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分班测试卷二十七】——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升初分班测试卷二十七】——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4-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班测试卷二十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书写与综合实践。(6分)
1、下面哪一幅是赵孟頫的楷书作品《三门记》 ( ) (2分)
2、请用楷书抄写下面文字,大小匀称,行款整齐。 (4分)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等带有“龙”字的词语,都表示赞颂或祝福。
二、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练习题。(11分)
从受尽欺辱yá pò( )到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一条màn cháng( )的征途,我们的国家经历了yán jùn( )的考验。百余年间,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即使面临失败和xī shēng( ),他们也毫不退缩,最终在bù qū bù náo( )的奋斗中,创造了bù kě sī yǐ( )的民族奇迹。惟奋斗,方致远。作为未来的栋梁,我们要追寻先辈的足迹,努力奋斗,拼搏进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填入语段中的括号里。(6分)
2、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欺导( ) 头颅( ) 热血( ) 栋梁( )
3、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在革命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壮烈的诗篇。用一个词语赞美他们的英雄品质,不恰当的是( )。(1分)
A.坚贞不屈 B.舍生忘死 C.视死如归 D.文质彬彬
4、借助“惟弈秋之为听”中“惟”的意思,我推测“惟奋斗,方致远”的意思是( )。(2分)
A.只要奋斗,各方面就能有进步。
B.唯恐奋斗,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C.只有奋斗,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D.唯一不变的是奋斗,让我们走得更远。
5、从落后到崛起,中国不断寻求变革,谋求长远发展,这正如《周易》中所说:“穷则变, , 。”(1分)
三、选择题。(12分)
1、下列关于字形结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凸”字是独体字,共6画。
B.“胧”“胳”“膊”这三个字的“月”字旁都表示身体部位。
C.“资”“贡”“贷”这三个字都是“贝”字底,意思都和钱财有关。
D.“落”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氵,再查九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2分)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B.出门遛狗的时候,一定要给狗拴狗绳,这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C.做作业抄别人的答案,这样的“捷径”其实是在害自己。
D.太阳都晒屁股了还躺在床上,真爱勤快!
3、读下面句子中的加点部分,使用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2分)
A.快要毕业了,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B.他说话的声音太大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C.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D.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吼了几声,大山抖了三抖。
4、把下面这段话的空白处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接天莲叶,映日莲花,青翠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以宽阔拥抱生活;让我们学做莲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5、下列关于作者的信息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2分)
A.老舍--中国--《北京的春节》 C.范仲淹--宋代--《江上渔者》
B 苏轼--唐代--《浣溪沙》 D.毛泽东--中国--《为人民服务》
6、下面推荐语依次与《小英雄雨来》和《童年》和四配的选项是( )。(2分)
①这是一部能引导人积极向上,爱情分明的好书籍。故事主人公年纪不大,却能与敌人斗智斗勇,他的故事影响了不止代人。
②这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的小学生的书籍,一部能给人带来温暖的好书。
③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②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例句: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仿写句子)
校园里空无一人,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例句,仿照着写一写。
爸爸又要出差了,阳阳一脸难过,轻声嘟囔着:“爸爸,您要早点儿回来啊!”
3、根据下面的情境,就心情“不好”这种状态写一两句话。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6分)
1、诗中有景,韩翃这样描绘寒食节的风光:“ ,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中有喜,一夜风雨:“晓看红湿处, 。”诗中有志,即使面对恶劣环境,也要有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 ,任尔东西南北风。”
2、诗传情,《诗经》中“昔我往矣, ”是从军出征时的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 ”是王维与友人惜别时的深情。诗言志,“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李贺借“ , ”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3、阅读,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通读俗语,我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的道理;通读《周易》,“穷则变, , ”的思想教会我“穷则思变”的道理。真是“读书须用意, ”啊!
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AI 来袭,未来已来
【材料一】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致力于研究、开发能够模仿、扩展和增强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某些人程。从而实现某些人类智能的任务,如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
【材料二】AI与生活
假期快到了,洋洋通过智能学习平台,输入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AI就为其生成一份非常详细的假期学习计划。
1、阅读材料一,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是( )。(2分)
A.利用照相机拍摄高清风景照片。
B. 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精准地组装产品。
C.语音助手准确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并回答问题。
D.汽车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自主驾驶。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AI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B.AI已经能够全方位应用于舞台表演。
C.AI能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如数字化修复敦煌遗书。
D.智能学习平台能够针对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
3、小涵和小畅都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对于是否要利用智能学习平台解决问题却存在分歧。请你结合材料,补充小涵和小文畅的话。(2分)
小涵:科技发展虽然带来便利,但
,所以我认为应该不要用这样的“人工智能”。
小畅: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是( )。(1分)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C.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D.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
3、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分)
4、“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你赞同伯牙的做法吗 写出你的理由。(3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
人勤春来早
①人勤春来早,不只是挂在嘴上的俗谚,而是祖祖辈辈的传统。
②在我的记忆里,每逢腊月,奶奶都要去赶集,去置办年货,有一样,钱再少也必须买,那便是一张《春牛图》,儿时的我总是不理解。《春牛图》是幅年画,但又不是普通的年画。画的下面是日历,一年的日子和二十四节气都标示得清清楚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时令都在上面。屋里贴上这张画,啥时候该种,啥时候该收,心中就有了数。最有趣的是,这幅画还隐藏着打春牛的风俗。
③往昔立春这日,天色刚刚泛亮,乡亲们已经聚集在村东的田间。暖融融的太阳一露头,就有身穿棉袍的“春官”下令:“开打!”于是,身着武士装的“句芒神”①手持长鞭快步上场,左蹦右跳,啪啪的鞭炮声随之炸响。当然,这里的春官和句芒神都是村人扮演的。众人正看得眼花缭乱,就见句芒神旋舞到了“春牛”的身边,使劲抽打了一鞭。哗嚓一声响,“春牛”的肚子炸裂了,里面装的核桃、红枣、花生、炒豆,瞬间迸溅出来,散落一地。
④顿时,围观的人群欢声雷动,早有眼疾手快者飞身上前捡拾,拾到了,马上就吃。 自然跑得最快、抢得最多、吃得最香的都是孩童。老辈人说,吃了“春牛”肚子里的食物,五谷能丰登,家业能兴旺。因而,老老少少都在抢,抢得欢天喜地,抢得红红火火。儿时听说打春牛,只觉得好玩、有趣味,长大了才明白,看似在打牛,实际是鞭策自己。打春牛寄寓着乡亲们早行动、早发力、把握初春时光的美好心愿。
⑤跃入新时代,乡亲们要做的不只是把握春光,让良田长小麦,还要借助道道清泉,种水稻、栽莲藕,铺展观光游学的田园画卷。家乡闻名神州的威风锣鼓,早就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如今文化消费不断增长,每逢节庆,威风锣鼓被多地争相请去助威添彩,还有每年为年节闹社火而扎的龙灯,糊的旱船,绑的竹马,都是我们最喜欢观看的内容,更令人新奇的是,还有人在裱糊社火队伍中看到了从未见过的“黄牛”,那几头“黄牛”是我从未见过的春牛。如今传承了打春牛的民俗,再现传统风情,增添文化乐趣,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民俗的深厚精神内涵……我禁不住咂嘴吐舌,何曾想到乡村形成了节庆展演非遗的产业链!
⑥此时,威风锣鼓又敲响了,欢笑声、锣鼓声融为一体,像是滚滚春潮激荡着乡村大地。人勤春来早,新时代,争朝夕,和着鼓乐声、欢笑声,加快了节奏,加快了步履——春天,热热闹闹地来临了!
(选自2024年2月5日《人民日报》)
【注释】①句芒神: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
1、阅读选文,结合提示,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到的家乡民俗,并回答问题。(5分)
选文写到的家乡民俗中,详写的是 ,而对其他民俗略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奶奶买《春牛图》的用意是
。(1分)
3、下列对文中“打春牛”的习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句芒神是武神,在“打春牛”的仪式中,他的作用远比“春官”重要。
B.只要吃了“春牛”肚子里的食物,就能五谷丰登,家业兴旺。
C.老老少少争抢“春牛”肚子里的食物,是因为好玩、有趣。
D.看似在打牛,实际是鞭策自己把握时光,早行动、早发力。
4、从感官描写的角度看,在描写句芒神打春牛的场面时,主要是从
和 的角度进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
。(3分)
结合最后一句话,说说你从文章中体会到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综合实践
九、畅畅想阅读一本科普书,请你向他推荐,将你的阅读体验制作成一张科普书籍推荐卡吧!在阅读科普作品时边读边思考,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试着找到答案,阅读收获会更丰富。(6分)
科普书籍推荐卡
书籍名称 作者
阅读时我提出的问题 我找到的答案
推荐理由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聊天机器人” ChatGPT、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有人认为科技点亮了生命之光,也有人担心科技对人类有潜在威胁。对此,你如何看 请写一篇科幻故事来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①有故事情节,能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②想象大胆合理;③不少于45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参考答案
一、1、D
2、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等带有“龙”字的词语,都表示赞颂或祝福。
二、1、压迫 漫长 严峻 牺牲 不屈不挠 不可思议
2、rǔ lú xuè dòng
3、D
4、C
5、变则通 通则久
三、1、C
2、B
3、C
4、C
5、B
6、B
四、1、安静得仿佛地上掉了一根针都能听得到。
2、妈妈不停地嘱咐:“答卷子要仔细,写完后要认真检查。”
3、今天没考好,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沉重的脚步如同我的心情一样,每一步都充满了烦闷,路边的野花来回晃动,好像在嘲笑我。
五、1、春城无处不飞花 花重锦官城 千磨万击还坚劲
2、杨柳依依 西出阳关无故人 粉骨碎身浑不怕 快走踏清秋 何当金络脑
3、忠言逆耳利于行 变则通 通则久 一字值千金
六、1、A
2、B
3、有些同学过度依赖智能学习平台,让它替自己完成作业
智能学习平台能针对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学习,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所以可以合理利用。
七、1、D
2、志在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破琴绝弦
3、知音 高山流水
4、赞同。因为这是他与 子期之间友情的体现,知音难得,他的做法让人十分感动。
不赞同。因为伯牙如此决绝的做法,是对音乐艺术的扼杀。
八、1、①打春牛 ②敲威风锣鼓 打春牛
使文章内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让读者对打春牛这一习俗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2、了解时令,更好地安排农事活动
3、D
4、视觉 听觉 打春牛活动 热闹、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5、对勤劳人们的赞美;对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喜悦;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赞美。
九、《灰尘的旅行》 高士其
细菌都是坏的吗
细菌有好有坏,好的细菌甚至能帮助抑制病菌的生长。这本书通俗易懂,语言诙谐幽默,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科学知识讲得引人入胜,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十、 科技的双刃剑
在未来世界,科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A市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城市,各种智能设备和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无比便捷。
在这个城市里,一个名叫小明的少年对科技充满了好奇与热爱。他最喜欢的就是和他的智能伙伴小星互动。小星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能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还能根据小明的喜好推荐书籍、电影。
有一天,小明在学校的科技展览上看到了一款新型的虚拟现实眼镜。他迫不及待地戴上,瞬间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这里有巨大的飞行城堡,会说话的动物,还有能随意变换形状的云朵。小明兴奋地在这个世界里跑来跑去,探索着每一个角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原来,他沉迷于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和社交。他在虚拟世界里可以成为英雄,受到众人的欢呼,但在现实中,他变得孤僻,身体也因为缺乏锻炼而出现了问题。
小明开始意识到,科技虽然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便利,但如果过度依赖,就会像这次一样带来潜在的威胁。他决定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