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主题一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单元 地球运动第二课时 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学科素养目标区域认知能结合地球自转规律,分析不同纬度、不同经度区域因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差异;能从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分析时间差异的区域特征综合思维理解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地方时产生的直接原因;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如何影响地表温度变化,理解自转与公转共同塑造的地表环境特征;能够分析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的影响人地协调观认识地球自转规律对人类活动的潜在影响,树立 “顺应自然规律” 的观念;举例说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设定如何解决 “环球航行中日期混乱” 的问题,理解人类通过规则设计协调地理差异的智慧地理实践力能通过模拟实验演示地球自转及相关现象;掌握与地球自转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绘制简单的地理示意图表达自转规律绘制某一时刻的昼夜半球示意图,标注晨昏线、昼半球、夜半球及不同经度的时间差异学习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难点地方时、区时计算地转偏向力的应用结合晨昏线判断地方时课堂导入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本初子午线标志人们一直都是按“天”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自然界中大多数动植物的活动,也和人类一样,有着类似规律。为了方便生产生活,人们开始把时间分割成不同长度的间隔。例如,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作为一年,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作为一日,把一日划分为24小时。1884 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经度会议上,正式将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的经线作为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并把它作为零时区的中央经线。以 15 个经度为单位划分为一个时区,把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此后,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时间。目录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总结与练习地方时地方时的产生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上位置较东的地方比较西的地方更早看到日出A 6:00B18:00地方时的规律东边的地方比西边的地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地方时的计算计算的基本原则:每相差15°/1小时每相差1°/4分钟计算公式:己知A地的地方时.求B地的地方时:B地时间=A地时间±(AB地的经度差×4分/1°)(B地位于A地西侧用-;位于东侧用+)计算练习求图中E、F点的地方时①确定参照时间:6时18时12时24时②确定相对东西方向:E-D、F-B相差45°③确定两点经度差:若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选择-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选择-西减④计算:E地15:00;F地21:00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各时区中央经线示意时区的划分中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自0°经线向东、向西各跨经度7.5°东西时区的划分: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出西一区至西十区时区的划分东、西十二区的划分: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两者合为一个时区。东十二区的经度范围是自172.5°E经线向东到180°经线;西十二区的经度范围是自172.5°W经线向西到180°经线日界线180°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事实上,考虑到国际日界线附近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方便,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有几处弯折。从东十二区向东到西十二区,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去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到东十二区,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去一天区时时区的划分没有考虑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国界,世界各国会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北京时间:我国疆域东西横跨5个时区,但全国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美国本土由东到西跨了4个时区,分别采用西五区至西八区4个时区的区时作为当地的标准时间时区计算公式:已知地经度 (n为除得的商,为余数)已知地所在时区为n或n+17.5 °时,时区数为n;7.5 °时,时区数为n+1已知地为东(西)经度,则n为东(西)时区①已知当地经度求所在时区例如:156°E: 56°W:东10区西4区时区计算②求所在时区中央经线公式:中央经线度数=已知时区数*15°n为东(西)时区,则中央经线位东(西)经度例如:东七区: 西五区:105 °E75°W区时计算③已知一个时区a区时,求另一个时区b的区时公式:“东加西减”:b时区在a时区的东侧用“+”,b时区在a时区的西侧用“-”;Tb>24 ,则区时减去24,日期加一天,Tb<0,则区时加上24,日期减一天。例如:已知东八区时区为7月24日9:00,求同一时间西十一区区时。7月23日14:00飞行相关计算7月24日北京时间9:30,顾先生乘飞机从大兴机场飞往墨西哥首都(103°),9小时后到达墨西哥城,此时墨西哥城的当地区时是几点?①算出下飞机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8:30②算出墨西哥城所在时区:西七区③计算西七区区时:7月24日3:30课堂练习读图思考,当格林威治时间是19时,伦敦、莫斯科、北京、纽约、洛杉矶的时间分别是几时?19:0021:003:0014:0011:00地转偏向力现象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除位于赤道处的以外,都会发生运动方向偏转的现象。成因:地球自转特点: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不改变运动速度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大小: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快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不偏转地转偏向力简记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则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对河流、洋流、大气环流等地理事象产生影响河流凹凸岸的形成风带的形成台风的形成和移动活动:学会在野外辨认方位1. 看太阳定方位夏季,日出在东偏北的方向,日落在西偏北的方向;冬季,日出日落都偏南活动:学会在野外辨认方位2. 利用日影定方位(最精确)①在地面上竖立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②以杆基为圆心,适当距离为半径,在杆影的一侧画一个半圆,然后观察杆影变化的情况;③记录杆影顶端恰好落在半圆上的两点;④两点与圆心连接,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此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便是南北的方向线。太阳在正午时杆影的方向线,即为当地经线指向活动:学会在野外辨认方位3. 利用手表定方位把手表平放,使时针对准太阳;把表盘上时针和“12”时方向之间的夹角二等分;这条角平分线便指示南北方向注意!:用这种方法定方位,使用的时间是地方时!总结与练习知识总结课堂练习北京时间2023年8月19日,一位高邮(32.8°N,119.5°E)市民在河边看到太阳刚刚露出拱肋(桥面上方弯曲的骨架),并立即拍了下来(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拍摄时间大概是该日( )A.4时35分 B.6时28分C.13时12分 D.18时48分2.拍摄时相机镜头朝向为( )A.西南 B.东南C.东北 D.西北BC课堂练习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时差与地方时的计算。由图可知,此时太阳刚露出地平线不久即日出后不久。高邮的经度接近120°E(该经线地方时是东八区区时,中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该日是8月19日,该地昼长夜短,应在地方时6时前日出,太阳刚刚露出拱肋(桥面上方弯曲的骨架),说明是日出一小段时间后拍的照片。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拍摄时间约是该日6时后,选项中最符合题意的是6时28分,B正确,A、C、D错误。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方位判断。该日是8月19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北日出,西北日落。由上题分析可知,拍摄时是日出后不久,太阳应位于东北方向,因此相机镜头朝向东北,C正确,A、B、D错误。课堂练习2023年1月1日,某航空公司UA890航班于当日从上海出发,飞往旧金山(38°N,120°W),最后抵达目的地的时间是2022年12月31日。下图示意该航班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UA890航班的飞行时长为( )A.10小时4分钟 B.11小时4分钟C.13小时4分钟 D.18小时4分钟4.航班到达目的地时,处于2023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A.多于1/2少于2/3 B.等于1/2C.等于2/3 D.多于2/3AA课堂练习3.答案:A解析:已知飞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然后计算出飞机到达旧金山的北京时间,两者相减即可求出飞机飞行的时间。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旧金山(120°W)所在时区为西八区,两地相差16小时。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是2022年12月31日18:34,通过计算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2023年1月1日10:34,飞机起飞的北京时间为00:30,所以飞机飞行时间为10:34-00:30=10小时4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4.答案:A解析:判断两个不同日期范围的大小,需要先确定0:00所在经度。结合材料,到达旧金山(120°W)时当地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18:34。通过计算可知,此时0:00(或24:00)所在经度为39.5°W(120°W东侧81.5°)。此时2023年的范围是39.5°W向东至180°,共跨经度219.5°,约占全球360°的11/18,即占全球的部分多于1/2少于2/3,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课堂练习在北半球,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向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5.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6.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未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BA课堂练习5.答案:B解析:读材料可知,甲同学抬头面视伞面内侧呈顺时针转伞,则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为逆时针方向,故该实验模拟是北半球物体的偏转,因此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向右偏转,B正确。故选B。6.答案:A解析:实验中墨水由顶部向下流,模拟了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错误;仅模拟北半球偏转现象,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①②④正确。故选A。课堂练习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它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实际不存在),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7.下列现象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A.在北半球的平直河道中,右岸河水比左岸较深 B.华山陡峭的山崖C.嘉陵江降水在夏季形成主汛期 D.南极冰川逐渐融化8.地转偏向力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关,下列现象属于自转引起的是( )①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昼夜交替周期为1天③北极点在每年春分日后出现极昼现象 ④北京时间比乌鲁木齐时间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DA课堂练习7.答案:A解析:在北半球的平直河道中,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顺着河水流动方向河水向右偏转,则右岸侵蚀力较强,使得右岸河水比左岸较深,A符合题意;华山陡峭的山崖是地壳运动引起地层断裂上升所致,与地转偏向力无关,排除B;嘉陵江降水在夏季形成主汛期,与地转偏向力无直接关系,排除C;南极冰川逐渐融化是全球变暖所致,与地转偏向力无关,排除D。故选A。8.答案:D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主要受地形形状影响,与地球自转速度无关,故①错误;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天,主要是受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决定的,故②正确;北极点在每年春分日后出现极昼现象,是因为地球公转运动决定的,与地球自转运动无关,故③错误;北京时间比乌鲁木产时间早,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运转,东边地点最先见到日出,时间早,故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