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密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密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课时编号 002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二、密度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第二节,是在学习质量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另一个重要物理属性 —— 密度。教材通过问题情境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不同物质,进而通过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建立密度的概念。密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后续学习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教材还介绍了密度的公式、单位及一些物质的密度,以及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及其测量,对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物质的一些属性有感性认识,如铁比木头重,但这种认识往往是模糊的、不科学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等结论的得出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来帮助理解。此外,学生对密度的应用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实例分析。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掌握密度的公式和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密度计算;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密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探究: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密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建立;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不同体积的铁块、铝块、木块、水等。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应用实例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两个被涂成相同颜色但大小不同的铁块和塑料块,提问:“你能区分哪个是铁块,哪个是塑料块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不同物质。 学生观察并思考,提出自己的方法,如掂量质量、比较硬度等。 通过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区分方法。
新课讲授 引导学生猜想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又有什么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不同体积的铁块、铝块、木块等实验器材,让学生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并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讨论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4. 引出密度的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5. 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学习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观察密度表。 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密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展示密度表,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特点,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巩固练习 1. 一块铁的质量是 158g,体积是 20cm ,求铁的密度。 2.已知水的密度是 1.0×10 kg/m ,一个容积为 5L 的水桶,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水? 3.有一个金属块,质量是 117g,体积是 15cm ,判断它是什么金属(通过查阅密度表)。
4. 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强调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以及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和结论。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本上的 “实践与练习” 题目。
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等。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查阅资料。 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二、密度 一、密度的概念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公式:ρ=m/v 单位:千克/米 (kg/m )、克/厘米 (g/cm ),1g/cm = 1×10 kg/m 二、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不同体积的铁块、铝块、木块等。 实验步骤: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四、一些物质的密度 展示常见物质的密度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