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主题一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单元 地球运动第一课时 地球自转、昼夜更替学科素养目标区域认知能结合地球自转规律,分析不同纬度、不同经度区域因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差异;能从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分析时间差异的区域特征综合思维理解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地方时产生的直接原因;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如何影响地表温度变化,理解自转与公转共同塑造的地表环境特征;能够分析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的影响人地协调观认识地球自转规律对人类活动的潜在影响,树立 “顺应自然规律” 的观念;举例说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设定如何解决 “环球航行中日期混乱” 的问题,理解人类通过规则设计协调地理差异的智慧地理实践力能通过模拟实验演示地球自转及相关现象;掌握与地球自转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绘制简单的地理示意图表达自转规律绘制某一时刻的昼夜半球示意图,标注晨昏线、昼半球、夜半球及不同经度的时间差异学习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难点地方时、区时计算地转偏向力的应用结合晨昏线判断地方时课堂导入运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探究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1.摆放地球仪,使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分别从北极上空方向和南极上空方向观察地球运动,3.找出学校所在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用双面胶等材料标示学校所在的经线,用彩笔分别标示北极点、学校所在地、该经线与赤道的交点。观察并比较上述三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和转过的弧线长度,并总结其规律。目录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总结与练习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围绕着地轴做自西向东的运动,即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围绕着地轴做自西向东的运动,即为地球自转地轴是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连接南北极点且通过地心的假想轴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自西向东北半球俯视:逆时针南半球俯视:顺时针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自转的周期:自转周期 参照物 自转角度 时间 差异原因恒星日太阳日 某遥远恒星太阳360°360°59'23小时56分4秒24小时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两种表达形式。角速度是地球表面各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线速度是地球表面各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线长度。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表面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其他地点的角速度都相同,约为每小时15°。角速度=360°恒星日=旋转一周的角度自转的周期角速度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变化产生差异赤道的线速度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南北两极点,线速度为零。线速度=2πr恒星日=旋转一周的长度自转的周期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特点影响线速度的主要因素因素 影响 关系纬度海拔海拔相同的地区,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正相关地球自转的特点为什么在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并不觉得地球转得快 在高纬度地区的人们也不觉得地球转得慢 ·地球自转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都是24小时,因此人们的时间感知是相同的。·惯性效应:无论是低纬度还是高纬度地区的人们,因惯性作用,他们与地球的线速度相应,因此不会感到地球在转动,就像在稳定的公交车内感觉不到公交车在动一样。·自转速度的相对性: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对较慢,且人类的感知能力有限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既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把地球平分为昼和夜两个半球。昼夜更替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就是晨昏线(圈)。晨昏线(圈)将其经过的纬线圈分割为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昼弧夜弧晨昏线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地球表面各处的昼夜不停地更替,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上正值日出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昏线上正值日落晨线昏线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球球心的大圆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晨昏线在春秋分两天与经线重合(晨昏线过极点)晨昏线在其余日子与经线斜交,冬夏至交角最大且与极圈相切晨昏线的特点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即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一定是当地6时,与昏线的交点一定是当地的18时。晨昏线以15 °/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侧视图①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②方位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③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6时为晨线,18时为昏线晨线昏线俯视图晨线昏线晨线昏线昼夜更替的意义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白天和夜晚的温差不会太大,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总结与练习知识总结课堂练习下图中O代表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与甲地相比,乙地地球自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D.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2.甲地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A.23小时4分56秒 B.23小时56分4秒C.24小时 D.24小时56分4秒DC课堂练习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不考虑海拔因素,地球表面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读图可知,甲地比乙地距离极点更近,因此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所以两地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D正确。故选D。2.答案: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甲地的人们是以太阳为参考物的,故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一个太阳日,即24时,C正确。故选C。课堂练习下图中的A、B、D、E在晨昏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点此时为6时 B.C在子夜C.D、E两点的自转速度相同 D.AB是昏线4.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B.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0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AD课堂练习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到AB线东侧为白昼,西侧为黑夜,故此线为晨线,D点为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此时D点地方时应为6时,A正确,D错误。C点并不在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不在子夜,B错误。D、E两点自转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不同,C错误。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0,一年中任何时候晨昏线都等分赤道,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晨昏线只有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课堂练习5.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1)晨昏线(圈)( )A.是正午与子夜的分界线 B.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C.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在地面上自西向东移动(2)下面四幅图中的a、b、c、d四点中,处于昏线上的是( )A.a B.b C.c D.dBB课堂练习5.答案:(1)B(2)B解析:(1)地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2)根据图中极点判断地球自转方向,进而可知,a、c、d点均位于晨线上,即将进入昼半球,b点位于昏线上,即将进入夜半球。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