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13.4 升华与凝华1. 知道物态变化中的升华与凝华;2. 能运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在寒冷季节的清晨,我们有时能看见叶片上、地面上覆盖着一层霜。霜是怎样形成的呢?升华及其特点通常,在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直接晾干,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升华及其特点升华含义:物理学中将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老式钨丝灯泡用久了底部变黑,灯丝会断开是钨丝受热升华导致的升华及其特点迷你实验室 碘的升华如图所示,将装有少量碘的密封的玻璃管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升华及其特点迷你实验室 碘的升华【实验现象与结论】加热时,密封的玻璃管内有紫色气体出现,固态的碘升华为气态的碘。停止加热,紫色气体颜色变淡,玻璃管内壁出现细小的碘颗粒。升华及其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樟脑球放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升华及其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升华是吸热过程。舞台上的淡淡薄雾就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快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人们还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来保持食物新鲜。升华及其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人们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下降;这时,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凝华及其特点凝华深秋或初春,当夜间气温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温度较低的枝叶、木头和瓦片等物体上凝成白色晶状的小冰粒,这就是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冰晶凝华及其特点凝华含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凝华及其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寒冷冬天窗玻璃的冰花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凝华及其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在碘的升华实验中,当停止加热后,玻璃管内壁会出现碘微粒,这是碘的凝华现象。凝华及其特点学科综合 霜与霜冻入秋后最早出现的霜叫“初霜”,入春后最晚出现的霜为“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日子为无霜期。我国北方的无霜期短,南方的无霜期长。有霜时节,农作物常因气温降到0℃或以下而受危害乃至死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霜冻。实际上,使农作物受到危害的并不是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这种情况称为“黑霜”。查阅资料,结合植物学的知识,了解霜冻给农作物带来的伤害,怎样进行预防。完成一篇科普小论文,提出预防霜冻的建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吸热:熔化、汽化、升华放热:凝固、液化、凝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电冰箱的制冷原理当冰箱通电后,压缩机将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气体吸出,使其变成温度较高的压缩气体;该制冷剂气体在冰箱的冷凝器中液化,散热装置向外界放热;制冷剂液体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汽化而大量吸收冰箱内的热量,这样冰箱内的温度就降低了。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电冰箱的制冷原理1.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形成白色的、像雪二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干冰变成气体是汽化现象C.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是熔化或凝华现象D.干冰有致冷作用是因为干冰变成气体时需吸收热量D2. (2024·山东滨州)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3.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悟生活之理。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热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会放热,温度降低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C.“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需要吸热C升华及其特点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升华的含义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电冰箱的制冷原理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华及其特点凝华的含义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