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缥碧(    ) (2)急湍(    ) (3)轩邈(    )
(4)泠泠(    ) (5)嘤嘤(    ) (6)千转(    )
(7)鸢飞(    ) (8)戾天者(    ) (9)窥谷忘反(    )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通假释义
(1)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同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句中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风烟俱净(都) B.一百许里(许多)
C.皆生寒树(都) D.窥谷忘反(返回)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2)猛浪若奔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经纶世务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原意:________________,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烟俱净 原意:________________,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互相轩邈 原意:________________,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猛浪若奔 原意:________________,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横柯上蔽 原意:________________,句中意为:
7.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9.默写填空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 。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各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 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天山共色( )
②猛浪若奔( )
③经纶世务者( )
④横柯上蔽( )
11.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写水“清”“急”的特点时,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表现出富春江水的“异”。
C.后四句从光和影的视觉角度出发,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山高树密的特点,与前文相照应。
D.作者着力刻画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展现了山川之美,抒发了作者厌倦官场,鄙视功名利禄,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罕不受玉《左传》
宋人或得玉(1),献诸子罕(2),子罕弗受(3)。献玉者曰:“以示玉人(4),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5),若以与我(6),皆丧宝也(7),不若人有其宝(8)。”
稽首而告曰(9):小人怀璧(10),不可以越乡(11),纳此以请死也(12)。”子罕置诸其里(13),使玉人为之攻之(14),富而后使复其所(15)。
【注释】
(1)宋:春秋时宋国。或:有的人 (2)诸:“之于”的合音字。子罕:春秋时宋国执政贵族乐喜的字。 (3)弗:不 (4)以:把,介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玉)。示:给人看。玉人:治玉的工匠。 (5)尔:你。 (6)若: 如果 (7)丧:(sàng)丧失,失掉。 (8)不若:不如。人:各人 (9)稽(jǐ)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之地。 (10)小人:地位低下的自称。怀:怀里揣着。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这里泛指玉器。 (11)越:越过。乡:周代刑侦区划,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 (12)纳:交上,献上。请死:请求免于一死。 (13)置:安置。里:古时居民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子罕居住之地。 (14)为(wei)è:给,替。之:第一个代献玉者,第二个代玉。攻:加工制作。
(15)复:返回。所:处所住地。
15.根据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各写一个成语。
①小人怀璧 ②子罕置诸其里
16.指出加点的词的反义词。
①我以不贪为宝 ②富而后使复其所
③ 皆丧宝也 ④若以与我
17.根据句意解释加点的词。
① 之 使玉人为之攻之( )
故敢献之 ( )
② 若 若以与我 ( )
不若人有其宝 ( )
18.写出文言中相关的人称代词各两个。
①第一人称: ②第二人称:
19.文中的故事展示了两个人的价值观,献玉者和子罕,分别看重的是什么呢
20.文中通过两件事使子罕的形象十分完美,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出来。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纭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
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
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答案
1、piǎo tuān miǎo línɡ yīnɡ zhuàn yuān lì kuī 2.(1)转--“啭” 鸟鸣,这里指蝉鸣 (2)反 --“返” 返回 3.C 4.B 5.(1)向东或向西 读dōnɡ xī,指东边到西边;从东到西(距离);读dōnɡ xi,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2)飞奔的马 奔跑 (3)至、到达 罪过,乖张 (4)筹划,治理 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6.(1)指东边到西边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干净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消失,散净 (3)轩,高。邈,远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4)奔走 动词活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5)上面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上面
7.D 8.B 9.(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 ①同样的颜色 ②奔马 ③……的人 ④树枝
11. ①(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②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的叫声也长久没有消失。
12、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出山的高峻,连绵不断。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水清澈和湍急的特点。
13、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爱慕自然,鄙弃名利的思想)
14、A
15.①“完璧归赵” 或 “珠联璧合”等。 ② “置之度外”等。16.①廉 ②往 ③
得 ④取 17.①代献玉的人:代玉。 倘若,如果:如:比得上。 18.①我,吾,余。 ②汝,尔。
19.献玉者看重的是玉的经济价值,子罕则看重的是清正廉洁的品质。20.拒收财物 扶贫致富。
21、BDG 22.D 23.B
24.(1)他泪流满面地回答说:“过了今天,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还能有机会吗?”
(2)杨纭到达县里后,不再另行访查,只是将听到的情况上报来推荐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