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课件(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课件(3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节 工业
01
学习目标
1.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课程目标: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我国工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02
知识管理
1.概念
工业生产包括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开采,以及对矿产品、农产品等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知识点一 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
2.我国工业的历史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工业基础薄弱,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依赖进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集中力量发展工业,用几十年时间实现了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
(3)目前,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3.制造业的全球地位
(1)2010年以后,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超过40%的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2)我国制造的发电与输电设备、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我国工业产品出口额占货物总出口额的90%以上。21世纪以来,工业产品的出口构成已经从以纺织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1.工业分布的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少数几个城市。几十年来,我国一方面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另一方面在内陆地区大力加强工业建设。
知识点二 相对集中的工业分布
2.工业类型
自然资源的开采、原材料的加工等,多集中在我国中西部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的生产多集中在____________地区。
3.工业增加值
东部沿海地区和____________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合计约占全国的80%。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在这两个地区。
东部沿海
长江沿线
知识点三 科技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1.低碳工业的必要性
(1)工业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2)建设____________是应对全球变暖、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
低碳工业
2.低碳发展的途径
(1)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
(2)国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用____________替代化石能源、发展______________等,促进工业向低碳转型。
低碳能源
高技术产业
03
核心填图
填图 我国各省区工业增加值的全国占比及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
填图速记
我国各省区工业增加值的全国占比及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
1.写出图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超过10%的省级行政区。
2.读图可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东______西______。
3.写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


东部沿海地区
长江沿线地区
04
典型例题
例1 过去,我国的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走俏海外。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畅销全球。读太阳能电站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制造实现从“老三样”向“新三样”的跨越主要得益于( )
A.科学技术快速进步 B.劳动力众多且廉价
C.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矿产资源大量开采
(2)我国光伏发电设备产量已占全球的80%以上,为全球减少碳排放贡献了中国力量。下列关于太阳能发电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受天气变化影响 B.发电效率高而稳定
C.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D.分布均匀,各地皆可发电
A
C
例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同属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下图示意202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空间分布。
(1)“节能环保、智能高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鲜明的__________产业的特征。
(2)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中,______侧新能源汽车销量较高,这表明________数量的多少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规模影响较大。
(3)读图可知,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________省和以珠江三角洲区域为核心发展地带的________省。这两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均位于全国前列,这体现________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汽车销售市场的规模影响较大。
高技术

人口
广东
浙江
经济
(4)说说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意义。(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作答)
【答案】(示例)①经济角度:推动汽车产业升级,拉动GDP增长,增强国际竞争力。②社会角度:创造就业机会,提升消费者出行体验。③环境角度: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保护生态环境。
05
课时作业
读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地区统计图,完成1—2题。
建议用时:10分钟·限时训练
1.人形机器人研发产业属于( )
A.重工业 B.传统制造业
C.服务业 D.高技术产业
2.我国人形机器人企业主要分布地区及优势是( )
A.中部地区,消费市场广阔 B.东部地区,科技人才集中
C.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D.东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B
D
“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主要涵盖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不属于“低空经济”的是( )
A.新疆利用无人机进行棉花的田间管理
B.引发游客阵阵赞叹的“空中元宵灯会”
C.乘坐“空中的士”快速通勤的上班族
D.我国多次发射火箭进入太空探索
D
4.“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发展的最主要意义是( )
A.促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B.降低运输成本
C.大大减轻路面货运压力
D.缩小城乡差距
A
智能制造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贯穿制造全过程,实现了制造系统全智能化,提高了制造业的质量、效率与核心竞争力。下图示意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首都北京处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 )
A.环渤海集聚区 B.长江三角洲集聚区
C.中西部集聚区 D.珠江三角洲集聚区
6.影响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分布的关键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市场需求
C.人口数量 D.科学技术
A
D
重庆市正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项目,通过充分利用建筑屋顶、车棚顶面等适宜场地空间,安装光伏发电设施,加快推进低碳绿色转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支撑低碳绿色转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是( )
A.科学技术驱动 B.交通运输便利
C.工业规模扩大 D.制造产业发达
建议用时:10分钟·自主选练
A
2.重庆太阳能光伏光热项目的推广实施可以( )
A.改变太阳能的地区分布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扩大土地资源的面积
D.降低地区的温差变化
B
3.2022年,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数西算”是指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将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部分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数据中心是支撑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大,80%以上的花费都在设备的供电和制冷上,运行时需恒温。下图为我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分布图。
(1)我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得益于西部地区________(填“土地”或“水”)资源丰富,水能、太阳能、______能丰富等有利条件。
(2)请说出“东数西算”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意义。(任答一点即可)
土地

【答案】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任答一点,合理即可)(共35张PPT)
第一节 农业
01
学习目标
1.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课程目标: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02
知识管理
1.概念
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业、________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知识点一 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
种植
畜牧
区域差异 气候条件 主要农业
东部农区 水热条件优越 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等的主要分布区,其中平原地区以__________为主
分界线 __________毫米年降水量线 西部牧区 降水较少,草原、荒漠广布 畜牧业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
2.东西差异
种植业
400
3.南北差异
______________是我国东部农区的南北分界线。
(1)该线以北地区多________,主要种植________、玉米、大豆等作物,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种植水稻。
(2)该线以南地区多________,主要种植________等作物,海南岛、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可种植________等热带经济作物。
秦岭—淮河
旱地
小麦
水田
水稻
橡胶
4.中国农业区域差异
(1)西北内陆或青藏高原:气候干旱或寒冷,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
(2)长城沿线以北:冬寒夏暖,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播秋收作物。
(3)秦岭—淮河以北到长城沿线:小麦可以越冬,一年两熟(小麦、玉米)。
(4)秦岭—淮河以南到南岭:一年两熟(水稻),可种植柑橘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5)南岭以南:冬暖夏热,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5.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1)三大主粮:水稻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平原和____________,小麦在____________产量最大,玉米主要产自____________和华北平原。
(2)经济作物:棉花、油料、糖料等,各地区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形成区域优势。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1.农业科技的发展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提升、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挑战与未来
我国人均耕地少,面临着耕地退化、水资源短缺,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
知识点二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03
核心填图
填图 我国农业区域差异分布图
填图速记
我国农业区域差异分布图
在图中找出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将下列序号填在这四地中的适当位置:①适宜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适宜发展畜牧业、③适宜种植小麦、④适宜种植水稻。
【答案】填图略。①标注在海南岛,②标注在内蒙古高原,③标注在华北平原,④标注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04
典型例题
例1 甘肃景泰地处中国西北部,气候干旱,有大量盐碱地。当地通过利用盐碱地挖塘(鱼塘水经人工处理,可模拟海水环境)养鱼,发展戈壁盐碱渔业,使原本撂荒的盐碱地重焕生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养殖的原产于南美洲周边海洋中的南美对虾已经实现量产,使南美对虾成为甘肃的“新特产”。这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发展 B.全球气候的变暖
C.农业科技的进步 D.交通运输的发展
C
(2)甘肃景泰因地制宜发展戈壁盐碱渔业,可以( )
①增加经济收入 ②修复生态环境 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④彻底治理盐碱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例2 读我国农业区域差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毫米年降水量线一致。
(2)A区气候较干旱,天然草场广布,农业部门以__________为主。
(3)我国种植业区耕作方式大致以_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划分为旱地和水田。
(4)我国东部地区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显著,北方以________、玉米、大豆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400
畜牧业
秦岭—淮河
小麦
(5)藏民在青藏高原上搭建大棚种植蔬菜,极大地改善了西藏蔬菜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该不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B.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C.地处高原,光照不足 D.河湖稀少,水源不足
A
05
课时作业
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在祖国大地上描绘出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1—2题。
建议用时:10分钟·限时训练
1.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地形 D.河流
2.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B
D
湖南湘西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猕猴桃创新团队用10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产品出口至欧美高端水果市场,有效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湘西猕猴桃销售到全国及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
①科技水平提高 ②加工产业发展 ③交通高速发展 ④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4.乡村振兴一定要把“粮袋子”紧紧攥在手里。为此,从根本上我们应该做的有( )
①大量进口粮食 ②保护耕地 ③加大惠农力度 ④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⑤到国外开辟农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C
土豆喜温凉,喜光照。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的河北省沽源县人口较少,夏季平均气温17.9℃,年日照时数达3 246小时,种植土豆面积超31万亩,土豆产量大、品质上乘。下图为翻收土豆场景照片。据此完成5—6题。
5.依据材料,沽源县出产优质土豆的优越气候条件是( )
A.降水充足 B.终年高温
C.光照充足 D.水源充足
6.该地能进行如照片所示的大规模翻收土豆,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人口众多  B.地形平坦
C.森林广布  D.河流众多
C
B
武冈铜鹅养殖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产业规模大,产品品质优良,市场广阔,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读图,完成1—2题。
建议用时:10分钟·自主选练
1.武冈铜鹅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主要原因是( )
A.成本高 B.品质优
C.易养殖 D.价格贵
2.促进武冈铜鹅产业发展的措施有( )
①铜鹅深加工 ②培育新品种 ③弃耕养鹅 ④政策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C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春耕备耕,是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关系我国全年的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下图为我国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示意图。
(1)下列关于我国高标准农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南区的糖料作物主要有甜菜
B.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和青藏区
C.东南区的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
D.油菜籽主要分布在西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
D
“数字大田”里的春耕:在全国的田间地头,无人机、智能农机具、智能物联网、智能灌溉、智能温控等现代农业科技得到广泛应用,科技赋能让春耕生产更“智慧”。
(2)图中A、B两地纬度相近,但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试选择其中一地,分析该地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不利的自然条件,并列举一项改善该不利条件的农业技术措施。
【答案】A地: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措施:推广智能灌溉、喷灌技术、滴灌技术、育种改良、节水农业、节水技术等。
B地:热量不足/积温低/冬季气温低。
措施:建设温室大棚、采用智能温控技术、培育耐寒品种等。
2024年5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万亩沙漠温室内,科研人员在水稻试验区采用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方式,试种快速繁育水稻成功。
(3)在沙漠温室内,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创新(或现在农业技术)
实践作业
农作物种植
要求:(1)选择一种或几种本地常见的农作物,在学校试验田或者家庭小菜园里种植;(2)定期记录生长过程、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情况;(3)开讨论会,交流种植心得。(共37张PPT)
第三节 交通运输
01
学习目标
1.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课程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02
知识管理
1.交通网络分布特点
受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影响,我国交通线呈____________的分布格局。在地形________、人口________的地区,交通线较为稠密;在山区和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交通线较为稀疏。
知识点一 覆盖全国、东密西疏的交通网络
东密西疏
平坦
密集
2.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的发展
(1)高速公路:采用首都__________、南北纵向线和东西横向线相结合的布局方案。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渝地区等已形成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2)高速铁路:“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连接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未来将扩增建成以“八纵八横”线路为主干、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放射线
3.交通运输科技与工程建设成就
(1)科技突破:我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国____________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的巨大进步,“中国桥”“中国装备”等攻克了工程建设和交通运行的诸多难题,使我国交通运输科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基础设施
(2)工程建设成就
①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修建了大量隧道和桥梁(如北盘江第一桥)。
②风浪大、地基软、跨度大的沿海地区:修建了多座跨海大桥(如港珠澳大桥)。
③气候条件恶劣的低温、干旱、高原地区:修建了铁路、公路(如青藏公路)。
1.国内交通网络
我国海陆空交通线相互衔接,基本实现连接城乡、畅行全国。
知识点二 内畅外通的交通联系
连接范围 交通形式
相邻大中城市间 高速铁路
连接全国主要城市 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等相结合
一般城市、乡村和偏远地区 普速铁路、普通国道、省道、农村公路等
2.与陆上相邻国家的联系:通过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连通。
3.与远洋国家的联系:通过航空运输和海洋运输往来。
思维拓展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客运远距离出行——航空运输、铁路运输
近距离出行——公路运输
欣赏河流两岸的风景——水路运输
03
核心填图
填图 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填图速记
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1.从长沙到广州,最便捷实惠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运输,经过的交通干线是图中的______(填“①”“②”或“③”)。
铁路

2.寒假期间,广州的小李一家计划去北京过春节,请利用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帮小李规划出行并说明理由。
【答案】方式一:高铁。理由:快捷方便等。
方式二:飞机。理由:速度快,安全舒适等。
方式三:自驾。理由: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到门”的需求等。
04
典型例题
例1 2025年1月15日,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商业运营一周年之际,我国第二艘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建设全面提速。国产大型邮轮的成功研制和商业航行,标志着中国造船业正在从有影响力的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爱达·花城号”适用于(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C
(2)国产大型邮轮的研发成功主要得益于我国( )
A.交通能力的增强 B.科技水平的提高
C.海洋事业的发展 D.国际合作的开展
B
例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包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下图为包海高铁线路示意图。
(1)包海高铁北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经陕、____________、渝、贵、桂、粤省级行政区,南至海南省的行政中心________市。
(2)风沙危害是铁路建设和运营的主要困扰之一,包海高铁最易受风沙危害的地段是______。
A.包西段 B.西渝段 C.渝贵段 D.贵南段
(3)重庆市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向南可沿包海高铁穿过________海峡到达海南岛;向东可沿长江直达上海市。
川(蜀)
海口
A
琼州
(4)贵南段采用“拱隧一体”模式修建拱桥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B.便于野生动物迁徙
C.对隧道起到支撑作用 D.便于观赏溶洞景观
C
05
课时作业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智能出行人次分布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1—2题。
建议用时:10分钟·限时训练
1.“智能出行”的交通方式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 )
A.机动灵活 B.速度最快
C.运量最大 D.价格最低
2.智能出行作为未来城市交通的主要模式,其普及得益于我国( )
A.汽车产业的发展 B.城市路网规模的扩大
C.人口数量的增加 D.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D
A
高铁是中国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特色名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铁虽规划和建设起步晚,但发展迅猛。随着郑济高铁的全线贯通,郑州成为全国首个建成“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城市。读图,完成3—4题。
3.“米”字形高铁的建设对河南省的积极影响有( )
①加强河南省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②促进河南省与周边省市乃至更远地区的联系 ③提升核心城市的等级 ④带动沿线城市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高铁兰州到乌鲁木齐段,沿途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色为( )
A.大漠孤烟  B.傣族竹楼
C.热带丛林  D.水乡泽国
B
A
运行在横断山区的5633/5634次列车,常年往返于成昆铁路普雄和攀枝花之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公益慢火车”。该列车14号车厢被改造为运载家禽、牲畜的专用车厢,且不收取额外费用。下图示意成昆铁路及复线(局部)。据此完成5—7题。
5.成昆铁路沿线的桥梁、隧道众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城镇
6.14号车厢被改造为运载家禽、牲畜的专用车厢,主要是为了( )
①保持列车车厢环境 ②便于家禽、牲畜的运输 ③提升列车运输速度 ④降低列车运行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A
7.与成昆铁路相比,成昆复线曼滩至喜德西的建设中采用“裁弯取直”是为了( )
A.缩短通行时间
B.降低修建的难度
C.增加运输运量
D.增加交通运输方式
A
下表是某同学一家5人寒假出行制定的交通方式比较表。据此完成1—2题。
建议用时:10分钟·自主选练
北京— 上海 高铁 私家车 自驾 大巴 飞机
用时 约5小时 约13小时 约13小时 约2小时
价格 一等座每人1 035元,二等座每人626元 单程约1 100元 每人约350元 全家每人约1 300元,折扣价从每人400元至900元不等
1.从表中信息能够得出( )
A.目的地为北京
B.乘坐飞机最快
C.包含四种交通运输方式
D.乘坐高铁价格最低
B
2.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出行建议( )
①乘坐大巴最省钱又省时间 ②可以购买特殊时段的折扣机票,又便宜又快 ③自驾很方便,可以直达目的地的宾馆 ④高铁很舒适,二等座票价格较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B
3.当下,坐高铁看中国已成为一种旅游新时尚。我国是高速铁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国家。读我国部分高速铁路干线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普速铁路相比,高速铁路使出行______。
A.里程更长
B.费用更低
C.用时更短
D.舒适度下降
(2)哈大(哈尔滨—大连)高铁是我国首条“高寒铁路”,“高寒”是指这里________高,气候寒冷。
C
纬度
(3)京沪(北京—上海)高铁主要穿行于平原地区,全线多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通过农业种植区,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A.避开冻土 B.保护动物
C.美化环境 D.少占耕地
(4)西成(西安—成都)高铁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秋季,列车穿过隧道前,旅客眼前“一片葱绿”,穿过几条隧道之后,旅客看到“落叶金黄”的景象。据此推测,列车行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填“从西安到成都”或“从成都到西安”)。
D
从成都到西安
(5)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读图可知,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填“东密西疏”或“西密东疏”),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东密西疏
【答案】(示例)东部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高铁出行需求大;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疏,经济相对欠发达,高铁出行需求较小。
实践作业
制作一份旅游路线
要求:根据自己的行程,制作一份旅游行程安排。
步骤:(1)确定旅游目的地和时间。明确旅行的时间长度,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旅行目的地。
(2)制订旅游计划。了解旅游景点、交通方式、住宿选择及当地的美食。
(3)综合时间安排、乘坐车次、住宿宾馆、具体行程,编制旅游的费用预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