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海陆变迁 课件(30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海陆变迁 课件(30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海陆变迁
发现
?????????????????????????????????????????????????????????????????>>
????????????????????????????????????????????????????????????????????????<<
大约在 2.5 亿年前,云南石林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形成了深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抬升,岩层露出水面。在持续的抬升和侵蚀过程中,石林地区逐渐形成了如今这种众峰峥嵘、千姿百态的石林奇观。
图 3-34 云南石林
读图 3-3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南石林的地貌景观。
“沧海桑田”是我国古人对世事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形象比喻,试从地理的角度解释这个成语。
答:山峰林立,形态万千。
答:海洋会变化成为陆地,陆地也会变化成为海洋。
新课导入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表形态变化
新课讲解
三叶虫化石
笔石化石
鹦鹉螺化石
苔藓虫化石
菊石化石
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经过板块碰撞挤压才抬升成为高山。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古老海洋生物的化石。这段话说明什么?
地表形态变化
新课讲解
科学家在某处的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这又说明什么?
说明那处曾经是一片陆地,后来由于陆地下降变成了海底。
海陆变迁:像以上这些曾经的海洋变为如今的陆地,曾经的陆地变为如今的海洋,我们称之为海陆变迁。
地表形态变化
新课讲解
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
地表形态变化
新课讲解
有些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短期内,甚至一瞬间发生的。
地震往往在瞬间发生,强烈的地震会导致岩层断裂或错位。
火山喷发时,岩浆沿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大部分喷发物会在火山口堆积形成高地。
地表形态变化
新课讲解
议一议: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海陆变迁?
海平面的升降主要由气候变化和海水热胀冷缩引起,能广泛淹没或暴露出大片陆地。
地壳的变动,如板块碰撞、俯冲、张裂等导致的陆地抬升、沉降、山脉形成或裂谷扩张。
地表形态变化
新课讲解
活动
????????????????????????????????????????????????????????????????>>
????????????????????????????????????????????????????????????????????????<<
你能解释下列现象或预测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展,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会消亡。
现象: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因为几千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生活着许多古老的海洋生物,在海底形成岩石时保留了许多生物遗体和遗迹(即化石),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表不断隆起 抬升为陆地,进一步抬升形成高山;地质历史时期,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发育着许多河流,后来由于这里地壳下陷, 形成海峡;东非大裂谷两侧的岩层在不断地相背离运动,出现中间低两侧高的大裂谷地形,随着进一步的运动,大裂谷将越来越宽,越来越深,海水会不断涌入,将形成海洋;地中海两侧的岩层在不断地相向挤压,使得地中海海域面积正在不断缩小,地中海最终会消亡。
启示: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陆地可能变成海洋,海洋也可能变成陆地。因此,我们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去看世界。
合作探究
大陆漂移假说
点击视频播放
新课讲解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大陆漂移假说
新课讲解
阅读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1880年—1930年),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
1910年,魏格纳在观察中发现,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恰好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他不由猜测,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会不会本来就是一块,后来因破裂漂移才分开的呢?经过反复观察,他还发现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大陆的轮廓正好也可以嵌合在一起。他坚信这些绝不是巧合,便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研究。经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魏格纳在1912年系统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0世纪60年代起,由深海探测和遥感测量获取的大量资料证实,大陆确实存在着“漂移”现象。
新课讲解
证据1——形状和轮廓
证据2——古地层
思考:哪些可以印证大陆漂移假说呢?
证据3——动植物分布
大陆漂移假说
新课讲解
活动
????????????????????????????????????????????????????????????????>>
????????????????????????????????????????????????????????????????????????<<
材料及工具:
描图纸 1 张、地球仪 1 个、笔 1 支、剪刀1 把。
实践过程:
第一步:把描图纸覆盖在地球仪上,用笔描出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的轮廓。
第二步:把描好的两幅图沿大陆轮廓剪下来,试着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拼合处是否基本吻合。如果吻合,试认真思考原因。
第三步:演示这两块大陆的漂移过程可能是怎样的。
非洲与南美洲的拼合
合作探究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分出若干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板块构造学说
新课讲解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构造学说
新课讲解
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活动
????????????????????????????????????????????????????????????????>>
????????????????????????????????????????????????????????????????????????<<
1.有人说,岩石圈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曾像煮熟了的鸡蛋壳那样破碎过,形成了一些形状不规则的板块。读图 3-38,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看法。
2.参考图 3-38,分别裁剪出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应形状的三张硬纸片,将它们平放在课桌上,按照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移动,从而感悟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答:这种说法有道理。板块是岩石圈的构造单元,而岩石 圈是地球的坚硬外壳。不管板块如何运动,或挤压,或张裂,或垂直错动,都有可能使刚性的岩石圈发生 破裂,而破裂面可能会像鸡蛋蛋壳破碎一样呈锯齿状,一般很难形成整齐的断裂面。
合作探究
活动
????????????????????????????????????????????????????????????????>>
????????????????????????????????????????????????????????????????????????<<
3.用硬纸片演示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从中感悟地球上高大山脉的形成过程。
4.将一张纸片和一张硬纸板并排放置,左手拿住纸片,保持静止,右手将硬纸板向左推动,挤压纸片的边缘,纸片的右边将会凸起。继续用力,直到纸片向下滑过硬纸板。想一想,如果板块之间出现类似情形,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答:如果板块之间出现类似情形,在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原大陆边缘和洋底的沉积物遭受紧密褶皱和逆冲推覆,岩层会相互冲掩叠覆,导致地壳压缩增厚,地面大幅度抬升,形成宏伟的褶皱山系或形成岛弧、海沟和海岸山脉。
合作探究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运动方式以及形成的地形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运动方式
形成的地形
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山脉、岛屿
裂谷、海洋
新课讲解
火山与地震
新课讲解
火山与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释放能量巨大,破坏性极强,还会引起海啸、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日本福岛地震
汶川大地震
新课讲解
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火山喷发通常伴随着剧烈的爆炸,浓浓的烟尘、炙热的岩浆,危害巨大。但火山灰富含养分,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著名的火山:基拉韦厄火山
世界文化遗产:富士山
火山与地震
新课讲解
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另外,大洋中脊也是火山和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火山与地震
新课讲解
阅读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现已查明的火山有 400 多座,其中活火山77 座。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是位于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 960米。人类记载的最猛烈的火山活动,是 1815 年 4—7 月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这次火山喷发出了约1 400 亿吨岩浆,爆发的声响传到了2500 千米以外。当烟雾消散后,人们发现坦博拉火山的山顶被削去大部分,海拔从 4100 米降低到2851 米。
火山之最
新课讲解
图 3-40 喷发中的印度尼西亚锡纳朋火山(2013年)
阅读
东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了里氏
图 3-41 大地震后的日本宫城
新课讲解
9.0 级的特大地震。地震还引
发了海啸,10多米高的巨浪袭
击了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
地区,海浪最高达 24 米,所
到之处,房屋被冲走,车毁人
亡,昔日繁华的城镇瞬间满目
疮痍。这次地震和海啸还造成
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
漏事故。东日本大地震造成
1.8万余人死亡或失踪。
1.“沧海桑田”是说______、_____。
2.大陆漂移假说是由_____提出的。
3.全球有__大板块,分别是: 。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_。
5.当两大板块发生_____时,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 ;
当两大板块发生_____时,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___或___。
6.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7.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陆地变海洋
海洋变陆地
魏格纳
稳定
活跃
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海洋
裂谷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欧亚、美洲、非洲、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
课堂总结
山脉、岛屿、海沟
1.能说明“沧海桑田”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理现象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我国南方地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新疆沙漠广布
2.下图表示大陆漂移过程中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状况。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顺序是( )
A.a→b→c B.a→c→b C.c→a→b D.c→b→a
a
b
c
A
C
随堂练习
3、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 )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国土狭小
B.日本经济发达
C.日本人口太多
D.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B.板块形状固定不变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B
D
B
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