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编号 003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第三节,是在学习密度概念及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密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通过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密度测量的方法,进而介绍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质量或体积等方面的应用。这些内容不仅是对密度概念的深化理解,也为后续学习浮力等知识奠定基础,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测量方法,但在将密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他们对密度的应用场景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忽略单位换算、实验操作的细节等。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提高。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理解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质量或体积等方面的应用。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探究:经历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密度知识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法;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质量或体积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密度知识在复杂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学习策略 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小石块、食盐水、细线等。 多媒体课件:展示密度知识的应用实例、实验操作步骤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利用密度知识进行鉴别的物品,如不同材质的首饰、金属零件等,提问:“如何鉴别这些物品的材质?”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生观察并思考,提出自己的方法,如测量密度、比较硬度等。 通过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知识的应用。新课讲授: 学生实验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和食盐水的密度?”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小石块、食盐水、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测量小石块和食盐水的密度。3. 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密度值,并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 讲解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如鉴别矿石、检验酒精等,让学生了解密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5. 讲解密度知识在间接测量物体质量或体积中的应用,通过例题分析,如计算碑身的质量、铜丝的长度等,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测量小石块和食盐水的密度,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和间接测量物体质量或体积中的应用,分析实例和例题。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密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巩固练习 小明要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 6-14(a)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矿石的体积,测量过程如图 6-14(b)所示。请根据上述信息,求矿石的密度。 如图 6-15 所示,有一捆横截面积为2.5的铜丝,质量为8.9kg,试计算铜丝的长度。 3. 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强调单位的统一和换算,以及实验操作的细节。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应用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法,以及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质量或体积等方面的应用。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本上的 “实践与练习” 题目。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密度知识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实例,如地质勘探、材料科学等。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查阅资料。 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板书设计 三、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设计:测量小石块和食盐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 测量食盐水的质量和体积。 数据记录与分析:计算密度值,讨论实验问题。 二、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通过测量密度鉴别物质的种类,检验样品是否合格。 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三、例题分析 计算碑身的质量。 计算铜丝的长度。 计算方钢的质量。 计算竹筒的高度之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