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1.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1.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课时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1.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2.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重点)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
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②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2)发展
①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代表人物: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
②18世纪: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代表人物:摩莱里、马布利。
③19世纪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3)评价
①进步性: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想一想]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同点是什么?
提示 它们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有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表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
意义 ①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和基本观点
①创立过程: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基本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过程和基本观点
①创立过程: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基本观点: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意义: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
1.时间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主要内容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十月革命的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想一想] 如何看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严重挫折?
提示 社会主义事业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在探索中前进,难免会发生错误。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中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能够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易错矫正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纠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因为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一般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纠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
纠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4.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纠正: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5.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发展。
纠正: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条件。
议题1:在暗潮中催生新潮
[情境1]
在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他确切命名为“乌托邦”的神奇岛屿,那里发展着一个田园般的社会,不知道有税捐、苦难扣偷盗,他认为乌托邦社会的第一优点就是“自由”。
他这样描写他的理想国:几十万人生活在一个岛上,君主是终身制的,但假如他实施暴政的话,人们可以解除他的职务。乌托邦岛使用雇佣军——“扎泊列特”来应付战争。这些士兵被看作是战争期间与敌人厮杀的人,这样,工具在利用时就被摧毁了,不会有军事政变的危险。
在乌托邦里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的,门上没有锁,每个人都必须每1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不让人在习惯中僵化。游手好闲是不允许的。没有家庭主妇、神父,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这就使得每一天的劳动都简化成6个小时。
任务1 小组商议:莫尔描写的理想国能否变为现实?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有哪些局限性?
提示 (1)不能。
(2)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情境2]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无产阶级运动的正确方向,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任务2 小组讨论:欣赏《共产党宣言》诵读节选,概括其核心内容。
提示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比较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
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革命主体 没有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议题2:在浪潮中持续弄潮
[情境]
材料一 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材料二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
任务1 小组商议:结合材料,简述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提示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经验。
任务2 小组讨论: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经不起实践检验?为什么?
提示 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曲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不可避免;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恰恰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1.全面认识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者 马克思、恩格斯
产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
历史性飞跃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1)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从空想理论到科学体系)
(2)第二次飞跃: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大动乱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由科学的理论发展到实践,并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现实(十月革命)。(从理论到实践成功)
(3)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其中最明显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从一国到多国)
考向一 空想社会主义[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例1 (2025·怀化高一期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据此可以看出(  )
①“他们”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②“他们”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
③“他们”不会成功是其具有难以克服的软弱性
④“他们”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他们”体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②不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表述错误。
考向二 《共产党宣言》[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例2 (2025·吉安高一期末)2025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7周年。《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③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③不选。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④不选。
考向三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例3 (2025·信阳高一期中)H校高一年级学生在学校举办的“政治学科节”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总结。以下事件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④错误。
考向四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例4 (2025·毕节高一期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而到了21世纪的中国,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由此可见(  )
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表明社会主义终将不能代替资本主义
②判断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是否存在剥削和压迫
③中国的三件大事坚定了我们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表明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挫折,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错误。判断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②错误。故本题选D。
达标检测
[分值:60分]
选择题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2024·浙江6月选考)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康帕内拉的主张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材料也不涉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
2.(2025·唐山高一期中)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C.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D.《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3.(2025·辽宁高一期末)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并赋予这一新历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明确称谓和科学定义,为唯物史观更系统、更全面、更完备地论述人类社会作出独特的贡献。唯物史观揭示了(  )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剩余价值真正来源的秘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及剩余价值真正来源的秘密,③④不符合题意。
4.(2025·昭通高一期末)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思想如同流星般一闪即逝,而有的思想却像恒星一样熠熠生辉。发表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不仅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失色,反而随着实践发展越发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并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刻影响。《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力量和价值魅力在于它(  )
①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②阐明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和现实道路
③从理性原则出发阐释了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目标
④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排除。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排除。
5.(2024·常州高一期中)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英国做了为期6周的考察,他们一起研究理论、考察工厂、走访工人,加深了思想上的认识;1848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积极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  )
A.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人民的理论,首次创立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C.实践的理论,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
D.发展的理论,能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与时俱进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没强调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发展的理论,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6.(2025·泰州高一期中)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之所以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称为“伟大跨越”,是因为这个国家(  )
①实行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
②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
③让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的发展
④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而不是实行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①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错误。
7.(2024·盐城高一期中)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③消除了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④每个人获得充分自由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但没有消除阶级差别,③表述错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是每个人获得充分自由发展,④不选。故本题选A。
8.(2024·宁夏高一期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指1989—1992年间苏联和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先后失去政权,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急剧转变的过程。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②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具优越性
③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④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②说法错误。中国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不等于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③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选C。
9.(2024·青岛高一期中)下列材料中的观点(  )
他们认为只有进行完善的道德教育,改善人们的理性,才能产生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社会。他们认为对于人性的正确认识,将消除人间的一切仇恨和愤怒,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只能靠宣传,示范,靠争取舆论。 在他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是需要天才人物解救的受害者,他们不加区别的向整个社会呼吁,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祈求统治者发善心,解救苦难的无产阶级。 ——摘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①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②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还不明确的愿望
③认为实现理想的社会要依靠人们的理性,不能靠阶级斗争
④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从根本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没有上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①④不选。故本题选C。
10.(2024·太原高一期末)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和纲领。它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
①的思想来源是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②指明了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③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④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坚定力量无产阶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但这并非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这不是题干的原因,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1.(2025·昭通高一期末)《共产党宣言》尽管已经问世177年之久,却历久弥新,被无数当代读者奉为经典,书中蕴含的“真理的味道”至今令人陶醉。《共产党宣言》中“真理的味道”来自于(  )
①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科学论证
②对资本主义种种弊端的首次揭露
③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指明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共产党宣言》并不是首次揭露,②不选。《共产党宣言》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理论指导,而不是指明具体方案,④错误。
12.(2024·深圳高一期末)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飞跃。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飞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②三次飞跃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第一次飞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①错误。三次飞跃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共产党宣言》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必然胜利,②错误。故本题选D。
13.(2025·楚雄高一期末)2024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20年来,工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的理论,能够指引我们改造世界
③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供具体工作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③错误。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工作方法,④错误。
14.(11分)(2025·凉山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15-16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资本主义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得到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也最早产生在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自此社会主义先后发生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制度、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转变,可谓高潮迭起。170多年以来,社会主义也曾遭遇过一次又一次挫折,先后出现过几次低潮。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既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简述社会主义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答案 (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共79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时3
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课标要求
1.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2.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重点)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
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___________
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②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社会主义
(2)发展
①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______
的理想社会。
代表人物: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
②18世纪: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 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代表人物:摩莱里、马布利。
③19世纪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_______
的设想。
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人人
平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
积极
合理
(3)评价
①进步性:对 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 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资本主义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
想一想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同点是什么?
提示 它们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有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表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基本形式 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
意义 ①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 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宪章运动
经济
工人阶级
历史前提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和基本观点
①创立过程: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基本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 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阶级斗争
一般规律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过程和基本观点
①创立过程:批判继承了 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基本观点: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 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 ,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意义: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剩余劳动
利益
坚定力量
理论基石
1.时间
1848年2月,《 》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主要内容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 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 的必要性。
(3)阐述了未来 的理想目标。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
共产主义社会
1.十月革命的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
、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 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 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实践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共同占有
互助合作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 的历史性飞跃。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多国实践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 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 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想一想
如何看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严重挫折?
提示 社会主义事业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在探索中前进,难免会发生错误。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中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能够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纠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因为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一般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纠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
纠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4.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纠正: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5.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发展。
纠正: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条件。
返回
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
议题1:在暗潮中催生新潮
在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他确切命名为“乌托邦”的神奇岛屿,那里发展着一个田园般的社会,不知道有税捐、苦难扣偷盗,他认为乌托邦社会的第一优点就是“自由”。
他这样描写他的理想国:几十万人生活在一个岛上,君主是终身制的,但假如他实施暴政的话,人们可以解除他的职务。乌托邦岛使用雇佣军——“扎泊列特”来应付战争。这些士兵被看作是战争期间与敌人厮杀的人,这样,工具在利用时就被摧毁了,不会有军事政变的危险。
情境1
在乌托邦里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的,门上没有锁,每个人都必须每1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不让人在习惯中僵化。游手好闲是不允许的。没有家庭主妇、神父,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这就使得每一天的劳动都简化成6个小时。
任务1 小组商议:莫尔描写的理想国能否变为现实?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有哪些局限性?
提示 (1)不能。
(2)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无产阶级运动的正确方向,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情境2
任务2 小组讨论:欣赏《共产党宣言》诵读节选,概括其核心内容。
提示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比较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
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革命主体 没有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 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材料二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
议题2:在浪潮中持续弄潮
情境
任务1 小组商议:结合材料,简述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提示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经验。
任务2 小组讨论: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经不起实践检验?为什么?
提示 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曲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不可避免;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恰恰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1.全面认识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者 马克思、恩格斯
产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
历史性飞跃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1)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从空想理论到科学体系)
(2)第二次飞跃: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大动乱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由科学的理论发展到实践,并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现实(十月革命)。(从理论到实践成功)
(3)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其中最明显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从一国到多国)
知识小结
返回
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
考向一 空想社会主义
例1 (2025·怀化高一期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据此可以看出
①“他们”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②“他们”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
③“他们”不会成功是其具有难以克服的软弱性
④“他们”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材料中“他们”体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②不符合题意。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表述错误。
考向二 《共产党宣言》
例2 (2025·吉安高一期末)2025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7周年。《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③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③不选。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④不选。
考向三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例3 (2025·信阳高一期中)H校高一年级学生在学校举办的“政治学科节”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总结。以下事件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错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④错误。
考向四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例4 (2025·毕节高一期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而到了21世纪的中国,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由此可见
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表明社会主义终将不能代替资本主义
②判断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是否存在剥削和压迫
③中国的三件大事坚定了我们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表明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挫折,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错误。
判断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②错误。故本题选D。
返回
达标检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A A C B A C
题号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A D A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1.(2024·浙江6月选考)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基础过关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康帕内拉的主张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材料也不涉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2025·唐山高一期中)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C.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D.《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及剩余价值真正来源的秘密,③④不符合题意。
3.(2025·辽宁高一期末)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并赋予这一新历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明确称谓和科学定义,为唯物史观更系统、更全面、更完备地论述人类社会作出独特的贡献。唯物史观揭示了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剩余价值真正来源的秘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2025·昭通高一期末)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思想如同流星般一闪即逝,而有的思想却像恒星一样熠熠生辉。发表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不仅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失色,反而随着实践发展越发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并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刻影响。《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力量和价值魅力在于它
①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②阐明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和现实道路
③从理性原则出发阐释了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目标
④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排除。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排除。
5.(2024·常州高一期中)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英国做了为期6周的考察,他们一起研究理论、考察工厂、走访工人,加深了思想上的认识;1848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积极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
A.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人民的理论,首次创立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C.实践的理论,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
D.发展的理论,能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与时俱进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材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没强调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发展的理论,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25·泰州高一期中)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之所以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称为“伟大跨越”,是因为这个国家
①实行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
②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
③让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的发展
④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而不是实行平均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①错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错误。
7.(2024·盐城高一期中)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③消除了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④每个人获得充分自由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但没有消除阶级差别,③表述错误。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是每个人获得充分自由发展,④不选。故本题选A。
8.(2024·宁夏高一期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指1989—1992年间苏联和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先后失去政权,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急剧转变的过程。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②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具优越性
③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④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②说法错误。
中国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不等于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③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选C。
9.(2024·青岛高一期中)下列材料中的观点
能力提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他们认为只有进行完善的道德教育,改善人们的理性,才能产生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社会。他们认为对于人性的正确认识,将消除人间的一切仇恨和愤怒,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只能靠宣传,示范,靠争取舆论。
在他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是需要天才人物解救的受害者,他们不加区别的向整个社会呼吁,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祈求统治者发善心,解救苦难的无产阶级。——摘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①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②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还不明确的愿望
③认为实现理想的社会要依靠人们的理性,不能靠阶级斗争
④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从根本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材料中的观点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没有上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①④不选。故本题选C。
10.(2024·太原高一期末)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和纲领。它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①的思想来源是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②指明了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③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④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坚定力量无产阶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但这并非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
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这不是题干的原因,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1.(2025·昭通高一期末)《共产党宣言》尽管已经问世177年之久,却历久弥新,被无数当代读者奉为经典,书中蕴含的“真理的味道”至今令人陶醉。《共产党宣言》中“真理的味道”来自于
①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科学论证
②对资本主义种种弊端的首次揭露
③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指明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空想社会主义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共产党宣言》并不是首次揭露,②不选。
《共产党宣言》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理论指导,而不是指明具体方案,④错误。
12.(2024·深圳高一期末)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飞跃。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飞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
了现实
②三次飞跃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必
然胜利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一次飞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①错误。
三次飞跃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共产党宣言》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必然胜利,②错误。故本题选D。
13.(2025·楚雄高一期末)2024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20年来,工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
①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的理论,能够指引我们改造世界
③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供具体工作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③错误。
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工作方法,④错误。
14.(2025·凉山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15-16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资本主义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得到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也最早产生在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自此社会主义先后发生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制度、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转变,可谓高潮迭起。170多年以来,社会主义也曾遭遇过一次又一次挫折,先后出现过几次低潮。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既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简述社会主义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