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与元素的含义,利用集合的基本属性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识记常见数集的表示符号.3.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并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4.能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导语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听到“集合”一词.比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常在开始的时候说“集合”,现代汉语解释为“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集在一起”.在我们数学课上,也有一个名词“集合”,比如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习过自然数的集合,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等,今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集合的有关知识.一、集合的含义与元素的特点问题1 下面的几个例子,观察并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1)1~10之间的所有偶数;(2)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3)所有的正方形;(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5)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提示 以上例子描述的内容都是某种研究对象的总体组成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数、点、代数式,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人等.问题2 问题1中的几个例子都能构成集合吗?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提示 都能构成集合.(1)中的元素是:2,4,6,8,10;(2)中的元素是: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每一位高一学生;(3)中的元素是:正方形;(4)中的元素是: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点;(5)中的元素是:1,2.知识梳理1.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汇集在一起,就说由这些对象组成一个集合(有时简称为集).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A,B,C,…表示.2.元素: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英文小写字母a,b,c,…表示.3.集合元素的特点(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任意排列.4.给定两个集合A和B,如果组成它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记作A=B.例1 (1)(多选)以下元素的全体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B.周长为10 cm的三角形C.方程x2+2x-3=0的实数根D.地球上的小河流答案 ABC解析 对于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具有确定性,能构成集合;对于B,周长为10 cm的三角形具有确定性,能构成集合;对于C,方程x2+2x-3=0的实数根为-3和1,能构成集合;对于D,地球上的小河流不确定,因此不能构成集合.(2)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1和a2,则a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a≠±1解析 由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得a2≠1,即a≠±1.延伸探究1 在例1(2)中增加条件“集合B中含有两个元素1和4,且集合A=B”,则a= . 答案 ±2解析 由题意得a2=4,a=±2,符合题意.延伸探究2 在例1(2)中增加条件“a是集合A的元素”,求实数a的值.解 由题意可知,a=1或a2=a.①若a=1,则a2=1,这与a2≠1相矛盾,故a≠1.②若a2=a,则a=0或a=1(舍去),当a=0时,A中含有元素1和0,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符合题意.综上,实数a的值为0.反思感悟 (1)判断一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条件①能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使得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②任何两个对象都是不同的;③对元素出现的顺序没有要求.(2)判断两个集合相等的注意点要注意其中的元素不一定按顺序对应相等.(3)利用集合相等求参时,已知元素是突破口.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关系 概念 记法 读法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 a∈A a属于A不属于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 a A a不属于A2.集合的分类集合可以根据它含有的元素个数分为两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3.几种常见的数集名称 自然数集 (或非负整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记法 N N+或N* Z Q R例2 (1)(多选)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为( )A.∈Q B.-1 NC.π R D.|-4|∈Z答案 BD解析 ∵是无理数,∴ Q,故A错误;-1 N,故B正确;∵π是实数,∴π∈R,故C错误;∵|-4|=4是整数,∴|-4|∈Z,故D正确.(2)给出下列说法:①0∈ ;②如果a,b∈Z,则a-b∈Z;③所有正方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④如果a∈Z,则-a N.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答案 ②解析 0 ,①错误;②正确;③是无限集,错误;当a=0时,-a=0∈N,④错误.反思感悟 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2)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跟踪训练1 (1)设不等式3-2x<0的解组成的集合为M,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0∈M,2∈M B.0 M,2∈MC.0∈M,2 M D.0 M,2 M答案 B解析 当x=0时,3-2x=3>0,所以0 M;当x=2时,3-2x=-1<0,所以2∈M.(2)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若a∈N,则-a NB.若a∈Z,则a2∈ZC.若a∈Q,则|a|∈QD.若a∈Z,则a2∈N答案 A解析 A中,当a=0时,显然不成立.三、集合的表示方法角度1 列举法问题3 用A表示“本班所有的男生”组成的集合,这是利用的哪种方法表示的集合?你能把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逐一列举出来吗?提示 这是用自然语言法表示的集合;我们可以把所有男生的名字写出来,或者把所有男生的学号一一写出.知识梳理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相邻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并写在大括号内,以此来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注意点:(1)集合中的元素间用“,”隔开,元素不重复,一般不考虑元素的顺序.(2)元素个数较少时,把元素一一列举并用“{ }”括起来即可;元素个数较多时,若元素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可用列举法,但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然后加省略号.(3)这里集合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不能出现“全体”“所有”等字眼.例3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大于2且小于1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C.解 (1)设大于2且小于1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A={3,4,5,6,7,8,9}.(2)设方程x2+x=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1,0}.(3)由解得所以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图象的交点为(1,4),所以C={(1,4)}.反思感悟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三步曲:第一步:求出集合的元素;第二步: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第三步:用大括号括起来.角度2 描述法问题4 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吗?提示 不等式x-7<3的解是x<10,因为满足x<10的实数有无数个,不能一一列举,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解集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即x是实数,且x<10,把解集表示为{x∈R|x<10}.问题5 仿照上面的例子,你能表示偶数集吗?提示 {x∈Z|x=2k,k∈Z}.知识梳理1.一般地,如果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这个性质,则性质p(x)称为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2.集合A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p(x)表示为{x|p(x)}的形式.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为描述法.注意点:(1)写清该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如{x|x>1}不能写成{x>1}.(2)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如方程、不等式、几何图形等.(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如{x∈Z|x=2m}中m未被说明,故此集合中的元素是不确定的.(4)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如“{x∈Z|x=2m},m∈N+”不符合要求,应将“m∈N+”写进“{ }”中,即{x∈Z|x=2m,m∈N+}.(5)元素的取值(或变化)范围,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若x∈R是明确的,则x∈R可省略不写,如集合D={x∈R|x<20}也可表示为D={x|x<20}.例4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坐标平面内,所有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A;(2)所有被3除余1的整数组成的集合B;(3)使y=有意义的实数x组成的集合C;(4)方程(x-2)2+(y+3)2=0的解集D.解 (1)因为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分布在第二、四象限或坐标轴上,所以坐标平面内,所有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A={(x,y)|xy≤0,x∈R,y∈R}.(2)因为被3除余1的整数可表示为3n+1,n∈Z,所以所有被3除余1的整数组成的集合B={x|x=3n+1,n∈Z}.(3)要使y=有意义,则x2+x-6≠0.由x2+x-6=0,得x1=2,x2=-3.所以使y=有意义的实数x组成的集合C={x|x≠2且x≠-3,x∈R}.(4)由(x-2)2+(y+3)2=0,解得x=2,y=-3.所以方程的解集D={(x,y)|x=2,y=-3}.反思感悟 利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注意点(1)写清楚该集合的代表元素.例如,集合{(x,y)|x=2,y=3}写成{x,y|x=2,y=3}是错误的.(2)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例如,{x|x=2k},k∈Z,这种表达方式就不符合要求,需将k∈Z也写进大括号,即{x|x=2k,k∈Z}.跟踪训练2 选择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小于8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A;(2)自然数的平方组成的集合B;(3)方程组的解组成的集合C;(4)二次函数y=x2+2x-10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D.解 (1)列举法A={0,1,2,3,4,5,6,7},描述法A={x∈N|x<8}.(2)描述法B={x|x=n2,n∈N}.(3)列举法C={(2,1)},描述法C=.(4)描述法D={(x,y)|y=x2+2x-10}.四、区间及其表示1.设a,b是两个实数,且a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x|a≤x≤b} 闭区间 [a,b]{x|a{x|a≤x{x|a2.如果用“+∞”表示“正无穷大”,用“-∞”表示“负无穷大”,则实数集R可表示为区间(-∞,+∞).集合 {x|x≥a} {x|x>a} {x|x≤a} {x|x区间 [a,+∞) (a,+∞) (-∞,a] (-∞,a)注意点:(1)区间只能表示连续的数集,开闭不能混淆.(2)区间是实数集的一种表示形式,集合的运算仍然成立.(3)a,b分别称为区间的左、右端点,b-a称为区间的长度.(4)用数轴表示区间时,要特别注意实心点与空心点的区别.(5)∞是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数.例5 把下列数集用区间表示:(1){x|x≥-1};(2){x|x<0};(3){x|-1解 (1){x|x≥-1}=[-1,+∞).(2){x|x<0}=(-∞,0).(3){x|-1反思感悟 用区间表示数集的原则和方法(1)用区间表示数集的原则:①数集是连续的;②左小右大;③区间的开闭不能弄错.(2)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①区间符号里面的两个数字(或字母)之间用“,”隔开;②用数轴表示区间时,要特别注意实心点与空心点的区别.跟踪训练3 (1)(课本例2)用区间表示不等式2x->x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A.解 由2x->x可知x>,所以A=.跟踪训练3 (1)不等式2x+3≤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表示成区间是( )A. B.C. D.答案 D解析 不等式2x+3≤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为表示成区间为.(2)已知区间(a+1,7],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6)解析 由题意可知a+1<7,解得a<6,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6).1.知识清单:(1)集合的含义与元素的特点.(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集合的表示方法.(4)区间及其表示.2.方法归纳: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3.常见误区:自然数集中容易遗忘0这个元素;集合中忽略互异性的判断;列举法与描述法的乱用.1.区间(0,1]等于( )A.{0,1} B.{(0,1]}C.{x|0答案 C2.(多选)下列各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中所有的难题B.小于8的所有质数C.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D.面积为16 cm2的正方形答案 BD解析 A中“难题”的标准不确定,因此不能构成集合;B能构成集合;C中“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因此不能构成集合;D中面积为16 cm2的正方形具有确定性,能构成集合.3.下列集合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可表示为{(x,y)|xy≤0,x∈R,y∈R}B.不等式x-1<4的解集为{x<5}C.{全体整数}D.实数集可表示为R答案 D解析 A中应是xy<0;B中不符合描述法的规范格式,应为{x|x<5};C中的“{ }”与“全体”意思重复.4.设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x,y,B含有两个元素0,x2,若A=B,则实数x= ,y= . 答案 1 0解析 由题意得或解得或又当x=y=0时,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所以x=1,y=0.课时对点练[分值:100分]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45分;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6分1.把集合{x|x2-4=0}用列举法表示为( )A.{x=-2,x=2} B.{x|x=-2,或x=2}C.{x2-4=0} D.{-2,2}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由x2-4=0解得x=-2或x=2,用列举法表示为{-2,2}.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Z B.π RC.|-|∈Q D.2∈N答案 D解析 因为Z是整数集,故- Z,所以A错误;因为R是实数集,故π∈R,所以B错误;因为Q是有理数集,故|-|= Q,所以C错误;因为N是自然数集,故2∈N,所以D正确.3.若以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A.矩形 B.平行四边形C.梯形 D.菱形答案 C解析 由题意,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得a,b,c,d四个元素互不相等,以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结合选项,只可能为梯形.4.已知集合M={x|x>1,x∈N},则( )A.0∈M B.π∈M C.∈M D.2∈M答案 D解析 由集合M={x|x>1,x∈N}知0 M,故A错误;π M,故B错误; M,故C错误;2∈M,故D正确.5.下列集合相等的是( )A.M={(3,2)},N={(2,3)}B.M={2,3},N={3,2}C.M={(x,y)|x+y=1},N={y|x+y=1}D.M={2,3},N={(2,3)}答案 B解析 选项A中的集合M是由点(3,2)组成的点集,集合N是由点(2,3)组成的点集,故集合M与N不相等;选项C中的集合M是由一次函数y=1-x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是由一次函数y=1-x图象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y|x+y=1}=R,故集合M与N不相等;选项D中的集合M是数集,而集合N是点集,故集合M与N不相等;对于选项B,由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可知集合M与N相等.6.(多选)已知集合A={1,x,x2+3},若4∈A,则x等于( )A.-1 B.0 C.1 D.4答案 AD解析 因为4∈A,所以x=4或x2+3=4,则x=4或x=-1或x=1,而x=1时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x=4或x=-1.7.(5分)若区间[2,a]的长度不超过5,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用区间表示为 . 答案 (2,7]解析 由题意可知所以2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7].8.(5分)已知集合A={2,3,4,5,6},B={(x,y)|x∈A,y∈A,x-y∈A},则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为 . 答案 6解析 因为x∈A,y∈A,x-y∈A,所以当x=4时,y=2;当x=5时,y=2或3;当x=6时,y=2或3或4.则B={(4,2),(5,2),(5,3),(6,2),(6,3),(6,4)},所以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为6.9.(10分)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x2+2x+1)=0的解集;(2分)(2)在自然数集内,小于1 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2分)(3)不等式x-2>6的解构成的集合;(2分)(4)大于0.5且不大于6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2分)(5)由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没有重复数字)组成的自然数的集合.(2分)解 (1){0,-1}.(2){x|x=2n+1,且x<1 000,n∈N}.(3){x|x>8}.(4){1,2,3,4,5,6}.(5)由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没有重复数字)组成的自然数有12,21,13,31,23,32,用列举法可表示为{12,21,13,31,23,32}.10.(11分)(1)设集合B=.①试判断元素1,2与集合B的关系;(4分)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3分)(2)已知集合A={x|x2-ax+b=0},若A={2,3},求a,b的值.(4分)解 (1)①当x=1时=2∈N.当x=2时= N.∴1∈B,2 B.②∵∈N,x∈N,∴2+x只能取2,3,6,∴x只能取0,1,4.∴B={0,1,4}.(2)由A={2,3}知,方程x2-ax+b=0的两根为2,3,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因此a=5,b=6.11.关于x的方程ax2+x+a=0的解集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a等于( )A.±或0 B.±C. D.-答案 A解析 当a=0时,方程为x+0=0,解得x=0,满足题意;当a≠0时,有即解得a=±.12.已知集合A={1,2,4},集合B=则集合B中元素之和为( )A. B. C. D.答案 B解析 因为集合A={1,2,4},所以集合B==所以集合B中元素之和为.13.已知集合A={x|x=2m-1,m∈Z},B={x|x=2n,n∈Z}且x1,x2∈A,x3∈B,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1·x2∈A B.x2·x3∈BC.x1+x2∈B D.x1+x2+x3∈A答案 D解析 由x1,x2∈A,x3∈B,可知x1,x2是奇数,x3是偶数.因为两个奇数的乘积为奇数,所以x1·x2∈A,即A正确;因为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乘积为偶数,所以x2·x3∈B,即B正确;因为两个奇数的和为偶数,所以x1+x2∈B,即C正确;因为两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为偶数,所以x1+x2+x3∈B,即D错误.14.(5分)已知x,y,z为非零实数,代数式+++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则M中的元素个数为 . 答案 3解析 针对x,y,z中,三个为正、两个为正、一个为正、全为负四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此时代数式的值分别为4,0,0,-4,则M中的元素共3个.15.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m,n,定义某种运算“※”如下:当m,n都为正偶数或正奇数时,m※n=m+n;当m,n中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时,m※n=mn,则在此定义下,集合M={(a,b)|a※b=16}中的元素个数是( )A.18 B.17 C.16 D.15答案 B解析 因为1+15=16,2+14=16,3+13=16,4+12=16,5+11=16,6+10=16,7+9=16,8+8=16,9+7=16,10+6=16,11+5=16,12+4=16,13+3=16,14+2=16,15+1=16,1×16=16,16×1=16,集合M中的元素是有序数对(a,b),所以集合M中的元素共有17个.16.(13分)已知集合A={x|x=3n+1,n∈Z},B={x|x=3n+2,n∈Z},M={x|x=6n+3,n∈Z}.(1)若m∈M,则是否存在a∈A,b∈B,使m=a+b成立?(5分)(2)对于任意a∈A,b∈B,是否一定存在m∈M,使a+b=m?证明你的结论.(8分)解 (1)设m=6k+3=3k+1+3k+2(k∈Z),令a=3k+1(k∈Z),b=3k+2(k∈Z),则m=a+b.故若m∈M,则存在a∈A,b∈B,使m=a+b成立.(2)设a=3k+1,b=3l+2,k,l∈Z,则a+b=3(k+l)+3,k,l∈Z.当k+l=2p(p∈Z)时,a+b=6p+3∈M,此时存在m∈M,使a+b=m成立;当k+l=2p+1(p∈Z)时,a+b=6p+6 M,此时不存在m∈M,使a+b=m成立.故对于任意a∈A,b∈B,不一定存在m∈M,使a+b=m.(共89张PPT)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1.1 集合<<<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与元素的含义,利用集合的基本属性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识记常见数集的表示符号.3.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并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4.能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学习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听到“集合”一词.比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常在开始的时候说“集合”,现代汉语解释为“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集在一起”.在我们数学课上,也有一个名词“集合”,比如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习过自然数的集合,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等,今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集合的有关知识.导 语一、集合的含义与元素的特点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课时对点练三、集合的表示方法随堂演练内容索引四、区间及其表示集合的含义与元素的特点一提示 以上例子描述的内容都是某种研究对象的总体组成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数、点、代数式,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人等.下面的几个例子,观察并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1)1~10之间的所有偶数;(2)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3)所有的正方形;(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5)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问题1提示 都能构成集合.(1)中的元素是:2,4,6,8,10;(2)中的元素是: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每一位高一学生;(3)中的元素是:正方形;(4)中的元素是: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点;(5)中的元素是:1,2.问题1中的几个例子都能构成集合吗?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问题21.集合:把一些能够 、 对象汇集在一起,就说由这些对象组成一个集合(有时简称为集).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 表示.2.元素:组成集合的 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英文小写字母 表示.确定的不同的A,B,C,…每个对象a,b,c,…3.集合元素的特点(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 的.(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 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可以 .4.给定两个集合A和B,如果组成它们的元素 ,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记作 .确定不同任意排列完全相同A=B (1)(多选)以下元素的全体能构成集合的是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B.周长为10 cm的三角形C.方程x2+2x-3=0的实数根D.地球上的小河流√例 1对于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具有确定性,能构成集合;对于B,周长为10 cm的三角形具有确定性,能构成集合;对于C,方程x2+2x-3=0的实数根为-3和1,能构成集合;对于D,地球上的小河流不确定,因此不能构成集合.解析√√(2)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1和a2,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1由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得a2≠1,即a≠±1.解析在例1(2)中增加条件“集合B中含有两个元素1和4,且集合A=B”,则a= . 延伸探究 1由题意得a2=4,a=±2,符合题意.解析±2在例1(2)中增加条件“a是集合A的元素”,求实数a的值.延伸探究 2由题意可知,a=1或a2=a.①若a=1,则a2=1,这与a2≠1相矛盾,故a≠1.②若a2=a,则a=0或a=1(舍去),当a=0时,A中含有元素1和0,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符合题意.综上,实数a的值为0.解(1)判断一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条件①能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使得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②任何两个对象都是不同的;③对元素出现的顺序没有要求.(2)判断两个集合相等的注意点要注意其中的元素不一定按顺序对应相等.(3)利用集合相等求参时,已知元素是突破口.反思感悟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关系 概念 记法 读法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 _____ a属于A不属于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 ____ a不属于Aa∈Aa A2.集合的分类集合可以根据它含有的元素个数分为两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_______,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 . 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有限集无限集不含 3.几种常见的数集名称 自然数集 (或非负整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记法 ____ ________ ____ ____ ____NN+或N*ZQR(1)(多选)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为A.∈Q B.-1 NC.π R D.|-4|∈Z√例 2√∵是无理数,∴ Q,故A错误;-1 N,故B正确;∵π是实数,∴π∈R,故C错误;∵|-4|=4是整数,∴|-4|∈Z,故D正确.解析(2)给出下列说法:①0∈ ;②如果a,b∈Z,则a-b∈Z;③所有正方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④如果a∈Z,则-a N.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②0 ,①错误;②正确;③是无限集,错误;当a=0时,-a=0∈N,④错误.解析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2)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反思感悟(1)设不等式3-2x<0的解组成的集合为M,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0∈M,2∈M B.0 M,2∈MC.0∈M,2 M D.0 M,2 M跟踪训练 1当x=0时,3-2x=3>0,所以0 M;当x=2时,3-2x=-1<0,所以2∈M.解析√(2)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若a∈N,则-a NB.若a∈Z,则a2∈ZC.若a∈Q,则|a|∈QD.若a∈Z,则a2∈NA中,当a=0时,显然不成立.解析√集合的表示方法三角度1 列举法提示 这是用自然语言法表示的集合;我们可以把所有男生的名字写出来,或者把所有男生的学号一一写出.用A表示“本班所有的男生”组成的集合,这是利用的哪种方法表示的集合?你能把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逐一列举出来吗?问题3把集合中的元素 出来(相邻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并写在__________内,以此来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一一列举大括号(1)集合中的元素间用“,”隔开,元素不重复,一般不考虑元素的顺序.(2)元素个数较少时,把元素一一列举并用“{ }”括起来即可;元素个数较多时,若元素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可用列举法,但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然后加省略号.(3)这里集合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不能出现“全体”“所有”等字眼.注 意 点<<<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大于2且小于1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例 3设大于2且小于1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A={3,4,5,6,7,8,9}.解(2)方程x2+x=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设方程x2+x=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1,0}.解(3)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C.由所以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图象的交点为(1,4),所以C={(1,4)}.解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三步曲:第一步:求出集合的元素;第二步: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第三步:用大括号括起来.反思感悟角度2 描述法提示 不等式x-7<3的解是x<10,因为满足x<10的实数有无数个,不能一一列举,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解集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即x是实数,且x<10,把解集表示为{x∈R|x<10}.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吗?问题4提示 {x∈Z|x=2k,k∈Z}.仿照上面的例子,你能表示偶数集吗?问题51.一般地,如果属于集合A的 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 这个性质,则性质p(x)称为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2.集合A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p(x)表示为 的形式.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为描述法.任意一个不具有{x|p(x)}(1)写清该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如{x|x>1}不能写成{x>1}.(2)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如方程、不等式、几何图形等.(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如{x∈Z|x=2m}中m未被说明,故此集合中的元素是不确定的.(4)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如“{x∈Z|x=2m},m∈N+”不符合要求,应将“m∈N+”写进“{ }”中,即{x∈Z|x=2m,m∈N+}.(5)元素的取值(或变化)范围,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若x∈R是明确的,则x∈R可省略不写,如集合D={x∈R|x<20}也可表示为D={x|x<20}.注 意 点<<<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坐标平面内,所有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A;例 4因为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分布在第二、四象限或坐标轴上,所以坐标平面内,所有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A={(x,y)|xy≤0,x∈R,y∈R}.解(2)所有被3除余1的整数组成的集合B;因为被3除余1的整数可表示为3n+1,n∈Z,所以所有被3除余1的整数组成的集合B={x|x=3n+1,n∈Z}.解(3)使y=有意义的实数x组成的集合C;要使y=有意义,则x2+x-6≠0.由x2+x-6=0,得x1=2,x2=-3.所以使y=有意义的实数x组成的集合C={x|x≠2且x≠-3,x∈R}.解(4)方程(x-2)2+(y+3)2=0的解集D.由(x-2)2+(y+3)2=0,解得x=2,y=-3.所以方程的解集D={(x,y)|x=2,y=-3}.解利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注意点(1)写清楚该集合的代表元素.例如,集合{(x,y)|x=2,y=3}写成{x,y|x=2,y=3}是错误的.(2)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例如,{x|x=2k},k∈Z,这种表达方式就不符合要求,需将k∈Z也写进大括号,即{x|x=2k,k∈Z}.反思感悟选择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小于8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A;跟踪训练 2列举法A={0,1,2,3,4,5,6,7},描述法A={x∈N|x<8}.解(2)自然数的平方组成的集合B;描述法B={x|x=n2,n∈N}.解(3)方程组的解组成的集合C;列举法C={(2,1)},描述法C=.解(4)二次函数y=x2+2x-10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D.描述法D={(x,y)|y=x2+2x-10}.解区间及其表示四1.设a,b是两个实数,且a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x|a≤x≤b} 闭区间 [a,b] {x|a{x|a≤x{x|a2.如果用“+∞”表示“正无穷大”,用“-∞”表示“负无穷大”,则实数集R可表示为区间(-∞,+∞).集合 {x|x≥a} _______ {x|x≤a} {x|x区间 ________ (a,+∞) (-∞,a] ________{x|x>a}[a,+∞)(-∞,a)(1)区间只能表示连续的数集,开闭不能混淆.(2)区间是实数集的一种表示形式,集合的运算仍然成立.(3)a,b分别称为区间的左、右端点,b-a称为区间的长度.(4)用数轴表示区间时,要特别注意实心点与空心点的区别.(5)∞是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数.注 意 点<<<把下列数集用区间表示:(1){x|x≥-1};例 5{x|x≥-1}=[-1,+∞).解(2){x|x<0};{x|x<0}=(-∞,0).解(3){x|-1{x|-1解用区间表示数集的原则和方法(1)用区间表示数集的原则:①数集是连续的;②左小右大;③区间的开闭不能弄错.(2)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①区间符号里面的两个数字(或字母)之间用“,”隔开;②用数轴表示区间时,要特别注意实心点与空心点的区别.反思感悟 (1)(课本例2)用区间表示不等式2x->x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A.跟踪训练 3由2x->x可知x>,所以A=.解(1)不等式2x+3≤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表示成区间是A. B.C. D.跟踪训练 3不等式2x+3≤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为表示成区间为.解析√(2)已知区间(a+1,7],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由题意可知a+1<7,解得a<6,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6).解析(-∞,6)1.知识清单:(1)集合的含义与元素的特点.(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集合的表示方法.(4)区间及其表示.2.方法归纳: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3.常见误区:自然数集中容易遗忘0这个元素;集合中忽略互异性的判断;列举法与描述法的乱用.随堂演练五12341.区间(0,1]等于A.{0,1} B.{(0,1]}C.{x|0√2.(多选)下列各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A.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中所有的难题B.小于8的所有质数C.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D.面积为16 cm2的正方形√A中“难题”的标准不确定,因此不能构成集合;B能构成集合;C中“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因此不能构成集合;D中面积为16 cm2的正方形具有确定性,能构成集合.解析√123412343.下列集合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可表示为{(x,y)|xy≤0,x∈R,y∈R}B.不等式x-1<4的解集为{x<5}C.{全体整数}D.实数集可表示为R√A中应是xy<0;B中不符合描述法的规范格式,应为{x|x<5};C中的“{ }”与“全体”意思重复.解析12344.设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x,y,B含有两个元素0,x2,若A=B,则实数x= ,y= . 由题意得解得又当x=y=0时,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所以x=1,y=0.解析10课时对点练六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D D C D B AD (2,7]题号 8 11 12 13 14 15 答案 6 A B D 3 B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9.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1}.(2){x|x=2n+1,且x<1 000,n∈N}.(3){x|x>8}.(4){1,2,3,4,5,6}.(5)由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没有重复数字)组成的自然数有12,21,13,31,23,32,用列举法可表示为{12,21,13,31,23,32}.10.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①当x=1时=2∈N.当x=2时= N.∴1∈B,2 B.②∵∈N,x∈N,∴2+x只能取2,3,6,∴x只能取0,1,4.∴B={0,1,4}.10.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2)由A={2,3}知,方程x2-ax+b=0的两根为2,3,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因此a=5,b=6.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设m=6k+3=3k+1+3k+2(k∈Z),令a=3k+1(k∈Z),b=3k+2(k∈Z),则m=a+b.故若m∈M,则存在a∈A,b∈B,使m=a+b成立.(2)设a=3k+1,b=3l+2,k,l∈Z,则a+b=3(k+l)+3,k,l∈Z.当k+l=2p(p∈Z)时,a+b=6p+3∈M,此时存在m∈M,使a+b=m成立;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当k+l=2p+1(p∈Z)时,a+b=6p+6 M,此时不存在m∈M,使a+b=m成立.故对于任意a∈A,b∈B,不一定存在m∈M,使a+b=m.基础巩固1.把集合{x|x2-4=0}用列举法表示为A.{x=-2,x=2} B.{x|x=-2,或x=2}C.{x2-4=0} D.{-2,2}√根据题意,由x2-4=0解得x=-2或x=2,用列举法表示为{-2,2}.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Z B.π RC.|-|∈Q D.2∈N√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因为Z是整数集,故- Z,所以A错误;因为R是实数集,故π∈R,所以B错误;因为Q是有理数集,故|-|= Q,所以C错误;因为N是自然数集,故2∈N,所以D正确.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3.若以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可能是A.矩形 B.平行四边形C.梯形 D.菱形√由题意,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得a,b,c,d四个元素互不相等,以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结合选项,只可能为梯形.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4.已知集合M={x|x>1,x∈N},则A.0∈M B.π∈M C.∈M D.2∈M√由集合M={x|x>1,x∈N}知0 M,故A错误;π M,故B错误; M,故C错误;2∈M,故D正确.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5.下列集合相等的是A.M={(3,2)},N={(2,3)}B.M={2,3},N={3,2}C.M={(x,y)|x+y=1},N={y|x+y=1}D.M={2,3},N={(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选项A中的集合M是由点(3,2)组成的点集,集合N是由点(2,3)组成的点集,故集合M与N不相等;选项C中的集合M是由一次函数y=1-x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是由一次函数y=1-x图象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y|x+y=1}=R,故集合M与N不相等;选项D中的集合M是数集,而集合N是点集,故集合M与N不相等;对于选项B,由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可知集合M与N相等.解析6.(多选)已知集合A={1,x,x2+3},若4∈A,则x等于A.-1 B.0 C.1 D.4√√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因为4∈A,所以x=4或x2+3=4,则x=4或x=-1或x=1,而x=1时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x=4或x=-1.解析7.若区间[2,a]的长度不超过5,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用区间表示为 .由题意可知所以2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7].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2,7]8.已知集合A={2,3,4,5,6},B={(x,y)|x∈A,y∈A,x-y∈A},则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为 . 因为x∈A,y∈A,x-y∈A,所以当x=4时,y=2;当x=5时,y=2或3;当x=6时,y=2或3或4.则B={(4,2),(5,2),(5,3),(6,2),(6,3),(6,4)},所以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为6.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69.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x2+2x+1)=0的解集;{0,-1}.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2)在自然数集内,小于1 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x|x=2n+1,且x<1 000,n∈N}.解(3)不等式x-2>6的解构成的集合;{x|x>8}.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4)大于0.5且不大于6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1,2,3,4,5,6}.解(5)由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没有重复数字)组成的自然数的集合.由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没有重复数字)组成的自然数有12,21,13,31,23,32,用列举法可表示为{12,21,13,31,23,32}.解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1)设集合B=.①试判断元素1,2与集合B的关系;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当x=1时=2∈N.当x=2时= N.∴1∈B,2 B.解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N,x∈N,∴2+x只能取2,3,6,∴x只能取0,1,4.∴B={0,1,4}.解(2)已知集合A={x|x2-ax+b=0},若A={2,3},求a,b的值.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由A={2,3}知,方程x2-ax+b=0的两根为2,3,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因此a=5,b=6.解11.关于x的方程ax2+x+a=0的解集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a等于A.±或0 B.±C. D.-√综合运用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当a=0时,方程为x+0=0,解得x=0,满足题意;当a≠0时,有解得a=±.解析12.已知集合A={1,2,4},集合B=则集合B中元素之和为A. B. C. D.√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因为集合A={1,2,4},所以集合B==所以集合B中元素之和为.解析13.已知集合A={x|x=2m-1,m∈Z},B={x|x=2n,n∈Z}且x1,x2∈A,x3∈B,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1·x2∈A B.x2·x3∈BC.x1+x2∈B D.x1+x2+x3∈A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由x1,x2∈A,x3∈B,可知x1,x2是奇数,x3是偶数.因为两个奇数的乘积为奇数,所以x1·x2∈A,即A正确;因为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乘积为偶数,所以x2·x3∈B,即B正确;因为两个奇数的和为偶数,所以x1+x2∈B,即C正确;因为两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为偶数,所以x1+x2+x3∈B,即D错误.解析14.已知x,y,z为非零实数,代数式+++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则M中的元素个数为 .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针对x,y,z中,三个为正、两个为正、一个为正、全为负四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此时代数式的值分别为4,0,0,-4,则M中的元素共3个.解析315.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m,n,定义某种运算“※”如下:当m,n都为正偶数或正奇数时,m※n=m+n;当m,n中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时,m※n=mn,则在此定义下,集合M={(a,b)|a※b=16}中的元素个数是A.18 B.17 C.16 D.15拓广探究√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因为1+15=16,2+14=16,3+13=16,4+12=16,5+11=16,6+10=16,7+9=16,8+8=16,9+7=16,10+6=16,11+5=16,12+4=16,13+3=16,14+2=16,15+1=16,1×16=16,16×1=16,集合M中的元素是有序数对(a,b),所以集合M中的元素共有17个.解析16.已知集合A={x|x=3n+1,n∈Z},B={x|x=3n+2,n∈Z},M={x|x=6n+3,n∈Z}.(1)若m∈M,则是否存在a∈A,b∈B,使m=a+b成立?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设m=6k+3=3k+1+3k+2(k∈Z),令a=3k+1(k∈Z),b=3k+2(k∈Z),则m=a+b.故若m∈M,则存在a∈A,b∈B,使m=a+b成立.解(2)对于任意a∈A,b∈B,是否一定存在m∈M,使a+b=m?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设a=3k+1,b=3l+2,k,l∈Z,则a+b=3(k+l)+3,k,l∈Z.当k+l=2p(p∈Z)时,a+b=6p+3∈M,此时存在m∈M,使a+b=m成立;当k+l=2p+1(p∈Z)时,a+b=6p+6 M,此时不存在m∈M,使a+b=m成立.故对于任意a∈A,b∈B,不一定存在m∈M,使a+b=m.解§1.1 集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 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docx 第一章 1.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