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的关系(75分钟 100分)考情分析高考对接点 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超重和失重单元疑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滚动知识点 相互作用典型情境题 1、2、3、5、8、13、14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上,一枚硬币直立在列车窗台上,直到列车转弯的时候,硬币才倒下。这一现象说明中国高铁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关于此演示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硬币直立不动时,列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硬币直立不动时,其一定受到与列车行驶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C.如果硬币向列车行驶方向的左侧倒下,说明列车向右转弯D.列车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硬币都可能受到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2.潜艇从海水的高密度区域驶入低密度区域时,受到的浮力顿减,专业上称之为“掉深”。如图甲所示,某潜艇在高密度海水区域沿水平方向缓慢航行。t=0时,该潜艇发生“掉深”,随后采取措施成功脱险。在0~30 s时间内,潜艇竖直方向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不计水的黏滞阻力,则A.潜艇在“掉深”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B.0~30 s内,潜艇竖直向下运动的最大位移为300 mC.t=30 s时潜艇回到初始深度D.潜艇在10 s~30 s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3.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圆柱形强磁体A和B放入内壁光滑、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竖直玻璃圆筒内,B位于圆筒底部,A恰好悬浮在筒口附近。现将整个装置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已知圆筒与两块磁体的质量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释放瞬间,三个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释放瞬间,B和圆筒的加速度均为2gC.释放后,A相对地面向下运动,并从圆筒口飞出D.释放后,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4.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P点,平板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将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平板与竖直杆的交点Q由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若θ由30°逐渐增大至45°,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5.大雪过后,汽车表面会有积雪覆盖。若汽车前挡风玻璃上方有一片积雪,前挡风玻璃视为倾角α=37°的斜坡,如图所示。积雪融化前玻璃与积雪之间有附着力,开始融化后在积雪和玻璃之间产生水膜,会使得积雪和玻璃间的动摩擦因数变为μ=0.25。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不计。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接触面的积雪开始融化,为使积雪不下滑,该时刻汽车的加速度至少约为A.4.21 m/s2 B.3.21 m/s2 C.2.51 m/s2 D.1.71 m/s26.如图甲,两光滑细杆固定在一竖直固定圆环上,其中一细杆顶端固定在圆环的最高点,另一细杆的底端固定在圆环的最低点,已知圆环的半径为r,O为圆心;如图乙,两光滑细杆的顶端固定在一竖直直杆上,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同一点,细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为r。均套在细杆上的1、2、3、4四小球均由静止开始分别沿着光滑的细杆从顶端运动到底端,其运动时间分别为t1、t2、t3、t4。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 B.t2t4 D.t1=t4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P与质量未知的物块Q之间拴接一轻弹簧,开始时两物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现给物块P一水平向左的瞬时初速度v0,自此时刻开始计时,规定向左为正方向,0~2t0内P、Q运动的a-t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t轴下方图线所围的面积为S1,t轴上方图线所围的面积为S2,则A.Q的质量为2mB.Q的质量为mC.2t0时刻P的速度大小为v0-S1D.2t0时刻Q的速度大小为S28.在一次演习中,某型号飞机悬停在高空某处后,质量为60 kg的特战兵从机舱中跳下,特战兵打开降落伞,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37°,如图甲所示。特战兵离开飞机后竖直向下运动,其运动过程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图中0~2 s时间内和7 s~13 s时间内的图线均为直线,且特战兵速度减为零时恰好落到地面。不计特战兵所受的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特战兵刚跳下时离地面的高度为180 mB.在0~2 s时间内,每根绳对特战兵的拉力大小为150 NC.在7 s~13 s时间内,每根绳对特战兵的拉力大小为125 ND.在7 s~13 s时间内,特战兵处于超重状态9.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的底端A与水平传送带相接触,传送带以v=4 m/s的速率顺时针匀速转动,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O处由静止释放,经过1.5 s物体滑到斜面底端A。已知O、A之间的距离LOA=4.5 m,传送带左、右两端间的距离LAB=10 m,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不计物体经过A点时的动能损失。则A.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C.物体将从传送带的B端离开传送带,离开时的速度大小为4 m/sD.物体不会从传送带的B端离开传送带,物体返回到A点的速度大小为4 m/s10.水平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滑块B,其上方有圆形凹槽,质量也为m的圆柱A恰好能放置在凹槽中,其截面图如图所示,A的圆心与凹槽的左端点的连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α=30°。一质量为M的物体C通过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与B相连,水平面上方细绳水平,细绳张紧后由静止释放C,不计一切摩擦,B离定滑轮足够远,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M>(+1)m时,A能从凹槽中滚出B.若α=45°,当M>(+1)m时,A能从凹槽中滚出C.若A、B能保持相对静止,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一定为mgD.若A、B能保持相对静止,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mg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11.(7分)图甲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合力关系的实验装置,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长木板左端固定一电火花计时器,纸带穿过计时器与小车相连。细线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通过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与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相连,动滑轮下方悬挂一个沙桶,连接小车的细线与桌面平行,动滑轮两侧细线竖直。改变桶中沙的质量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实验中,小车释放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N。 (2)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各计数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丙所示,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标出,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以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若各测量数据均准确,则下列画出的a-F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12.(9分)某同学利用手机中的“声音图像”软件测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物块置于长木板上且两端分别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小球A、B相连,物块与滑轮之间的细线与桌面平行,实验前分别测量出小球A、B底部到地面的高度hA、hB(hB>hA)。打开手机软件,烧断一侧细线,记录下小球与地面发生两次碰撞的声音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两小球落地后均不反弹,物块到长木板两端的距离足够远)(1)烧断细线前,用分度值为1 cm的刻度尺测量hA,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地面齐平,小球A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hA= cm。 (2)实验时烧断物块左侧的细线,若算得小球A下落的时间为0.40 s,由图丙可知,物块做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s。 (3)实验前仅改变小球B的离地高度hB,测量不同高度下物块做加速运动的时间t,作出hB-t2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求得斜率为k,若小球B的质量为m,物块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字母k、m、M、g表示) 13.(10分)如图,一辆货车的货厢长度l=8.4 m,货厢中有一件质量m=10 kg的货物P,它到货厢后壁的距离l1=0.8 m,货物前后的厚度Δl=0.3 m。已知货物与货厢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现使货车以a1=1.8 m/s2的加速度启动。(1)求货车启动过程中货物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当货车以v=54 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因为前方红灯,货车以大小为3 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试通过计算判断货物最终是否会与货厢前壁碰撞。14.(14分)2023年10月31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其部分运动过程简化如下:返回舱在离地面某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在降落伞的作用下返回舱的速度从v0=64 m/s降至v1=8 m/s,此后返回舱的运动可视为匀速下落,当返回舱在距离地面h时启动反推发动机,经时间t=0.25 s速度由8 m/s匀减速至0后恰好落到地面。设降落伞所受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其余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降落伞的质量忽略不计,忽略返回舱质量的变化,设全过程为竖直方向的运动。(1)求返回舱开始匀减速下落时离地的高度h。(2)求返回舱的速度为v0时的加速度大小a0。(3)若宇航员的质量m=60 kg,求在最后的匀减速过程中宇航员受到的座椅施加的作用力大小F。15.(16分)如图所示,一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底端固定一挡板P。一长L=5 m的薄木板置于斜面上,其质量M=1 kg,下端位于B点,PB=5 m,薄木板中点处放有一质量m=1 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已知滑块与薄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斜面上AB区间(不含边界)存在特殊力场,当滑块进入此区域时能对滑块产生一个沿斜面向上、大小F=10 N的恒力作用,对木板无作用力,AB区间沿斜面的宽度l=2.5 m,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现同时由静止释放薄木板和滑块。(1)求滑块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1。(2)求滑块第一次进入AB区间内受到薄木板的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3)若木板第一次与挡板P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求木板反向运动时滑块的加速度a1。(4)在(3)的条件下,若滑块与挡板碰撞后立即粘在挡板上,停止运动。求从木板第一次与挡板P碰撞到木板沿斜面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忽略滑块从薄木板上滑下时对木板的影响,结果可保留根号)。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惯性。硬币直立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列车做减速运动,硬币可能受到与列车行驶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故A、B项错误;如果硬币向列车行驶方向的左侧倒下,说明列车正向右转弯,故C项正确;列车加速时,硬币会受到沿着列车行进方向的摩擦力,故D项错误。2.B【解析】本题考查超重、失重。潜艇在“掉深”时向下加速,由图乙可知加速度大小a= m/s2=2 m/s2,A项错误;0~30 s内,潜艇竖直向下运动的最大位移h1=×30 m=300 m,B项正确;潜艇在0~30 s内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则t=30 s时潜艇向下运动到达最大深度,C项错误;在10 s~30 s内,潜艇向下减速,加速度向上,则潜艇处于超重状态,D项错误。3.C【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瞬时性。设圆筒和两磁体的质量均为m,释放瞬间A、B间的磁场力大小为F。释放前,对A,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mg=F,释放后,B与圆筒一起运动,对B与圆筒整体有2mg+F=2ma,解得a=1.5g,释放后瞬间A所受磁场力大小仍为F,则释放后瞬间A的加速度为零,故A、B项错误;由上述知,释放后A、B间的距离增大,则A、B间的磁场力减小,对A有mg-F'=ma'(F'a'>0,即A的加速度向下,A相对地面向下运动,而B与圆筒组成的系统释放后瞬间以a=1.5g的加速度向下运动,故A会离开圆筒,C项正确;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对B的作用力与B对A的作用力始终大小相等,故D项错误。4.B【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动态问题。分析小物块在长平板上滑动时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sin θ=ma,设P、Q间的水平距离为L,由运动学公式可知=at2,两式联立,可得t=2,θ=45°时,t取最小值,故当θ由30°逐渐增大至45°,物块的下滑时间t逐渐减小,B项正确。5.A【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临界问题综合。为使积雪不下滑,临界情况为积雪所受摩擦力沿前挡风玻璃向上且为最大静摩擦力,取玻璃上的一段雪为研究对象,将其所受玻璃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分别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如图所示,可得FNcos 37°+Ffsin 37°=mg,FNsin 37°-Ffcos 37°=ma,又Ff=μFN,联立解得a=4.21 m/s2,A项正确。6.B【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号小球的加速度大小a1=gsin 60°,位移大小x1=2rsin 60°=r,下滑到细杆底端所用时间t1==2;同理可得2号小球的运动时间t2=2;3号小球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3=gsin 60°,位移大小x3==2r,运动时间t3==;4号小球的加速度大小a4=gsin 30°,位移大小x4==2r,运动时间t4==。比较得t1=t27.BD【解析】本题考查弹簧类问题及a-t图像的解读。0~2t0时间内,Q所受弹力方向向左,P所受弹力方向始终向右;t0时刻,P、Q所受弹力最大且大小相等,对P,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Q,有=a0,得mQ=m,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由a-t图像可知,2t0时刻P的速度大小vP=v0-S1,Q的速度大小vQ=S2,故C项错误、D项正确。8.CD【解析】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由于v-t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下落的高度,由图乙可知特战兵刚跳下时离地面的高度大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即h>×20 m=180 m,故A项错误;由图乙知,0~2 s内特战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10 m/s2,与重力加速度相等,故此阶段特战兵做自由落体运动,绳上的张力为0,B项错误;在7 s~13 s时间内特战兵做匀减速运动,设每根绳的拉力大小为F,在竖直方向上,有8Fcos 37°-mg=ma2,其中a2=- m/s2= m/s2,解得F=125 N,C项正确;由于在7 s~13 s时间内特战兵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故特战兵处于超重状态,D项正确。9.AD【解析】本题考查传送带问题。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可得LOA=at2,解得a=4 m/s2,故A项正确;分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μ1mgcos θ=ma,解得μ1=0.25,故B项错误;物体滑至A点时的速度大小vA=at=6 m/s,而物体在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1=μg=5 m/s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物体在传送带上速度减为零的位移x==3.6 m<10 m,故物体不会从B点滑出,速度减为零之后反向加速,加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到相对传送带静止所需位移x'==1.6 m10.AD【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A滚出凹槽的临界条件为A受到凹槽的支持力沿着圆心与凹槽的左端点的连线方向,对A有FNsin α=ma1,FNcos α=mg,解得临界加速度大小a1=g,把A、B、C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1=,解得M=(+1)m,可知当M>(+1)m时,A能从凹槽中滚出,故A项正确;同理,当α=45°时,可解得临界加速度大小a临=g,把A、B、C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2=11.(1)0.55(0.54~0.56均可) (2分)(2)1.52 (3分)(3)B (2分)【解析】(1)由图乙知,示数为0.5 N+0.1×0.5 N=0.55 N。(2)由于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标出,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5× s=0.1 s,根据逐差法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2=1.52 m/s2。(3)由于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小车运动时受到摩擦力作用。设小车质量为M,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有F-f=Ma,则有a=F-,则画出的a-F图像是一条斜率为正值的倾斜直线,图像在a轴上的截距为负值,则只有第二个图像符合题意。12.(1)78.0(77.9~78.1均可) (3分)(2)0.90 (3分)(3) (3分)【解析】(1)hA=78.0 cm。(2)由图丙可知,A、B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0.50 s,A球先下落,时间短,则B球下落时间tB=0.50 s+0.40 s=0.90 s,即物块做加速运动的时间为0.90 s。(3)物块和小球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有hB=at2,则hB-t2图像的斜率k=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μMg=(M+m)a,整理可得μ=。13.解:(1)假设货物与货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0,可得μmg=ma0 (2分)解得a0=2.5 m/s2>a1=1.8 m/s2 (1分)所以启动过程中货物相对于货车静止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ma1=18 N。 (2分)(2)货车在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运动的位移x1==37.5 m (2分)此过程中货物的加速度大小a0=2.5 m/s2,若货物能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则货物在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运动的位移x2==45 m (1分)两者运动的位移差Δx=x2-x1=7.5 m (1分)Δx>l-l1-Δl,则货物最终会与货厢前壁碰撞。 (1分)14.解:(1)对返回舱的匀减速运动过程,有h=t=1 m。 (2分)(2)设返回舱的质量为m',返回舱做匀速运动时,根据受力平衡可得kv1=m'g (2分)当返回舱速度为v0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v0-m'g=m'a0 (2分)联立解得a0=70 m/s2。 (2分)(3)设匀减速过程返回舱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a==32 m/s2 (2分)对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的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 (2分)解得F=2520 N。 (2分)15.解:(1)滑块在进入AB区间之前,由于斜面光滑,滑块将与木板一起以加速度a0加速下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m)gsin θ=(M+m)a0 (1分)又=2a0 (1分)解得v1=5 m/s。 (1分)(2)进入AB区间后,假设滑块与木板仍然相对静止,设下滑的加速度为a,对整体有(M+m)gsin θ-F=(M+m)a (1分)解得a=0 (1分)在此假设条件下,木板受到滑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而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对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f-F=ma=0 (1分)解得f=5 N (1分)又因为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μFN=5 N=f,故假设成立。即滑块受到木板的静摩擦力f大小为5 N,方向沿斜面向下。 (1分)(3)滑块进入AB区间后,滑块和木板一起匀速下滑,木板碰到挡板P时,木板的速度反向,此时木板对滑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对滑块,有mgsin θ-μmgcos θ=ma1 (1分)解得a1=0 (1分)即滑块在木板上仍然匀速下滑。(4)木板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后,设木板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2,有Mgsin θ+μmgcos θ=Ma2 (1分)解得a2=10 m/s2 (1分)木板以加速度a2匀减速上滑,自木板与挡板碰撞开始计时,设滑块离开木板所用时间为t1,则有v1t1+(v1t1-a2)= (1分)此时木板的速度v2=v1-a2t1 (1分)滑块与木板分离后,设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3,再经过时间t2,木板减速上滑至最高点,对木板有Mgsin θ=Ma3,v2-a3t2=0 (1分)木板沿斜面上升到最高点的总时间t=t1+t2联立各式,解得t= s。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