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届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34 实验8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阻力很小的滑轨上有两辆小车A、B,给小车A一定速度去碰撞静止的小车B,小车A、B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可由速度传感器测得。(1)实验应进行的操作有________(单选)。A. 测量滑轨的长度B. 测量小车的长度和高度C. 碰撞前将滑轨调成水平(2)下表是某次实验时测得的数据:A的质量/kg B的质量/kg 碰撞前A的速度大小/(m·s ) 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m·s ) 碰撞后B的速度大小/(m·s )0.200 0.300 1.010 0.200 0.800由表中数据可知,碰撞后小车A、B所构成系统的总动量大小是________kg·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在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1)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相同的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该球直径为________ cm。(2)实验中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丙所示,入射球A与被碰球B的质量比,则实验中碰撞结束时刻两球动量大小之比=________。3.如图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线悬挂于O点,O点下方桌子的边沿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2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1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A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B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小球的大小)4.利用气垫导轨通过闪光照相进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实验,实验要求研究两滑块碰撞时动能损失很小和很大等各种情况。(1)若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大应选下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若要求碰撞动能损失最小则应选下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甲图两滑块分别装有弹性圈,乙图两滑块分别装有撞针和橡皮泥)(2)某次实验时碰撞前滑块B静止,滑块A匀速向滑块B运动并发生碰撞,利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连续4次拍摄得到的闪光照片如下图所示。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在这4次闪光的过程中,A、B两滑块均在0~80 cm范围内,且第1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位于处。若A、B两滑块的碰撞时间及闪光持续的时间极短,均可忽略不计,则可知碰撞发生在第1次闪光后的________时刻,A、B两滑块质量比=________。5.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关于橡皮泥在本实验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改变小车的质量B. 在两车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撞坏小车C. 若在两个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贴上尼龙搭扣(魔术贴),可起到相同的作用(2)关于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实验前应微调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P能静止在木板上B.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应将小车P由静止释放C. 与小车P碰撞前,小车Q应静止在木板上的适当位置D. 加砝码以改变小车质量再次实验,必须再次调整木板倾角(3)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已将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标在图上。则小车P碰撞前的速度为__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4)测得小车P的总质量为,小车Q的总质量为,图乙中AB、BC、CD、DE四段长度分别为,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验证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6.如图所示,在水平平台上静止放置一轻弹簧,弹簧左端与固定竖直挡板拴接,弹簧处于原长时标记右端对应平台台面上的O点,在O点右侧的A处固定一个光电门。已知水平平台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当地重力加速度为。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具体步骤如下:①在小滑块a上固定一个宽度为的挡光片;②用天平分别测出小滑块a和b的质量;③使小滑块a向左压缩轻弹簧到某一位置,标记该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滑块a,a瞬间被弹开后沿平台向右运动,经过光电门后与另一小滑块b发生正碰,碰后两滑块先后从平台边缘飞出,分别落在水平地面的B、C点;④记录小滑块a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遮光时间;⑤用刻度尺测出O、之间的距离、平台距水平地面的高度及平台边缘铅垂线分别与B、C点之间的水平距离;⑥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测量。(1)若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目中给定的字母表示),则说明小滑块a、b正碰过程动量守恒;(2)该同学利用图像分析O、之间的距离与小滑块a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遮光时间之间的数值关系,利用描点法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该图像纵轴表示,则横轴表示________(选填“” “”或“”)。若该图像的斜率为,则由图乙可求得该轻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弹簧的弹性势能可表示为,其中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弹簧的形变量)。7.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水平导轨上有两个静止的小车A和B,小车A上方装有遮光片,前方固定撞针,小车B后方固定橡皮泥。轻推小车A,小车A经过光电门1后,与静止的小车B碰撞,然后两小车一起再通过光电门2。光电门会分别记录下遮光片的挡光时间。(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结果如图乙所示,则遮光片的宽度d=________ mm。(2)若某次实验中,光电门1记录的遮光时间,光电门2记录的遮光时间,小车A(含撞针、遮光片)的总质量为203 g,小车B(含橡皮泥)的总质量为202 g,则两小车碰撞前,小车A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大小=________ m/s,碰撞后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________ kg·m/s(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两个光电门放置的位置应适当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一些。8.小李同学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时”,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安装斜槽轨道和水平凹槽轨道,让斜槽末端水平且与水平凹槽良好对接;②取大小相等、质量分别是的小球a、b;③让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H高度处无初速度释放,记录小球a在水平轨道停下的位置A点;④在水平轨道上O点放置一个同样大小的小球b,让a球仍从H高度处释放,分别记录a、b两球碰完后停下的位置B、C;⑤用刻度尺测量OA、OB、OC的距离。(1)请写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目所给字母表示)(2)若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满足动量守恒,若碰完后a球回到圆弧轨道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验证。(3)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需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9.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对碰撞过程进行研究。让质量为的滑块A与质量为的静止滑块B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比较碰撞后A和B的速度大小和,进而分析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完成下列填空:(1)调节导轨水平;(2)测得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0.510 kg和0.304 kg。要使碰撞后两滑块运动方向相反,应选取质量为________ kg的滑块作为A;(3)调节B的位置,使得A与B接触时,A的左端到左边挡板的距离与B的右端到右边挡板的距离相等;(4)使A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气垫导轨运动,并与B碰撞,分别用传感器记录A和B从碰撞时刻开始到各自撞到挡板所用的时间和;(5)将B放回到碰撞前的位置,改变A的初速度大小,重复步骤(4)。多次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1 2 3 4 5t1/s 0.49 0.67 1.01 1.22 1.39t2/s 0.15 0.21 0.33 0.40 0.46k= 0.31 k2 0.33 0.33 0.33(6)表中的=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7)的平均值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8)理论研究表明,对本实验的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可由判断。若两滑块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的理论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和表示),本实验中其值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10.如图甲所示,让两个小球在斜槽末端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关于本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实验前,调节装置,使斜槽末端水平B. 选用两个半径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C. 用质量大的小球碰撞质量小的小球(2)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首先,将质量为的小球从斜槽上的S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复写纸上,重复多次。然后,把质量为的被碰小球置于斜槽末端,再将质量为的小球从S位置由静止释放,两球相碰,重复多次。分别确定平均落点,记为M、N和P(P为单独滑落时的平均落点)。a. 图乙为实验的落点记录,简要说明如何确定平均落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分别测出O点到平均落点的距离,记为OP、OM和ON。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即可验证碰撞前后动量守恒。11.某实验小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选择两个半径相等的小球A、B,其中小球A有经过球心的孔,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小球直径,如图乙所示,d=________ cm;(2)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有孔的小球质量记为,另一个球记为;本实验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3)将铁架台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固定力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相连;将长约1米的细线穿过小球A的小孔并挂在力传感器上,测出悬点到小球上边缘的距离;(4)将小球B放在可升降平台上,调节平台位置和高度,保证两个小球能发生正碰;在地面上铺上复写纸和白纸,以显示小球B落地点;(5)拉起小球A由某一特定位置静止释放,两个小球发生正碰,通过与拉力传感器连接的计算机实时显示拉力大小;读出拉力碰前和碰后的两个峰值和,通过推导可以得到小球A碰撞前瞬间速度大小=________;(6)测出小球B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则B碰后瞬间速度=________;12.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可以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上完成,其中左、右两侧的光电门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实验前,测得滑块A(连同其上的遮光片)的总质量为、滑块B(连同其上的遮光片)的总质量为,两滑块上遮光片的宽度相同。实验时,开启气垫导轨气源的电源,轻轻拨动两滑块,两滑块在导轨上自由运动时近似为匀速运动,再让滑块A从导轨的左侧向右运动,穿过光电门与静止在两光电门之间的滑块B发生碰撞。(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本实验可以不用通过垫高导轨的方式平衡滑块和轨道间的摩擦阻力B. 两滑块的质量应满足C. 需要用刻度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D. 需要用秒表测定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2)在某次实验中,光电门记录的遮光片挡光时间如下表所示。左侧光电门 右侧光电门碰前 无碰后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即验证了碰撞前后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还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即验证了两滑块的碰撞为弹性碰撞。(3)若滑块A第一次经过左侧光电门的时间为,滑块B第一次经过右侧光电门的时间为,通过改变两滑块的质量比值、在两滑块间增加轻质弹簧,可以使比值变大,的上限值为________。1.(1)答案:C解析:验证动量守恒需保证系统合外力为零,故需将滑轨调成水平(平衡重力分力),A、B项测量无关,故选C。(2)答案:解析:碰撞后总动量 。2.(1)答案:解析:20分度游标卡尺,主尺读数,游标尺第10条对齐,精度,总读数 。(2)答案:解析:平抛运动中速度与水平位移成正比,动量比 ,代入 ,,,得 。3.(1)答案:球1质量;球2质量;A点到最低点的竖直距离;B点到最低点的竖直距离;桌面高度(任填4个)(2)答案:解析:球1碰撞前速度 ,碰撞后速度 (反向)。球2平抛速度 。动量守恒:,化简得上述表达式(、为A、B到最低点高度,为桌面高度)。4.(1)答案:乙;甲解析:完全非弹性碰撞(乙)动能损失最大,弹性碰撞(甲)损失最小。(2)答案:;解析:碰撞前A速度 ,碰撞后A速度 ,B速度 。动量守恒:,解得 ,碰撞发生在时刻。5.(1)答案:C解析:橡皮泥使碰撞后共速,与尼龙搭扣作用相同,故选C。(2)答案:ABC解析:A. 平衡摩擦力;B. 规范操作;C. 保证碰撞前Q静止;D. 倾角与质量无关,无需重调。(3)答案:解析:匀速阶段速度 。(4)答案:解析:碰撞前动量 ,碰撞后共速动量 。6.(1)答案:解析:,,,动量守恒 。(2)答案:;解析:弹性势能 ,故横轴为。斜率 。7.(1)答案:解析:10分度游标卡尺,主尺,游标尺第2条对齐,读数 。(2)答案:;解析:。碰撞后速度 ,总动量 。(3)答案:远离解析:减小速度测量误差。8.(1)答案:解析:滑行距离 ,故 ,动量守恒式转化为此式。(2)答案:能;不能解析:动量守恒与质量大小无关,但a反弹后无法测量。(3)答案:解析:弹性碰撞动能守恒,,故得此式。9.(2)答案:解析:质量小的滑块碰撞后易反向。(6)答案:解析:。(7)答案:解析:平均值 。(8)答案:;解析:弹性碰撞公式代入数据得 。10.(1)答案:AC解析:A. 保证平抛;C. 防止入射球反弹,B错误(需等半径)。(2)a. 答案:用圆规画最小圆,圆心即为平均落点b. 答案:11.(1)答案:解析:20分度游标卡尺,读数 。(2)答案:不需要解析:球B做平抛,与质量大小无关。(5)答案:解析:拉力峰值 。(6)答案:解析:平抛运动 ,。12.(1)答案:A解析:气垫导轨无摩擦,无需平衡;B. 质量无限制;C. 无需测距离;D. 光电门测时间。(2)答案:;解析:速度 ,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式化简得此结果。(3)答案:解析:当 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