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测量: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第1课时 “伏安法”测电阻知识点1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1.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所选择的电源电压为4.5 V,被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0 Ω,则选择电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为( )A.0~3 V、0~3 A B.0~3 V、0~0.6 AC.0~15 V、0~3 A D.0~15 V、0~0.6 A2.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1)请根据实物连接图,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2)连接器材时,开关要处于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滑到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将滑片P缓慢向左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4)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这个电阻R的阻值为 Ω。 (5)以上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 。 (6)为减小实验误差,我们应该多次进行正确测量,然后取电阻R的 值。 知识点2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3.某同学测小灯泡电阻(灯丝电阻约为24 Ω)的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源电压为4.5 V。他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并检查各元件完好。然后闭合开关S,发现灯泡很亮,且电压表的读数为4.5 V,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 改正电路后,测量灯丝电阻为32 Ω,造成测量出的电阻值变大的原因是 。 4.[易错题]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小雪和晓彤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图像,如图甲、乙所示。对于图像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A.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 ΩB.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其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的改变而改变C.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D.由图乙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如图所示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R为待测电阻,阻值约为5 Ω。实验器材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 Ω 2 A)、电压表(量程分别为0~3 V、0~15 V)、电流表(量程分别为0~0.6 A、0~3 A)、电源(3节新干电池串联)。为使测量时能较准确地读数(指针最好偏过中间刻度线),则电压表应选 的量程,电流表应选 的量程。 6.小明同学在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 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电流表的量程为0~3 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 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B.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C.电压表按0~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0.6 A量程读数D.电压表按0~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3 A量程读数7.小红测量一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电源电压保持3 V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 Ω 1 A”。(1)图甲为实验电路图,图中的圆圈分别表示电流表和电压表,请在圆圈内填入相应的字母。(2)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电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进行的操作是 。 (3)正确完成上述操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因灯丝断路突然熄灭,若其他元件均完好,则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 V。 8.[新考向·设计实验]小浩同学有两个未知阻值的电阻R1和R2,想比较两个电阻阻值的大小,现只找到如下器材: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个表盘数字已经模糊,但刻度清晰的电压表(量程足够大),两个开关,若干导线。(1)请你设计一个能够比较R1、R2阻值大小的可行电路,并将相应的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要求:只能选用上述提供的实验器材,电路连接好后各元件的连接位置不得改变)。(2)根据你设计的电路,写出比较电阻R1和R2阻值大小的实验步骤。9.[科学思维]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若电压表损坏,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也能测出Rx的阻值,已知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为R0,具体实验步骤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b.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则定值电阻的表达式:Rx= 。 第2课时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知识点1 串联电路规律 1.将20 Ω和30 Ω的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入电源电压为12 V的电路中,总电阻是 Ω,总电流是 A。 2.两个标有“5 Ω 1 A”和“10 Ω 0.6 A”的定值电阻,将它们串联起来时电路中总电阻为 Ω,此时电源电压最大允许为 V;若将它们并联,干路电流最大允许是 A。 3.如图,电源电压3 V恒定不变,电阻R1=10 Ω,R2=5 Ω,总电阻为 Ω,则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 V。 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电路总电阻为R;再闭合开关S2时,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电路总电阻为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I>I' B.RC.U>U' D.I=I'知识点2 电路并联规律5.[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明在修理收音机时将一个50 Ω的电阻和一个30 Ω的电阻并联起来使用,这两个电阻的等效电阻为 Ω。 6.[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明房间天棚上安装了吊灯,墙壁上安装了壁灯,它们是 联的;小明家里打开的灯越多,电路的总电阻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7.电工师傅在修理电器时,急需一只8 Ω的电阻,但手边只有阻值20 Ω、5 Ω、10 Ω和40 Ω的电阻各一只,下列做法能帮他解决问题的是( )A.将20 Ω和5 Ω的电阻串联B.将20 Ω和10 Ω的电阻串联C.将5 Ω和40 Ω的电阻并联D.将10 Ω和40 Ω的电阻并联8.有三个电阻,R1>R2>R3,当把它们并联时总电阻为R,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R3C.R=R2 D.R9.如图所示,R1、R2的电阻均为10 Ω,不计电表的电阻。(1)若只闭合S1,电路中的总电阻为多少?(2)若只闭合S2,电路中的总电阻为多少?(3)若只闭合S1和S3,电路中的总电阻为多少?10.[易错题]把R1=1 Ω、R2=2 Ω、R3=4 Ω三个电阻并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如果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将电阻R'1=10 Ω、R'2=2 Ω串联起来,接到电压为18 V的电路中,则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 V,U'2= V。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0 Ω,R2=15 Ω,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Ω,两表读数之比U甲∶U乙=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Ω,两表的读数之比I甲∶I乙=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灯泡L1、L2电阻分别是6 Ω、4 Ω,若只闭合S2,则电路的等效电阻是 Ω;若S1、S3闭合、S2断开,则电路的等效电阻是 Ω;当开关S1、S2、S3同时闭合,会造成 现象。 13.如图所示,六根完全一样的电阻丝,电阻值均为R,依次连接构成一个正六边形,连接处接触良好并形成六个接线柱,将其任意两个接线柱接入到电路中,则两接线柱间的等效电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A.R,R B.R,RC.R,R D.R,R1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10 Ω,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1.5 A 30 Ω”的字样。(1)开关S2断开、S1闭合,滑片P滑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则电源电压为多大?(2)若开关S1、S2均闭合,当滑片P滑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3 A,则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3)若电流表使用量程为0~0.6 A,开关S2断开、S1闭合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至少应为多大才能确保电路的安全?15.[科学思维](多选)按图甲所示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均如图乙所示,已知R1的阻值为5 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丙A.电源电压为6 VB.R2的阻值为20 ΩC.将图甲电路改接成图丙电路,R2两端的电压为5 VD.将图甲电路改接成图丙电路,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1∶4第三节 测量: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第1课时 “伏安法”测电阻知识点1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1.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所选择的电源电压为4.5 V,被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0 Ω,则选择电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为( D )A.0~3 V、0~3 A B.0~3 V、0~0.6 AC.0~15 V、0~3 A D.0~15 V、0~0.6 A2.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1)请根据实物连接图,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连接器材时,开关要处于 断开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滑到 B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将滑片P缓慢向左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将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 (4)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这个电阻R的阻值为 5 Ω。 (5)以上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 伏安法 。 (6)为减小实验误差,我们应该多次进行正确测量,然后取电阻R的 平均 值。 知识点2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3.某同学测小灯泡电阻(灯丝电阻约为24 Ω)的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源电压为4.5 V。他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并检查各元件完好。然后闭合开关S,发现灯泡很亮,且电压表的读数为4.5 V,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了(或滑动变阻器短路或滑动变阻器接入了上面两个接线柱) 。 改正电路后,测量灯丝电阻为32 Ω,造成测量出的电阻值变大的原因是 灯丝发光时,温度升高,电阻变大 。 4.[易错题]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小雪和晓彤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图像,如图甲、乙所示。对于图像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甲 乙A.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 ΩB.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其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的改变而改变C.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D.由图乙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如图所示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R为待测电阻,阻值约为5 Ω。实验器材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 Ω 2 A)、电压表(量程分别为0~3 V、0~15 V)、电流表(量程分别为0~0.6 A、0~3 A)、电源(3节新干电池串联)。为使测量时能较准确地读数(指针最好偏过中间刻度线),则电压表应选 0~3 V 的量程,电流表应选 0~0.6 A 的量程。 6.小明同学在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 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电流表的量程为0~3 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 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D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B.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C.电压表按0~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0.6 A量程读数D.电压表按0~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3 A量程读数7.小红测量一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电源电压保持3 V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 Ω 1 A”。(1)图甲为实验电路图,图中的圆圈分别表示电流表和电压表,请在圆圈内填入相应的字母。如图所示(2)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电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进行的操作是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5 V 。 (3)正确完成上述操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7.8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因灯丝断路突然熄灭,若其他元件均完好,则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 V。 8.[新考向·设计实验]小浩同学有两个未知阻值的电阻R1和R2,想比较两个电阻阻值的大小,现只找到如下器材: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个表盘数字已经模糊,但刻度清晰的电压表(量程足够大),两个开关,若干导线。(1)请你设计一个能够比较R1、R2阻值大小的可行电路,并将相应的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要求:只能选用上述提供的实验器材,电路连接好后各元件的连接位置不得改变)。如图所示(2)根据你设计的电路,写出比较电阻R1和R2阻值大小的实验步骤。解:①闭合S1、S2,电阻R1被短路,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电压,记录此时电压表指针偏转的格数N1;②闭合S1,断开S2,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记录此时电压表指针偏转的格数N2。9.[科学思维]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若电压表损坏,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也能测出Rx的阻值,已知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为R0,具体实验步骤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b.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则定值电阻的表达式:Rx= 。 第2课时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知识点1 串联电路规律 1.将20 Ω和30 Ω的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入电源电压为12 V的电路中,总电阻是 50 Ω,总电流是 0.24 A。 2.两个标有“5 Ω 1 A”和“10 Ω 0.6 A”的定值电阻,将它们串联起来时电路中总电阻为 15 Ω,此时电源电压最大允许为 9 V;若将它们并联,干路电流最大允许是 1.5 A。 3.如图,电源电压3 V恒定不变,电阻R1=10 Ω,R2=5 Ω,总电阻为 15 Ω,则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 2 V。 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电路总电阻为R;再闭合开关S2时,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电路总电阻为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I>I' B.RC.U>U' D.I=I'知识点2 电路并联规律5.[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明在修理收音机时将一个50 Ω的电阻和一个30 Ω的电阻并联起来使用,这两个电阻的等效电阻为 18.75 Ω。 6.[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明房间天棚上安装了吊灯,墙壁上安装了壁灯,它们是 并 联的;小明家里打开的灯越多,电路的总电阻 越小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7.电工师傅在修理电器时,急需一只8 Ω的电阻,但手边只有阻值20 Ω、5 Ω、10 Ω和40 Ω的电阻各一只,下列做法能帮他解决问题的是( D )A.将20 Ω和5 Ω的电阻串联B.将20 Ω和10 Ω的电阻串联C.将5 Ω和40 Ω的电阻并联D.将10 Ω和40 Ω的电阻并联8.有三个电阻,R1>R2>R3,当把它们并联时总电阻为R,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D )A.R3C.R=R2 D.R9.如图所示,R1、R2的电阻均为10 Ω,不计电表的电阻。(1)若只闭合S1,电路中的总电阻为多少?(2)若只闭合S2,电路中的总电阻为多少?(3)若只闭合S1和S3,电路中的总电阻为多少?解:(1)若只闭合S1,只有R1连入电路,则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R1=10 Ω。(2)若只闭合S2,电路中R1、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总电阻R串=R1+R2=10 Ω+10 Ω=20 Ω。(3)若只闭合S1和S3,电路变成电阻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得,总电阻R并==5 Ω。10.[易错题]把R1=1 Ω、R2=2 Ω、R3=4 Ω三个电阻并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0.57 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如果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1∶2∶4 ;将电阻R'1=10 Ω、R'2=2 Ω串联起来,接到电压为18 V的电路中,则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 15 V,U'2= 3 V。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0 Ω,R2=15 Ω,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25 Ω,两表读数之比U甲∶U乙= 5∶3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6 Ω,两表的读数之比I甲∶I乙= 2∶5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灯泡L1、L2电阻分别是6 Ω、4 Ω,若只闭合S2,则电路的等效电阻是 10 Ω;若S1、S3闭合、S2断开,则电路的等效电阻是 2.4 Ω;当开关S1、S2、S3同时闭合,会造成 短路 现象。 13.如图所示,六根完全一样的电阻丝,电阻值均为R,依次连接构成一个正六边形,连接处接触良好并形成六个接线柱,将其任意两个接线柱接入到电路中,则两接线柱间的等效电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B )A.R,R B.R,RC.R,R D.R,R1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10 Ω,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1.5 A 30 Ω”的字样。(1)开关S2断开、S1闭合,滑片P滑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则电源电压为多大?(2)若开关S1、S2均闭合,当滑片P滑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3 A,则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3)若电流表使用量程为0~0.6 A,开关S2断开、S1闭合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至少应为多大才能确保电路的安全?解:(1)开关S2断开、S1闭合,滑片P滑到a端时,R1与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U=I(R1+R)=0.3 A×(10 Ω+30 Ω)=12 V。(2)若开关S1、S2均闭合,当滑片P滑到b端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通过R1的电流I1==1.2 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2的电流I2=I'-I1=1.3 A-1.2 A=0.1 A,则电阻R2的阻值R2==120 Ω。(3)开关S2断开、S1闭合时,R1与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 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6 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20 Ω,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小=R总-R1=20 Ω-10 Ω=10 Ω。15.[科学思维](多选)按图甲所示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均如图乙所示,已知R1的阻值为5 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C )甲乙丙A.电源电压为6 VB.R2的阻值为20 ΩC.将图甲电路改接成图丙电路,R2两端的电压为5 VD.将图甲电路改接成图丙电路,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6.3 测量: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学生版.docx 16.3 测量: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