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专制 VS 民主
①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原 理
方法论
归纳小结3: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辩证的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方法论
(1)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2)发展的状态 (量变与质变) (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如此循环往复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把握适度的原则
(3)发展的趋势 (前进性和曲折性)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又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量变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趋势
发展的状态
质变
必要准备
要求
要求
必然结果
要求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坚持适度原则。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面对挫折与考验
发展的普遍性
课堂小结
(2025年1月,浙江,)13. 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对它的观察和认识充分体现在词汇中。露珠强调“露”的形状特征,秋露点明“露”的季节特征,朝露、宿露突出“露”的时间特征,花露、草露、竹露体现“露”的空间特征等。由材料可知( )
①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③事物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④人们借助抽象思维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但是材料强调的是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强调意识的特征和作用,①不选。
②:“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对它的观察和认识充分体现在词汇中”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②正确。
③:露珠强调“露”的形状特征,秋露点明“露”的季节特征,朝露、宿露突出“露”的时间特征,花露、草露、竹露体现“露”的空间特征等,说明“露”这种普遍性寓于露珠、秋露朝露、宿露、花露、草露、竹露等特殊性之中,说明事物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③正确。
④: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材料不涉及抽象思维,而是运用了形象思维,④不选。
(2023·湖南高考真题)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 )
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
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
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错误。②③: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体现了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②③正确。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个性到共性的转化,④排除。
D
(2025江苏卷)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我国有14亿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负!”我国从诉讼产生的源头——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着手,构筑三道防线,减少诉讼增量。
防线一:纠纷防范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减少分配不公,机会不公等问题的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预防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产生。
防线二:前端化解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纠纷成为诉讼案件之前采取措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纠纷进一步发展。
防线三:关口把控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支持和指导居民委员会调解、行业专业调解、群众协商调解,尽可能在诉前采用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构筑三道防线减少诉讼增量的
【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支持和指导居民委员会调解、行业专业调解、群众协商调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纠纷与诉讼增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在纠纷成为诉讼案件之前采取措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纠纷进一步发展。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和不同阶段的特点,构筑不同的防线。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纠纷防范防线侧重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减少分配不公等问题,从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着手,从源头上预防矛盾产生。
⑤系统优化要求用综合思维方式认事物,统筹各要素,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三道防线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衔接的有机系统,通过统“防一化一拉三个环节,形成完整链条,体现了用系统观念提升社会只效能。
谢 谢 观 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