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23课 中华民族浴血奋战
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标: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通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初中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组织了十几次大会战;
淞沪会战 时间 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地点 上海
战况 日军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结果 最后,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这是全面抗战时期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最惨烈的战役。日军投入30万,死伤4万,中国投入75万,死伤30万。
(一)防御阶段四大会战
1937.11 政府撤出南京
1937.12 南京大屠杀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937年11月初
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115师 师长林彪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
历时近一个月
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伤亡10万,歼灭日军2万。
11月初,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1938年5月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4月)
台儿庄大捷,围歼日军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徐州会战以中国军队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万人,迟滞了日军的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宝贵时间。5月初,徐州失守。
中国必亡论
中国速胜论
“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今后的问题,只在我们怎样胜,几时胜。”
——《大公报》的社评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全国抗战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武汉会战 时间 1938年6月.11—10月.27
地点 武汉
战况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战略目的以阻击日军,拖延其进攻速度为主。
结果 在与日军主力部队相持近四个月后撤出武汉,保存了有生力量。
意义 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后,毙伤日军近四万人。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中指出:“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失,而在保持我抗战持久之力量。”
——张宪文、李继锋等:《中国抗日战争史》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以空间换取时间,击破日军“速决战”的战略企图,抗战进入“持久战”。
相持阶段日本对侵华政策的调整
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对共产党敌后根据地和军队:全力打击
(二)相持阶段的会战:中国军队继续奋勇抗击日军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1939年—1944年共四次长沙会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并策应占领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战,集结重兵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国军的机枪阵地
国军展示从日军缴获的战利品
中国军队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沿海工业和高校内迁
卢作孚
西南联大
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
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
(四)其他重要战役:
1940年的枣宜会战,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殉国;
1942年3-9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二次1943年10月—1945年3月),中国先后派出40万大军在缅甸战场与英美盟军并肩作战,伤亡13—14万人,数万官兵牺牲在异国他乡;
1944年豫湘桂战场溃败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形式:
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
意义:
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一半以上的日军兵力。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2. 沦陷区: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
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3、取得百团大战胜利
背景: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目标,向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万人,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2万余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千米,俘获大批物资。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4、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政治诱降下,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1940年汪精卫叛国投敌建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
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9000余人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事后,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中共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真相。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政治上打退反共高潮一面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5、根据地建设
经济: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政治:
精兵简政;“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民主选举
共产党员
中间人士
非党进步人士
军事:
坚持游击战,进行反“扫荡”斗争,不断巩固和扩大
抗日民主根据地。
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全民族抗战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加拿大共产党员
白求恩
海外同胞的
主要抗日救亡力量
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2、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
1942年1月1日
26国《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宣言》
1942年-1945年
1943年11月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远征军将领戴安澜
由于英军放弃缅甸,导致中国军队陷入重围,无路可退。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不幸牺牲。
1943年11月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订立新约:中国与美、英等国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如治外法权),签订新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订立新约。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你想一想,有多少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战场来作战?他们……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
——罗斯福 1941.5.27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 中共七大召开:结合教材梳理目的、时间、召开、内容、意义
目的:为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1945年4至6月,延安
内容: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2. 日本投降
1945年5月
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9日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
8.9 苏军进入东北
8.9 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解放区展开全面反攻
东京湾 美国军舰“密苏里”号
3. 抗战胜利的意义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军队发展到132万,19块根据地,解放1亿人口,收复100万平方公里失地)
局部抗战时期:
①提出并促成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战略防御阶段:
②制定持久抗战的方针,开辟敌后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
③百团大战,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⑤实行减租减息、“三三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皖南事变后,坚持团结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②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④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③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⑤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抗战胜利,日本投降。
(猜人物)
屈原
苏武
共工
蒋干
美国的原子弹
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和打击日本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
国民党蒋介石
正面战场抗战
中共敌后战场的作用
国际原因
国内原因
根本原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4. 抗战胜利的原因
有人说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为什么?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图一、图二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  )
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
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全 民 族 浴 血 奋 战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高校内迁
全国支援
工业内迁
相互配合
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
提供大量人力物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东方主战场
重新确立世界大国地位
开辟伟大复兴的
光明前景
战场
民众
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本课小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