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改造我们的学习》(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一、文学常识(填空题)1. 作者及背景(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2)本文写于_____________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所作的重要报告,标志着整风运动的开始。整风运动旨在反对_____________、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写作背景:当时党内存在_____________(如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以及_____________(如皖南事变)的影响,毛泽东通过本文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2. 字词梳理(1)___________________:射箭时对准靶子,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2)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盲目行事,缺乏调查研究。(3)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4)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华丽,内里空虚;脆弱不坚实。(5)___________________: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二、文本探究1. 文章的结构(选择+填空式梳理)(1)本文的结构属于_____________(A. 总分总 B. 总分 C. 分总)。(2)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①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② 本论:第一部分:回顾历史,论述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方面的_____________(如“日益结合的二十年”)。第二部分:分析现状,指出党内学习存在的三大缺点: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_____________、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第三部分:对比两种对立的态度——(主观主义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③ 结论:提出改造学习的三条具体建议:系统研究周围环境、有组织地研究中国历史、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针。2. 文章的主旨本文通过批判党内_____________的学风,阐明了____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性,号召全党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注重研究现状、历史和理论应用,以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三、课内阅读选段一(第二部分)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不论是近百年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特别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1. 作者在本段中列举了哪些“缺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析“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等比喻的作用。3. 本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A. 举例论证 B. 对比论证 C. 引用论证)的方法,试结合文本说明。选段二(第四部分)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一)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后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二)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三)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1. 作者提出的三条建议分别是什么?2. 分析“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这一建议的现实意义。3. 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四、学业测试(融合近两年真题题型)1. 选择题(1)下列对“实事求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即事物的表面现象,求即探索。B. 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即事物的规律性,求即研究。C. 实事即主观想象的事物,是即事物的本质,求即实践。D. 实事即历史经验,是即事物的发展趋势,求即总结。(2)下列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的表现是( )A. 割断历史,只注重研究外国理论。B. 系统研究周围环境,理论联系实际。C. 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D. 单凭热情工作,忽视客观规律。答案一、文学常识1. (1)毛泽东;(2)1941,主观主义;(3)教条主义,皖南事变。2. (1)有的放矢;(2)闭塞眼睛捉麻雀;(3)夸夸其谈;(4)华而不实、脆而不坚;(5)实事求是。二、文本探究1. (1)A;(2)①改造我们的学习;②成绩,研究历史;③主观主义态度,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2. 主观主义,理论与实际统一。三、课内阅读(答案略,需结合具体选段设计)四、学业测试1. (1)B;(2)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