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兰亭集序》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兰亭集序》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兰亭集序》
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大意
2
把握情感变化
3
鉴赏情、景、理交融的艺术效果
教学流程
中国书法史上,有一部被唐太宗称为“尽善尽美”的作品,它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的书法大家有所目睹,但是《兰亭集序》的内容恐怕大家研习的不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一、 情景导入
教学流程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二、文学常识
三、诵读通大意
1.听范读,给不认识读不准的字注音。
2.自读,弄清字面意思。
3.请同学范读,纠正字音、重音、节奏。
教学流程
明确:
癸(guǐ)丑 会(kuài)稽(jī)山 修禊(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嗟(jiē)悼(dào) 虚诞(dàn) 彭殇(shāng)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1、趣舍万殊
2、悟一室之内
趣——取
悟——晤
教学流程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一觞一咏
所以游目骋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
死生亦大矣
形作名,贤才。
形作名。年龄小的,年龄大的
使动用法,使……纵展,使……驰骋
数量词作意动,把……看作一样
形容词作意动,把……看作相等。
形作名,大事
名作动,喝酒
教学流程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或取诸怀抱
所以游目骋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把……作为
依次排列。次,地方
襟怀抱负
用来……
这篇文章
教学流程
简要梳理文章内容。
四、整体感知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时间。
会稽山阴兰亭:地点。
修禊事也:事件。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物。
山、岭、林、竹,清流激湍:景致。
乐、欣、快、倦、感、兴、痛、嗟、悼、悲:感受。
教学流程
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并分析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五、精读理解
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 极视听之娱 乐
快然自足,感慨系之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痛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 悲
乐 痛 悲 乐 悲
(庄子不能消解人生之乐与悲的矛盾)
如何表现“信可乐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指永和九年
春季的末一个月
会稽,郡名,在今浙江北部和江苏东南部一带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嬉戏,以拔除不祥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一起
全,都
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
adj.—n.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高而险峻的山岭
高高的竹子
流势很急的水
景物互相衬托
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旁边
演奏音乐的盛况
繁盛
喝点酒,作点诗
深远高雅的情思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
和风
自然界的万物
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
穷尽
实在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如何表现“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品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缘何而“痛”?
人与人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互相交往
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
有的人在室内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
心怀
悟言:晤谈、对谈
通“晤”,面对
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
人的躯体
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
通“取”
静与动
感到高兴和满足
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
对于所喜爱的或得到的已经厌烦
感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感慨随着这种变化而有所不同
过去,以前
旧迹
因它引起心中的感慨
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因,因为
发生,引起
至、及
死生是一件大事
王羲之的生死观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王羲之否定老庄“一死生,齐彭殇”,认为生即生,死即死,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最大的价值,不应空谈玄理,表现出王羲之对抗人生虚无的执着努力。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晋时难能可贵的。
内心:执着追求
(反思生命)
表面:美景盛事
(寄情山水)
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魏晋士人的生死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汉末)曹操《短歌行》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汉魏)徐干《室思》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
——《晋书 刘伶传》
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与山巨源绝交书》
教学流程
试分析《兰亭集序》情、景、理交融的艺术效果。
六、艺术鉴赏
1.集会时间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金谷诗序》: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
明确:《兰亭集序》用两句写时间,但两句意思一致,《金谷诗序》用一句写时间。《金谷诗序》显得语气急促,而《兰亭集序》用字数相等句型对称意义一样的句子显得非常从容,表现在情感上就是舒缓不急迫。
教学流程
2.参会人物
《兰亭集序》: 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实际集会人员:“江州刺史右军将军”(王羲之),“太保都督,庐陵郡公”(谢安),“吏部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散骑常侍”(谢万)。
《金谷诗序》: “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征西大将军祭酒”“吴王师、议郎关中侯”。
明确:《兰亭集序》没有罗列这些权贵的官职、爵位等,而仅仅用“少长”、“群贤”这种毫无高官显贵特点的词语,对应的感情是平淡和克制甚至是不值得炫耀的潇洒。
教学流程
3.写景句
《兰亭集序》: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高岭千寻,长湖万顷。
明确:《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中两句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更注重文采,情感上追求激越。《兰亭集序》中两句不事雕琢,也不注重辞藻的华丽,呈现的情绪克制稳重,不追求情感的激越。
教学流程
4.乐的对象
《兰亭集序》:宇宙之大,品类之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金谷诗序》: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
明确:《金谷诗序》罗列了集会时物品的丰盛和种类的繁多,是物质方面的快乐。而《兰亭集序》则是追求精神方面的快乐,俗雅一辨即知,快乐的享受程度是克制的。
教学流程
5.情和理
《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悲夫。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
明确:《兰亭集序》面对生死不是回避,而是敢于正视现实,以客观理性的眼光和态度面对这个问题。面对不可更改的生死大事,悲痛之情油然而生,面对无情的宇宙生死规律,个人的生命显得如此的渺小不堪,悲痛之情本来可以大书特书,但是《兰亭集序》却点到为止了。《金谷诗序》用对仗句这种颇有文学色彩的句子来表达情感,而《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则直接回避了乐与悲这一永恒的矛盾。景,质朴无华,不尚虚饰;理,客观理性,直接面对;情,克制从容。景、理、情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和有机的融合。
拓展延伸
自选角度分析《兰亭集序》《春夜宴桃李园序》《金谷诗序》的不同。
金谷诗序
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拓展延伸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作业布置
1.搜集兰亭序中王羲之的诗作,和本文比较,说说为什么本文要比他的诗作有名。
2.搜集对《兰亭集序》书法的评价,谈谈你的认识。
情感
变化

1-2段兰亭盛会
良辰、美景、贤人、雅事

3段写人生感慨
快乐短暂,欲望无限、生命有尽

4段交代作序目的
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 体会一致 千古不变
小结:王羲之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
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